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对活体动物的单个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科学家成功对活体动物的单个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CRISPR-Cas技术同时修改成年动物细胞中多个基因的技术,这种技术创造出一种类似马赛克的模式,从而简化了遗传疾病的研究。这种方法揭示了对遗传疾病22q11.2缺失综合征的新认识,并有可能在未来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资料来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由巴塞尔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教授兰德尔-普拉特领导的研究人员现在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大大简化和加快实验动物的研究:利用CRISPR-Cas基因剪刀,他们可以在一只动物的细胞中同时改变几十个基因,就像打马赛克一样。虽然每个细胞中改变的基因不超过一个,但一个器官中的不同细胞会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改变。这样就可以对单个细胞进行精确分析。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在一次实验中研究多种不同基因变化的影响。根据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份报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地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活体动物,特别是成年小鼠。此前,其他科学家已经针对培养细胞或动物胚胎开发出了类似的方法。为了"告知"小鼠细胞CRISPR-Cas基因剪刀应该破坏哪些基因,研究人员使用了腺相关病毒(AAV),这是一种可以靶向任何器官的传递策略。他们制备了病毒,使每个病毒粒子都携带破坏特定基因的信息,然后用携带不同基因破坏指令的混合病毒感染小鼠。这样,他们就能关闭一个器官细胞中的不同基因。在这项研究中,他们选择了大脑。利用这种方法,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与日内瓦大学的同事一起,获得了人类一种罕见遗传疾病--22q11.2缺失综合征--的新线索。这种疾病的患者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症状,通常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其他疾病。在此之前,人们知道这种疾病是由一个包含106个基因的染色体区域引起的。人们还知道这种疾病与多种基因有关,但不知道哪些基因在疾病中起作用。在对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这一染色体区域中同样在小鼠大脑中活跃的29个基因。在每只小鼠的脑细胞中,他们修改了这29个基因中的一个,然后分析了这些脑细胞的RNA图谱。科学家们能够证明,其中三个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脑细胞的功能障碍。此外,他们还在小鼠细胞中发现了与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相似的模式。在这三个基因中,有一个已经为人所知,但另外两个以前并不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普拉特研究小组的博士生、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安东尼奥-桑蒂尼亚说:"如果我们知道疾病中哪些基因的活性异常,我们就可以尝试开发补偿这种异常的药物。"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研究其他遗传疾病。桑蒂尼亚说:"在许多先天性疾病中,多个基因都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是如此。现在,我们的技术可以让我们直接在完全生长的动物体内研究这类疾病及其遗传原因。每次实验修改的基因数量可以从目前的29个增加到几百个。"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在活体生物中进行这些分析,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行为与它们作为活体的一部分的行为是不同的。另一个优势是,科学家只需将AAV注射到动物的血液中即可。AAV有多种不同的功能特性。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能进入动物大脑的病毒。根据要研究的内容,也可以使用针对其他器官的AAV。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已经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现在,研究人员希望将其作为"肽"研究的一部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59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598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成功转移长寿基因 为延长人类寿命铺平道路

