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控股近日召开股东大会,会上董事长王晓松等高管对公司的债务问题、规模收缩、白名单项目、闲置土地回收等问题进行回应。王晓松称,除

新城控股近日召开股东大会,会上董事长王晓松等高管对公司的债务问题、规模收缩、白名单项目、闲置土地回收等问题进行回应。王晓松称,除了5月30日需要偿还的本金10亿元的“22新城控股MTN001”,目前整个公司集中精力偿还纯信用债,公司公开市场“爆雷”不太可能发生。对于规模收缩,王晓松坦言,“没必要补足规模”,但也表示希望利用在建项目和代建业务保留团队,等待开发业务的机会。(澎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晓松:集中精力偿还信用债,公开市场不太可能 “爆雷”

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晓松:集中精力偿还信用债,公开市场不太可能“爆雷”新城控股近日召开股东大会,会上董事会主席王晓松等高管对公司的债务问题、规模收缩、白名单项目、闲置土地回收等问题进行回应。王晓松称,除了5月30日需要偿还的本金10亿元的“22新城控股MTN001”,目前整个公司集中精力偿还纯信用债,公司公开市场“爆雷”不太可能发生。对于规模收缩,王晓松坦言,“没必要补足规模”,但也表示希望利用在建项目和代建业务保留团队,等待开发业务的机会。(澎湃新闻)

封面图片

1、正荣地产项目延期引发 “暴雷” 传闻,平安信托回应:已提起诉讼,积极推进处置。

1、正荣地产项目延期引发“暴雷”传闻,平安信托回应:已提起诉讼,积极推进项目处置。2、中信信托贵州政信逾期产品方案获受益人大会投票通过,兑付8折本金,豁免全部利息。3、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依法对“和合系”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4、穆迪:下调新城发展企业家族评级至“Caa1”,展望维持“负面”。5、新城控股王晓松:积极推动REITs约400亿估值投资性房地产未抵押。6、外汇交易中心: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通用回购交易清算业务。

封面图片

蒋凡重任阿里合伙人 曾在2020年被除名

蒋凡重任阿里合伙人曾在2020年被除名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合伙人及委员会成员再调整。其中,2020年卷入出轨丑闻中的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首席执行官(CEO)蒋凡重任合伙人。财新网报道,根据阿里巴巴星期五(7月21日)发布的2023财年年度报告,集团资深副总裁邵晓锋、新任集团CEO吴泳铭加入合伙人委员会,蒋凡重任合伙人,菜鸟CEO万霖首次成为合伙人;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退出合伙人委员会且不再任合伙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高级研究员蔡景现、阿里巴巴原首席技术官程立从合伙人名单中撤出。根据阿里2023财年报告,目前合伙人委员会成员包括马云、蔡崇信、张勇、彭蕾、邵晓锋以及吴泳铭,王坚退出;伴随着王坚、蔡景现、程立的退出,蒋凡、万霖的加入,阿里现任合伙人共28位。2023年3月28日起,阿里巴巴宣布拆分成“1+6+N”的数个独立公司,开启了成立24年来最大规模的一场组织变革,伴随而来的是最新一轮的人事调整:六大业务集团的董事会成员确定,多名离职或退休的合伙人重回董事会担任要职;张勇将于9月10日卸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CEO。吴泳铭现年48岁,2015年离职阿里巴巴成立元璟资本,在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中,进入淘宝天猫集团担任董事长,且在本地生活和阿里国际数字集团中均担任董事。邵晓锋现年57岁,目前是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资深副总裁,2005年加入阿里,曾任淘宝网副总裁、支付宝总裁、阿里巴巴集团秘书长、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等职务。现年37岁的蒋凡是合伙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蒋凡2013年加入阿里,在内部迅速升迁,在2019年成为阿里合伙人。2020年时任淘宝和天猫总裁的蒋凡,被爆疑似出轨丑闻引发市场对阿里向相关公司利益输送的担忧,集团调查后宣布无利益输送,但将蒋凡从合伙人中除名。当时,一位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向财新分析称:“从合伙人中除名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处理,但这个除名并非永久除名,一切都要看未来的业绩。”...

