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铝线替代铜线惹争议 博主:降成本以后会越来越多

小米SU7铝线替代铜线惹争议博主:降成本以后会越来越多对于电动汽车而言,鉴于对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的关注,行业内普遍趋向采用铝替代铜,以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性能要求。近日,有汽车博主“懂车老王”就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还曾是一家车企工程师,专业度确实非常强,受到很多网友的认可。博主表示:别担心,降低成本的事情以后会多起来。有没有想过,铝合金定子的驱动电机或许马上就来了?传统上,铜绕制由于其高导电性而成为导体,然而,铝正在作为潜在替代品被广泛研究,因为它们成本更低、质量更轻,非常适合高扭矩密度电机的应用。此前,铝导体和铜导体的比较是基于机械性能进行的。简要来说,铝合金做绕组的优点是不用设置铜绕组上面的漆包线,因为铝外表面自带的Al2O3氧化皮承担了这个角色,整体尺寸更小。第二是铝合金相对便宜,如果做成动力电机绕组,铝合金成本比铜材料节省8成,第三是减重,同功率输出铝合金定子要轻。...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883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8830.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米 SU7 线束为什么是铝,而不是铜?是不是 “偷工减料”? 小米汽车回应

小米SU7线束为什么是铝,而不是铜?是不是“偷工减料”?小米汽车回应4月5日晚,小米汽车更新最新一期《小米SU7答网友问》。针对“小米SU7线束为什么是铝,而不是铜?是不是“偷工减料”?”的疑问,小米汽车表示,目前绝大部分主机厂的充电线束等都采用铝导体方案,小米SU7也是。铝导体在导体性能、安全性能上和铜导体是一样的,只是导电率不同,但可通过截面积的不同实现相同载流能力。但铝导体还有着铜导体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轻量化,铝线比铜线可以轻30%。所以对于电车来说,因为对续航和快充的额外关注,“铜改铝”已经是行业主流发展趋势,偷工减料绝对是无稽之谈。

封面图片

中国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对居民处以有争议罚款的情况越来越多。

中国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对居民处以有争议罚款的情况越来越多。,被罚款5000元,在微博上引发热议。一名网友评论称:如果他们想罚你,加醋都是错的。上个月,,此前他们曾多次因超限运输被罚款,一名司机过去两年收到58张罚单,罚金高达27.5万。在广西,,有些通勤族的停车费数以千元人民币计。在微博用户质疑其合法性后,南宁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道歉。《财经》产业研究中心分析政府数据发现,广西去年的罚没收入高达130亿元,相当于其税收的14%左右,高于2021年的9%。地方政府遭受疫情和整顿房地产行业的双重打击,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工资和修路,同时还要偿还债务。,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已督促有关地方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抓实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分析师认为,罚款反应了地方政府的走投无路,这种任意罚款会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赶走。企业离开将进一步使地方政府失去税收,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封面图片

小米SU7新车正式发布 上市27分钟预订达5万辆

小米SU7新车正式发布上市27分钟预订达5万辆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巨头小米宣布SU7纯电动汽车正式上市,售价21.59万元(人民币,下同,4万新元)起跳,比市场预期低,上市后27分钟预订量就达5万辆。综合证券时报网和第一财经报道,小米汽车星期四(3月28日)召开上市发布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SU7正式发布。发布会信息显示,小米SU7分标准版本、PRO长续航版和Max版本,定价为SU7标准版21.59万元,SU7Pro定价24.59万元,SU7Max定价29.99万元。据悉,4月30日前大定,还可最高享有价值22000元的配置免费升级。对于上述定价,雷军在发布会上说,都是亏钱的。“大家太卷了,对小米期待太高了。”他坦言,“22.9万是我们原来的定价,顶配版原来的定价是35万,但后来(车企降价)把我们搞蒙了,所以我们决定诚意做到底,标准版定价就比特斯拉Model3低3万,Max版就定在了29.9万元。”由于中国国内车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巨头比亚迪、特斯拉到车企新秀蔚来汽车都发起价格战,以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抢占份额。今年2月下旬以来,比亚迪就以起售价7.98万元的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掀翻了A级家轿市场。随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哪吒汽车等车企纷纷进行降价。小米微博信息显示,SU7汽车刚发布四分钟后预订即破万辆,七分钟破2万辆,上市27分钟大定量达5万辆。据发布,小米SU7顶规性能版,0到每小时100公里加速不到三秒,只需2.78秒;0到200公里加速仅需10.67秒;最高车速达到265公里;在充电速度方面,Max版快充15分钟就能行驶510公里;标准版充电15分钟可行驶350公里。雷军还称,小米SU7的续航性能“遥遥领先”,单电机车型续航里程依中国官方测试标准达700公里;双电机车型则达810公里。2024年3月29日7:27AM

封面图片

据 “小米公司发言人” 官方微博,智己公司在今晚发布会上对小米 SU7 Max 关键参数进行错误标注,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为

