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艾滋病毒感染病例持续攀升平均1天40例菲律宾卫生部(DOH)最新的数据揭示了全国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AIDS(获

菲律宾艾滋病毒感染病例持续攀升平均1天40例菲律宾卫生部(DOH)最新的数据揭示了全国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感染方面的严峻挑战。根据这些数据,截至今年3月,新增确诊病例已达到3,410例。这些新增病例年龄跨度从不到一岁的婴儿到66岁的长者,年龄中位数为28岁,表明HIV感染正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特别是在今年3月,HIV感染人数激增,仅一个月内就新增了1,224例,包括12例死亡病例。这些统计数据凸显了菲律宾在防治HIV/AIDS方面的紧迫任务。从1984年到2024年3月,菲律宾已累计记录了129,772例HIV确诊病例,显示了长期以来HIV感染的累积和持续增长。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试验观察到现有的膳食补充剂可逆转与艾滋病毒相关的器官损伤

试验观察到现有的膳食补充剂可逆转与艾滋病毒相关的器官损伤感染艾滋病毒的H9t细胞。资料来源:NIAID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分子技术来计算人类和鼠类线粒体(mtDNA)和核DNA(ntDNA)之间的比例,这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一个关键指标。这一比例的下降预示着线粒体功能的受损。相对于他们的健康同行,感染了HIV并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小鼠在人类免疫细胞中表现出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肺和肠道等各种器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本身也影响小鼠心脏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当用MitoQ治疗90天后,与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HIV感染小鼠相比,HIV感染小鼠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有所减少。背景介绍线粒体是关键的细胞结构,对大脑、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平稳功能非常重要。HIV导致慢性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紊乱,造成器官损伤的器官。其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知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器官损伤,并存在于慢性HIV中。对于影响大脑、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HIV相关疾病,目前还没有治疗方法。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使用了人源化小鼠,这种小鼠的人类免疫细胞可以感染艾滋病毒,科学家用病毒感染它们,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曲他滨和雷特格韦组成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它们,然后通过饮用水给它们喂食MitoQ三个月。对照组小鼠没有得到MitoQ。研究人员指出,人源化小鼠并不能完全重现人类的HIV感染。此外,受感染的小鼠同时接触到病毒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他们无法剖析病毒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人类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确切贡献。影响这些临床前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人类感染HIV的临床试验的基础。高级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传染病科副教授TheodorosKelesidis博士说:"MitoQ是一种饮食补充剂,已知对人体是安全的,并且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对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HIV感染者进行MitoQ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它是否可以成为慢性HIV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潜在治疗方法。在此之前,HIV感染者不应该服用这种饮食补充剂来治疗任何与HIV感染有关的疾病"。...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4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485.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解密艾滋病毒的防御系统 创新疫苗策略大有可为

科学家解密艾滋病毒的防御系统创新疫苗策略大有可为HIV-1病毒颗粒(粉红色/褐黄色)从慢性感染的H9细胞(茶色)的一个片段中萌发和复制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颗粒处于不同的成熟阶段;弧形/半圆形是开始形成的不成熟颗粒,但仍是细胞的一部分。未成熟颗粒的形态会慢慢转变为成熟形态,并表现出典型的"圆锥形或球形核心"。图片拍摄于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NIAID综合研究设施(IRF)。图片来源:NIAID艾滋病病毒的基因多种多样,因此难以用疫苗对其进行靶向治疗,但bNAbs可以克服这一障碍,因为它们能与病毒中即使发生变异也保持不变的部分结合。基因靶向是一种刺激免疫系统的方法,它能引导幼稚(前体)B细胞发育成能产生bNAbs的成熟B细胞。一类名为10E8的bNAbs是开发HIV疫苗的优先选择,因为它能中和特别广泛的HIV变种。10E8bNAb与艾滋病毒表面糖蛋白gp41的一个保守区域结合,该区域参与了艾滋病毒进入人类免疫细胞的过程。由于gp41的关键区域隐藏在HIV表面的凹陷缝隙中,因此设计一种免疫原--一种用于疫苗中、能引起特定免疫系统反应的分子--来刺激10E8bNAb的产生一直是一项挑战。之前的疫苗免疫原没有产生具有物理结构的bNAbs,无法到达gp41并与之结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在纳米颗粒上设计了免疫原,模仿gp41的特定部分的外观。他们用这些免疫原为猕猴和小鼠接种疫苗,引起了10E8B细胞前体的特异性反应,诱导出的抗体显示出成熟为bNAbs的迹象,可以到达隐藏的gp41区域。当他们在小鼠体内使用mRNA编码的纳米颗粒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反应。研究人员还发现,同样的免疫原产生的B细胞能成熟产生另一种名为LN01的gp41定向bNAb。最后,他们在实验室对人类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10E8类bNAb前体自然存在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体内,而且他们的免疫原能与具有10E8类特征的人类幼稚B细胞结合并将其分离出来。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小鼠和猕猴的免疫数据很有希望转化为人类的免疫数据。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3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325.htm

