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目前有一千万人,每次核酸30元,一天就是3亿多,一月就是一百个亿!政府根本无力长久维持!逐步取消免费核酸检测是必然趋势!

深圳目前有一千万人,每次核酸30元,一天就是3亿多,一月就是一百个亿!深圳政府根本无力长久维持!逐步取消免费核酸检测是必然趋势!问题是现在免费很多人也不愿天天做,如果再天天自费,必然会引发大规模的抵制。也就是说深圳现在的动态清零政策,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一场政治疫情风波正在酝酿!财经真相: 深圳自从解封后,全市的免费核酸检测点明显减少了,导致大量市民被迫聚集在少数检测点;昨天晚上八点到十点核酸点到了收工时,依旧有大量在排队,没有检测结果很多人第二天早上就没法上班,于是要求核酸点加班;核酸采样义工以没有工资,且累了一整天为由强力拒绝,双方随爆发冲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深圳的核酸检查,虽然检测时较快,但是出结果慢,大部分是上午九点做,晚上7、8点才出,或者晚上下班做,第二天早上有时候未必出,大规

深圳的核酸检查,虽然检测时较快,但是出结果慢,大部分是上午九点做,晚上7、8点才出,或者晚上下班做,第二天早上有时候未必出,大规模的筛查导致很多实验室标本爆满,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做也来不及,以至于个别核酸结果要36个小时才出,严重耽误出行计划!灵魂式的拷问,为何不发检测包自测呢?财经真相: 深圳地铁通知,今天起必须要提供核酸阴性证明才可以进站,“三天两捅”成了深圳人的生活日常!也就是说现在的深圳始终都有人感染,而且无法通过朔源进行割断,多点大规模的爆发是肯定的,否则根本不用天天核酸!深圳不是西安、武汉,根本不能全城戒严,香港日增五万背景下,深圳只能继续折腾!

封面图片

核酸# #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上海疫情##上海核酸##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建议上海市民都来看看】江苏援沪的核酸医护给我投稿,分享给大家看看,也能说明一些核酸疑惑:1.我是江苏这边支援上海的医务人员,住在江苏,每天来回通勤就得7个小时,第一天,本来应该上午8点出发,结果因为住宿办不下来,一直待命到晚上10点,到住的地方已经4点多了,收拾了一下物资,很多人基本就没睡,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床,就得出发去上海。2.到上海的时候已经快10点,他们跟社区说的时间是8点半,所以有不少居民和志愿者都等了很久了。住宿上海没有安排下来,不是不敢住,之前支援武汉,其他地方都是住在当地,只要消杀做好,都没问题,但是上海没有安排,关键防疫物资都算我们自己带过去的。3.志愿者那边防疫物资比我们还少。很多志愿者大白都算很早就穿好,我们到的时候陪我们录数据,结束的时候才脱,大白时间一般是4-6个小时,我们努力加班加点顶多6个小时,志愿者穿的时间比我们长,其实起不到防护效果,想说什么但是还是不说了,因为基层的物资真的很少,我去的那个小区大概是均价6万左右的。4.关于做核酸这事,我说一下,我们外地支援大白收到的指令是不做阳性病人及同屋密接病人。只要你把病人叫下来,我们都可以做,但是在浦东这边完全不一样。首先居委会完全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居民应该做核酸,导致人员估计不足;阳性病人及同屋密接者理论上是有专人采核酸的,并不是和普通阴性病人一起采的;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就是,阳性病历没有及时转运出去,甚至还和普通病人一起采核酸,只有当我们询问后才知道。5.现在这边对我们言论管理很严格,之前有人在微博上吐槽,就被要求删除。反正要求就是“不能产生矛盾”,但是我觉得还是要说一下,毕竟上海人一直都不清楚为什么有的人能采,有些人不能采。医务人员知道,但是感觉居委会不知道,有时候居然还把密切接触的放下来采核酸,环境消杀都没有,私下都在吐槽,这样管理,你不阳性谁阳性!?6.我是真心希望上海能跟早点解封,一方面,当地医院大量的医生护士被抽调到上海,本地医疗资源严重影响,当地有些科室已经选择关闭病区,减少病人收治来应对,另一方面,很多进口药品也是堵在了上海,有些药品已经断货了。【网评】每天通勤七小时,还得裹一天防护服,这是什么极限运动,应该每天给五位数补贴。

