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tmpl0vo38dn

声动早咖啡胶卷大王转型记:没落巨头柯达为何打算做电动汽车电池?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丰田章男称电动汽车市占率最多30% 马斯克回应

丰田章男称电动汽车市占率最多30% 马斯克回应 丰田章男还认为,发动机汽车将继续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丰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拥有完整的多途径产品阵容。”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里特在X平台上分享了这条消息,马斯克回应称:“可叹”。马斯克去年曾警告称,如果传统汽车制造商不迅速向电动汽车转型,就会被淘汰,就像当年的胶片巨头柯达被数码时代抛弃一样。在去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表示,没有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公司肯定是在犯一个大错误,并将这种错误与一百多年前汽车刚出现时加倍投入马车的公司进行了比较。他说:“在汽车时代,你肯定不想成为马车制造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福特CEO:希望复制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

福特CEO:希望复制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 法利强调,福特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将实现盈利,同时确保大多数美国人能够负担得起。对此,福特正在秘密研发一个小型电动车平台,生产更经济的车型,并已推迟大型电动SUV的上市计划,以便优先推出小型电动车。为开发新平台,福特组建了一个由顶尖电动汽车工程师组成的特别项目团队,其中包括特斯拉和苹果的前员工,这显示出福特正在进行战略转型。法利提到,团队正在设计一种成本更低、使用更小电池和不同化学原料的解决方案。因此,福特计划在其密歇根州马歇尔的工厂投资更低成本的电池技术,并与全球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合作,学习其知识产权并自主生产电池。法利认为,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竞争对手的快速支持。鉴于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福特还计划增加混合动力车型的产量。通过这些措施,福特旨在在美国市场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满足广泛消费者的需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王文涛:欧盟对中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将制造更多风险

王文涛:欧盟对中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将制造更多风险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警告称,欧洲联盟对中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将制造更多风险。 据路透社报道,王文涛目前在欧洲访问,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的反补贴调查进行协商。他星期五(4月12日)在意大利维罗纳出席中国意大利商业对话论坛时说:“我们不能理解为何欧盟委员会打着推动永续和绿色发展的旗帜,却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如此一来将制造更多风险。” 王文涛在对话论坛上,以欧盟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涡轮风机等为例说,“我们必须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要保护全球供应链”。 据新华社报道,王文涛在论坛上说,欧委会上述做法既会阻碍全球绿色转型,也会挫伤中欧投资合作信心,更会动摇双边经贸互信的基础,因此呼吁中意工商界人士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合作,抵制“脱钩断链”,实现中欧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 本次中国-意大利商业对话论坛由中意企业家委员会主办,王文涛与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 路透社引述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在论坛上的讲话,他说,欧盟委员会必须防止“环境倾销”(environmental dumping), 意指用低于当地市场价格出售绿色科技,以争得市占率。他也呼吁意大利和中国之间增加贸易交流和投资。 本周将对向欧洲风电场提供涡轮机的中国企业开展反补贴调查。欧盟决策者这么做,是为了避免10年前的历史重演。当时欧盟未采取行动遏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进口,最终导致很多欧洲风力涡轮制造商关门倒闭。 截至2022年,中国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已迅速占据全球市场约三分之二的份额。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也占据欧盟9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24年4月13日 2:31 PM