科学家成功转移长寿基因为延长人类寿命铺平道路罗切斯特的研究人员通过将一种负责增强细胞修复和保护的特定基因引入小鼠体内,为揭开衰老的秘密和延长人类寿命开辟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罗切斯特大学生物学和医学多丽丝-约翰斯-切瑞教授维拉-戈尔布诺娃说:"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原理证明,即在长寿哺乳动物中进化出的独特长寿机制可以输出,以改善其他哺乳动物的寿命。"戈尔布诺娃与生物学教授安德烈-塞卢安诺夫及其同事在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中报告说,他们成功地将裸鼹鼠体内负责制造高分子量透明质酸(HMW-HA)的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这改善了小鼠的健康状况,并使小鼠的中位寿命延长了约4.4%。抗癌的独特机制裸鼹鼠是一种小鼠体型的啮齿类动物,在同体型的啮齿类动物中寿命特别长;它们可以活到41岁,几乎是同体型啮齿类动物的十倍。与许多其他物种不同的是,裸鼹鼠在衰老过程中通常不会感染疾病,包括神经变性、心血管疾病、关节炎和癌症。戈尔布诺娃和塞卢安诺夫投入了数十年的研究,以了解裸鼹鼠用来保护自己免受衰老和疾病侵袭的独特机制。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裸鼹鼠的长寿基因转入小鼠体内,从而改善了小鼠的健康状况,延长了小鼠的寿命。图片来源:罗切斯特大学照片/J.AdamFenster研究人员之前发现,HMW-HA是裸鼹鼠对癌症具有非同寻常的抵抗力的机制之一。与小鼠和人类相比,裸鼹鼠体内的HMW-HA大约多十倍。当研究人员从裸鼹鼠细胞中移除HMW-HA时,细胞更容易形成肿瘤。戈尔布诺娃、塞卢阿诺夫及其同事希望观察HMW-HA的积极作用是否也能在其他动物身上重现。转移产生HMW-HA的基因研究小组对小鼠模型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产生了裸鼹鼠版本的透明质酸合成酶2基因,该基因负责制造产生HMW-HA的蛋白质。虽然所有哺乳动物都有透明质酸合成酶2基因,但裸鼹鼠版本的基因似乎得到了增强,以驱动更强的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发现,拥有裸鼹鼠版本基因的小鼠对自发性肿瘤和化学诱导的皮肤癌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与普通小鼠相比,这些小鼠的总体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寿命更长。随着裸鼹鼠版基因小鼠的衰老,它们身体不同部位的炎症减少了--炎症是衰老的标志--而且肠道也保持得更健康。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HMW-HA究竟为何具有如此有益的作用,但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HMW-HA能够直接调节免疫系统。人类的青春之泉?这些发现为探索如何利用HMW-HA改善人类寿命和减少炎症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在裸鼹鼠体内发现HMW-HA到证明HMW-HA能改善小鼠健康,我们花了10年时间,"戈尔布诺娃说。"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将这种益处转移到人类身上"。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减缓HMW-HA的降解,二是增强HMW-HA的合成。塞卢阿诺夫说:"我们已经确定了减缓透明质酸降解的分子,并正在进行临床前试验。希望研究结果将提供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例子,说明如何从长寿物种的长寿适应性调整到有利于人类的长寿和健康。"...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86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86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揭示对基因组健康至关重要的145个基因

科学家揭示对基因组健康至关重要的145个基因2月14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研究,通过对近千个转基因小鼠品系进行系统筛选,发现了一百多个与DNA损伤有关的关键基因。这项工作为癌症进展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见解,也为蛋白质抑制剂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途径。基因组包含生物细胞内的所有基因和遗传物质。当基因组稳定时,细胞就能准确地复制和分裂,将正确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尽管基因组非常重要,但人们对影响基因组稳定性、保护、修复和防止DNA损伤的遗传因素知之甚少。突破性研究及其影响在这项新研究中,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剑桥大学英国痴呆症研究所的合作者一起,着手更好地了解细胞健康的生物学特性,并找出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基因。研究小组利用一组转基因小鼠品系,确定了145个在增加或减少异常微核结构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这些结构表明基因组不稳定和DNA损伤,是衰老和疾病的常见标志。当研究人员敲除DSCC1基因时,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增加最为显著,异常微核的形成增加了五倍。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具有与人类凝聚素病症患者相似的特征,这进一步强调了这项研究与人类健康的相关性。通过CRISPR筛选,研究人员发现DSCC1缺失引发的这种效应可以通过抑制蛋白质SIRT1得到部分逆转。这些发现有助于揭示影响人类基因组一生健康和疾病发展的遗传因素。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剑桥大学英国痴呆症研究所的加布里埃尔-巴尔穆斯(GabrielBalmus)教授说:"继续探索基因组不稳定性对于开发针对遗传根源的定制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其目标是改善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我们的研究强调了SIRT抑制剂作为治疗粘连蛋白病和其他基因组疾病途径的潜力。它表明,早期干预,特别是针对SIRT1的干预,有助于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发展之前减轻与之相关的生物变化。"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威康桑格研究所的大卫-亚当斯(DavidAdams)博士说:"基因组稳定性是细胞健康的核心,影响着从癌症到神经变性等一系列疾病,但这一直是一个探索相对不足的研究领域。这项工作历时15年,体现了从大规模、无偏见的基因筛选中可以学到什么。