封面图片

在富士康员工徒步逃离的背后,年轻人对新冠感染的惶恐不理性,却不代表对疫情的惶恐不理性。最初看到富士康的新闻后,我和一位朋友说过,

在富士康员工徒步逃离的背后,年轻人对新冠感染的惶恐不理性,却不代表对疫情的惶恐不理性。最初看到富士康的新闻后,我和一位朋友说过,要我,我也走。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富士康厂区的员工,出了厂,整个地区是静默,连叫个车都不行。你不恐慌?如今,很多人对新冠的恐慌一部分是源于对病毒的恐惧,另一部分是对疫情发生后可能要面临的防控措施的恐惧。前者很大程度上是科学信息的匮乏导致,是不必要的,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失去理性的惶恐。后者却是现实导致。有些人大概是何不食肉糜,总觉得封控是很好、很高效的防疫策略。说到某些地方很困难,这拨人的理论就是那些地方核酸做得不够多,管控范围不够大,完全没考虑大范围封控的难度与副作用。像郑州富士康厂区,25万人,已经闭环管理,但25万人真能脱离大社会,自给自足,与外界互不干扰吗?阳性感染者一多,密接必然指数增长,这些人的隔离怎么安排?衣食住行怎么保障?要靠外界帮助,一看外面,原来也在静默,怎么办?动不动居家限行,药店禁售退烧药,医院暂停发热门诊,有的地方还一天测两次甚至三次核酸。这种组合拳打下来,如果民众还不恐慌,那只能是疲了,躺平了。按境内目前的免疫基础、人口结构,一旦新冠感染完全失控,确实健康威胁极大。但是对感染的防范与控制应该基于科学,采取的措施应该求合理,而非极端。大量集中隔离、检测,投入海量资源的同时,社会总资源有限,必然影响日常生活乃至社会正常运转。推广抗原自检,让在传染期(抗原阳性)的人自我隔离;非特殊情况的感染者(如高危)鼓励居家隔离;在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养老院、医院等)进行更严格管理。靠这些相对温和、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也能防止感染失控,特别是在高危人群中的失控,而社会也能尽量正常运作。何必采取毫无章法的极端管理,逼得人弃工而走?