封面图片

大厂投资 不再疯狂

大厂投资不再疯狂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大厂投资调仓换道,不论是数量、金额还是领域,都大大收缩,投资方向也在由虚向实,由粗放向精细化,更多地倾向于硬科技及实体经济。大厂投资遇冷的原因,有大环境的影响,政策导向的关系,有互联网增长见顶、大厂自身降本增效的考虑,还有大厂投资回报不理想,不再愿意做“冤大头”的因素。如今的大厂投资,已经基本回归到了为公司战略和业务服务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借投资了解市场创新和变化,布局国家鼓励的前沿科技,重仓企业服务拥抱实体行业,都是大厂这一阶段打的“算盘”。01.裁撤团队、减少投资、收缩领域,大厂投资遇冷过去多年来,大厂“财大气粗”,热衷于通过投资或并购来扩大业务版图,获取财务回报,一路高歌猛进、开疆拓土。几家主要大厂在2021年及之前,投资活跃度一直不低。天眼查数据显示,阿里大多数年份有超过50起投资事件,字节跳动从2014年开始投资数量一路上升,2021年达到了巅峰的70起。数据来源/天眼查故事到2022年开始发生转折。最明显的就是2022年大厂投资数量同比大幅度下滑。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三家大厂对外投资分别从2021年的273起、82起、65起下降到85起、30起、19起,投资总项目数不及2021年的三分之一。其中腾讯和字节跳动的投资并购数下滑更明显,比2021年少了60%-70%。腾讯过去三年的投资数分别为111起、214起、48起,2022年Q2以来,腾讯的季度投资次数变成了个位数,相比2021下跌了77.6%。除了腾讯,以近三年来B站、美团、百度、阿里、字节跳动五家头部大厂的投资活跃度来看,2020年Q1到2021年Q3整体活跃度在上升,之后开始回落,到2022年Q2之后,各家投资活跃度陡然下降。可见,2022年是大厂投资的分水岭,其中尤其以2022年Q2最为明显。回看2022年上半年,大厂确实经历了一轮裁撤投资团队风波。字节跳动在2022年初裁撤了战略与投资部门。据公开报道,字节跳动原战投一号位赵鹏远带5名员工转去总裁办,负责公司整体战略,其他人被裁员,财务投资部整体都被裁撤。2022年7月,据凤凰网报道,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门将进行团队缩减,团队规模将从110人缩减至约70人。当时有内部人士称确有其事,后来没再有这方面的消息传出。腾讯也不断“瘦身”,大手笔减持了包括京东、新东方、华谊兄弟、美团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不过,在整体出手谨慎的情况下,腾讯仍然是互联网大厂中最阔绰的一家。2022年,腾讯在国内外有91起投资,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小米和百度,分别有50起和24起,之后是字节跳动、阿里、B站、美团。图片来源/IT桔子从大厂投资领域来看,前几年流行的消费、文娱传媒不再是大厂花重金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企业服务、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从这一点来看,大厂投资正在趋同。具体来看,2022年,腾讯在游戏和企业服务领域继续保持投资,同时把眼光看向了实体行业,比如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智能硬件,投资了生产制造企业睿力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公司“雾帜智能”等,还有国内最大的居家医疗服务机构“福寿康”。数据来源/IT桔子晓报告2022年,百度投资的变化也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和文娱传媒领域,而在2021年,百度投资最为密集的两个行业是医疗健康和汽车交通。美团的投资方向和数量变化都不大,天眼查显示的投资数量每年在十几起左右,领域还是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前沿科技为主。美团在硬科技领域投资了工业车辆无人驾驶通用技术平台“未来机器人”、国内单光子传感器芯片研发商“灵明光子”,业内人士认为,美团布局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与其基本业务本地生活需要的配送、履约紧密相关。