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揭示自杀念头涌现的高峰期

研究人员揭示自杀念头涌现的高峰期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转化精神病学》(NatureTranslationalPsychiatry)杂志上。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从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1万多人中收集了答案,这些人通过隐性健康项目数据库(PIH)完成了有关其情绪、想法以及自杀和自残念头的问卷调查和任务。研究人员布莱恩-奥谢(BrianO'Shea)和勒内-弗雷谢尔(RenéFreichel)的研究表明,自杀念头实际上在冬季(12月)最为强烈,他们还建立了一个概念模型,说明为什么自杀行为需要几个月才能达到"临界点"。他们还发现,凌晨4点至6点是人们最容易自杀的时间段。此外,他们还发现,在长达6年的研究期间,消极的自残认知普遍增加。诺丁汉大学的BrianO'Shea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并解释说:"有资料表明,冬季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可能会因情绪恶化和抑郁而挣扎的季节,事实上,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一个公认的与季节变化有关的问题,它影响着许多人的心理健康。因此,人们可能会感到惊讶的是,春天这个你会认为人们情绪高涨的季节,实际上却是一年中人们最有可能自杀的季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自杀念头和情绪在12月最严重,在6月最好。在这两个时间点之间,自杀行为的风险增加,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们的情绪和精力的逐渐改善可能使他们能够计划和进行自杀企图。自我和他人情绪改善速度的相对比较是互补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测试。"研究人员创建了在线任务来研究显性和隐性自残认知的时间动态,显性认知通过有关情绪、自杀和自残的直接问题(使用标准的1-5级量表)来研究。内隐认知则通过一项反应时间任务进行探究,在这项任务中,人们需要将与自我有关的词语与死亡和生命词语进行实时分类。样本中的受访者来自三组:(1)曾经自杀未遂者;(2)有自杀意念和/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3)以前没有自伤、自杀想法或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在这六年中,消极的自残认知普遍增加,情绪和死亡欲望具有季节性效应,特别是在那些曾经自杀未遂的人中。研究结果表明,显性和隐性自杀认知的高峰期在冬季,而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高峰期在春季。12月达到高峰的显性自杀认知先于2月达到高峰的隐性自残联想。这两个高峰都先于春季/初夏的自杀行为高峰。在24小时内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滞后效应,显性自杀认知和情绪在凌晨4-5点达到高峰,而隐性认知则滞后于这一高峰。O'Shea博士补充说:"这项研究首次在如此大的范围内观察情绪和自残想法的时间趋势,并真正确定了干预最有益的时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13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136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线粒体崩溃:研究人员揭示 COVID-19 对重要器官的隐性攻击

线粒体崩溃:研究人员揭示COVID-19对重要器官的隐性攻击这些发现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上,为COVID-19的新型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线粒体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负责生成线粒体的基因分散在细胞核内的核DNA和每个线粒体内的线粒体DNA(mtDNA)上。先前的研究表明,SARS-CoV-2蛋白可与宿主细胞中的线粒体蛋白结合,从而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了了解SARS-CoV-2如何影响线粒体,CHOP线粒体和表观基因组医学中心(CMEM)的研究人员与COV-IRT的同事一起分析了线粒体基因表达,以检测病毒造成的差异。为此,他们综合分析了受影响患者的鼻咽组织和尸检组织以及动物模型。该研究的第一作者、CHOP的CMEM博士后研究员JosephGuarnieri博士说:"人类患者的组织样本让我们能够观察线粒体基因表达在疾病开始和发展结束时受到的影响,而动物模型则让我们能够填补空白,观察基因表达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尸检组织中,肺部的线粒体基因表达已经恢复,但心脏、肾脏和肝脏的线粒体功能仍然受到抑制。在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并测量肺部病毒量达到高峰的时间时,尽管在大脑中没有观察到SARS-CoV-2的存在,但小脑中的线粒体基因表达却受到了抑制。其他动物模型显示,在SARS-CoV-2感染的中期阶段,肺部的线粒体功能开始恢复。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宿主细胞对最初感染的反应方式涉及肺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的线粒体功能得到恢复,而在其他器官,特别是心脏,线粒体功能仍然受损。"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我们不能再把COVID-19严格地看作是一种上呼吸道疾病,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影响多个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共同第一作者、CHOPCMEM主任道格拉斯-华莱士(DouglasC.Wallace)博士说。"我们在肺部以外的器官观察到的持续功能障碍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会对这些患者的内脏器官造成长期损害。"虽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的未来研究将研究全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一些患者病情更加严重的原因,但研究小组在微RNA2392(miR-2392)中发现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该靶点在本研究使用的人体组织样本中被证明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共同第一作者、生物统计学家、布罗德研究所客座研究员、COV-IRT创始人兼总裁AfshinBeheshti博士说:"在感染SARS-CoV-2的患者血液中,这种microRNA上调,这不是我们通常期望看到的。中和这种microRNA可能会阻碍病毒的复制,为有可能出现与该疾病相关的更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今年早些时候,盖茨基金会向华莱士博士和CMEM提供了资助,用于研究世界人口中的mtDNA变异如何影响线粒体功能,从而影响个体对SARS-CoV-2的敏感性。华莱士认为,SARS-CoV-2明显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证明支持了线粒体功能的个体差异可能是COVID-19个体严重程度的一个因素的假设。...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67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6709.htm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避孕药与自杀风险的关联

