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或促使未来远洋运输货轮使用风能、核能

气候变化或促使未来远洋运输货轮使用风能、核能目前的国际贸易十分依赖远洋运输,而使用化石燃料的货轮正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了减少碳排放以减缓气候变暖速度,未来的远洋运输或许会更加依赖风能、核能以及电力等清洁能源。航运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3%,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美国所有燃煤发电厂的总和。尽管如此,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37%的运输业中,航运业的排放比例依然不算高。AirseasA.P.Moller-MaerskAnemoiBARTechnologies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和严重依赖远洋轮船运输货物,许多科学家警告称,到2050年,航运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占到总排放量的17%。目前,80%以上的货物由远洋轮船运输。为此,在多年效果不显的脱碳努力之后,船运行业的监管机构正介入进来。2018年,总部位于伦敦的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目标: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8年基础上减少50%。但批评人士认为,这个目标太小,实现的时间也太晚。他们坚持称,国际海事组织应该将其目标重新设定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00%脱碳,当然越早越好。非政府环保组织SeasatRisk组织航运政策主管、“清洁航运联盟”董事会成员露西·乔里安(LucyGilliam)表示:“在制定气候措施和战略方面,国际海事组织介入得相当晚。”她还提到,《巴黎气候协议》没有包括国际航运。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94家最大的航运公司中,只有33家明确表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或承诺帮助实现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目标。尽管如此,私营部门正在采取行动以减轻其对气候的影响。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让船舶减速,从而减少碳排放。造船企业还在试验给船体涂上气泡以减少阻力,使用更光滑的船头、更高效的发动机、螺旋桨和推进器,以及引入人工智能(AI)辅助的导航系统。与此同时,船运行业正开始建立“绿色走廊”,即支持零排放解决方案和政策的特定航运路线和港口。金融界也加入了脱碳运动,29家机构签署了《波塞冬原则》,该协议将在向航运公司放贷时考虑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签字方代表着超过1850亿美元的国际航运贷款,几乎占全球船舶行业融资额度的一半。但由于全球供应链的设计宗旨是快速交货,许多重大突破正押注于低排放或零排放燃料的开发上,包括环保甲醇、氢、液化天然气(LNG)和氨,以减少或取代大多数船上大型柴油发动机使用的化石燃料。这些努力包括电力、风能和核能推进技术。其中,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海军舰艇都采用了核能,并因其零排放特性而受到关注,尽管存在安全方面的担忧。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95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953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签署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宣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签署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宣言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13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希望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签署《宣言》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共代表57亿人口、70%的粮食生产力和76%的全球粮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会主席国阿联酋宣布,国际社会已动员超过25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粮食安全,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展食品系统创新等。另外,超过20个国家在大会呼吁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容量从2020年的水平增加三倍。美国、日本、几个欧洲国家等国家签署的声明称,核能在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努力中发挥关键作用。2023-12-0214:56:29

封面图片

10年倒计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北极海冰在 2030 年代彻底消失

10年倒计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北极海冰在2030年代彻底消失新研究预测,即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海冰也可能在2030年至2050年间消失,早于IPCC的预测。该研究强调,冰的消耗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造成的,并将产生全球性后果,包括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北极地区到2030年代可能会失去所有海冰。减少排放最多可将这一事件推迟到2050年代。这一估计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之前的预测早了十年:到21世纪40年代北极将无冰。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Seung-KiMin教授和Yeon-HeeKim研究教授以及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和德国汉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预测,无论人类是否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30-2050年代北极都可能不结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自198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位气候科学家首次使用全球变暖一词以来,这个词已经家喻户晓。过去几十年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地球上的北极海冰面积迅速减少。北极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变暖加速,这被认为是中纬度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黑线(无约束):原始模型预测-红、蓝、绿线:模型预测受三个观测数据集约束。结果预测,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北极海冰将在2030年代全部消失,即使减排,海冰最终也将在2050年代消失。资料来源:POSTECH为了预测北极海冰消失的时间,研究小组分析了从1979年到2019年的41年数据。通过将多个模型模拟结果与三个卫星观测数据集进行比较,研究小组证实,海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人类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过去41年北极海冰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气溶胶、太阳和火山活动的影响则微乎其微。月度分析发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导致北极海冰全年减少,与季节或时间无关,但9月份海冰减少的程度最小。此外,研究还发现,IPCC先前预测中使用的气候模型普遍低估了海冰面积的下降趋势,因此在调整未来预测的模拟值时考虑了这一因素。结果表明,在所有情况下,海冰面积的下降速度都在加快,最重要的是证实了即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海冰也可能在2050年代完全消失。这一发现首次强调,无论是否实现"碳中和",北极海冰都有可能消亡。北极海冰加速减少的速度超过了之前的预期,预计这不仅会对北极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对全球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海冰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更频繁地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如严重寒潮、热浪和暴雨,而北极地区西伯利亚永久冻土的融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我们可能会目睹只有在灾难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可怕场景在我们眼前上演。领导这项研究的Seung-KiMin教授解释说:"我们根据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模拟,证实北极海冰耗尽的时间比IPCC之前的预测还要快。无论碳中和政策如何,我们都需要对北极海冰的潜在消失保持警惕。"他还表示,必须"评估北极海冰消失造成的各种气候变化影响,并在制定碳减排政策的同时制定适应措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08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0861.htm

封面图片

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关于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的宣言,