2021年,阿里投资中有22.2%在电商零售板块。2022年,阿里投资最大的比重则是智能硬件,比如投资了AR设备研发商“Nreal”、协作机器人研发商“法奥FAIR”等。其次占比较大的是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数据来源/IT桔子晓报告字节跳动2022年的投资也紧贴自身战略布局,多在企业服务、智能硬件、医疗健康方面。去年字节跳动一直在加码企业服务,比如收购无代码应用搭建平台黑帕云,投资低代码平台未斯科技,医疗方面控股了“美中宜和”。小米的投资重心从智能硬件变成了先进制造,增幅比较大的还有汽车交通领域。2022年可以说是大厂投资最“冷”的一年,伴随着整个互联网行业降本增效,大厂投资部门也开始捂紧“钱袋子”,裁撤投资团队,大幅度缩减投资数量,投资领域也聚焦在了跟自己业务更协同或行业内普遍偏向的领域,打的基本都是“安全牌”。02.告别粗放,重战投轻财投在研究大厂投资的变化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大厂投资部门是怎么运作的。投资经理彰历曾在某互联网公司战投部工作,他告诉深燃,大厂的对外投资通常有三类型:第一类是公司业务没有涉及,但跟公司有合作的上下游头部企业,投资后一些业务就可以交给被投公司去做;选择第二类投资标的理由简单粗暴,就是增加收入,“我们并购过几个公司,都是有一定体量,年营收在千万级别的,这种直接能增加公司收入”;第三类是出于支持,投一些出去创业的老员工,“当然了这本身也是大厂做大自己朋友圈的做法”。他分析,大厂投资一般会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自身业务或对自己平台上业务的理解做一些投资;第二个阶段是一些拓展性的投资,大厂投资部也越来越市场化;第三个阶段,大厂又开始聚焦主业,回归以战略投资为主,财务投资为辅。彰历举例,大厂在第一阶段做投资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们作为一个平台,对自己平台上活跃度比较高的公司能够提前感知,更容易理解一些商业模式,也容易拿到数据,所以大厂刚开始在这方面投的很好。比如腾讯,坐拥一个社交平台,对移动APP的活跃程度非常了解。第二阶段大厂觉得自己投资做得还不错,并且还有进攻性、防御性或者拓展第二曲线的需求,这一阶段大厂也会开始慢慢向市场化机构转变。2022年之前,大厂的投资案例数越来越多,是因为投资方向变得越来越广。比如字节跳动从一开始围绕主业进行文娱传媒、社交网络等领域投资,到后来拓展出企业服务、电商、教育、医疗、房地产、金融、游戏等领域,投资版图不断扩张,2022年字节又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让投资回到战略和业务层面。对比几家大厂收缩前后的投资,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特点:频率变低、金额变少、领域更聚焦、由粗放到精细。从前文不难看出,大厂投资由分散到聚焦在企业服务、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偏技术投资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投资更多了。综合多位投资人的说法,腾讯做投资是大厂中相对最专业、最活跃,成果最明显的。“腾讯的投资团队就是业内几乎顶级背景出身的人,他们的整个决策机制的效率各个方面都是很市场化的打法,同时他们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流量优势。”某机构投资人张也说。他指出,腾讯是一家擅长做产品的公司,很多产品上的流量并没有特别去做商业化开发,另外腾讯不是特别擅长去做比较接地气的苦活累活,投资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电商,通过投资京东、唯品会、拼多多,最终把流量做了很好的利用。“当然他们肯定有不专业的地方,比如因为他们看的面很广,对某个领域可能认识没有那么深。”2022年之前,相对来说,腾讯偏财...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2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209.htm

