美国首次成功试飞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

美国首次成功试飞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 美国推进技术公司Venus Aerospace于2025年5月15日在新墨西哥州太空港成功完成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RDRE)的短程飞行测试。这是美国首次实现这一研究数十年的概念实际飞行,该发动机具有2,000磅推力。测试火箭从轨道发射,飞行约30秒,按计划未突破音障。 与传统火箭发动机不同,旋转爆震发动机通过环形通道中持续传播的爆震波工作,产生超音速冲击波,可显著提高燃料效率。Venus Aerospace成立近五年,长期目标是开发强大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并建造能载十余名乘客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实现全球两小时内互通。目前公司正寻求在商业和国防领域的近期应用机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Venus Aerospace高超声速旋转引爆火箭发动机成功完成持续燃烧试验

Venus Aerospace高超声速旋转引爆火箭发动机成功完成持续燃烧试验 自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化学火箭发动机一直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主角。这些动力装置是目前飞越地球大气层的唯一方式,而且它们确实做得非常出色。液体燃料火箭,有时在固体燃料火箭的辅助下,将第一批卫星送入轨道,将第一批宇航员送上月球。它们将机器人探测器送上了每一颗行星,还有一些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火箭(无论是哪种燃料)也被放置在发射井中和世界各地的潜艇上,与至今仍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破坏的亚轨道核武器一起,为更小的武器系统提供动力,小到个人榴弹发射器,大到装有火箭推进炮弹的手枪。不幸的是,火箭在其历史早期的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进步。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但自 1942 年第一枚纳粹 V-2 型火箭飞离地球大气层以来,化学火箭的运行一直非常接近其理论极限。因此,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机构一直在研究更高效的新型发动机,用于太空旅行和推动下一代高超音速导弹。RDRE 是一种特别有前途的替代方案,它利用了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有点自相矛盾的不同原理。从根本上说,RDRE 的工作原理是将爆炸转化为受控爆轰波,这种爆轰波无需移动部件就能自我维持。火箭有一个注入燃料和氧化剂的燃烧室,而 RDRE 则有两个同轴圆柱体,中间有一个间隙。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被引入并点燃。如果操作得当,它们会形成紧密耦合的反应和冲击波。冲击波在间隙内以超音速旋转,产生更多的热量和压力。除了让它工作之外,最棘手的问题是维持它的燃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理论上 RDRE 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 1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对 RDRE 进行了长时间的管理,证明 RDRE 可以为月球着陆器提供动力,现在维纳斯宇航公司(Venus Aerospace)已经成功实现了适合高超音速导弹的持续燃烧。据该公司称,这是通过引入冷却系统来防止发动机在测试过程中熔化。RDRE 具有进一步扩大航程或增加有效载荷的潜力,它可以使用更安全、更稳定的液体推进剂,从而使操作更安全、加载时间更快,并避免了妨碍使用低温燃料的沸腾现象。维纳斯宇航公司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安德鲁-达格比(Andrew Duggleby)说:"在我们继续向全球高速飞行的终极使命迈进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里程碑,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可以飞行的发动机。"我为我们的团队继续推进这项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感到无比自豪。"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视频展示维纳斯宇航旗下超音速无人机使用旋转引爆火箭发动机飞行