封面图片

中国电动汽车引领巴西市场 市场份额达86%

中国电动汽车引领巴西市场 市场份额达86% 这一策略或将成为其他行业和地区的借鉴。由于廉价出口被指“威胁到当地企业和工人的生存”,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引发不满。随着国内价格战日益激烈,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全球消费者,制造商们必须这样做。中国的部分公司也正面临在海外市场投资、生产和雇佣的压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运送。在巴西,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已经付诸行动。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年中之前开始在新工厂投产,这将成为其在亚洲以外的首家工厂。长城则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在圣保罗附近生产SUV,提前数个月实现其生产目标。长城汽车巴西机构关系总监里卡多·巴斯托斯(Ricardo Bastos)表示:“为避免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国品牌必须在国外进行投资。”中国新兴车企在美国市场并不受欢迎。此外,在西欧市场,中国车企仍然遭受质疑。而在欧美以外的其他地区,中国车企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去年中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几乎翻了四倍。在汽车行业,比亚迪在匈牙利设立了一个重大项目,奇瑞汽车上个月也宣布了在泰国的生产计划。荣鼎咨询智库的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上的对外投资总额可能创下超过300亿美元的纪录。在圣保罗总部,巴斯托斯在采访中表示,巴西是整个拉丁美洲的门户,“从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到秘鲁。”拉丁美洲的汽车市场价值近1300亿美元。上海咨询公司汽车前瞻(Automotive Foresight)的董事总经理张豫表示,巴西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市场,而且正是中国生产商需要赢得的市场,“中国车企面临着显而易见的障碍,阻止他们进入大型发达市场,因此抓住最大的新兴市场是中国车企的当务之急。”整体上,比亚迪和长城在巴西还未成为顶级品牌,但它们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上升。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比亚迪和长城已占据两个领先优势将低价格与高科技相结合,并以此吸引了巴西高端消费者。中国双雄主导巴西电动汽车市场38岁的圣保罗律师佩雷拉(Pereira)表示,中国汽车最初进入市场时被普遍贴上了“廉价低质”的标签。“现如今新潮流到来了。”六个月前,他以31.4万雷亚尔(折合约6.1万美元,44.4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长城的哈弗H6紧凑型SUV,而没有选择价格高出约60%的宝马X3混合动力车型。佩雷拉表示:“我花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好的车。”然而,尽管如此,比亚迪和长城在巴西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他们仍需面对政府设置的多重障碍。斯特兰蒂斯、丰田和大众等全球汽车巨头已承诺自2023年年中起在巴西投资约190亿美元。这一举措使巴西超过墨西哥,成为拉丁美洲的首选投资地。投资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生产。为了充分利用巴西本地甘蔗作物生产的燃料,这类汽车既有电动引擎,也有使用汽油或乙醇的引擎。虽然电动汽车目前在巴西市场的份额较小,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双雄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能力将面临重大考验。汽车制造商在巴西投资971亿雷亚尔(190亿美元)这一切都是巴西总统卢拉重工业化战略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经验。中国与巴西在经济历史上存在显著差异。巴西的汽车工业可追溯至一个多世纪前,福特在巴西建厂曾一度推动了经济增长。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巴西制造业迅速萎缩。而与此同时,中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推动了巴西的原材料出口。卢拉怀揣工业复兴的梦想,推出了一系列计划以重振汽车行业并加速绿色转型。2023年初,巴西获得了中国承诺的约500亿雷亚尔(折合约707亿人民币)的投资。为了吸引投资,卢拉提出了金融支持等激励策略。今年,他对电动汽车进口仅征收10%的关税,到2026年,关税将提高到35%。与欧美的关税政策不同,这些关税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尽管如此,该政策已经促使长城汽车调整战略,选择在巴西生产当地最畅销的哈弗SUV,而非原先计划的皮卡,以确保在巴西市场的稳定发展。此外,将巴西制造的汽车出口到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时,若要享受零关税待遇,生产商需要在当地采购约一半的零部件。若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比亚迪和长城可能会失去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比亚迪和长城计划首先生产业内所称的“散件组装”汽车,即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并在巴西当地组装。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加快步伐寻找当地供应商。巴西和墨西哥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他们承认这将是一项挑战。比亚迪巴西公司总裁Tyler Li表示,由于近年来巴西汽车行业发展下滑,供应商不足。尽管如此,他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五年内使该国60%的零部件实现本土化生产。长城汽车巴西分公司负责人巴斯托斯(Bastos)表示,如果能在巴西生产电池,将对巴西产生很大帮助,该公司“将努力使这一愿景成为现实”。外国汽车制造商进入巴西可能带来连锁效应,包括雇用和培训工人这是卢拉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比亚迪工厂的初始产能为每年15万辆汽车,已承诺创造5000个工作岗位,但根据Tyler Li的说法,实际数量可能会是这一数字的两倍多。而且这只是直接就业,不包括供应链收益。比亚迪还与当地一家能源公司合作,在8个城市建立600个充电站,以解决可能限制电动汽车销售的问题。电动汽车将在未来几年成为主导车型长城汽车在圣保罗附近的伊拉塞马波利斯运营的汽车厂规模较小,初期产能约为5万辆。这是一家旧奔驰工厂的改造项目,其税收曾占该市收入的40%左右。巴斯托斯表示,新工厂将包括一个研发中心,最终可能雇用2000人。许多中国行业都是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开始崛起成为世界领先者的。现在他们站在了另一边这给中国带来了风险,也带来了机遇。如果这些行业在国外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那么在增长放缓的中国,它们可能会减少投资。荣鼎咨询分析师认为,更重要的是,尽管中国支持企业的海外扩张,但这些企业可能会因技术转让而失去优势。归根结底,对外投资可能是中国与新兴世界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经济关系的最佳选择。未来巨大的消费市场就在那里。但是,就像巴西一样,这些国家也渴望成为生产国。上海咨询公司汽车前瞻张豫说:“汽车是每个人每天都能看到的产品。对于任何一个稍有工业雄心的国家来说,看到本国的街道上行驶的汽车是100%从其他地方引进的,都会感到痛心。”(校对/孙乐)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Q1闪崩,特斯拉也卖不动了

