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1.8 亿年前第一批"温血"恐龙的潜在起源

科学家发现1.8亿年前第一批"温血"恐龙的潜在起源最新研究表明,在侏罗纪早期,一些恐龙可能已经发展出内部调节体温的能力,使它们能够适应寒冷的气候,在环境挑战中生存下来。这幅艺术家的印象图显示的是雪地里的单脊龙,一种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迅猛龙就是一种著名的单脊龙。图片来源:DavideBonadonna/UniversidadedeVigo/UCL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利用1000块化石、气候模型和该时期的地理环境以及恐龙进化树,考察了恐龙在整个中生代(距今2.3亿年至66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地球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研究小组发现,在侏罗纪早期,恐龙三大类群中的两个类群--兽脚类恐龙(如霸王龙和迅猛龙)和鸟脚类恐龙(包括食植物的剑龙和三角龙的近亲)--迁移到了气候寒冷的地区,这表明它们可能在此时发展出了内热(内部产生热量的能力)。相比之下,包括雷龙和Diplodocus在内的另一个主要类群--剑龙,则一直生活在地球上较温暖的地区。以前的研究发现,鸟脚类和兽脚类具有与温血动物有关的特征,其中一些已知具有羽毛或原羽,可以隔绝体内的热量。第一作者、伦敦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科学学院的阿尔菲奥-亚历山德罗-奇亚伦扎博士说:"我们的分析表明,在距今1.83亿年前的缺氧事件(Jenkynsevent)前后,主要恐龙类群出现了不同的气候偏好,当时强烈的火山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和植物类群灭绝。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恐龙类群。内热的采用也许是这场环境危机的结果,它可能使兽脚类恐龙和鸟脚类恐龙能够在更寒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使它们能够高度活跃并维持更长时间的活动,更快地发育和成长,并产生更多的后代"。共同作者、西班牙维哥大学的萨拉-瓦雷拉(SaraVarela)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鸟类独特的温度调节能力可能起源于侏罗纪早期。另一方面,长脚类动物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大约在这个时期长到了巨大的体型--这可能是环境压力造成的另一种适应。它们较小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意味着这些较大的生物散失热量的速度会降低,从而使它们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活跃"。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还研究了鸟脚类恐龙是否可能停留在低纬度地区,以食用在寒冷的极地地区无法获得的更丰富的树叶。相反,他们发现鸟脚类恐龙似乎在干旱的、类似热带草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鸟脚类恐龙被限制在较温暖的气候中更多地与较高的温度有关,然后才是更冷血的生理机能。在那个时期,极地地区较为温暖,植被丰富。缺氧事件发生在熔岩和火山气体从地球表面长长的裂缝中喷出,覆盖了地球的大片区域之后。共同作者、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胡安-L-坎塔拉皮埃德拉博士说:"这项研究表明,气候与恐龙的进化过程密切相关。它揭示了鸟类如何从恐龙祖先那里继承了一种独特的生物特征,以及恐龙适应复杂和长期环境变化的不同方式。"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16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1679.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奇异福建龙填补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填补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奇异福建龙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鸟类至少在晚侏罗世就和非鸟类兽脚类恐龙发生分化。而鸟翼类包括所有现代鸟类以及中生代的原始鸟类,因此侏罗纪的鸟翼类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已知的侏罗纪鸟翼类仅有近鸟龙和其相似物种,多在我国东北地区距今1.66至1.59亿年的燕辽生物群,这与约1.3亿年前白垩纪早期出现的大量鸟类在时间上有长达3000万年的空白。2021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福建开展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工作,于2022年10月在政和晚侏罗世地层发现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也是福建省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正型标本、分支系统树和古地理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立明带队开展的综合地质考察和同位素测年工作,将奇异福建龙生活的时间限定为晚侏罗世提通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等通过古地理位置复原,确定了它是目前已知全球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罗纪鸟翼类。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弥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奇异福建龙与近鸟龙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构成了近鸟龙科,是鸟翼类最早分异的一支。奇异福建龙最为特殊的是其后肢构造:股骨短,胫骨和跖骨细长。结合比较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王敏等发现奇异福建龙的体型结构和其他鸟翼类相近,在体型空间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我们认为奇异福建龙是一类善于奔跑或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样的生活习性完全区别于学界关于鸟类起源伊始‘树栖’生态习性演化的认识。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增加了原始鸟翼类的生态多样性。”王敏说。此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组成的考察团队还在福建政和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爬行动物,包括水生/半水生的龟鳖类、离龙类。基于如此高的化石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确切的年代学框架,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政和动物群”。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保存有鸟翼类的动物群。相关研究成果9月6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4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475.htm