视频展示维纳斯宇航旗下超音速无人机使用旋转引爆火箭发动机飞行 超音速无人机听起来似乎很新潮,但作为一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历史却算得上悠久。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空军就开始研制遥控超音速喷气式飞机,作为测试防空能力的目标、在危险地区进行侦察的平台,或作为装备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武器。然而,在过去的 75 年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使用喷气发动机作为推进器,使它们的飞行速度超过 1 马赫。近年来,航空电子设备、空气动力学和自主系统的进步使无人驾驶飞机的作用不断扩大,但其核心仍是喷气推进。现在,维纳斯宇航公司(Venus Aerospace)更进一步,在其最新的无人机上安装了 RDRE。2 月 24 日,当原型机在 12000 英尺(3700 米)的高空空投时,这架长 8 英尺(2.4 米)、重 300 磅(140 千克)的机器人飞机最高速度仅为 0.9 马赫。这是因为它是由过氧化氢单推进剂发动机提供动力,以 80% 的推力运行,航程为 10 千米(16.1 千米),使其保持在音速以下。但与它同时运行的还有 RDRE 系统,该系统将在以后的飞行中接替它,使飞行器的速度超过 1 马赫。RDRE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克服火箭或喷气发动机局限性的方法,它依靠的是一种更为新颖的无运动部件的原理。RDRE 由两个同轴气缸组成,气缸之间有间隙。燃料/氧化剂混合物被引入并点燃。如果操作得当,就会产生紧密耦合的反应和冲击波,在间隙内以超音速加速,产生更多的热量和压力。因此,发动机更轻、更简单,效率比传统发动机至少高 15%。这意味着更大的有效载荷或更高的速度。几周前,维纳斯公司展示了其 RDRE 的持续燃烧。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安德鲁-达格比(Andrew Duggleby)说:"使用空中发射平台和火箭带翼配置,使我们能够以低成本快速完成我们的 RDRE 作为高超音速发动机的最低可行性测试。团队以专业精神执行了测试,并掌握了大量数据,可为下一次飞行提供依据和调整。"一切都将去向何方?维纳斯公司表示,它计划制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航天飞机,能够以 9 马赫(6900 英里/小时/11000 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运送乘客。它目前的名字叫"追星者"(Stargazer),它将起飞并"轻柔地"将自己推进到 17 万英尺的高度也就是卡曼线的一半多一点然后进入高超音速状态,在稀薄的空气中大步前进。其最终目标之一是制造一架由 RDRE 驱动的高超音速客机,名为"追星者"(Stargazer)。维纳斯曾提出过休斯顿到伦敦或旧金山到东京一小时旅行的想法。显然,这只是一个遥远的设想,而且在未来,Stargazer 与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近而言,该公司正在为各种国防应用开发这种发动机,这也是我们在中短期内有望看到它的主要场合。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成功,中国航天六院一年内成功研制两型新火箭发动机

中国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成功,中国航天六院一年内成功研制两型新火箭发动机 2025年4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成功完成首次整机试车,从立项到试车仅用7个月,实现了“从 0 到 1”的快速研制突破,刷新国内百吨级发动机研发纪录。标志着我国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型发动机为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开式液氧甲烷发动机,具备可重复使用、高推重比、大变推范围等特点,将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大运力火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前,2024年12月8日,9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也实现整机点火,研制周期不足半年。 |

封面图片

中国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成功,中国航天六院一年内成功研制两型新火箭发动机

中国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成功,中国航天六院一年内成功研制两型新火箭发动机 2025年4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成功完成首次整机试车,从立项到试车仅用7个月,实现了“从 0 到 1”的快速研制突破,刷新国内百吨级发动机研发纪录。标志着我国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型发动机为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开式液氧甲烷发动机,具备可重复使用、高推重比、大变推范围等特点,将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大运力火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前,2024年12月8日,9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也实现整机点火,研制周期不足半年。 #科技 #航空航天 #新闻 #吃瓜群众

封面图片

中国首个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建成

中国首个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建成 试验台可以实现发动机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高空模拟试验能力。它具备全程主动引射能力,整体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采用先进的超-超单级引射技术,引射能力、效率和可靠性大大提升,设备规模和操作难度显著降低。101所还研制了蒸汽发生器多机并联系统,突破了高可靠性火炬点火技术和挤压、泵压多模态稳定启动技术,系统具备冗余和实时故障诊断功能,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解决了发动机推力自动校验技术,在节省试验准备周期的同时,将推力校验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采用了“数字世界多次迭代,物理世界一次成功”的研制新模式,通过缩比试验验证、数字化仿真、试验工艺流程再造等手段,实现试验系统实时健康诊断、试验流程全数字化管理,确保试验系统可靠,满足型号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要求。这也是101所试验设施建设项目中,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建设周期最短的工程项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开发出全球首台斜爆震发动机

中国开发出全球首台斜爆震发动机 飞行速度为16马赫相当于时速20000公里 什么是斜爆震发动机? 传统发动机还在"温柔燃烧"? 斜爆震直接玩"冲击波爆炸"! 通过超音速斜爆震波瞬间释放能晕 燃烧效率提升10倍不止 堪称航空航天界的"狂暴模式" #六代机 #军事迷 #中国制造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