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对AI特别感兴趣的朋友问我:“作为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人,想要深入探索AI,应该从哪里开始?

今天,有个对AI特别感兴趣的朋友问我:“作为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人,想要深入探索AI,应该从哪里开始? 是不是应该先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比如Python编程和AI的基本概念,这样在未来理解代码、部署AI技术时,更加得心应手?” 我当场就急了,赶紧回复他说,晚点要专门写个帖子,回复这个问题。 1、 开宗明义: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小白,虽说迟早会学一点技术上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学技术。 本来就没啥技术底子,根本啃不动。别到最后,技术没学成,对 AI 的兴趣也荡然无存了。 如果本身就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员,还要去从零开始学技术,完全是舍近求远。 因为在AI市场上,缺的不是学了点基础 Python 的入门级工程师,而是懂某个领域 know-how 的行业专家。 2、 所以,更正确的路子应该是什么呢?从个人探索的角度,我总结了4个原则: ①Monkey First "Monkey First"是Google X部门的一个口头禅,其含义是在解决问题时应该首先关注最困难的部分。 具体来讲,如果你的任务是让一只猴子站在基座上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Monkey First"的策略会建议你应该将时间和资源集中在训练猴子上,而不是建造基座。 这是因为,基座的建造虽然看起来是在取得进展,但它并不会帮助你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如何让猴子背诵作品。 回到用 AI 上,对于非技术人员而言,最关键的问题绝不是花里胡哨的AI小技巧,而应该是如何借助AI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②生意为先 当然,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妨考虑如何利用AI帮助我们更有效、更持续地盈利。 比如,从我们最熟悉的业务入手,思考它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哪些方面是你最擅长的。明确了这些之后,再思考如何使用AI来进一步扩大这些优势。 反之,如果连基本的生意逻辑都搞清楚,盲目去探索 AI 所谓的可能性。很有可能会忙了半天,却一无所获,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精益创业 别看短视频天天吹,AI 替代某个工种、颠覆某个行业。真到了实干的环节,最牛的 AI,也不过名校实习生水平。它只能一点一点地干,一不小心还也可能出错,远没到可以独当一面的程度。 所以,在我们最熟悉的业务上,AI 到底能干成哪样,压根没人知道。我们只能原子级地一点点地尝试,测试多次到确认可行后,再进到下一个阶段。 这里还有个小的 tips,在原子级尝试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最强的AI。因为市面上有太多打着 AI 旗号的垃圾产品,看似免费或低成本,实际上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看他们一眼都浪费时间。 以上的这些过程,就像互联网时代的“精益创业”,先用最小可行产品(MVP)把事情跑通,再去不断迭代和放大。 ④思考框架 当原子级的尝试成功后,接下来就可以考虑系统性地解决问题了。 如果已经有成熟的SOP,那就尝试把某个环节的 SOP,做成一套提示词。然后,不断调整这套提示词,直到它可能稳定输出满意的内容为止。 如果没有成熟的SOP,那就尝试找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框架。这套框架可能来自书籍、课程,甚至可能来自某篇博客、公众号文章。然后,也可以像转化 SOP 一样,把这套思考框架变成提示词。 3、 拆解下来确实挺简单的,但往往越简单越有力量。 比方说,在我个人学习方面,目前也才到了这一步。 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是完完全全的 AI 门外汉。 坚持这4个原则不到一年,我居然也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了“行业领先”,还有多家出版社跑过来找我出书……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随意搜寻本周推荐几款 AI 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随意搜寻本周推荐几款 AI 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1)第一个推荐的是我的朋友遥行搞的 Dora,支持 AI 生成网页,和 AI 辅助快速操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顺便去 PorductHunt 上点个赞: 2)第二款是一个叫 DiagramGPT 的产品,是一款可以让 AI 绘制图表的产品,我觉得案例里最令我惊艳的是给模型一段 Stripe 的调用代码,然后 AI 解释这段代码后,再将 Stripe 的调用流程图绘制了出来(图一): 3)第三款是 Takomo ai,支持通过拖拽等方式将多个模型链接起来,非常酷。还有一个开源的 LangFlow 也很不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4)最近一直在研究 Embedding,一直在用开源的 Chroma 向量数据库,最近看到他们上线了官网,官网上的这张图片很好地解释了 Embedding 和向量数据库是什么。 BTW 我的 Newsletter 稍稍升级了下,增加 AI 每周记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封面图片

#反差 #性癖 坐标北京,男生,喜欢同性,平时看小说就对催眠很感兴趣,后来自学了催眠。在网上也找了不少对催眠感兴趣的男生尝试,效

#反差 #性癖 坐标北京,男生,喜欢同性,平时看小说就对催眠很感兴趣,后来自学了催眠。在网上也找了不少对催眠感兴趣的男生尝试,效果都挺不错的,对体育生,特殊职业,身材棒的很喜欢。尝试过催眠对方做一些平时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情,也有过禁欲,洗脑,强化健身,时间暂停等。有没有同样喜欢催眠。可以一起交流或者一起试试

封面图片

《最终幻想15》前总监:游戏开发者应该尝试用AI创作

《最终幻想15》前总监:游戏开发者应该尝试用AI创作 田畑端表示这种观点不适合游戏开发者,他继续解释说,生成式AI是2023年对游戏行业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回过头来看,它对社会产生了奇特的影响。田畑端还补充道,“要想成为一名创作者,就应该对利用新技术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包括AI、VR、Web3和元宇宙。虽然你自己是否喜欢游戏很重要,但游戏创作是一个服务行业,只有为人们提供了满意的产品,你才能赚到钱"。"例如,对于生成式AI,你应该尝试在其他人之前使用它,即使有免费版本,也应该尝试付费服务,你应该有兴趣去挖掘每一个新出现的事物。”田畑端已不在SE工作了,但SE现任总裁桐生隆司(Takashi Kiryu)曾表示,希望公司在今后游戏开发中更积极地使用AI,他表示:“我相信,生成式AI不仅能重塑我们的创作,更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创作过程,包括编程。”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明明唐以后的人对诗歌也很感兴趣,为什么诗歌衰落了呢?