新研究揭示避孕药与自杀风险的关联全世界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自杀。然而,自杀仍然是一个禁忌,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健康问题。在DickSwaab博士教授的指导下,张琳博士致力于研究自杀背后的机制。自杀与黄体酮的关系成为她最新的研究目标。孕酮在妇女的生殖系统中发挥作用,但也可作为一种压力荷尔蒙。后者常常被忽视。斯瓦布解释说:"所有与压力有关的物质都可能导致自杀风险,由于黄体酮与压力、抑郁和自杀有关,我们想更多地了解黄体酮如何影响大脑。"张对通过荷兰脑库获得的不同年龄、性别、诊断和死因的大脑样本进行了研究。她的研究表明,下丘脑的下部,即底核,对黄体酮最为敏感。这成为她研究的重点。信息图表-避孕药使用者自杀可能性增加的原因是什么?资料来源: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在因自杀而死亡的抑郁症患者中,张发现产生阿片样物质的细胞数量增加。这种增加的原因是他们同时表达了孕酮受体。斯瓦布"众所周知,服用阿片制剂会增加自杀风险。大脑对阿片类物质很敏感,因为它本身也制造这些物质。因此,黄体酮可能会增加阿片系统的激活,最终导致自杀风险增加"。张博士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观察结果是,在老年人群的眼底核中出现了细胞分裂的迹象。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大脑中新生神经元的生成,仍然是神经科学家们争论的话题。含孕激素的药物经常作为避孕药或治疗更年期不适的处方药。临床研究表明,虽然含有天然孕酮的药物的自杀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其合成形式可能并非如此,因为它的药效更强。妇科医生已将这一知识纳入其标准做法,在给病人开处方前,先筛查病人是否有抑郁和自杀风险。而全科医生还没有这样做。"我们希望这一发现能促使医生明确询问抑郁症或自杀倾向的迹象,并在必要时建议患者选择其他方案"。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3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339.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从海岸隆起带揭示古代地震的影响

研究人员从海岸隆起带揭示古代地震的影响这项研究的合著者、动物学系的乔恩-沃特斯(JonWaters)教授说,这项研究为了解奥特亚罗瓦地貌的变化和地震影响的近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说:"在新西兰这样一个地质研究丰富的国家,我们仍有很多关于地震和地貌变化历史的知识需要学习。"这篇刚刚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界面学报》(JournaloftheRoyalSocietyInterface)上的论文利用了激光雷达测绘(用于建立地面高程模型的遥感技术)和对海岸隆起地段的公牛海带进行的遗传分析。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以前未被发现的隆起岩石海岸线区域--一个高出海平面约1米的台阶--以及该台阶下海带的遗传异常。海带的遗传学显示,该物种在地震后在该地区灭绝,之后被从南方300公里漂流过来的海带重新覆盖。Rarangi水线上方隆起的"长椅"最初形成于海平面,但因地震活动而隆起。资料来源:奥塔哥大学该研究小组认为,地震发生在大约2000至3000年前,这表明海带有可能记录地质扰动事件。"该地区靠近一个著名的活跃断层,其他研究人员已经对过去发生的几次大地震进行了很好的量化,但这一沿海隆起带以前并不为人所知--现在我们有机会对其进行更仔细的观察,其证据非常明显。"Waters教授说:"Rarangi也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夏季游泳胜地,而不是某个不起眼或偏远的地方,海岸隆起的证据就隐藏在人们的视线中。"这项研究是马斯登资助的评估地震对沿海物种影响的项目的最新成果。"我们的工作结合了遗传学和地质学,令人兴奋的是,这些综合方法使我们能够确定新西兰以前未知的海岸隆起地点。这项工作再次凸显了新西兰是多么的充满活力--以及地震隆起如何在我们的沿海物种中留下持久的痕迹。"...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0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071.htm