封面图片

福建首次发现新恐龙化石 取名“奇异福建龙”

福建首次发现新恐龙化石取名“奇异福建龙”科研团队首次在福建省发现恐龙化石,经研究确认为新发现的物种,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在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通过研究,确认为该化石物种为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距今1亿4800万年至1亿5000万年,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一成果9月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据报道,该化石于2022年10月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团队认为此次发现的新物种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在体形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是一类善于奔跑的,或者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来源: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中国新发现约1.5亿年前鸟翼类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

中国新发现约1.5亿年前鸟翼类恐龙化石“奇异福建龙”据介绍,该化石于去年10月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团队认为此次发现的新物种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在体形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是一类善于奔跑的,或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值得一提的是,鸟翼类是由恐龙演化到鸟类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物种,我国早期发现最早的鸟翼类是在“燕辽生物群”,大概距今1.6亿年。之后,“热河生物群”发现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是在距今1.3亿年左右,两者演化过程中大概有3000万年的空白。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弥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为研究鸟类起源与演化提供重要信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22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2201.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地球生命的潜在星际起源

科学家发现地球生命的潜在星际起源在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基本的有机分子是由氮、硫、碳和磷等稀缺元素形成的。新的研究表明,富含这些元素的宇宙尘埃可能通过在地球上,特别是在冰原融洞中的高浓度积累,启动了前生物化学,从而有可能导致生命组成元素的形成。资料来源:NASA/JPL-Caltech事实上,生命的基本组成元素是如此稀少,以至于化学反应很快就会耗尽,如果它们真的能够进行的话。地球组成岩石的侵蚀和风化等地质过程也无法确保充足的供应,因为地壳中包含的这些元素实在太少了。尽管如此,在地球历史的前5亿年里,发生了一种前生物化学反应,产生了诸如RNA、DNA、脂肪酸和蛋白质等有机分子,所有生命都是在这些有机分子的基础上诞生的。所需数量的硫、磷、氮和碳从何而来?地质学家、诺米斯研究员克雷格-沃尔顿坚信,这些元素主要是以宇宙尘埃的形式来到地球的。这些尘埃是在太空中产生的,例如当小行星相互碰撞时。即使在今天,每年仍有约3万吨尘埃从太空落到地球上。然而,在地球诞生的早期,尘埃的数量要大得多,每年高达数百万吨。然而,最重要的是,尘埃粒子含有大量的氮、碳、硫和磷。因此,它们有可能引发化学级联反应。然而,灰尘的散布范围很广,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只能发现极少量的灰尘,这一事实与上述说法相悖。沃尔顿说:"但如果把运输过程包括在内,情况就会不同。风、雨或河流在大范围内收集宇宙尘埃,并以浓缩的形式沉积在某些地方。"澄清问题的新模式为了弄清宇宙尘埃是否可能是启动前生物化学(反应)的源头,沃尔顿与剑桥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建立了一个模型。研究人员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在地球历史的最初5亿年里,有多少宇宙尘埃落到了地球上,以及这些尘埃可能在地球表面的哪些地方积聚。他们的研究现已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天文学》上。该模型是与剑桥大学的沉积专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合作开发的。英国研究人员专门从事行星和小行星系统的模拟研究。模拟显示,早期地球上可能存在宇宙尘埃浓度极高的地方。而且,来自太空的补给源源不断。然而,地球形成后,尘埃雨迅速锐减:5亿年后,尘埃流比零年小了一个数量级。研究人员将偶尔出现的上升高峰归因于小行星碎裂并向地球发送了尘埃尾流。冰原上的融化洞是尘埃陷阱大多数科学家和普通人都认为,地球被岩浆海洋覆盖了数百万年;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阻止宇宙尘埃的迁移和沉积。沃尔顿说:"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有证据表明地球表面冷却和凝固的速度非常快,并形成了大面积的冰原。"根据模拟结果,这些冰原可能是宇宙尘埃积聚的最佳环境。冰川表面的融化孔--即所谓的冷冻孔--不仅会使沉积物积聚,也会使来自太空的尘粒积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尘埃粒子中释放出相应的元素。当它们在冰川水中的浓度达到临界值时,化学反应就会自动开始,从而形成有机分子,这就是生命的起源。即使在熔洞冰冷的温度下,化学过程也有可能开始进行。沃尔顿说:"低温并不会破坏有机化学,相反,低温下的反应比高温下的反应更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其他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室中证明,简单的环形核糖核酸(RNA)会在冰点附近的温度下自发地在这种融水汤中形成,然后进行自我复制。该论点的一个弱点可能是,在低温条件下,形成有机分子所需的元素只能非常缓慢地从尘埃粒子中溶解出来。"启动关于生命起源的辩论沃尔顿提出的理论在科学界并非没有争议。这项研究肯定会引发一场有争议的科学辩论,但它也会引发关于生命起源的新观点。早在18和19世纪,科学家们就确信陨石将沃尔顿所说的"生命元素"带到了地球。即使在当时,研究人员也在来自太空的岩石中发现了大量这些元素,但在地球的基岩中却没有发现。沃尔顿说:"然而,从那时起,几乎没有人考虑过前生物化学主要是由陨石引发的这一观点。"沃尔顿解释说:"陨石的想法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有一个问题。一块陨石只能在有限的环境中提供这些物质;陨石撞击地面的位置是随机的,而且无法保证进一步的供应。我认为,生命的起源不太可能依赖于几块广泛而随机散落的岩石。"另一方面,我认为富集的宇宙尘埃是一个可信的来源。"沃尔顿的下一步将是通过实验检验他的理论。在实验室中,他将使用大型反应容器来重现原始熔洞中可能存在的条件,然后将初始条件设定为40亿年前低温熔洞中可能存在的条件,最后再观察是否真的发生了产生生物相关分子的化学反应。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824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8240.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认为恐龙是第一种理解他人视角的动物