所发现的145个基因,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为开发治疗癌症和神经发育障碍等基因组不稳定疾病的新疗法提供了有希望的靶点。"研究要点:对基因组造成损害的各种来源包括辐射、化学接触以及DNA复制或修复过程中的错误。微核是一种小的异常结构,通常被称为"突变工厂",其中含有错位的遗传物质,而这些物质本应在细胞核中。它们的存在意味着患癌症和发育障碍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凝聚蛋白病是一组因凝聚蛋白功能障碍而导致的遗传病,凝聚蛋白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常组织和分离至关重要。这可能导致一系列发育异常、智力障碍、独特的面部特征和生长迟缓。当SIRT1蛋白被抑制时,DNA损伤就会减少,它们就能挽救与内聚力破坏相关的DSCC1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作用是通过恢复一种名为SMC3的蛋白质的化学水平实现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98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9823.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首次捕获全新长寿基因

中国科学家首次捕获全新长寿基因“通过全球寿命基因数据库比对,我们发现该长寿基因是国际上第8个具有广泛延长动物寿命的新基因。”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员沈星星说。“远程”操控线粒体的核基因线粒体主要负责细胞的能量供应,是我们细胞内的重要成员。随着年龄的增长,线粒体功能往往会逐渐衰退。鉴于线粒体与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如何保持线粒体功能的稳态至关重要。“线粒体是一种很特别的细胞器,根据内共生理论,线粒体源自一种古老的α-变形菌,这种细菌被一个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但并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细胞形成了共生关系”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博士生陶妹说,“线粒体内部至今仍然保存着属于自己的DNA,但同时,线粒体也受到细胞核内DNA的调控。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建立的相互交流和协作的稳定关系,就叫协同演化。”“我们可以把这种协同演化模式理解为,有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并行行驶在道路上,彼此的速度变化紧密同步,一方的加速或减速会立即反映在另一方上。”沈星星解释,“但以往科学家的目光大多集中在线粒体本身,我们则是转换视角,将关注点放在与线粒体协同演化的细胞核上。”于是,研究团队综合了演化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系统性地挖掘“远程”操控线粒体进化的核基因。结果发现,有75个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演化模式,它们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功能,包括端粒维持、核糖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功能和DNA修复,而这些功能都与生命衰老和疾病显著相关。研究团队还挑选了其中四个核基因——CG13220,CG11837,Nop60B和CG11788,在果蝇体内进行了基因活性降低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四个基因的活性降低均导致了线粒体形态的异常。“延年益寿”全新基因沈星星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生物体看成一台计算机,线粒体相当于电池,而细胞核就是CPU。“一台计算机的待机时间不仅与电池容量大小有关,也与CPU处理策略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改变这些核基因的活力是否会影响动物的寿命?让研究团队惊喜的是,他们在四个核基因中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存在——CG11837,不仅能够影响线粒体形态,它的活力还与动物的寿命长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为了寻找可靠证据,研究人员首先在六种不同的动物中进行了CG11837基因敲降实验,包含褐飞虱、果蝇、斯氏按蚊和秀丽隐杆线虫等。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的动物中,降低CG11837基因的活力就会显著缩短它们的寿命,幅度在25%至59%之间。敲降基因会缩短寿命,反之,激活基因是否可以延长寿命?为此,研究人员又在果蝇和线虫中进行了该基因的过表达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动物的寿命均显著延长,幅度达到12%至35%。这一发现促使研究人员思考,该基因是否也能延长人类的寿命?于是,他们对人类离体细胞进行了实验,发现激活CG11837基因能够提升抗衰老能力30%。“这一系列研究证实了CG11837基因在动物中具有广泛的长寿效应。”沈星星兴奋表示。对于这项研究,《自然—衰老》三位匿名评审专家指出:该研究方法独特且新颖,从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组之间的共进化角度出发,打破了传统思维上的局限,挖掘到功能非常保守的新长寿基因,对衰老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在谈到该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时,除了可以研发基于CG11837基因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来延长人类健康寿命,主要从事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沈星星还提到,在农业领域,该基因可以成为控制害虫的新靶点,进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控;在公共卫生领域,可以通过干扰该基因表达来缩短蚊虫等传播疾病媒介的寿命,从而降低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蚊媒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4-00641-z 敲低CG11837基因后,黑腹果蝇脂肪体中线粒体的形态变得异常,呈现碎片化和聚集成簇的特征。