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投资呈现 “信用债化” 态势

同业存单投资呈现“信用债化”态势近期,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两年来首次高于同期限中短期票据引发了市场热议。同业存单的价格是连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重要一环,其代表的短端利率对债券等资产的利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它是银行盘活负债、有效管理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其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风险较低,也成为银行和广义基金重点配置的资产。近期,同业存单已经不再只是机构用来管理流动性的工具,更是短期内在资产端起到了对同期限信用债的替代作用。同业存单投资“信用债化”的背后,是机构“资产荒”的持续以及“手工补息”余波的影响。(上证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年末流动性暖风吹,资本哄抢同业存单与银行二级资本债

年末流动性暖风吹,资本哄抢同业存单与银行二级资本债上周以来,一年期AAA信用评级同业存单收益率较前一周大幅下跌约7.2个基点,徘徊在2.58%附近;一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则大幅下跌约7.8个基点,一度跌破2.6%关键位置,触及2.59%。与此同时,5年期AAA-信用评级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平均收益率也跌至3.17%附近,较11月末大幅回落约18个基点。

封面图片

同业存单量价背离,一年期 AAA 级已经与 MLF 倒挂 40bp

同业存单量价背离,一年期AAA级已经与MLF倒挂40bp截至昨日收盘,AAA级同业存单一年期的利率已经从年初的2.45%左右降至2.1%,与目前的MLF利率倒挂程度为40bp。与利率走势不同,5月以来同业存单的净融资规模不断上升,截至昨日,本月累计净融资额为2672.9亿(4月全月的净融资规模为3798亿)。业内专家指出,同业存单与DR007的走势具有强相关性,同业存单利率与MLF利率形成明显的“倒挂”,反映出银行间宽松的资金情况。货币财政政策配合与机构“资产荒”双重作用下,为市场提供高流动性。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后,大行付息成本或将下行,使得存款向银行理财、非银资管产品流失,大行或需要加大存单发行填补负债缺口,或推动利率上行。

封面图片

临近年底,国寿安保基金、西藏东财基金、汇丰晋信基金、蜂巢基金、长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已集体开售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泰康基金、交银施

临近年底,国寿安保基金、西藏东财基金、汇丰晋信基金、蜂巢基金、长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已集体开售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泰康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摩根资产管理、财通基金旗下的同类产品也在等候发行。业内人士分析,临近年底,部分资产管理机构完成年度业绩指标,基于避险情绪,低波动、高流动性、稳健类产品需求大增,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一种高性价比流动性管理工具,满足投资者闲置资金的短期理财配置需求。并且,当前时点同业存单利率也相对较高,在高点布局获得较好收益的可能性较大。(中证报)

封面图片

超长端信用债压缩幅度超 200bp,是否还有参与价值?

超长端信用债压缩幅度超200bp,是否还有参与价值?对比2023年1月,2024年4月的信用债一级发行票面整体压缩有118bp,而超长端压缩了214bp,两者差值也由过去100+bp高点压缩至20-30bp。与此同时,今年超长信用债发行量已超3500亿元,10年和15年期品种占比提升,那么当前超长信用债还能买吗?国信证券认为,从利差角度看,以10年期品种为例已处于2013年以来2%分位数上,但仍略高于同等级中短期限品种,也就是存在倒挂。由于超长信用债利差由流动性溢价主导,当债市走牛,超长信用债利差往往走阔,也就是和市场反向波动。因而从交易层面,国信证券给出了两个核心观测维度,第一是超长信用债在牛市中会越牛,正阿尔法效应明显,第二是市场流动性走好,但是仍偏弱时,流动性溢价也会带来超长信用债的投资机会。

封面图片

50 年期信用债来了,机构称市场接受度有待观察

50年期信用债来了,机构称市场接受度有待观察近日,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50年期中票,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该债券还在研究探讨以及与投资者沟通的阶段。今年3月份以来市场已经发行多期30年期限超长期信用债,但50年期的信用债并不多见,这也是非央企首次发行50年期超长信用债。多位机构人士表示对这只债券很关注。有分析认为,如果该只超长期城投债顺利发行,可能后续会有更多省份发行超长期城投债。在当前“资产荒”加剧的环境下,险资被认为是可能对此类超长期信用债感兴趣的资金类型。(21世纪经济报道)

封面图片

百亿爆款产品缩水 84 亿 同业存单基金 “高开低走”

百亿爆款产品缩水84亿同业存单基金“高开低走”2024年以来的“债牛”行情,让曾经的网红产品同业存单基金又火了一把。3月以来,财通基金、南华基金等公募旗下存单基金接续发行。截至目前,存量产品加上正在发售和上报待批产品,存单基金总量达到了86只。但从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同业存单基金发展“高开低走”,后期发行缺乏关注度,早期成立的大规模产品也不断缩水,甚至有百亿基金大幅缩水84亿元后只剩不到16亿元,还有的已沦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有业内人士认为,存单基金发展高峰应该已过去,如果继续一味发行,很可能会陷入严重同质化局面。(证券时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