封面图片

个人如何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说说我帮我老板确诊新冠的经历

个人如何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说说我帮我老板确诊新冠的经历国内防疫大调整,目前更新到新十条。不确定之后还会不会大改,但即便按新十条,实质也处于急速开放,与病毒共存的道路。我理解很多人三年来的压抑,长期看我公众号的读者也知道我很早就说需要关注维持零疫情导致的次生灾害,也很早就说应通过引进高效疫苗、抗病毒药物,完善老年人免疫基础来应对新冠,而非一味严防死守。但即便开放,也不应为开放而脱离科学事实。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种话听上去漂亮,实际上却颇为危险。无论何时,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但能否有效负责,负好责,负对责,取决于个人的健康认识、能力等各方面。如果仅需个人负责就好,还要各个卫生机构做什么,甚至还要医院做什么?每个人对医学、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同,把更多责任转给个人应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配合。不应把个体承受不了的担子甩给老百姓,更不应为了把责任甩给个人就宣传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例如列什么新冠感染七天的病症流程,号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90%无症状。我所在的地方早已开放,但开放不是躺平,仍然有针对新冠的各种健康建议与措施。我周围也有不少人感染过新冠,最近还非常巧合地帮我老板确诊了新冠。把这个经历记录下来,也以此为例分析一下在与病毒共存的开放时代,该如何去考虑、实践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上周二(11月29日),我看到我老板突然戴了N95,很诧异,问您这是啥意思啊?美国这里很早就取消了口罩令,工作单位戴口罩的人极少。几个月没戴口罩的人突然戴个N95出现在你面前,自然有点吓人。她说今天头痛发烧,安全起见就戴个口罩,但她觉得不是新冠,说是前两天天挺冷还出去爬山,估计是感冒。我也没多想,就说祝你早日康复,顺便说起就算是新冠也没啥,毕竟我们这里都接种过疫苗,大部分人还是低危人群,更何况没感染过的也没剩几个了。后来她和另一个同事讨论开会的事情,说想临时换个大一点的会议室,她可以离大家远一点。这时我突然想到我在办公室留了一个抗原试剂盒,就说我这里有个检测盒,要不你测一下吧,测了没事也安心,不用再纠结。我老板立刻说好,拿了试剂盒一测,阳性,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感染,但确实感染了,转成线上参加会议,第二天开始进入隔离。一个礼拜后我和她线上开会,我问你怎么样,她说还没全好,而且抗原测了还是阳性,不过阳性的线浅了很多。可第二天还有几个会议比较重要,她还是想到场。如今公司的规定是至少隔离5天,如果检测抗原两次阴性那可以恢复症状,如果没有,也能回来但必须严格戴口罩。她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人觉得她回来不安全,担心被感染。我说我没意见,这些做好防护就没什么问题。于是,今天抗原仍然阳着的她就回来开会了,但一直戴N95,然后开会离大家隔得老远。这件事我觉得很贴合中国防疫转型后大家该如何分析面对的个人风险,以及有哪些措施需要考虑。第一,随着社区传播的普遍,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暴露于病毒之下,也就是没法通过我和谁接触了或者去了什么地方来推测可能被感染了。像我老板,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的。这种情况下个人要对症状有警觉性。一旦有症状,出于谨慎要严格地戴口罩,万一确实是感染新冠,严格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以我老板为例,有症状,虽然不太相信是新冠,但还没检测时就戴了N95,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后续其他人的暴露风险。第二,开放了,不那么在意感染病例数,不是说就不要检测了,个人仍然要想办法尽快检测确认感染。像我在我老板感染这件事上,提供了检测的试剂盒,也算是不小的贡献,因为很快确诊让后续的隔离、保持社交距离都更及时。我手上的试剂盒是哪里来的呢?美国政府送的。是的,我是借花献佛。社区传播比较普遍的时候,能及时检测非常重要。可是要做到及时检测,需要个人与社会的配合:个人要有检测的意识,有症状了之后要想到可能是感染,要去寻求检测;社会或者说政府需要帮助提供方便的检测机会。现在各地非常积极地裁撤核酸检测,以往的全民核酸确实不适合社区传播较多时的个人检测,但不是说没有检测需求了,社会要想办法提供更适合当下环境的检测方式。第三,个人警觉+及时检测,不可能彻底阻断传播,但能延缓传播。还是我老板感染这个例子,她很警觉,一有症状就戴了口罩,而且当天就检测确诊,开始社交隔离。但我们有没有完全阻断传播的可能性?没有。因为在症状出现前一两天就是有传染性的。她周二有症状,那么甚至在周末和她接触的人实际上也完全有可能是密接,有感染风险。所以,这里没有完全消灭传播风险。但由于较早采取防护措施与检测,后续的传播风险就被有效切断了。