图中蓝色为细胞核,绿色为多个线粒体,线粒体包围形成的黑色孔为脂肪滴。沈星星课题组供图...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67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670.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训练"肺部免疫细胞清除导致炎症的碎片

科学家"训练"肺部免疫细胞清除导致炎症的碎片摄入细菌(绿色荧光)的巨噬细胞(红色荧光染色)图片来源:Rehman实验室最近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可以保留反复接触病原体的记忆,这种记忆被称为"训练有素的免疫力"。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肺泡巨噬细胞"训练"应对感染的能力。为了测试肺泡巨噬细胞训练有素的免疫能力,研究人员用吸入的细菌毒素脂多糖(LPS)感染小鼠,诱发肺部炎症损伤,然后在七天和一个月后再注射一剂毒素。他们发现,在首次接触LPS后,肺泡巨噬细胞有助于减轻一周后第二次接触LPS所引起的炎症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注意到,在第二次暴露72小时后,训练有素的肺泡巨噬细胞产生的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显著提高,而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却没有增加。细胞对毒素的记忆持续存在,即使在第一次接触毒素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接触也是如此。研究人员发现,训练有素的肺泡巨噬细胞在清除感染后积累的促炎细胞碎片方面变得非常有效。"清除这些碎片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的持续存在会引发免疫系统继续做出反应,从而加剧炎症,"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贾利斯-雷曼(JaleesRehman)说。研究人员接下来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这种细菌可导致人类肺炎。研究人员给小鼠鼻内注射了亚致死剂量的细菌。与LPS实验中的结果一致,经过铜绿假单胞菌训练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水平明显较高,而中性粒细胞(最先被招募到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则较少,这表明经过训练的细胞抑制了炎症损伤的程度。肺泡巨噬细胞有几个独特之处。它们从小到大都存在于我们的肺部。虽然它们会在对抗感染时死亡,但也能从存活的细胞中再生。它们还能将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新的巨噬细胞可以保留以前感染的记忆。研究人员说,由于聚集在肺部的细胞碎片并不只针对一种感染类型,因此训练有素的肺泡巨噬细胞可能会降低由不同疾病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风险。除了治疗肺部疾病,这些细胞还有可能成为细胞疗法的重要补充,从而限制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中的炎症损伤。由于其他器官也有巨噬细胞,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探索这些细胞是否也会受到初始感染的训练。这项研究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4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42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所有哺乳动物脑细胞共有的学习基因的新功能

科学家发现所有哺乳动物脑细胞共有的学习基因的新功能对小鼠的研究可以为治疗SYNGAP1基因突变儿童的大脑发育障碍提供指导。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发现了SYNGAP1基因以前未知的功能,该基因的DNA序列控制着包括小鼠和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记忆和学习。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它可能会影响针对SYNGAP1突变儿童的疗法的开发,这些儿童患有一系列以智力障碍、类似自闭症的行为和癫痫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一般来说,SYNGAP1和其他基因通过制造调节突触强度(脑细胞之间的连接)的蛋白质来控制学习和记忆。研究人员说,以前人们认为SYNGAP1基因只通过编码一种蛋白来发挥作用,这种蛋白的作用类似于酶,能调节导致突触强度变化的化学反应。现在,科学家们说,他们在小鼠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更像一种所谓的支架蛋白,它能调节突触的可塑性,或突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强或更弱,而与酶的活性无关。他们说,SynGAP蛋白似乎扮演着交通管理者的角色,指挥着大脑蛋白质在突触的位置和内容。探索与实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和心理与脑科学布隆伯格特聘教授、所罗门-H-斯奈德神经科学系主任理查德-胡加尼尔博士和他的团队于1998年首次分离出SYNGAP1基因。胡加尼尔说,SynGAP蛋白在突触中的含量非常丰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SynGAP的主要作用是引发调节突触强度的酶化学反应。