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1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关于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的宣言,旨在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这也是COP28食品系统议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据介绍,当天签署《宣言》的所有国家共代表57亿人口,70%的粮食生产力和76%的全球粮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COP28主席国阿联酋宣布,国际社会已动员超过25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粮食安全,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展食品系统创新等。(新华社)

封面图片

国际能源署(IEA)于3月1日发布报告称,得益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快速推进,2023年全球与能源

国际能源署(IEA)于3月1日发布报告称,得益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快速推进,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低于2022年。这份名为《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的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74亿吨,较上一年增加4.1亿吨,增幅为1.1%。由于异常干旱影响了水电,去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发展,增量低于2022年的4.9亿吨。国际能源署的分析显示,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电动汽车的持续推广帮助人类避免使用更多化石燃料。如果没有清洁能源技术,过去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量将是现在的3倍。国际能源署当天还发布了《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的姊妹篇——首份名为《清洁能源市场监测》的报告。

封面图片

不断增长的氧化亚氮排放量促使科学家们发出警报

不断增长的氧化亚氮排放量促使科学家们发出警报从1980年到2020年,一氧化二氮--一种比二氧化碳或甲烷更强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增无减,仅2020年就有超过1000万公吨被释放到大气中,这主要是由于耕作方式造成的。这一发现来自全球碳项目(GlobalCarbonProject)的一份新报告。这份由波士顿学院研究人员领导撰写的题为《2024年全球氧化亚氮预算》的报告今天(6月11日)发表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报告指出,在2010年代,农业生产造成的氧化亚氮排放量占人类排放总量的74%。这些排放主要是由于在耕地上使用化肥和动物粪便造成的。与二氧化碳和甲烷一样,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也在全球变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它是自然产生的,但也主要由农业活动产生。根据波士顿学院研究人员为全球碳项目(GlobalCarbonProject)撰写的一份新报告,1980年至2020年间,人类驱动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有增无减,到2020年,将有超过1000万公吨的一氧化二氮被释放到大气中。资料来源:全球碳项目减少排放的紧迫性国际研究小组报告说,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下降以减少全球变暖的时代,2020年和2021年一氧化二氮流入大气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在地球上,过量的氮会造成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在大气中,氮会消耗臭氧层,加剧气候变化。这项研究由来自15个国家55个组织的58位研究人员组成,是对全球一氧化二氮排放量和吸收汇进行的最全面的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波士顿学院席勒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教授田汉钦说:"人类活动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必须减少,才能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巴黎协定》规定的2摄氏度以内。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因为目前还不存在能够从大气中清除一氧化二氮的技术。"2022年大气中一氧化二氮的浓度达到了十亿分之336,比工业化前的水平增加了25%,远远超过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之前做出的预测。代表全球碳项目协调这项研究的田说:"如果我们有机会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影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应该迅速减少,实现净零排放,而这种排放量的增加恰恰发生在这个时候。"1980年,全球农民使用了6000万吨商用氮肥。到2020年,该行业的用量将达到1.07亿吨。同年,动物粪便的用量为1.01亿吨,2020年的总用量为2.08亿吨。温室气体无限制地增加,其全球升温潜能值约为二氧化碳的300倍,给地球带来了可怕的后果。研究人员利用过去四十年间在陆地、大气、淡水系统和海洋中进行的数百万次一氧化二氮测量结果,对全球一氧化二氮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评估。研究人员检查了在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导致一氧化二氮排放的所有主要经济活动的数据,并报告了全球一氧化二氮的18个人为和自然来源以及3个吸收"汇"。研究人员发现氧化亚氮排放量最大的10个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加拿大。报告称,一些国家在实施减少一氧化二氮排放的政策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成功。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排放量已经放缓;过去几十年来,欧洲的排放量也是如此。在美国,农业排放量继续攀升,而工业排放量则略有下降,总体排放量持平。来自土壤、淡水和海水的一氧化二氮自然排放源保持稳定。全球碳项目成立于2001年,该项目分析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地球系统的影响,为三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编制全球预算,评估排放和吸收汇,为进一步的研究、政策和国际行动提供信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限制氮肥和动物粪便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水污染。田说,有必要进行更频繁的评估,以便针对高排放地区和活动开展减缓工作。如果要在《巴黎协定》的目标方面取得进展,就需要改进源和汇的清单。"虽然不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些成功的减氮举措,但我们发现这十年大气中氧化亚氮的积累速度加快了,"全球碳项目执行主任、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CSIRO的研究科学家JosepCanadell说。"2020年和2021年大气中氧化亚氮的增长率高于以往任何一个观测年份,比前十年的平均增长率高出30%以上。"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40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404.htm

封面图片

报告:去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报告:去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创历史新高一份智库报告称,2022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占世界电力的12%,创历史新高。法新社报道,总部设在英国的能源和气候研究小组Ember星期三(4月12日)发布年度全球电力回顾报告称,风能和太阳能的创纪录增长,促使2022年世界电力排放强度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从2021年的10%和2015年的5%,上升到2022年的12%,有助于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根据Ember的估算,包括核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占世界电力的39%;其他电力则来自占比最大的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占比为36%。Ember还指出,随着电力需求持续上升,煤炭发电量增长了1.1%,低于预期。世界科学家以及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简称IEA)强调,必须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才能实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关键目标。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与会国家同意,要“逐步减少”煤炭这一污染最严重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不过,这方面实践的进展有限,且印度和中国等国家仍有计划建造燃煤电厂。Ember预测,到2023年,化石燃料发电量将出现小幅下降;随着风能和太阳能的进一步发展,之后几年的下降幅度将更大,意味着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峰值,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