封面图片

为什么艾滋病被抑制后合并症持续存在?HIV在细胞中留下了"记忆"

为什么艾滋病被抑制后合并症持续存在?HIV在细胞中留下了"记忆"现在,11月14日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解释了慢性炎症可能发生的原因,以及抑制或甚至根除体内的HIV可能无法解决它。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证明了一种HIV蛋白是如何永久性地改变免疫细胞,使其对其他病原体产生过度反应。当这种蛋白质被引入免疫细胞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中与炎症有关的基因会打开,或变得表达。即使HIV蛋白不再存在于细胞中,这些促进炎症的基因仍然保持表达。研究人员说,这种原始HIV感染的"免疫记忆"是HIV感染者容易受到长期炎症影响的原因,使他们在发展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合并症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这项研究强调了医生和患者认识到抑制或甚至消除艾滋病毒并不能消除这些危险的合并症的风险的重要性,"GW医学和健康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热带医学教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MichaelBukrinsky说。"患者和他们的医生仍应讨论减少炎症的方法,研究人员应继续追求潜在的治疗目标,以减少HIV感染者的炎症和并发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在体外分离了人类免疫细胞,并将其暴露于HIV蛋白Nef。引入细胞的Nef数量与大约一半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HIV感染者体内发现的数量相似,这些人的HIV载量是检测不到的。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细菌毒素,使暴露于Nef的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与未暴露于HIV蛋白的细胞相比,暴露于Nef的细胞产生了更高水平的炎症蛋白,称为细胞因子。当研究小组将暴露于Nef的细胞的基因与未暴露于Nef的细胞的基因进行比较时,他们发现了由于暴露于Nef而处于准备表达状态的促炎症基因。Bukrinsky说,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些合并症在其他病毒感染后持续存在,包括COVID-19。Bukrinsky解释说:"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促进炎症的免疫学记忆与其他致病因子一起被报道,并经常被称为'训练有素的免疫'。虽然这种'训练有素的免疫力'演变为一种有益的免疫过程,以保护人们免受新的感染,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导致病理结果。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这种记忆的长度,而延长的记忆可能是长期炎症状况的基础,就像我们在HIV感染或Long-COVID病程中看到的那样。"...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40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4009.htm

封面图片

全球第5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根治艾滋病的日子就要到了?