但是,在研究SynGAP蛋白的过程中,休加尼尔等人开始发现,当SynGAP蛋白与主要的突触支架蛋白PSD-95发生作用时,它们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它们会变成液滴,对于酶蛋白来说,这种结构转变是不寻常的。显示SynGAP(绿色)与突触处PSD-95结合的神经元。图片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YoichiAraki和RickHuganir为了弄清并理解SynGAP奇特的液体转变的目的,胡加尼尔、神经科学导师荒木洋一和胡加尼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了神经元实验,他们在SYNGAP1基因的所谓GAP结构域中插入突变,从而在不影响其结构的情况下消除SynGAP的酶功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即使没有酶的活性,突触也能正常工作,这表明结构特性本身对SynGAP的功能非常重要。研究小组接下来在小鼠身上进行了相同类型的基因工程,以去除SynGAP的酶功能,结果发现类似:突触表现正常,突触可塑性没有问题,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行为也没有困难。研究小组称,这表明SynGAP的结构特性足以保证正常的认知行为。为了了解SynGAP的结构是如何调节突触的,科学家们对突触进行了更仔细的分析,发现SynGAP蛋白与AMPA受体/TARP复合物(加强突触的神经递质蛋白束)和PSD-95支架蛋白的结合存在竞争。实验表明,在静止状态下,SynGAP与PSD-95紧密结合,不允许它与突触中的任何其他蛋白质结合。然而,在突触可塑性、学习和记忆过程中,SynGAP蛋白会断开与PSD-95的连接,离开突触,并允许神经递质受体复合物与PSD-95结合。这使得突触变得更强,增加了脑细胞之间的传递。Huganir说:"这一系列过程并没有SynGAP典型的催化活性。相反,SynGAP在与PSD-95结合时会将其束缚住,但当SynGAP离开这个突触时,PSD-95就会开放,与AMPA受体/TARP复合物结合。"在SynGAP基因突变的儿童中,突触中的SynGAP蛋白数量减少了一半左右。由于SynGAP蛋白的数量减少,PSD-95可能会更多地与AMPA受体/TARP复合物结合,从而改变神经元的连接,导致脑细胞活动增加,这就是SynGAP突变儿童常见的癫痫发作的特征。Huganir说,SynGAP的两种功能--酶和支架蛋白的"交通管理"作用--现在可能对寻找SynGAP相关神经发育障碍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他们的研究还表明,仅针对SynGAP的一种功能可能不足以产生重大影响。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19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196.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消除了癌细胞中多余的染色体

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消除了癌细胞中多余的染色体具有额外染色体的细胞与癌症的发展有关,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也可能是它们的弱点该研究的高级作者JasonSheltzer说:"长期以来,我们可以观察到非整倍体,但不能操纵它。我们只是没有合适的工具。但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CRISPR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消除癌细胞中的整个染色体,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能够以这种方式操纵非整倍体染色体,将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功能。"首先,该团队专注于一种非整倍体,即细胞在1号染色体上获得一个被称为"q臂"的结构的第三个拷贝。这种错误从早期阶段就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发现,并与疾病的发展有关。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工具,他们称之为使用CRISPR靶向技术恢复非整倍体细胞中的二分裂(ReDACT),当他们用它来消除这些额外的染色体时,他们发现这些细胞失去了形成恶性肿瘤的能力。经过仔细检查,他们发现了一种机制,即非整倍体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展--刺激癌症生长的特定基因被编码在三条染色体上,而不是通常的两条。接下来,研究小组测试了这种机制是否可以作为癌症的治疗目标加以利用。一个被称为UCK2的基因先前已被发现对某些药物敏感,这里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使得具有1号染色体额外拷贝的细胞(因此是UCK2的第三个拷贝)对这些药物更加敏感。研究小组将正常细胞和非整倍体细胞混合成批,后者占细胞的20%。他们发现,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非整倍体细胞将在9天后增长到占批次的75%。但当用针对UCK2的药物治疗时,非整倍体细胞在9天后下降到仅占该批细胞的4%。Sheltzer说:"这告诉我们,非整倍体可以作为癌症的一个治疗目标。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是非整倍体,所以如果你有某种方法选择性地针对那些非整倍体细胞,理论上这可能是一种针对癌症的好方法,同时对正常的、非癌症的组织影响最小。"当然,这项研究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只在培养的细胞中进行了测试。但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想法,最终可能开启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而且该团队现在正在努力转向动物测试。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00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000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