封面图片

从宕机到停止上市,阿里云变天了

从宕机到停止上市,阿里云变天了对于投资者就阿里云的上市计划是暂停还是永远取消,市场形势有所变化后,会不会重新考虑阿里云的分拆的相关问题,蔡崇信并未做出明确回答。一、阿里云又崩了这已经不是阿里云首次“崩”了。早在去年12月份,阿里云下游客户香港廉价航空公司、加密货币交易平台OKX(欧易)等大量公司,以及澳门金融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网站瘫痪,数小时无法提供服务。阿里云发布故障通报称,在中国香港的数据中心机房降温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服务器宕机持续超过12个小时,而且没有完善的备用冗余方案,这被认为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虽说在当晚9点前后,阿里云方面表示,受影响云产品均已恢复,因故障影响部分云产品的数据(如监控、账单等)可能存在延迟推送情况,不影响业务运行。但和去年阿里云宕机影响相比,本次事故对阿里云而言,可谓是史诗级灾难。一方面,据阿里云健康状态页面显示,本次受影响的不单单是某一区域市场,阿里云所服务的全球市场无一幸免。除阿里云自有业务区域受影响外,其对外服务的金融云、政务云清一色全挂。另一方面,在日前举办的2023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曾指出,目前中国80%的科技企业和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天眼查也显示,当前阿里云服务的客户超过300万家。本次阿里云宕机,直接导致其下游多家客户业务瘫痪。纳思云充电桩、乐爽cooleasy由阿里云提供服务支持,阿里云事故后,纳思云充电桩发布重要通知称,因阿里云IoT服务API接口故障,导致使用阿里云相关服务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乐爽cooleasy发布紧急通知称“阿里云网络全国崩盘了,导致所有平台都出现问题”。有公司技术人员称,阿里云发生故障后,公司技术人员全部被安排临时加班,负责检查和处理软件系统数据。如此大面积产品故障,这还是使用六七年阿里云第一次遇到。二、阿里云为何突然宕机?针对本次故障发生的原因,阿里云方面暂时尚未回应。但国内某家大厂技术经理朱杨(化名)告诉DoNews,一般来说引发服务器宕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网站访问量过高、硬件服务器老化等等。不少公司为保证服务器运行稳定,内部负责服务器运维的部门,往往采取轮班制,负责实时监测服务器运行情况。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则会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机制。而且云服务器本身采用的是弹性机制,能根据负载情况自动调节,很少出现宕机的可能。阿里云突然宕机的原因,自己猜测或和阿里云鉴权服务组件有关,出现异常的则是AK、SK。所谓的鉴权服务指的是身份验证和授权服务,AK相当于我们普通用户登录APP时的用户名,用来识别用户身份。SK相当于密码,通过大量字符串进行身份核验。和我们普通用户登录APP那样,客户登录阿里云服务器时,阿里云会对客户身份进行检验。但AK和SK异常,客户自然无法登录阿里云服务器。虽然有同行指出,还有一种原因是双十一结束后,阿里云对服务器容量进行收缩,无法满足大量客户需求。但令自己想不通的是,阿里云服务淘宝双十一和618等大促节点多年,有着完整的应对大促节点后服务器如何调整经验,出现这种概率事件估计极低。三、阿里云或面临天价赔偿和客户持续流失但不管基于何种原因宕机,自身服务器出现问题导致客户业务瘫痪,阿里云或将面临天价赔偿。目前阿里云服务百万级客户数量,需针对每个客户业务受损情况进行单独赔偿。同时考虑到阿里云1+6+N战略指引下,阿里云各部门自负盈亏。保守估计,阿里云赔偿客户金额可能在千万级以上。据阿里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Q2,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4%至251.23亿元。图源:阿里财报家大业大的阿里云而言,虽能承接这一赔偿金额。但朱杨接着表示,厂商在不同服务器迁移时,若是因自身服务项目多,迁移过程中需对整个系统代码重新更改,服务器也需重新部署、调试。整个迁移过程中,需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而且更换服务器并非一两周就内完成的,这个过程中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虽说更换服务器面临上述问题,但保证服务器运行时的绝对稳定,是企业使用云服务器的第一宗旨。从这一角度来看,阿里云本次严重宕机事件,不仅仅会面临着老客户大量流失风险,而且阿里云销售后续拓展新客户时,难度也会升级。对标SaaS厂商来看,其收入=单笔合同金额*客户数量*客户续费率+定制化服务。客户的流失让当前的阿里云,可谓说是雪上加霜。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为190.1亿美元。其中,IaaS+PaaS上半年同比增长15.9%,创下近三年新低。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2023年随着企业业务逐步恢复,企业对于预算的制定、支出和使用更加谨慎,降本增效需求进一步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有云市场增速,企业IT预算增长整体不及预期。而在科研、高校、政务、金融等领域,混合云和专属云的市场发展也对公有云市场营收造成一定冲击。反映到阿里云身上就是,其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3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29.9%,在几大云厂商中降幅最为明显。图源:IDC中国同时,近两年阿里云试图他们发力政务云市场,除面对深耕政务云市场多年华为云的竞争外,随着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对云服务的愈发重视,又加之他们做云服务市场本身就有着其他云厂商难以匹敌的优势。自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全国1亿元以上政企数字大单项目中,电信、移动、联通中标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04个、68个、34个,但阿里云只有9个。基于此,过去两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收入增速完全赶超阿里云。除传统客户外,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纷纷选择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但考虑到当前国内大模型尚处在商业化探索阶段,而且对服务器要求极高,阿里云服务突然宕机,这是否会引发大模型客户对阿里云的担忧?而且今年阿里云栖大会反复强调的战略便是:做“AI时代最开放的云”,让开发AI、使用AI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但没有稳定的服务器运行机制,又何谈让AI更加便宜呢?四、销售文化过重,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正如上文朱杨所言,阿里云本次宕机事件,实则暴露出当前阿里云核心技术人员不足,内部管理失控等问题。自阿里云成长至今,先后历经王坚时代、姜鹏和王文彬时代、胡晓明时代、张建峰时代、逍遥子时代,以及刚刚上任的吴泳铭时代。其中,王坚作为阿里云从零到1的开拓者,其在阿里云内部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也是为何今年阿里云发力大模型,王坚频频出现在公众场合,以及云栖大会上王坚处在C位的原因。图源:云栖大会胡晓明虽为阿里云发展制定了清晰的商业化方向,带领阿里云营收从2015年的3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00亿元。另据Gartner数据显示,阿里云在2019年在全球云计算的市场份额为9.1%,全球排名第三。在亚太地区,阿里云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28.6%,高于亚马逊、微软的17.5%和11.8%,排名第一。但这也让阿里云从一家技术型公司变成一家销售型公司,并为后续阿里云内部技术人才流失埋下了祸根。一方面,胡晓明执掌阿里云期间除要求销售背负KPI考核外,技术、产品、科学家也必须背负考核指标,这种考核下导致阿里云内部从上到下均以业绩为导向。另一方面,因当时阿里云竞争对手较...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81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8103.htm