如果我老板有症状后不是出于小心戴口罩,而是说觉得未必是新冠先不管,那我作为密接,现在可能就要记录自己的感染经历,不是我老板的感染经历。放大到整个社会,这可能就是压平感染曲线和没压平感染曲线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人员同时感染无法维持正常社会运转,与感染分布在较长时间对社会的冲击更缓和的区别。中国现在的防疫措施调整非常迅速。很多人或许在想现在是不是调整的好时机,是不是应该等一等,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提上去或者过了冬天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再调整。对这种看法我持反对意见,因为原来的措施在疫情升温后已经没有可持续性,调整是必须的,甚至可以说不是调整得早了,而是晚了。年初奥密克戎出现就应该准备转型。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那么低,就是转型准备得晚造成的。可时机没有错不代表调整的速度以及具体方案就没问题。核酸检测裁了,但抗原检测跟上来了吗?没跟上不就留了检测的巨大漏洞?什么场所都开放,但如何应对感染激增准备好了吗?宣传机器一开,昨天说美国奥密克戎严重的媒体今天集体转向说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就是准备好了?老百姓听你宣传,病毒听你宣传吗?第四,新冠作为疾病,有较大个体差异,绝大部分人人是轻症无症状,不代表绝对的几天就好,存在固定流程。奥密克戎是活病毒,病毒感染必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宣传什么七天新冠疾病流程,第一天怎么样,第二天怎么样,哪一天什么症状缓解,纯属胡说八道。别说一个活病毒不可能那么听话,就算是疫苗接种,能算得那么准,某个副作用是从第几天到第几天吗?只能说大部分人的副作用包括哪一些,某个副作用一般持续多久。每个人实际经历的副作用种类、表现都会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以我老板为例,她出现症状第一天是头痛感觉发烧,第二天我们线上开会,一看就不在状态,反应比平时慢很多。一个礼拜后听声音也知道还没全好。这当然不是重症,毕竟她之前打过四针疫苗,不到一个月前刚和我们说去打了奥密克戎的二价疫苗,重症风险非常低。可就算是感冒,在每个人身上的轻重、症状也有差异。中国开放以后社区传播必然增加,按一些专家的说法,预计第一波感染60%。那更应该让民众了解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异质性。不能昨天为了清零,凡事往大了说;今天为了开放,凡事往小了说。老百姓需要知道感染后有症状很正常,不舒服也正常,真正无症状的没有那么多,不少人也没那么快几天就转阴。我身边同事基本都感染过,5天抗原转阴几乎闻所未闻,有个同事整整10天才抗原转阴。还有个挺年轻,平时身体不错的同事,打过三针疫苗,夏天感染,康复回来后说感受是“knockmeoutforgoodseveraldays”,连着几天动都不想动。但他太太同时间感染,反倒轻很多,基本没感觉。如今国内检测的力度下来了,感染可没有下来,离真正的高峰还差得远,参考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第一波奥密克戎感染,两三个月20%的人感染很正常。当下一些城市离感染剧增的阶段以周计可能都是过于乐观,必须要赶紧让民众有合理的预期,不要再说什么90%无症状的蠢话——全世界就没那么高比例的无症状。宣扬什么都是无症状,有症状几天就好,等到老百姓感染了,发烧的都觉得自己是重症,往发热门诊跑,这不是在给医疗系统挖坑吗?然后说某一天某症状就好,没好的怎么办,还不觉得自己身体垮了,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再强调一下,从我周围那么多感染病例的观察来看,轻症的病情也有很大个体差异,一些人是稍微久一些才能所有症状都消失,比如咳嗽,感染后几个礼拜还有点咳嗽的并不少见。如果你感染了,安心养病,不要觉得我哪一天还有什么症状,还没转阴,就不正常。个体差异很大,这些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那些宣传某一天就会如何如何的人的脑子。最后,新冠阳性不是说绝对不能有正常社会生活,只是要考虑清楚风险,特别为周围的人考虑一下。像我老板,抗原还阳着就回来开会了。其实第一天测出来阳也是下班才走的,我们可没说你不能在这里呆了,必须回家或必须拉方舱。而是通过其它方式把传播风险给控制住了——感染的人戴N95,和别人保持距离,这就没什么风险了。至少不太可能说一个人把整个组给传染了,第二天大家都上不了班。另外,我们也注意了周围人的情况,我们这里都是接种过至少三针疫苗的,绝大部分人也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不是高危人群,不少人还都感染过了。这种情况下即便发生传播,有没有人可能是重症?几乎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养老院或医院,还能这么操作吗?显然不行。不要觉得因为你阳了,开门取个外卖都是罪过。但即便你前两天抗原转阴了,出门时也要想一下,公交车上坐你旁边的那位老太太,她万一感染重症风险有多高,万一之前的抗原是假阴性怎么办,是不是自己的口罩要戴得严实一点?新冠确实不可怕,但面对新冠极端的恐惧,或盲目的自信,却非常可怕。我们改变不了大浪将至的现实,但能通过科学降低风浪对我们的影响。