科学家认为恐龙是第一种理解他人视角的动物当你身边的人把头转向环境中的某个东西时,你很可能会不自禁地跟随他们的目光方向。这种反应在哺乳动物、鸟类、甚至爬行动物中都可以观察到。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收集关于什么东西引起了你的同伴的注意的信息,否则你可能会错过。然而,一个更高级的行为是跟随某人的视线到一个最初被你的视线阻挡的地方。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看看对方在看什么,你就表现出对对方有不同视角的理解。这种能力被称为视觉透视,在一岁半到两岁的儿童中发展起来,是以后理解参考性交流和别人有与自己不同想法的基础。迄今为止,视觉透视只在极少数物种中被发现。主要是在猿类和一些猴子中,但也有狗和乌鸦拥有这种能力的记录。然而,关于这种关键的社会技能的进化起源的知识是有限的。隆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旨在调查恐龙中潜在的早期出现的视觉透视能力。通过对鳄鱼和现存最原始的鸟类(被称为古鸟类)的比较,他们发现视觉透视在恐龙系中的出现可能比在哺乳动物中的出现早6000万年或更久。图1.该研究的实验设置。面板描述了鳄鱼、小型鸟类(红色丛林鸟和雅冠鸟)和大型鸟类(鸸鹋和雉鸡)的实验设置(从左到右)。(A)实验1的设置(仰视)。(B)实验2的设置(注视侧面)。(C)实验3的设置(几何学)。红点描述了用于引诱演示者目光的刺激物(关于刺激物的更多信息,见材料和方法)。资料来源:《科学进展》,DOI:10.1126/sciadv.adf0405鳄鱼人是与鸟类最接近的活体亲属。它们的神经解剖学在数亿年中基本没有变化,与恐龙和鳄鱼的共同祖先相似。古鸟类包括鸵鸟,如鸸鹋和长尾雉,但也包括会飞的品种。它们的大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它们的祖先--非鸟类的准鸟类恐龙相媲美,后者的特点是像迅猛龙这样的知名恐龙大腕。将这两类动物进行比较,就形成了一个围绕导致现代鸟类的恐龙灭绝系的支架。该研究显示,鳄鱼并没有表现出视觉透视,尽管它们确实可以跟随目光到一个可见的位置。相反,所有被测试的鸟类物种都表现出视觉透视。此外,鸟类从事一种被称为"回头检查"的行为,即观察者回头看注视者的眼睛,并在第一次无法在其注视的方向找到任何东西时重新追踪注视。这种行为表明了一种期望,即凝视是指环境中的一个目标。此前,这只在人类、猿猴和乌鸦中被观察到。古鸟类出现在1.1亿年前,比具有视觉透视能力的两个哺乳动物群体--灵长类和狗早了6000万年。考虑到这些鸟类和它们的非鸟类祖先之间的神经解剖学上的相似性,这种技能起源于更早的恐龙血统是有道理的。然而,它不太可能出现在最远时代的恐龙中,因为它们的大脑更像鳄鱼。也许未来的研究会显示这种能力在哺乳动物中比目前已知的更广泛,但即使是这样,它也很可能是在恐龙起源之前。尽管如此,视觉透视能力在恐龙中出现得更早也很正常,其中包括鸟类,因为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它们的视力更强,在历史上依赖夜间的适应能力。只是随着灵长类动物和某些食肉动物的出现,我们的视觉能力才有所提高。这是又一个发现,它使人们对普遍存在的观点提出质疑,即哺乳动物推动了复杂认知的进化,它们是其他动物应该比较的认知标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鸟类恐龙的神经认知能力非常突出,这可能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认知的自然历史。...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30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30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新的"霸王龙原始表兄弟" 揭示了非洲恐龙时代的终结