据“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微博,智己公司在今晚发布会上对小米SU7Max关键参数进行错误标注,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为维护我司合法权益、保障用户的知情权,我们做如下声明:小米SU7Max前后电机均为碳化硅。这确保了小米SU7Max出色的性能和续航能力。智己公司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竟会出现如此谬误,是其专业能力缺失,还是有意造谣抹黑。已有大量网友就此谬误向智己公司公开提醒,但智己公司仍未修正。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工业领军企业,我们非常尊重。智己公司这样行为,和上汽集团声誉无法匹配,我们作为同行也无法理解。我们欢迎良性的竞争与切磋,强烈反对歪曲事实的造谣与抹黑。我们已完成取证,做好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准备。我们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其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

封面图片

金属价格飞涨将影响组件成本 PC制造商难有喘息机会

金属价格飞涨将影响组件成本PC制造商难有喘息机会各种因素的完美风暴正在合力使电子产品变得更加昂贵。根据DigiTimes的一份报告,铜的价格从2020年的每公吨5000美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8300美元。由于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使用铜线,铜价飙升势必会影响到消费者。铜价上涨已经影响到一些供应商。几家中国半导体公司最近通知客户,他们将立即提价10%-20%,以应对材料涨价。电池保护芯片厂商ICM、电路设计公司亚芯微、测试公司华众芯(HaloChip)和智浦芯联(Chiplink)等公司都在转嫁这些上涨的成本。您可能没听说过这些公司,但它们为英特尔、博通、德州仪器等一些大公司提供关键元件,这意味着价格上涨最终将波及整个供应链。不仅仅是铜。对于制造商来说,黄金等贵金属的采购成本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对GPU和存储等人工智能硬件的巨大需求,电子产品的每一块拼图都面临着价格压力。更雪上加霜的是,西部数据公司(WesternDigital)上个月警告说,由于需求飙升,本季度存储产品的价格将立即上涨。分析师预测,客户端固态硬盘的价格在第一季度上涨后,仅到2024年第二季度就会出现两位数的百分比跳涨。预计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DRAM价格也将上涨10-15%,一系列成本的增加给制造商和升级者带来了麻烦。虽然之前的涨价预测可能与金属紧缺没有直接关系,但材料通胀导致的组件成本上升,意味着PC制造商和升级商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想起加密货币繁荣和大流行时期GPU的疯狂定价。但与这些相对短期的现象不同的是,这次材料紧缺可能会更加持久。人们对人工智能硬件的需求只增不减,给本已紧张的供应带来更大压力。...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53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534.htm

