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元宇宙”可视化皮瓣移植术成功实施:医生像开了透视眼

全国首例“元宇宙”可视化皮瓣移植术成功实施:医生像开了透视眼当“元宇宙”走入手术台,医生好比拥有了3D透视眼,如同投影仪直接将病灶投射在体表,精准“临摹”勾勒出手术区域,高效辅助诊疗决策。据介绍,这是一位58岁的患者,因左侧舌癌入院治疗,手术指征明显。然而,由于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存在一定的变异性,仅依靠传统的手术规划,并不能精准地在术中找到可靠的穿支动脉,确保皮瓣切取百分百成功。医生像开了透视眼医院通过将全息仿生实景渲染图像实时配准患者实体,在体表精确勾画出股前侧术野区皮瓣血管走行,实现可视化自由式皮瓣切取,在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有效增加了手术准确性。“元宇宙”解决方案应用在手术决策的前提,是CT扫描能提供足够清晰准确的影像。此次全国首例可视化皮瓣移植术的成功实施,西门子医疗双源CT扮演了重要作用。透过双源CT重建出的全息仿生实景渲染影像,医生能清晰看出骨骼、血管与软组织的位置关系,精准确定合适且正确的皮瓣区域,助力手术诊疗规划。...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2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251.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全球首例,上海专家实施内镜下 “超微创” 破胸膜肿瘤切除术

全球首例,上海专家实施内镜下“超微创”破胸膜肿瘤切除术在2024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享了一台全球首例内镜下“超微创”破胸膜肿瘤切除术,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和讨论。4月13日,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这台手术由该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操刀,医生通过食管隧道内镜进入胸腔,采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技术精准剥离肿物,同时保留患者食管功能。中山医院表示,它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打破了微创手术的禁忌,标志着该院在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澎湃)

封面图片

美国一男子接受全球首例全眼移植手术:140名医生耗时21小时完成

美国一男子接受全球首例全眼移植手术:140名医生耗时21小时完成报道称,该男子今年46岁,是一名电工,两年前在工作中不慎触碰到7200伏的高压线,他因此失去了脸部多数器官,包括鼻子、嘴唇等,左眼球也被摘除,不过医生在手术时尽可能多地为其保留了视觉神经。今年5月份,兰贡医疗中心医疗团队给他实施了左眼全眼和部分脸部移植手术,据称,此次手术耗时约21小时,参与人员超过140人。詹姆斯于今年9月份出院,回到家中,不过每个月需要固定去兰贡医疗中心复查。虽然尚不知道詹姆斯的左眼能否重见光明,但一些迹象显示他的眼球状态良好,例如视网膜供血正常。上个月在接受检查时,他的左眼还是无法正常睁开,不过能感觉到被触摸和按压等,只是感觉到的位置不对,按照医生的说法,视神经生长比较慢,只有等完全恢复。由于眼球结构复杂精细,全眼移植手术涉及很多方面,技术难度非常高,所以无法保证他日后能恢复视力,而且还需要吃药维护,但只是冲着改变容貌这一点,这项手术也值得一试。...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59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5979.htm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首次将卡皮查-迪拉克效应可视化

研究人员首次将卡皮查-迪拉克效应可视化超快卡皮查-狄拉克(Kapitza-Dirac)效应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干涉条纹。一个电子波包暴露在两个反向传播的超短激光脉冲下。从背面到正面的时间跨度为10皮秒。由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莱因哈特-多尔纳(ReinhardDörner)教授领导的中德研究小组成功地利用这种卡皮查-狄拉克效应将电子波的时间演变(即电子的量子力学相位)可视化。研究人员现已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多尔纳说:"最初建造实验装置的是我们研究所的前博士研究员亚历山大-哈同(AlexanderHartung)。他离开后,在法兰克福团队工作了4年的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员康林得以利用它来测量随时间变化的卡皮查-迪拉克效应。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理论描述,因为当时卡皮查和狄拉克并没有具体考虑电子相的时间演化。"在实验中,法兰克福的科学家们首先从相反的方向向氙气发射了两个超短激光脉冲。在交叉点上,这些飞秒脉冲--飞秒是一秒的四千万亿分之一--产生了几分之一秒的超强光场。这将电子从氙原子中撕裂出来,即电离了氙原子。不久之后,物理学家又向以这种方式释放出来的电子发射了第二对短激光脉冲,也在中心形成了驻波。这些脉冲稍微弱一些,没有引起任何进一步的电离。不过,它们现在能够与自由电子相互作用,可以借助法兰克福开发的COLTRIMS反应显微镜进行观察。COLTRIMS团队,ReinhardDörner(从左至右)、MarkusSchöffler、SinaJacob、MaksimKunitski、TillJahnke、AlexanderHartung、SebastianEckart。资料来源:歌德大学"在相互作用点,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Dörner说。"要么电子不与光线发生相互作用,要么光线向左或向右散射。根据量子物理定律,这三种可能性加起来就是一定的概率,反映在电子的波函数中:可以说,电子(以一定概率)可能所在的云状空间坍缩成了三维切片。在这里,波函数的时间演变及其相位取决于电离与第二对激光脉冲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为量子物理学带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应用。希望它能帮助我们追踪电子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量子粒子转变为完全正常的粒子。我们已经计划利用它来进一步了解不同粒子之间的纠缠,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Dörner说。就像科学界经常做的那样,对早已确立的理论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在这里也是值得的。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65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6501.htm