封面图片

人工智能确定青少年自杀和自残的主要预测因素

人工智能确定青少年自杀和自残的主要预测因素根据澳大利亚健康与福利研究所(AIHW)的数据,自杀是15-24岁澳大利亚人的首要死因。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将其列为10-14岁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预测自杀或自残的标准方法依赖于将过去的自杀或自残尝试作为唯一的风险因素,但这可能并不可靠。现在,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领导的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ML)准确识别出了导致青少年自杀和自残风险增加的首要因素。"有时我们需要消化和处理大量信息,这超出了临床医生的能力范围,"该研究的通讯作者Ping-IDanielLin说。"这就是我们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原因"。这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研究始于2004年,从澳大利亚儿童纵向研究(LSAC)中提取了2809名青少年的数据。这些青少年被分为两个年龄组:14至15岁和16至17岁。数据来自儿童、他们的照顾者和学校老师填写的调查问卷。在参与者中,10.5%的人曾报告过自我伤害行为,5.2%的人报告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尝试过一次自杀。研究人员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学校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中发现了4000多个潜在风险因素。他们使用随机森林(RF)算法来确定哪些14-15岁时出现的风险因素最能预测16-17岁时的自杀和自残企图。RF是一种由决策树组成的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它将多个决策树的输出结果结合起来,得出一个结果。RF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多个决策树组合成一个模型,平均预测结果将更接近实际情况。研究人员将ML模型的预测性能与仅使用既往自残史或自杀未遂史作为预测指标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每个模型的性能都是通过评估曲线下面积(AUC)来确定的,AUC是一个性能指标,范围从0.5(不优于随机猜测)到1.0(完美预测)。一般来说,预测风险的AUC在0.7到0.8之间为可接受,0.8到0.9为优秀,超过9.0为杰出。过程中使用了48个变量来训练RF模型,以预测自残行为,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为0.740,预测效果尚可。在预测自杀未遂方面,使用315个变量训练的模型的AUC为0.722。在自残模型中,最主要的变量包括评估抑郁症状的"简短情绪和感觉问卷"(SMFQ)、评估行为和情绪的"优势和困难问卷"(SDQ)得分、生活压力事件、青春期量表、儿童与父母的关系、自主性、对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儿童是否有男女朋友。在自杀未遂模型中,SMFQ、SDQ、评估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斯彭斯焦虑量表以及衡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CHU9D指数是最主要的预测指标。与仅使用自残史或自杀未遂史作为预测指标相比,ML模型的效果更好。使用既往自残史预测重复自残的AUC为0.645,使用既往自杀未遂史预测重复自杀未遂的AUC为0.630,使用自残史预测自杀未遂的AUC为0.647。令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自杀或自残前科并非高危因素,而环境却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Lin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以前的尝试并不在首要风险因素之列。我们发现,年轻人所处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作用更大。从预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可以为这些人做更多的事情。"研究人员还指出,无论是自杀还是自残,都有其特有的因素。预测自杀的一个独特因素是缺乏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环境和未来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自残的一个独特预测因素是缺乏情绪调节。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发现倾向于推翻人们仅因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自杀或自残的刻板印象。他们说,他们的模型可用于评估青少年的个体化风险。"基于患者信息,ML算法可以计算出每个人的得分,并将其整合到电子病历系统中,"Lin说。"临床医生可以快速检索这些信息,以确认或调整他们的评估。"在临床环境中推广这些模型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它们需要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临床数据库,以验证其预测自杀和自残企图的有效性。"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将努力继续提供更多信息和证据。这是说服临床医生、家庭、患者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相信这些数据驱动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该研究发表在《精神病学研究》(PsychiatryResearch)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14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1485.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揭示饮用红酒容易导致头痛的原因

研究人员揭示饮用红酒容易导致头痛的原因桌上的两杯红酒。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认为,黄烷醇槲皮素与酒精结合可能是导致"红酒头痛"的原因。(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但是,有一种酒精饮料在诱发头痛方面的历史更加名声在外。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红葡萄酒比其他饮料更容易引发头痛,但一直不清楚这究竟是为什么。红葡萄酒比其他酒精饮料更容易引起头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多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设。一些人认为,红葡萄酒中添加的亚硫酸盐会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头痛;另一些人则指出,红葡萄酒中的组胺含量较高,可能是导致头痛的罪魁祸首。最近,一些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了红葡萄酒中一组名为黄烷醇的化合物。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科学家小组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放大了红葡萄酒中大约十几种特定的黄烷醇。研究人员想知道这些化合物中是否有影响乙醛代谢的物质。体外研究迅速突出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槲皮素。槲皮素本身被认为是一种相当有益的黄烷醇。它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以其抗炎作用而闻名。但研究发现,当槲皮素与酒精结合在一起时,会阻止我们体内用来分解乙醛的一种酶的作用。新研究的通讯作者安德鲁-沃特豪斯(AndrewWaterhouse)解释说:"当槲皮素进入你的血液后,你的身体会把它转化成一种不同的形式,叫做槲皮素葡萄糖醛酸苷。在这种形式下,它能阻止酒精的新陈代谢。"从根本上说,假设葡萄酒中含有的槲皮素越多,我们身体代谢乙醛的速度就越慢,这就会导致我们都知道并讨厌的酒精毒副作用。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红酒头痛的全部原因。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这些负面影响。该研究的合著者莫里斯-列文(MorrisLevin)认为,那些遭受红酒头痛折磨的人很可能患有其他疾病,从而更容易受到槲皮素的影响。"我们推测,当易感人群饮用含有适量槲皮素的葡萄酒时,他们就会出现头痛,特别是如果他们之前就患有偏头痛或其他原发性头痛疾病,"列文说。"我们认为,我们终于走上了解释这个千年之谜的正确轨道。"研究人员现在准备在一项小型人体临床试验中研究他们的假设。他们将研究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葡萄酒对人类头痛的影响。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856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8563.htm