明明唐以后的人对诗歌也很感兴趣,为什么诗歌衰落了呢? Zpuzzle的回答 在技术哲学领域,解释人类知识体系演进的路径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做“范式转型”。这个理论,简单来解释,就是人类的知识并不是线性进步的,而是在某一个时期会有一个颠覆性认知体系改变原有的知识方向,这就是一个“范式替代”。但新的范式会随着其发展而出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新的范式加以替代。 这个理论往深了解释了可以说很多,这里篇幅有限,没法展开太多。但现实中有很多例子都可以很形象地展现这个“范式”如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的智能手机,就是这样一个范式。现在大家换手机的周期越来越长,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觉得新手机“没意思”。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史来看,从十几年前iPhone等设备定义了智能手机的大体样子和设计理念之后,智能手机的功能加了很多,性能也越来越强,甚至还出现了折叠屏这种新的外观。但它与七八年前的手机并无实质性不同,只是性能和一些参数有所提升。而喜欢数码产品的人,也都期待着智能手机的革命性突破。 扩大一点来说,汽车、飞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现代生活的基本工具,基本都已经定型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现在让你去设计一款汽车,你也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小优化、微创新。所以,对于汽车、电脑、手机这些,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汽车、电脑、手机,但现在的汽车、电脑、手机产业整体上是停滞乃至衰退的。(从增速来看) 艺术领域的问题与之大致类似。一种艺术样式的发展,也要经历萌芽(实验产品投入市场)、集体创新(新品牌纷纷成立,探索各种技术方向)、竞争(看什么路线更符合市场需求)、垄断(某个技术路线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停滞、衰退、变革或者消失这么一个路线。正如汽车这种东西,从发明到基本定型也就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但到今天这个技术路线却已经用了100多年一样,一种艺术样式可能也是几十年左右就能达到成熟,而其“垄断”则将持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 当然,艺术不同于技术产品的一个特点,是艺术并没有高低之分。你可以说汽车、飞机比古代的马车更先进,但不能说现代小说比唐诗宋词更优秀,这二者的评价维度是不一样的。对于艺术家来说,当前人把路堵死之后,想要推陈出新,就只能在新的艺术样式上打主意。所以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新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出现。 而某种艺术形式的固定,对后学者也并非都是坏处。有句俗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这意思就是说,通过学习一定数量的古代经典,就算做不到原创,但照葫芦画瓢做个样子也不错。比如,我就见过很多所谓的“当代赋家”在为一些地方和风景名胜写赋的时候,都是照着《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在模仿的。尽管他们这些作品没有任何创新可言,但因为有这些经典名作作为模仿对象,倒也有模有样。 从艺术的发展来看,创新和竞争阶段是最容易出“大师”的,因为这个时候前人已经摸索到了隐约的方向,帮他们排除了很多错误答案,而这个阶段的人只要在不同的路上各自探索,大概率都能有不低的成就。但当这些人把树上低垂的果子摘完之后,对于后来人来说,就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摘下那些前人挑剩下的又小又难吃的果子。到这个时候,创新的收益已经远远小于成本了,一种艺术形式的衰落也就成为了必然。 中国人所经历的最近一次的艺术创新是小品。这些年春晚及各地晚会的小品不好看,并不仅仅是因为审查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而是从形式上看,小品作为一种节目本身已经走向完备和成熟。就算审查放宽,小品所获得的自由度更多是在题材选择上,而非形式创新上。而且,小品所能选择的那些题材,其实在小品诞生的二三十年里,也已经被探索的七七八八了。如此,也就出现了语言类节目最受欢迎,但语言类节目也越来越没意思的情况。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Zpuzzle)

封面图片

《巫师4》开发者探索AI开发 但是AI不能取代人

《巫师4》开发者探索AI开发 但是AI不能取代人 巴多夫斯基表示:“我们相信AI可以帮助改善游戏制作中某些流程,但是AI不能取代人”。据悉,CDPR已经组建了一个单独团队,专门研究如何在游戏开发过程中使用AI。CDPR打算将AI与目前的工作结合起来,利用AI优势让开发工作更加顺利。虽然巴多夫斯基没有确认《巫师4》将采用AI开发,但小编认为很有可能。如果《巫师4》于今年开始全面制作,那应该会在2027或2028年左右发售。CDPR的研究和AI创新应该可以让团队开始实施这项技术,从而使《巫师4》成为初期实验的完美选择。如果成功的话,该技术还将在《赛博朋克2077》续作中得到进一步迭代。AI可以轻松处理游戏开发中的琐碎工作,在为游戏创建资源时,还能为NPC和随机互动注入更多活力,并且也能降低开发成本。但CDPR更注重保留游戏精髓,因此《巫师4》大部分工作仍将由富有经验的开发者完成。此外,巴多夫斯基还再次强调,他们已从《赛博朋克2077》首发灾难中吸取了教训,“我们相信,我们将避免像《赛博朋克2077》那样的首发灾难”。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总结一下:AI发展到最后,会得出一个结论,最应该被AI取代的,实际上是 #决策者 。

总结一下:AI发展到最后,会得出一个结论,最应该被AI取代的,实际上是 #决策者 。 #马斯克 叫停 GPT-5 研究,#意大利 禁用 #ChatGPT ,生成式 #AI 最大 #风险 是什么?该如何 #监管 ?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