封面图片

京东回应“萝卜章”案件:匪夷所思,35亿黑锅我不背

京东回应“萝卜章”案件:匪夷所思,35亿黑锅我不背京东发表声明称,京东作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被卷入历时四年的恶意诉讼中,公司的声誉和权益遭受重大损失。这起诈骗让人联想起庞氏骗局,庞氏是利用新投资人资金来偿还老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来维持骗局运转。而承兴案实现诈骗的不仅是萝卜章,还有全套的表演,堪比“无间道”。一个萝卜章竟能引发刘强东被起诉,互联网巨头被诈骗35亿,究竟是为什么?01.萝卜章诈骗,精彩程度堪比商战大片2019年7月,诺亚财富首先爆出35亿踩雷承兴国际,一时间引发资本市场轩然大波,随后波及的金融机构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之后,诺亚对承兴和京东发起诉讼,也就是11月24日在上海金融法院进行的庭审。据了解,在11月24日的诉讼中,诺亚财富旗下的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车,要求京东等4家公司偿还其在“承兴系”案中被认定的全部损失35亿余元。但鉴于在罗静案中法院的一审判决已认定,京东等公司及员工对承兴系诈骗行为均不知情,相关合作合同、印章、材料均系伪造。多名法律人士认为,诺亚此番向京东追债的情况不容乐观。对于京东来说,这相当于自己被诺亚旗下的假冒公司违约了,还要赔对方35亿元,无异于“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案件始作俑者是一位名叫罗静的香港商人,她曾被誉为“商界花木兰”,拥有像泰山会、湖畔会、东兴会一样的高端商业圈层。罗静在短短几年间收购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A股的博信股现已更名为“*ST博信”)、港股的承兴国际控股(现已更名为“美好发展”)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Healthcare(BAC),江湖号称“承兴系”。图罗静(源于网络)早年间,罗静通过大肆借债收购获得了成功,随后进军大陆。罗静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接手了京东、苏宁等公司的应收账款业务,由自己先垫付货款,这些提前垫付的钱以应收账款的方式,记录在承兴系公司的财务数据中。这种生意带来了巨大利润,也引发了诈骗案件的酝酿。罗静利用虚假手段将手中的应收账款“吹大”,再将其用来借钱,最终达到自己“蛇吞象”收购的目的。手法颇为粗暴,但精彩程度不输任何商战大片。罗静先是安排妹妹刻了两个假章,分别是京东和苏宁的,使用假章制作了大量虚假合同,将应收账款激增。在外界看来,京东、苏宁这类互联网巨头,信誉好、规模大,一定会按时支付承兴应收账款,承兴可以拿着“优质债权”作为抵押,向投融资机构借款。同时,罗静玩起了“钱生钱游戏”。按照惯例,投融资机构会找京东和苏宁确认合同,罗静便派出人员,让手下员工带着京东和苏宁的工牌和访客码,冒充公司员工进入京东和苏宁,在走廊会见投融资机构,以混淆调查。承兴系公司和京东、苏宁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员工获准进入公司并非难事。于是,诺亚得到了假京东、假苏宁工作人员的虚假承诺——这批合同真实有效。此外,罗静还注册了虚假的网银在线广东公司,并制作了假的京东VC平台。这样做的目的是,假冒京东、苏宁账户,让投融资机构相信采购合同是真的,机构好继续借钱给罗静。当然,这起案件不乏利益输送。根据相关司法材料,罗静从2016年9月起多次给诺下旗下诺亚基金的投资总监方建华钱财,共计300多万港元。方建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罗静“瞒天过海”的操作。