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出替代性给药方法 改造益生菌以口服替代注射

科学家研究出替代性给药方法改造益生菌以口服替代注射贝勒医学院和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更好的给药方式,它不需要注射,但可以像吞下药片一样简单。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共同通讯作者、贝勒大学综合生理学教授ChristineBeeton博士说:"人们不喜欢在他们的余生中都在打针,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探索了使用益生菌Lactobacillusreuteri作为新型口服药物输送平台在动物模型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Beeton实验室以前的工作表明,一种来自海葵毒素的肽,或短蛋白,能有效和安全地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和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然而,多肽治疗需要反复注射,降低了病人的依从性,而且直接口服多肽的疗效也很低。Beeton与贝勒大学分子病毒学和微生物学教授、DanLDuncan综合癌症中心成员RobertA.Britton博士联手的布里顿实验室已经开发出了对益生菌进行基因改造以生产和释放化合物的工具和专业知识。在目前的研究中,该团队对益生菌L.reuteri进行了生物工程改造,以分泌来自海葵毒素的肽ShK-235。他们选择L.reuteri是因为这些细菌是人类和其他动物肠道的原生细菌。它是乳酸菌群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食品工业的细胞工厂,并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定为安全。L.reuteri在婴儿、儿童、成人,甚至在免疫抑制的人群中都有很好的安全性。"结果是令人鼓舞的,"Beeton说。"这些分泌肽的细菌,即LrS235的每日递送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关节炎症、软骨破坏和骨损伤。"研究人员跟踪了细菌LrS235和它在动物模型内分泌的肽ShK-235。他们发现,在给大鼠喂食释放ShK-235的活体LrS235后,他们可以在血液循环中检测到ShK-235。"我们选择L.reuteri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细菌不会永久地留在肠道中。当肠道定期更新细菌所附着的内表面层时,它们会被移除。这为调节治疗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研究人员表示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便将这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带入临床,预计它可以在未来使患者的治疗更加容易。Beeton说:"这些细菌可以被储存在胶囊中,可以放在厨房的柜台上。病人可以在度假时服用这些胶囊,而不需要冷藏或携带针头,并继续治疗,而没有每日注射的不便。"这些发现为基于多肽的药物提供了一种替代的输送策略,并表明这种技术和原则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药物和慢性炎症疾病的治疗。...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21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212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经过特别设计的细菌可在体内分泌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经过特别设计的细菌可在体内分泌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这项新研究的重点是对罗伊氏乳杆菌菌株进行工程改造,该菌株之前已被确定为对人类安全的益生菌。此外,根据Beeton的说法,这种细菌不会在肠道定殖,因此它对患者的影响只会是暂时的。“我们选择罗伊氏乳杆菌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细菌不会永久留在肠道中,”Beeton补充道。“当肠道定期更新细菌附着的内表面层时,它们就会被移除。这为调节治疗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研究人员改造了细菌以分泌一种名为ShK-235的肽,这是一种从加勒比海海葵中提取的肽的类似物。在过去十年中,这种分子因其抗炎特性而受到密切研究。特别是,已发现它可以阻止与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有关的某些免疫细胞的激活。在其合成治疗形式中,该药物被命名为达拉扎肽。正在进行的后期临床试验证明该药物有望安全有效地治疗人类牛皮癣和狼疮,但尚未获得临床使用授权。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上测试了他们改造的肽分泌细菌。这些初步实验发现,每天服用益生菌可减少大鼠的疾病和关节炎症迹象。实验还表明,益生菌成功地将一致的治疗水平的ShK-235释放到动物的血液中。因此,每天服用益生菌药丸可能会成为输送某些药物的有效方式,而这些药物以前只能通过注射或静脉输液给药。“这些细菌可以储存在可以放在厨房柜台上的胶囊中,”比顿补充道。“患者可以在度假时服用胶囊,无需冷藏或携带针头,并继续治疗,而无需每天注射的不便。”虽然这项研究无疑是对基因改造细菌用于治疗用途的想法的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级研究,但这并不是第一次探索这种未来主义概念。去年,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的人类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菌株,该菌株经过改造后可合成一种名为L-DOPA的帕金森病药物。另一项较早的研究将相同的细菌设计为充当海绵,以清除人体中多余的氨。当然,不要指望很快就会看到医生开出转基因治疗性益生菌。在将这些深度实验疗法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人类之前,还有很长的研究道路要走。尽管如此,这个想法还是很吸引人的。毕竟,我们知道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细菌会不断分泌影响我们健康和福祉的代谢物,因此开始积极改造这些细菌以满足我们的新陈代谢需求并不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75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7559.htm

封面图片

研究提供肠道细菌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有关的新证据

研究提供肠道细菌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有关的新证据发表在《关节炎与风湿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肠道细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中发挥作用。该研究表明,对一种相对常见的肠道细菌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影响关节炎的发展。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900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900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工程改造皮肤细菌 使其生产普通药物对抗痤疮

