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生命的潜在枢纽:韦伯对木星卫星木卫二上二氧化碳的观测

地外生命的潜在枢纽:韦伯对木星卫星木卫二上二氧化碳的观测两项研究表明,欧罗巴表面的二氧化碳源自月球内部海洋。韦伯太空望远镜最近对欧罗巴的观测表明,该卫星的二氧化碳冰源自其地表下的海洋,这突出表明在这个潜在的地外生命中心存在着丰富的碳。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最近对木星卫星木卫二上二氧化碳(CO2)冰层的观测,一对独立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来源于该冰体的地表下海洋。这两个研究小组的发现为了解欧罗巴内部海洋鲜为人知的成分提供了新的视角。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被认为在固态水冰外壳下有一个咸液态水的表层下海洋。正因为如此,木卫二是寻找太阳系其他地方生命的主要目标。评估这一深海的潜在宜居性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包括碳等生物必需元素的丰度。先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木卫二表面存在固态二氧化碳冰,但还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来自地表下的海洋,还是被陨石撞击到月球表面,或者是通过与木星磁层的相互作用在月球表面产生的。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制约木卫二内部海洋的化学成分。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的近红外相机(NIRCam)拍摄到了这张木星卫星欧罗巴表面的照片。韦伯在木卫二的冰面上发现了二氧化碳,它很可能来自月球的地下海洋。这一发现对于木卫二海洋的潜在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卫星在较短的红外线波长下更亮,因此大部分时间呈现蓝色。白色特征对应于混沌地形波维斯-里吉奥(左)和塔拉-里吉奥(中、右),显示出表面二氧化碳冰层的增强。资料来源:NASA、ESA、CSA、GerónimoVillanueva(NASA-GSFC)、SamanthaKTrumbo(康奈尔大学)、GerónimoVillanueva(NASA-GSFC)、AlyssaPagan(STScI)分析木卫二上的二氧化碳分布在两项独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利用JWST获得的木卫二表面二氧化碳的近红外光谱。在其中一项研究中,SamanthaTrumbo和MichaelBrown利用JWST数据绘制了欧罗巴上的二氧化碳分布图,发现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区域位于塔拉区域(TaraRegio)--该区域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以"混沌地形"为主,即地质破坏后重新浮出的物质。据研究人员称,在这个新近重新浮出地表的区域--欧罗巴表面一些最年轻的地形--发现的二氧化碳数量表明,它来自内部碳源。这意味着二氧化碳是在欧罗巴的地下海洋中形成的,并在地质上最近的时间尺度上被带到地表。不过,作者表示,不能完全排除海洋有机物或碳酸盐在地表形成二氧化碳的可能性。无论哪种解释,地下海洋都含有碳。这幅图的第一幅是用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的近红外相机(NIRCam)绘制的欧罗巴表面地图,后面三幅是用韦伯的近红外光谱仪积分场单元(NIRSpec/IFU)数据绘制的成分图。在成分图中,白色像素对应的是被称为塔拉区域(TaraRegio)(中间和右边)的大尺度混乱地形区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混乱区域波维斯区域(PowysRegio)(左边)的部分二氧化碳浓度。第二和第三幅图显示了结晶二氧化碳的证据,而第四幅图则显示了二氧化碳的复杂无定形形式。资料来源:NASA、ESA、CSA、GerónimoVillanueva(NASA-GSFC)、SamanthaKTrumbo(康奈尔大学)、GerónimoVillanueva(NASA-GSFC)、AlyssaPagan(STScI)另一项研究的同时发现在对同一JWST数据进行的独立研究中,GeronimoVillanueva及其同事发现,欧罗巴表面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化合物混合在一起。研究小组还发现,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塔拉区域,并认为这表明月球表面的碳来自内部。作者测量了冰的12C/13C同位素比率,但无法区分是非生物源还是生物源。此外,研究小组还搜寻了突破月球冰壳的挥发性物质羽流。虽然以前的研究报告中也有这些特征的证据,但作者在JWST的观测中没有发现任何羽流活动。他们认为,木卫二上的羽流活动可能并不频繁,或者有时并不包含他们搜索到的挥发性气体。这两项研究的结果相辅相成,强化了木卫二地表下海洋含有丰富碳元素的结论。...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939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9395.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CCS)示范工程项目在南中国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据财新网报道,中国海油集团星期四(6月1日)宣布上述信息。CCS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一种,即把二氧化碳从发电、化工、炼钢等过程中分离出来,直接注入咸水层、枯竭油气层、煤床、盐床等地质体中,从而封存二氧化碳的过程。上述项目是为了封存伴随恩平15-1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开采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报道称,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所在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过7000吨,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达95%,若二氧化碳随原油一起被开采,不仅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会腐蚀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该项目目标是实现“岸碳入海”,即捕集陆上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罐车、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海洋中利用或封存。中国海油介绍,中国南部及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但这些地区陆域沉积盆地面积小、分布零散,不适宜封存;而海洋碳封存具有不占用土地、远离蓄水层、海水层阻隔等优势。