科学家发现新的"霸王龙原始表兄弟"揭示了非洲恐龙时代的终结科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两个新恐龙物种的化石,揭示了在6600万年前由小行星引发的恐龙灭绝事件之前,那里生活着多种肉食性物种。与一些认为恐龙已经衰落的观点相反,这些发现表明,恐龙在北非一直繁衍生息,直到它们的命运戛然而止。图片来源:AndreyAtuchin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郊外的白垩纪末期发现了两个新的恐龙物种。其中一个物种是在西迪达乌伊镇附近发现的,代表恐龙的是一根来自捕食者的脚骨,长约2.5米(8英尺)。另一个物种来自附近的西迪切纳内,是一种食肉动物的胫骨,体长约五米(15英尺)。这两种恐龙都属于原始食肉恐龙家族,被称为阿贝利萨龙(abelisaurs),与体型更大的阿贝利萨龙(Chenanisaurusbarbaricus)生活在一起,这表明就在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摩洛哥,导致恐龙时代结束之前,摩洛哥曾是多种恐龙物种的家园。亚伯利龙胫骨化石。资料来源:巴斯大学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的尼克-朗里奇(NickLongrich)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都是海床。这是一片热带浅海,到处都是长鼻龙、沧龙和鲨鱼。这不是一个你期望找到大量恐龙的地方。但我们发现了它们。"尽管恐龙在化石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由于该地区的化石非常丰富,它已经为我们展现了恐龙时代末期非洲恐龙的最佳面貌。古生物学家不仅没有发现相同的几个物种,反而经常发现新物种的化石,这表明该地区的恐龙动物群极其多样化。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少量恐龙化石代表了五个不同的物种,还有其他化石,但目前还在研究中,这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恐龙动物群。最后一批恐龙大约在6600万年前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地球上多达90%的物种,包括沧龙、冥龙、翼龙等。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模式及其原因已经争论了两百多年。尤卡坦半岛的巨大小行星撞击被认为与恐龙的灭绝有关,但也有人认为恐龙当时已经衰落。摩洛哥恐龙表明,它们在北非一直繁衍到最后。"北美洲西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种类似乎肯定会减少,"朗里奇说。"但这只是世界上的一小部分。是否可以从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的恐龙概括到整个世界,这一点并不清楚。纬度较高地区的恐龙种类较少也不足为奇。但我们对低纬度地区的恐龙了解不多。"至少在摩洛哥,它们似乎一直保持着多样性和成功,直到最后。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摩洛哥卡迪-阿亚德大学研究员努尔-埃丁-贾利勒(Nour-EddineJalil)是这篇论文的合著者之一。他表示:"恐龙遗骸尽管罕见,但与数量更多的海洋爬行动物遗骸发出了同样的信息。它们告诉我们,就在白垩纪-古近纪危机之前,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减少,相反,还很丰富。"...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98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98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