封面图片

韩国“室温超导”争议疑云始末

韩国“室温超导”争议疑云始末低温超导体现象过程展示这是全球首个证实“常温常压超导体”理论可行的相关论文,为“室温超导”材料的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启示,有望推动千亿规模的室温超导产业应用发展。一周前,韩国科研团队利用掺杂铜的铅磷灰石材料LK-99晶体称实现了“室温超导”现象,学术界则对此争议颇多,多个团队进行“复现狂潮”以证伪。除了美国团队之外,8月1日下午,中国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团队也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俄罗斯科学家IrisAlexandra也成功复现,但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团队两次复现均失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华中科技大学另一团队实现了未经证实的部分复现。早在2020年《科学》杂志发文称,“终于,室温超导实现了”,但在之前,美国迪亚兹的“室温超导”实验却都无法实现复现,整体是失败的。(注:详见前文:《全球热议“室温超导”新突破,一场新的能源革命要来了?》)值得一提的是,8月2日有消息称,韩国“室温超导”论文作者李硕裴(SukbaeLee)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Young-WanKwon教授未经其他作者许可擅自发布,目前团队正向arXiv要求下架论文。有趣的是,ChatGPT之父、OpenAICEOSamAltman则直接发文吐槽:一个月前大家关注的是马斯克(ElonMusk)和马克·扎克伯格的社交软件争斗,而现在,人们却因可能将拥有一个真正的室温超导体而惊呆了。受此消息影响,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似乎已经提前“沸腾”了。8月1日美股,风力涡轮机电子控制系统公司美国超导(NASDAQ:AMSC)一度涨超100%;而国内超导个股永鼎股份、法尔胜、百利电气上涨20%触及涨停板。历经192个小时的“室温超导”争议和反转公开资料显示,室温超导体全称为超导电性,又称常温超导体,是指可以在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有超导现象的材料。而超导体的一个特性是“零电阻”,亦即电流通过时,没有因为受到任何阻力而导致损失,因此,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多年来,寻找一种无需极低温或者极高压就可以使用的超导体是超导界的一大梦想。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HeikeKamerlinghOnnes)成功液化了氦气,并获得了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4.2K(约-269摄氏度)。1911年,昂尼斯等人用液氮冷却金属汞时发现,汞的电阻在温度降至4.2K左右时急剧下降至消失,具备完全导电性,1913年昂尼斯又发现锡和铅也和汞一样具有超导性,同年由于对物质在低温状态下性质的研究以及液化氦气,昂内斯被授予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超导的概念随之而来。此前,超导体必须在极低温环境下工作,技术分类主要有四种:低温超导,需要在40K(约-233.15℃)以下液氮温度才能达到超导状态,常见低温超导体包括铌钛合金、铌铝合金等;金属超导,常见的金属超导体包括铅、铝、汞等,需要非常低的温度才能实现超导;铁基超导;铜氧化合物超导,是铜氧化物(cuprates)为主要成分的超导材料,优势在于超导转变温度相对较高,可以在液氨温度以上实现超导。1987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铜的超导体,其工作温度为零下196摄氏度。后续实验最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140摄氏度。从学术界角度看,目前,全球并没有研发出真正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及材料,所以很多科学家开始不断实验,寻求全球首个常温超导体以实现“革命性技术突破”,主要由于超导体被用于为粒子加速器和核磁共振设备中磁铁提供动力,它们是量子计算机的基石,而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最终可能超过世界上最好的超级计算机,如果它们不需要冷藏从而更容易操作和制造,产业影响可能会更广泛。2023年以来,主要有两个事件催化了“室温超导”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迪亚兹室温超导成果争议,和韩国科研团队的实验。今年3月7日,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兹(RangaDias)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研究新进展,称团队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这不是迪亚斯第一次将室温超导公之于世。2020年,迪亚斯发布论文称,已经在实验室将氢、碳和硫元素,在金刚石压腔中通过光化学合成简单的碳质硫氢化物(CSH),并将其超导临界温度提升至15°C。然而,Nature认为迪亚斯的数据处理方式有问题,其实验结果也未能成功复现,因此该篇论文以被撤稿告终。而今年迪亚兹的最新论文声称,要在1万倍大气压下才能实现室温超导,但最后全球没有实验室实现该研究的复现,暂时被证伪。时隔四个月后的7月23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团队在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版论文平台arXiv上发布了一篇题为“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论文,描述称实验发现了一种名为LK-99的新型室温超导体。该论文还伴随着arXiv上的姊妹论文、一篇韩国期刊上的论文、一个获得超导体的证明视频以及一项专利申请。其中,第一篇(arXiv:2307.12008)的提交人是署名高丽大学教授Young-WanKwon,剩下两位署名作者为SukbaeLee、Ji-HoonKim,截至目前该室温超导论文进行了一次修订,论文共有22页;而第二篇(arXiv:2307.12037)的提交人是:HyuntakKim(来自威廉-玛丽学院),有六人署名。钛媒体App了解到,上述两篇文章的内容大体相同,都是宣称发现了第一种室温常压超导体,其中第二篇文章内容更丰富一些,提供了材料合成的详细方法,展示了磁悬浮现象,并更详细地推测了导致这种常温超导现象的机理。LK-99晶体的超导现象过程(来源:论文)论文显示,韩国科研团队在材料合成部分采用“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下称LK-99,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合成方法直接、简单、便宜,甚至能在常压下127摄氏度实现超导,研究过程核心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用摩尔比1:1的氧化铅和硫酸铅粉末在725摄氏度和10^-3Torr(真空度测量)条件下发生固相化学反应,合成黄铅矾:第二步:在550摄氏度和10^-3Torr条件下合成磷化亚铜(一、二步可独立进行):第三步:一、二步的产物研磨成粉末后,在10^-3Torr条件下,加热到925摄氏度,合成掺Cu的铅-磷灰石(即LK-99)。与迪亚兹成果后面的反馈类似,由于韩国团队的实验过程简单直接,而且论文有部分错误信息,数据也不太全,缺乏经验,尤其电阻测量给出的是不同温度下的IV曲线电流I太小了、电阻率测量精度不够等,所以多位业内专家对此表示质疑。据央视,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闻海虎认为,韩国团队所展示的并非超导现象,而是“超导假象”,主要原因在于实现超导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两个特性,论文结果并不完全符合条件。“论文想从三个方面说明有超导:电阻测量、磁化测量和磁悬浮。其中,电阻测量通常使用“四探针法”,主要是该方法是接触式比较稳定,但根据去年他们发表的韩国期刊文章看出,电极是用4个尖锐的针尖测量的,这种测量有时候会出问题的,因为是针尖,所以接触各个方面都有问题,但是它现在显示出来这个所谓电阻的数据,没有一个是非常稳定的噪音状态的零电阻,其数据随着温度变来变去,所以数据还是比较存疑的。磁化数据确实看到抗磁,但其他材料抗磁性使用超导量子干涉器件仪器测量,如果信号大的时候一般是没有错的,如果信号小的时候有时候往往会给出这个假象。超导有它本身具有特定形状的磁滞回线,是任何其他材料没有的内容,但该文章中没有发现这个数据信息。所以在磁化测量上,尽管有抗磁,这个...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45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454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