封面图片

上海实现国内首例集装箱轮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上海实现国内首例集装箱轮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据上海洋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消息,5月1日12时,巴拿马籍“长顶”号集装箱货轮完成作业后驶离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与以往不同,除了集装箱作业任务外,本次在装卸集装箱的同时还卸下了一罐液态二氧化碳。这罐液态二氧化碳源自船舶加装的碳捕捉系统,该系统将货轮引擎工作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液化。国内首罐液态二氧化碳的卸船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

封面图片

中国将首次开启海上二氧化碳封存

中国将首次开启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中海油表示,这口井将建立起二氧化碳回注地层的“绿色通道”,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50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郭永宾表示,这口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实施,标志着中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恩平15-1油田位于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90米,是中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经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中海油最终确定将二氧化碳封存在距离恩平15-1平台约3公里处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该种地质构造类似一个倒扣在地底下的“巨碗”,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够长期稳定地罩住二氧化碳。据悉,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巨大商业化应用潜力的碳减排技术之一。而在此之前,中国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多为陆地封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3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349.htm

封面图片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并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根据《人民日报》星期二(4月16日)报道,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此次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三种口径,包括2021年全国、区域及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和2021年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据介绍,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次发布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是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公告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根据基础数据更新情况,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4年4月16日8:16PM

封面图片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浓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浓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基林曲线"是科学家查尔斯-戴维-基林(CharlesDavidKeeling)设想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累积情况的图示。基林曲线所显示的数据是基于夏威夷岛莫纳罗亚天文台从1958年至今的连续测量结果。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二氧化碳项目主任、"基林曲线"原创者之子拉尔夫-基林(RalphKeeling)称,每年4.7ppm的升幅是有记录以来二氧化碳浓度的最大增幅。基林说,我们"不断刷新"二氧化碳上升速度的记录,而造成这一不可否认现象的最终原因是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持续增长。虽然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但新记录的部分原因是厄尔尼诺季节的结束。厄尔尼诺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全球气候现象,由热带太平洋上的风和海面温度引起。温度的变化没有规律可循,但确实有一定的周期性。二氧化碳浓度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上一次温室气体增长速度最快是在2016年厄尔尼诺季节结束时。在化石燃料排放造成的二氧化碳增长之外,自然现象造成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也在增加自己的温室效应份额。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去年6月宣布,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421ppm,与工业化前相比增加了50%。更新后的基林曲线使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6ppm,这是数百万年来的最高记录。在人类文明的前6000年,二氧化碳水平稳定在280ppm左右。现代人类活动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大大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导致洪水、致命热浪、干旱、野火等灾难性事件增多。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水平相同时,也就是大约1400万年前,世界遭受了威胁人类文明的气候变化后果。在最近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激增之后,科学家们现在预计二氧化碳浓度将恢复到每年增加2-3ppm的标准水平。基林说,这一点也不让人放心,因为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稳定气候系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43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434.htm

封面图片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海洋温度,以及一连串似乎无休止的热浪、干旱、洪水、野火和风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里克-斯平拉德在一份新闻稿中说。"现在,我们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2024年5月,诺阿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测量到的大气二氧化碳达到峰值,月平均值为百万分之426.9,在夏威夷火山66年的观测记录中再创新高。研究人员在莫纳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测量了二氧化碳(CO2)的含量。他们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5月份达到了季节性峰值,略低于百万分之427,自2023年5月以来增加了2.9ppm,是50年数据记录中第五大年度增长。报告还正式指出,在过去两年中,五月份的峰值出现了最大的跃升--此时北半球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碳循环科学家约翰-米勒(JohnMiller)说,这种跃升可能是由于化石燃料的持续大量燃烧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使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变得更加困难。该图显示了在夏威夷莫纳罗亚天文台测量到的二氧化碳月平均值的完整记录。冒纳罗亚天文台的二氧化碳数据是直接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长记录该测量站二氧化碳含量的飙升甚至超过了去年设定的全球平均值,即419.3ppm,创历史新高,比工业革命前高出50%。不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指出,他们的观测数据是专门在该观测站进行的,并不能"捕捉到全球二氧化碳的变化",尽管事实证明全球测量数据与毛纳罗亚站的测量数据是一致的。二氧化碳测量"发出不祥信号"海洋大气署在新闻稿中说,测量结果"发出了不祥的信号"。斯克里普斯二氧化碳项目主任拉尔夫-基林(RalphKeeling)在新闻稿中说:"现在的二氧化碳不仅达到了数百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上升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化石燃料燃烧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形式的污染,因此每年都会达到更高的最高值。化石燃料污染就像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一样,不断累积。"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解释说,二氧化碳"就像大气中的毯子"--就像其他温室气体一样,会放大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热量。虽然二氧化碳对保持全球气温在冰点以上至关重要,但如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使气温超过舒适和安全的水平。气候变暖正在助长极端天气事件,其后果已经显现,致命的洪水、热浪和干旱摧毁了世界各地的社区,农业也发生了艰难的转变。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这一消息的前一天,欧盟气候变化服务机构哥白尼宣布,地球目前已连续12个月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这一趋势"看不到任何改变的迹象"。"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一连串最热的月份在人们的记忆中将是相对寒冷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2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25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