封面图片

解码癌症:研究人员揭示细胞是如何"叛变"的

解码癌症:研究人员揭示细胞是如何"叛变"的访问:NordVPN立减75%+外加3个月时长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绘制了人类乳腺和肺细胞中的一条分子途径,它可能导致基因组过度复制,而这正是癌细胞的一个特征。这些发现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揭示了当一组分子和酶触发并调节所谓的"细胞周期"(用细胞的遗传物质制造新细胞的重复过程)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可用于开发中断细胞周期障碍的疗法,并有可能阻止癌症的生长。为了复制,细胞会遵循一个有序的程序,首先复制整个基因组,然后分离基因组副本,最后将复制的DNA平均分成两个"子"细胞。人类细胞的每对染色体有23对--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包括性染色体X和Y--即总共46对,但已知癌细胞会经历一个中间状态,即拥有双倍的数量--92条染色体。这是如何发生的是一个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副教授塞尔吉-雷戈特(SergiRegot)博士说:"癌症领域科学家们的一个永恒问题是:癌细胞基因组是如何变得如此糟糕的?我们的研究对细胞周期的基础知识提出了挑战,让我们重新评估了关于细胞周期如何调节的想法"。细胞周期调控面临的挑战雷戈特说,复制基因组后受到压力的细胞会进入休眠或衰老阶段,并错误地冒着再次复制基因组的风险。一般来说,这些休眠细胞在被免疫系统"识别"为有问题的细胞后,最终会被清除。但有时,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无法清除这些细胞。如果任由这些异常细胞在体内游荡,它们就会再次复制基因组,在下一次分裂时对染色体进行洗牌,从而引发癌症。为了确定细胞周期中出现问题的分子途径的细节,雷戈特和研究生研究助理康纳-麦肯尼(ConnorMcKenney)领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重点研究了乳腺导管和肺组织中的人类细胞。原因何在?这些细胞的分裂速度通常比体内其他细胞更快,从而增加了观察细胞周期的机会。观看这段视频,了解细胞在不分裂的情况下经历两次复制基因组的细胞周期阶段。细胞核中出现的亮点表明DNA正在复制的位置。资料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塞尔吉-雷戈特实验室雷戈特的实验室擅长对单个细胞进行成像,因此特别适合发现极少数没有进入休眠期、继续复制基因组的细胞。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仔细观察了数千张单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图像。研究人员开发了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标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他们发现,各种CDK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激活。在细胞受到环境压力(如干扰蛋白质生产的药物、紫外线辐射或所谓的渗透压(细胞周围水压的突然变化))后,研究人员发现CDK4和CDK6的活性降低了。细胞周期破坏的研究结果五到六小时后,当细胞开始准备分裂时,CDK2也受到了抑制。此时,一种名为无丝分裂促进复合物(APC)的蛋白质复合物在细胞分裂前的阶段被激活,这一步骤被称为有丝分裂。Regot说:"在研究中的受压环境中,APC激活发生在有丝分裂之前,而通常人们只知道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激活。"当暴露在任何环境压力下时,约90%的乳腺细胞和肺细胞会离开细胞周期,进入安静状态。在他们的实验细胞中,并非所有细胞都安静了下来。研究小组发现,约有5%-10%的乳腺细胞和肺细胞重返细胞周期,再次分裂染色体。通过另一系列实验,研究小组发现,所谓的应激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增加与一小部分细胞脱离安静阶段并继续将基因组翻倍有关。雷戈特说,目前正在进行一些临床试验,测试DNA损伤剂与阻断CDK的药物。联合用药有可能促使一些癌细胞将基因组复制两次,产生异质性,最终产生抗药性。也许有药物可以阻止APC在有丝分裂前激活,从而防止癌细胞二次复制基因组,防止肿瘤阶段性进展。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1442.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1442.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