Q1闪崩,特斯拉也卖不动了 CNBC称,特斯拉第一季度遭遇内忧外患;华盛顿邮报则称特斯拉Q1交付量下降,是个令人沮丧的开局;路透社更甚,直接说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灾难”。格伯川崎财富与投资管理公司 CEO罗斯・格伯,把特斯拉销量下滑, 归结为马斯克的问题,是因为他的“有害行为”导致特斯拉的车卖不出去。面对天胡开局,马斯克坐不住了,立马回复,他真是个白痴,连自己是个白痴都不知道。因为“比亚迪的销量比上一个季度下降了42%,这个季度对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第一季度纯电销量为30万辆,从数据来看,特斯拉反超比亚迪,夺回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头衔。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01回到2022年底水平根据2024年第一季度车辆生产和交付报告,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生产了43.3万辆新车,并交付了38.6万辆。具体来看,特斯拉在Q1共计生产了 41.2万辆Model 3和Model Y,以及2万辆其他车型。而Model 3和Model Y共计在Q1交付了36.9万台,特斯拉并没有给出两款车型更具体的生产和交付数据,但从注册数字来看,大部分可能是特斯拉Model Y贡献的。此外,特斯拉也没有单独公布有关Cybertruck的交付信息,仅将其与Model S和Model X一起被归类为 其他型号下,共销售17027辆。特斯拉通常会在正式发布生产和销售数据的几天前,先向大型投资者发送分析师们的预测整理,然后消息才会陆续公开传播,但这一次,直到公布数据的前一天,特斯拉才将分析师的预测发给投资人。此前,华尔街估计的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数据是43.1万辆。而年初,分析师预计特斯拉的销量会创下 去年第四季度48.4万辆的高点。不过在马斯克1月底发表异常谨慎的声明后,针对特斯拉Q1的销售预期,分析师都调低了不少。即便如此,大家扔还是“谨慎地乐观”,直到上周,分析师对特斯拉Q1的销量预期共识仍然在47万辆左右。只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竟然低了这么多。实际上只有38.7万辆,与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的42.2万相比,下降了约8.5%,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更是下降了20%。不到40万的交付数据,让特斯拉 回到了2022年下半年的水平,也是上一次销量在40万以下的时候,202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售出34.4万辆和40.5万辆。据知名Twitter账号,追踪特斯拉交付等数据分析的Troy Teslike表示,自2012年以来,特斯拉只出现过一次下降,还是在2020年第二季度,因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推迟生产和交付。这次,特斯拉直接创下了公司历史最大跌幅。虽然销量不及预期,但是特斯拉表示,他们在第一季度部署了4053兆瓦时的储能产品,创下了新纪录。02双拳难敌多手此次暴降这么多实在不同寻常,就连一向很少在发布生产和交付公告中发表评论的特斯拉,也主动做了解释。称下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 升级版Model 3的生产处于早期阶段。第二个原因则红海危机爆发,因红海危机中断了特斯拉造成的零部件供应,造成了 运输问题,特斯拉在今年1月29日宣布暂时中止了其位于柏林的工厂的生产,直到2月11日航路恢复通行。当时许多来自亚洲的货船无法通过航线更短的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前往欧洲,只能绕道非洲,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德国工厂需要的来自中国的零部件,比如电池。第三个原因则是,好不容易恢复生产的德国工厂,又遭遇了 恶意纵火袭击,再次导致工厂停工。3月初,有“特斯拉反对者”放火烧了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附近的一座输电塔,使得整个工厂和附近镇上的居民以及柏林部分地区断电,特斯拉柏林工厂也随后被疏散,最终结果就是暂时停工停产。