封面图片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为了降低对医疗系统的冲击,我认为还是要讲清楚无症状/轻症的问题。另外还有必要说清楚一点,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到底有什么差异。1.临床上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指的就是没有症状,有发烧、咳嗽都不算无症状。这个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看下诊疗指南第九版,说的很明确了,不是「没做肺部CT」或者「有发烧但做了没发现异常」也算无症状感染者。2.实际上为什么之前有大规模核酸时,通报里有那么多无症状,原因主要有几个:-普筛之下,很多人发现时确实无症状(有的是症状前期,有的是病毒载量很低),有些人核酸Ct值是33、34,本身没有任何不舒服,不检测根本不知道,但是按照标准来说也算阳了(这个Ct值的样本在快速抗原上几乎都不会是两道杠);-一些地方感染人数爆发增长,存量病例太多,医疗资源不足以及时分流;-。所以通报中无症状比例特别高,这个是你管不了的;但现实中无症状比例也不低,尤其是之前普筛之下的方舱医院。无症状具体有多高,有些研究表明可能是40%,有的更高,这些一般是血清学的研究,比如打过mRNA疫苗的国家检测新冠病毒的N蛋白抗体,检测到就是曾经阳过,这个是比较准确的。之前去广州某方舱支援的同学的观察,她们方舱大概有30%~50%的感染者,确实全程没有任何不舒服(仅代表这一个方舱在一段时间的观察情况)。3.那为什么你身边的感染者个个发烧?实际上按照我的身边统计学来说,也不能算都烧,我认识的还是有一部分全程没有发烧的,有些只是喉咙痒或者喉咙痛的。但是这一波无论是在哪个城市的感染者,我认识的大多数朋友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烧。这是因为在没有做大规模核酸的情况下,没有症状的人主动检测的概率大幅降低,不是检测之后才发现阳了,而是有症状之后才去检测(快速抗原)。另外快速抗原的缺陷是,它更多检测出来的是具有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它能更好的晒出实际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确实有一些有症状但快速抗原阴性的感染者(也跟自检的规范性相关),但他们如果同时做了核酸的话,有可能会有阳性结果。4.至于一些人说的北京毒株和广州毒株不一样,这个问题也解释过了,广州毒株是BA.5.2,北京是BF.7(BA.5.2.1.7),两个的关键区别是BF.7的S蛋白R346T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在人身上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广州目前的感染者也一堆发烧的。所以这就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的不同。最准确的自然是设计规范、经过严格医学统计的科研结果,但它往往是离普通人最远的;你看到的这三个结果都是真实的,但是它们确实有差异。而大家更加感同身受的,往往是身边统计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身边统计学对大家来说才是「真实世界研究」。5.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新冠感染的这些症状,更多是人体的生理反应机制。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本质是在细胞因子介导下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反应,而颤抖是成年人和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中增强产热的主要方式,因此大家发烧的时候可能还会伴有寒颤,另外其中一些细胞因子也导致你的头痛或者肌肉关节疼痛。以上这些更加详细的内容,在医学院本科的病理生理学上都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大家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发热是病毒性感染后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尽管发热常常伴随不舒服,但是它的确属于轻症,用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主要目的也是缓解不舒服。而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了,因为这说明肺部在感染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病变,引起了低氧血症,这种情况必须尽快由医护人员介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6.但是,由于Omicron致病力下降,加上大量的疫苗接种,目前无论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数据,>99%的感染者都不会发展为重症。也就是绝大多数感染者即便出现症状,可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热以及剧烈的喉咙痛等症状,甚至不少人会出现了超过39℃的高热,但是这些都属于轻症,并不需要到医院治疗。身边统计学表明,这一波大多数人的发热一般在4天以内。目前北京和广州有限的一些临床观察也表明,儿童和孕妇感染者也很少发展为重症,80%的重症患者是8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上收治的重症和指南上定义的重症有所不同)。7.最后,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情况说清楚,主要是希望避免对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冲击。在「90%无症状」的宣传影响下,一些感染者发现自己发烧超过39℃就可能会非常担心,以为自己重症了,立即跑去医院就诊,这会加重医疗系统负担,对于感染者本身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反复说过的一句话是,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可以用于延长生命、改善健康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设计良好的公共卫生对策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更有质量的生存时间。我们应该将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群,比如高龄老年人(80岁+)、低龄婴幼儿(3岁以下)、孕产妇、具有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的患者以及急重症患者。对于个人而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家中适当备药和快速抗原。万一感染的话,现在权威机构也出具了许多用药指导,可以参考一下,同时好好休息,多喝水,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新冠防疫手册##我的防护手册#【网评】“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