科学家工程改造皮肤细菌使其生产普通药物对抗痤疮痤疮的起因是毛囊被死皮细胞和油脂堵塞,继而发炎,形成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粉刺、丘疹和白头。在打算不挤破它们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杀死油脂分泌细胞的药物或针对毛囊中细菌的抗生素来治疗。最近更多的实验性研究包括粉刺疫苗、益生菌或微针贴片,它们都能攻击致病的细菌。但如果我们能让这些细菌为我们工作呢?在这项新研究中,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UPF)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如何设计皮肤细菌来生产痤疮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他们的目标是痤疮丙酸杆菌,这是皮肤上最常见的细菌种类,也是生活在毛囊深处的细菌。过度分泌一种叫做皮脂的油脂是痤疮的常见诱因,许多痤疮药物如异维A酸都是通过杀死产生皮脂的细胞来发挥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痤疮丙酸杆菌被设计成能产生一种名为NGA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介导自然产生的异维A酸。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培养的人类皮肤细胞中测试了这种经过编辑的细菌,发现它能够产生和分泌NGAL,减少皮脂分泌。在对小鼠的测试中,这种细菌也能存活并发挥作用,但由于小鼠的皮肤与我们的皮肤差别很大,因此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测试其对痤疮的影响。这种技术不仅能帮助清除痤疮,还能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因为抗生素正日益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研究人员说,虽然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首先在三维皮肤模型上进行尝试才能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试验,但它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皮肤病。首先是特应性皮炎。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马克-居尔(MarcGüell)说:"我们开发了一个技术平台,为编辑任何细菌治疗多种疾病打开了大门。现在的重点是利用痤疮丙酸杆菌治疗痤疮,但我们也可以提供基因电路来创建智能微生物,用于与皮肤传感或免疫调节相关的应用。"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7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741.htm

封面图片

研究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服5毫克类固醇增心血管风险

研究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服5毫克类固醇增心血管风险中大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每日服用5毫克或以上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没有服用该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增加一倍,若持续服用,风险会每月再增加7%。研究团队从医管局数据实验室收集超过1200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数据进行研究,平均跟进8.7年。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展时均未曾患上心血管疾病,当中三成七患者有服用皮质类固醇,其余患者则使用其他控制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5毫克或以上剂量的皮质类固醇,不论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团队建议,医生在处方皮质类固醇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应将每日剂量减至4毫克或以下或停止处方。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糸教授及风湿科主管谭丽珊指出,过去20年已经出现多种新型抗风湿治疗,例如生物制剂或标靶缓解病情抗风湿药,价钱更易负担,亦令病人有更多选择。2023-10-0411:53:50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关节炎治疗药物可促进脂肪信号传递 并能对抗肥胖小鼠的糖尿病

研究发现关节炎治疗药物可促进脂肪信号传递并能对抗肥胖小鼠的糖尿病科学家们在研究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的活性时,发现它有一些令人惊讶的功能,其中一些功能在对抗糖尿病时可能是有用的。在小鼠模型上进行的研究表明,这种化合物具有解决与该病症相关的炎症的双重潜力,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陈代谢的推动力,可以帮助调节食欲和促进肥胖者的健康脂肪信号。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821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8219.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胰岛素给药方法 舌下口服滴剂可取代注射剂

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胰岛素给药方法舌下口服滴剂可取代注射剂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和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注射几次胰岛素,通常是通过皮下注射。皮下注射不仅不舒服,病人也很难坚持,还可能造成生物垃圾。目前正在开发创伤较小的方法,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实验性技术包括可控植入物或直接通过皮肤给药的超声波贴片,但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口服胰岛素给药。毕竟,口服药物简单、无痛,而且许多人每天都在服用。但是,这也有一些问题。胰岛素是一种脆弱的分子,无法通过胃部到达肠道,在肠道中被血液吸收。将胰岛素封装在不同的材料中可能会有所帮助,甚至制作胶囊将胰岛素注入肠道内壁,但这样做意味着胰岛素首先要经过肝脏代谢,这会改变胰岛素的结构。在新的研究中,加拿大皇家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系统,它仍然可以被称为口服胰岛素。但它不是吞服,而是以滴剂的形式置于舌下。这种方法被称为舌下给药,适用于在胃部无法存活的药物。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舌下组织含有大量毛细血管,能让药物迅速扩散到血液中。通常,这种方法对胰岛素不起作用,因为胰岛素是一种大分子,不容易穿过细胞。因此,研究小组将胰岛素与一种由鱼类副产品制成的细胞穿透肽(CPP)配对,使细胞更加多孔。"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向导,帮助胰岛素穿过迷宫,快速到达血液中,"这项研究的研究员吴嘉敏博士说。"这个向导能找到最佳路线,让胰岛素更容易到达它需要去的地方。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测试了这种技术。当胰岛素与CPP配对时,胰岛素能成功进入血液,控制血糖水平的效果与注射胰岛素差不多。如果没有引导肽,胰岛素往往会卡在口腔内壁上。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向商业合作伙伴授权这项技术。最近在《控释》杂志上发表的两篇论文对该系统进行了描述。...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9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96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