德国工厂主管安德烈·蒂里格表示,由于生产停顿,工厂有超过1万名员工被迫回家,停产期间, 每天有超过1000辆车无法下线,“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高达九位数的损失”。最终在因纵火停产一周后,特斯拉德国工厂恢复了生产。虽然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但眼下特斯拉面临的处境确实不是一帆风顺。宏观来看,全球对电动车的需求已开始放缓,2023年欧美纯电动车总销量尽管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已经较之前出现明显放慢。据彭博社报道,有分析师预计,今年欧洲市场新车销量增速将由14%放缓至5%, 需求进入低迷期。而与此同时,在纯电赛道上,海外车企巨头突然不再猛踩“电门”,先后宣布推迟电动化战略。美国政府也放宽了对于汽车产品电动化转型的比例要求,英国则宣布将燃油车禁令从2030年实施推迟至2035年。此外,消费者对纯电动车也没有先前的热情了,北美《消费者报告》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首选汽车排名中, 前10名里有6款车型都是混合动力车型,而纯电车型只有一款Model Y上榜,其他的三款则是燃油车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特斯拉产品力的肯定,但也间接反映了特斯拉产品体系极度不平衡,毕竟整个公司不能只靠一款车型来支撑。路透社援引Caliber的调查数据报道称,今年第一季度, 特斯拉在美国的潜在客户群正在缩小。回到国内,特斯拉的处境只能用四面楚歌来形容,接二连三上市的新车,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在对标特斯拉。远得不说,就拿最近上市的两款新车小米SU7和腾势N7来看,一个疯狂对标Model 3,称设计之初就是瞄着Model 3来做的,一个则逐项拆解对标Model Y,直接在发布会上喊话特斯拉。随着小米、华为等跨界玩家的加入,特斯拉的对手已经越来越多,从前只需要和新势力一较高下,后来还得和传统车企掰手腕,现在又加入了小米和华为这样的手机厂商。面对这些对手,特斯拉确实 开始乏力了。03万亿市值跌一半在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汽车生产和交付报告后,特斯拉的股价再度出现波动。周二美股开盘前,特斯拉股价 下跌7%以上,最终以每股166.63美元收盘,仅一个交易日市值就蒸发了273.6亿美元(约1980亿元)。整个一季度,特斯拉股价累计下挫29%,创下自2010年IPO以来单季度最大跌幅。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跌近三分之一, 市值蒸发超2600亿美元,目前特斯拉的市值为5307亿美元,较巅峰时的万亿减少近一半。2021年10月26日,特斯拉市值一度冲上1.03万亿美元,超越丰田、大众、通用等11家传统车企巨头之和,成为苹果、亚马逊、Google和微软之后万亿美元俱乐部新成员。三年时间里,特斯拉的股价经历了多次涨落,美国著名投资顾问公司The Future Fund, LLC的管理合伙人Gary Black指出,由于特斯拉第一季度的汽车生产和交付数据不及预期,华尔街分析师可能会 降低2024年特斯拉全年的销量和每股收益预期。而此前特斯拉已经遭到两家投行下调了目标价,其中瑞银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225美元下调至165美元,维持中性评级。富国银行则将其评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从200美元调至125美元。富国银行的分析师认为,特斯拉是“ 没有增长的成长型公司”,估值过高,预计今年销量将零增长,2025年销售量将开始下降。据悉,特斯拉将在4月23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并召开电话会议,有消息称可能会透露2024年交付计划。特斯拉此前并未在2023年的财报中给出今年的交付目标, 仅表示销量增长将放缓,有分析师预测,特斯拉今年销量或达220万辆,同比增长约20%,低于此前特斯拉设定的50%的增速。这个数字显然达不到马斯克的预期,眼下Q1已经结束,厮杀和竞争还将继续,特斯拉似乎很难再回到三年前的市值巅峰了。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