全球第5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根治艾滋病的日子就要到了?新闻说的是一位现年53岁的德国感染艾滋病毒(HIV)男性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被研究人员宣布痊愈了。从网上的评论来看,这个新闻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主要是之前不少人都觉得艾滋病是不治之症,现在竟然能被治愈了。有的自媒体还煞有介事地说 “ 艾滋病被正式攻克 ” 啥的。仔细查了下资料,发现这个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人类离艾滋病被攻克,其实还八字不到一撇呢。论起来,相关的新闻并不是第一次被报道,在他之前,已经有4个成功治愈的病例了。所以新闻才说,这是全球第5例艾滋病治愈确诊病例,也是第3例通过治疗清除HIV的患者。之所以两边的数对不上,要差上两例,是因为有两位 “ 治愈确诊 ” 患者还需要观察,还不能完全确定体内真的没病毒了。患者体内的 HIV 病毒 RNA 浓度随时间变化 ▼而这5位能被治好,只能说他们 “ 运气好 ” 。很多人都知道,HIV病毒是一种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被感染的人会因为丧失免疫力而死于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用显微镜观察到的HIV病毒感染免疫细胞 ▼并且,这病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绝症,现在人类能做的,只有尽量控制艾滋病的病程发展,比如通过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的鸡尾酒疗法。既没有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预防的疫苗。这5位患者幸运之处在于,他们偏偏是祸不单行的 “ 倒霉蛋 ” 。他们要么是艾滋病 + 白血病的双重患者,要么是艾滋病 + 霍奇金氏淋巴瘤( 一种血癌 )的双重患者,总之是那种能让医生们壮着胆子 “ 把死马当活马医 ” 的。显微镜下的霍奇金氏淋巴瘤 ▼具体来说,医生们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白血病,还是霍奇金氏淋巴瘤,要想治都得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于给患者的身体,重新换一套健康好用的免疫系统。那好,既然要换,干脆趁这个机会换成一套能防HIV的免疫系统。HIV病毒能感染人体,一个重要环节是,病毒会跟免疫细胞上一种叫CCR5的蛋白受体结合,从而侵入免疫细胞。HIV病毒通过CCR5进入免疫细胞的过程 ▼而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有少部分人( 特别是北欧人群 )携带一种特别的基因变异,让CCR5蛋白受体不正常。这就使HIV病毒没法入侵免疫细胞,从而让人天然对HIV病毒有免疫力。于是,医生们在给双重患者找干细胞捐献者时,不光要求配型合适,还得要求捐献者的基因是突变的。只要有这样的捐献者,医生们就有可能一箭双雕地治愈两种严重疾病。幸运的是,那5位患者都找到了合适的干细胞捐献者,移植手术做得也很顺利,因而他们都被成功治愈了。既然这套疗法成功了5次,是不是说这套疗法已经够成熟,有望做到推广啦?当然不是。看了前面那5位患者的治疗过程,相信你也看到了,用这种疗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条件太太太苛刻了。造血干细胞的配型非常复杂,这让合适的捐献者的供体本来就少。据统计中华骨髓干细胞库里,能和患者完全匹配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一个有需要的患者,平均得等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还要求供体得是非常稀有的变异造血干细胞,你自己想吧,得有啥样的狗屎运,才能轮上这好事。另一方面,移植手术有风险。就算基因变异者个个都是活雷锋,愿意捐献干细胞,而且跟患者的配型也都合适,也不代表移植疗法一定就能成功。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很危险,比如患者移植前要做化疗,这会对肝、肾、心脏等器官有损害,移植中可能出现骨髓严重感染,移植后会有排异反应啥的。你想想看,艾滋病患者有几个人的身体底子是好的,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能不能挺得过去,实在很难说。更不用说,这套苛刻、危险的方法又超级贵,不是一般家庭能轻松承受的。既然这套治疗方法有这么多的缺点,多了几个成功案例,是不是就没啥意义呢?那倒也不是,要是能把基因编辑技术和这种疗法结合起来,人类彻底根治艾滋病还是有希望的。例如,医生可以直接改掉患者本人的造血干细胞的基因,让他们的免疫细胞也没有正常的CCR5蛋白受体。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了。我们之前写的那个叫贺建奎的疯狂科学家,就尝试过这个事。只不过他的做法是,在基因编辑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直接修改受精卵的基因,实在是突破了伦理和法律的底线。合适的做法应该是这样,一方面积累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成功病例,另一方面则耐心等待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直到各方面技术条件都成熟。那个时候,手术的风险小了,费用也能降下来,从而能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治愈。真希望那一天能早一点到来。...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8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869.htm

封面图片

荷兰研究人员:用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在实验室环境下 “消灭” 艾滋病毒

荷兰研究人员:用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在实验室环境下“消灭”艾滋病毒据新华社消息,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于2023年11月批准应用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镰状细胞病和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2024年3月19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次医学会议上介绍称,他们利用获得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从受感染细胞中消除了艾滋病毒(HIV)。

封面图片

全球首位女性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治疗方法公布

全球首位女性艾滋病“治愈者”出现治疗方法公布据报道,此前已有4名男性艾滋病患者“柏林病人”、“伦敦病人”、“希望之城病人”、“杜塞尔多夫病人”,通过CCR5Δ32/Δ32干细胞移植得到治愈。而此次文章报告的病例,为首个被治愈的有色人种女性,也是一名自称是混血儿的患有白血病和HIV的中年妇女。这位64岁的女性患者在被诊断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时,她已经接受了4年的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以控制体内的HIV。虽然治疗的效果不错,但仍能检测到HIV病毒。随后,她在2017年接受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疗法以治疗白血病。脐带血中含有一种CCR5的基因突变可以阻止HIV病毒进入细胞。已知只有一小部分人(大多数是北欧后裔)具有CCR5的基因突变,这使他们对HIV具有天然的抵抗力。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使她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体内已检测不到HIV。在移植后37个月,她停止了抗病毒ART药物治疗,在彻底停止治疗后的14个月内仍没有检测出感染HIV的迹象。到目前研究持续随访4.8年,患者无病毒反弹,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该研究结果说明CCR5Δ32/Δ32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这个患者HIV治愈的关键原因。随着第5例HIV治愈病例于2023年2月被报道,科学家们认为,干细胞移植后的艾滋病长期缓解病例表明,应当考虑加大CCR5Δ32/Δ32干细胞移植研究,以实现缓解和治愈这种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他疾病的HIV感染者。...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08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08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