封面图片

外科医生佩戴苹果Vision Pro头显在英国完成首例MR手术

外科医生佩戴苹果VisionPro头显在英国完成首例MR手术苹果公司一直希望VisionPro能在医疗行业大获成功。该行业正在研究混合现实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一些分析师认为,苹果功能强大的头戴式设备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在伦敦私立克伦威尔医院进行的一次脊柱修复手术中,一名与外科医生并肩工作的擦洗护士使用VisionPro帮助准备、跟踪手术过程并选择正确的工具。这是英国首次使用VisionPro进行手术。手术期间在苹果头显上运行的软件来自美国公司eXeX,该公司曾为微软HoloLens开发过类似程序。据新闻稿称,该软件可让护士和技术人员在手术室无菌区内以全息和免触摸的方式访问手术设置和程序指南。该软件还能跟踪手术的每个阶段,并与其他外科医生之前的手术相比,衡量手术的进展情况。伦敦独立医院的洗刷护士长SuviVerho说:"它消除了人为错误,消除了猜测,让医生在手术中充满信心"。虽然这是VisionPro首次在英国的手术中使用,但该设备首次在手术室中使用是在上个月,也就是VisionPro发布仅三天后,当时奥兰多居民、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罗伯特-马森(RobertMasson)博士在几例脊柱重建手术中佩戴了VisionPro。马森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外科手术的新时代,我们的外科团队第一次拥有了可视化全息引导和地图,为每个外科团队和所有专科的每项手术改善了视觉空间和时间定位。"全球多家医疗机构正在不同领域试用VisionPro。除了辅助手术外,它还被用于放射学、病人监护、医学教学和规划、治疗以及发现疾病的早期征兆。上月底,一位软件开发人员在自己的婚礼上贴出了自己佩戴苹果VisionPro的照片(旁边还有他不以为然的新娘),并解释了他这样做的原因。...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26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266.htm

封面图片

北大人民医院成功应用苹果 Vision Pro 头显完成肺癌根治术

北大人民医院成功应用苹果VisionPro头显完成肺癌根治术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医师高健在王俊院士、李运主任和周足力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一次运用苹果VisionPro头显辅助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标志着胸腔镜手术迈入“去”显示器时代,开启了新的里程。据悉,相关头显可为医生提供了高清晰度、零延迟的手术场景,允许医生能够在放大视图下清晰地观察手术过程中的解剖细节,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操作手术目标,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手术过程的实时记录和远程教学,为医生的培训和教学提供更直观的效果。高健医师表示:“以往,医生在手术时需要在多个显示器间频繁切换,以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手术相关信息。而现在,有了AppleVisionPro这一头显设备,所有信息都能清晰直观地展示在眼前。如果需要再次查看患者的CT扫描结果或其他数据,医生只需通过简单的眼睛、手势和语音交互,就能非接触式地调取并阅读这些信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这并不是苹果VisionPro第一次在手术中应用。今年3月,英国伦敦的一位手术助理将微软的HoloLens2头显更换为苹果的VisionPro,并将其描述为一次突破性的改变。今年4月,我国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应用VisionPro头显辅助的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截至今年5月据称目前已经有30多台外科手术使用苹果VisionPro头显辅助完成。标签:#Apple#VisionPro频道:@GodlyNews1投稿:@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利用光声成像技术实现先进的神经可视化

研究人员利用光声成像技术实现先进的神经可视化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医学成像技术,以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例如,超声波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神经的位置。然而,要在超声波图像中将神经与周围组织区分开来具有挑战性,而核磁共振成像则既昂贵又耗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强调了多谱段光声成像在预防侵入性医疗程序中的神经损伤方面的潜力,并确定了最佳神经可视化的关键波长。首次活体记录猪尺神经(左)和正中神经(右)的光声学图像。用1725nm的光照射神经,并将其叠加在共聚焦超声波图像上。图中还显示了神经和周围琼脂糖感兴趣区(ROI)的轮廓。资料来源:M.Graham等人,doi10.1117/1.JBO.28.9.097001光声成像的前景在这方面有一种前景广阔的替代方法,即多光谱光声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光声成像结合了光波和声波,可生成人体组织和结构的详细图像。从本质上讲,首先用脉冲光照射目标区域,使其微微发热。这反过来又会导致组织膨胀,发出超声波,从而被超声波探测器捕捉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彻底描述了神经组织在整个近红外(NIR)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和光声特征。他们的研究成果于9月4日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杂志》(JournalofBiomedicalOptics)上,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C.Malone副教授兼PULSE实验室主任MuyinatuA.LedijuBell博士领导。他们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确定在光声图像中识别神经组织的理想波长。研究人员假设,位于近红外-III光学窗口内的1630-1850纳米波长将是神经可视化的最佳波长范围,因为神经元髓鞘中的脂质在此范围内有一个特征吸收峰。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对外周神经样本进行了详细的光学吸收测量。他们在1210纳米波长处观察到一个吸收峰,属于近红外-II波段。然而,这种吸收峰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脂质中。与此相反,当从吸收光谱中减去水的贡献时,神经组织在1725纳米的近红外-III范围内显示出一个独特的峰值。实际测试和影响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定制的成像装置对活体猪的外周神经进行了光声测量。这些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设:利用近红外-III波段的峰值可以有效地区分富含脂质的神经组织和其他类型的组织以及含水或缺脂的材料。贝尔对研究结果感到满意,他说:"我们的工作是首次利用宽波长光谱表征新鲜猪神经样本的光学吸光度光谱,也是首次利用近红外-III窗口的多光谱光声成像技术展示健康和再生猪神经的活体可视化"。这些发现可以激励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光声成像的潜力。此外,神经组织光吸收曲线的表征有助于在使用其他光学成像模式时改进神经检测和分割技术。"我们的研究结果凸显了多光谱光声成像作为术中技术的临床前景,可用于确定有髓鞘神经的存在或防止医疗干预过程中的神经损伤,并可能对其他基于光学的技术产生影响。因此,我们的贡献成功地为生物医学光学界奠定了新的科学基础。"...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7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75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