就这样,罗静的诈骗游戏没有被人发现。京东和苏宁对于承兴系的逆天操作完全不知情,投融资机构在尽调环节出现重大疏忽。之后,诺亚财富以“受让京东、苏宁应收账款”为卖点,持续滚动发行上百亿元私募基金,并给承兴系提供巨额融资。承兴系用假京东帐户还款66亿,剩余35亿元则惊爆大雷。这波逆天操作面临巨大法律风险,罗静原本的算盘是先把钱借到手,再收购上市公司扩充业务,等到羽翼丰满之后再填窟窿,最后“借鸡下蛋”。但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罗静资金链断裂。罗静眼见事情不对,就找到诺亚财富控制人王静波,请求后者向其发放数十亿的理财产品,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没想到,王静波随即报警,罗静被判无期徒刑,其手下参与诈骗的员工也被判刑。02.京东成了“替罪肥羊”背后,诺亚多次曝出诈骗案给承兴系借钱的诺亚财富,遭受了35亿巨额损失,而罗静和承兴系背负巨额债务,于是诺亚财务打算从京东和苏宁身上挽回损失。这样做相当于找了替罪羊,而作为受害方的京东、苏宁要“还债。”事发后,诺亚财富也曾遭到众多投资人的质疑。今年4月,几十名投资人出具联名信,要求上海歌斐说明诺亚财富是否配合“承兴系”公司造假,为何无法识别伪造的京东印章等十项疑问。11月28日晚间9时许,诺亚系的歌斐资产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近期“承兴案件”相关发布失实的郑重声明》,开篇直言近日网络上传播“承兴案件”相关内容严重失实,已严重侵犯该司名誉权并误导投资人和公众。对此,有债权从业人员表示,两个“萝卜章”骗了300亿元,这件事是不可思议,甚至匪夷所思的,诈骗方肯定是处心积虑,但对于尽调方的金融机构或者平台方而言,它们也负有很多责任。该从业人士表示,尽管诺亚财富金融方某受贿超200万元,但公司也缺乏常识性的判断逻辑,没有风控管理意识,在尽调流程上有所缺失。同时对于平台方而言,诈骗方通过仿冒公司工牌或者工作人员进入到主体办公楼,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太合理,因为从门禁、安保,包括前台的流程等,反映出相关公司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随着事情进一步发酵,京东今日发表声明回应称,在承兴系合同诈骗过程中,承兴系公司用假冒的京东公章、假冒的京东员工、假冒的京东系统和虚假的交易数据,轻易骗过号称“全球综合金融平台”的诺亚财富及旗下歌斐资产,获得歌斐巨额融资,直至爆雷。面对持续两年多的诈骗行为,歌斐资产尽调工作出现明显缺陷、投融资管理出现巨大漏洞,高管方建华接受承兴巨额贿赂(一审已被判刑),导致投资人受到重大损失,对投资人没有尽到相应责任和义务。根据公开信息,诺亚财富近年来先后发生十余起类似事件,上百亿基金兑付面临问题,并多次对投资人隐瞒信息,屡次被监管部门警示和处罚,说明其长期存在严重的风控缺陷。目前“承兴案”相关刑事案件已一审宣判,承兴实际控制人罗静等诈骗嫌疑人均被判获刑。诺亚财富及歌斐资产仍罔顾投资人信任,拒不审视其内部管理问题,恶意对第三方京东发起匪夷所思的高额诉讼,企图混淆视听,继续误导投资人和广大公众,推卸和转嫁责任,为自己寻找“替罪羊”,相信法院会公正判决该案件。参考资料:1、《演了全套!两枚“萝卜章”骗走300亿,京东“躺枪”成被告冤不冤?》——国是说法2、《两个萝卜章引发的惊天骗局》——市界3、《两个萝卜章诈骗300亿,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雷达财经...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9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91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