封面图片

为什么被“腌”的总是鸭蛋?鸡蛋、鹅蛋不行吗?

为什么被“腌”的总是鸭蛋?鸡蛋、鹅蛋不行吗?为什么“咸鸭蛋”很常见蛋类被腌制后口感风味都与之前大不相同,脂香四溢,这种风味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蛋黄。很多人之所以钟爱咸蛋,就是因为它的蛋黄太好吃了!腌制咸蛋首先就要选择能让蛋黄变得最好吃的蛋类,那鸭蛋就有绝对的优势啦,因为鸭蛋黄的脂肪含量比鸡蛋、鹅蛋都高。我们平时吃的煮蛋之所以看不到明晃晃的流油,是因为蛋黄中的蛋白和脂肪形成了乳化体系,外观上看不到油脂。腌制的过程会导致疏水基团与蛋黄中的亲水基团和亲脂基团分离,破坏这种乳化体系,小油滴聚集在了一起,就成为了肉眼可见的“富得流油”。腌制咸鸭蛋的时候,盐从蛋壳膜渗透到蛋品内部,逐渐渗入到了蛋黄里,蛋黄低密度脂蛋白结构被破坏,这是形成油脂渗出的必要条件。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蛋黄水分逐渐流失,为脂质分子聚集形成油滴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蛋黄的脱水与蛋白质凝胶的结合使蛋黄最终成为球状凝聚体。这也就是为什么腌制好的咸蛋的蛋清是液态的,而蛋黄却变成了一个固态的小球,呈现橘红色的主要原因。在腌制的过程中,蛋黄颗粒会逐渐减小,排列紧密,且出现交联作用,这是腌制咸蛋黄产生特殊的松沙感的主要原因。纷鸭蛋黄富含脂肪是它被做成咸鸭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还因为煮鸭蛋没有煮鸡蛋好吃,鸭蛋有股鱼腥味,比鸡蛋的鱼腥味更加明显,很多人不爱吃。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的三甲胺,靖江鸭蛋的腥味最浓。既然直接煮不好吃,那索性就用来腌喽。另外,鸭鸭们经常会集中性大量生蛋,生太多人类根本吃不完,只能腌了,这样更方便保存。鸭蛋被“腌”后,营养有变化吗?大家都知道鸭蛋变成咸鸭蛋后盐含量必然会增加,其他营养成分并非一成不变,其中钙、铁、锌的含量都会明显增加。钙:咸鸭蛋的钙含量为118毫克/100克,是普通鸭蛋的近2倍。铁:咸鸭蛋的铁含量为3.6 毫克/100 克,是普通鸭蛋的1.2倍。锌:咸鸭蛋的锌含量为1.74 毫克/100 克,是普通鸭蛋的1倍。镁:咸鸭蛋的镁含量为30 毫克/100 克,是普通鸭蛋的2.3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鲜鸭蛋本身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可达到70.3%。腌制咸鸭蛋的时候,由于盐水渗透压高,水分会从蛋壳内向蛋壳外运动,腌制好的咸鸭蛋水分含量仅为61.3%。鸭蛋中的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到了一定浓缩的作用,部分营养成分也会得到浓缩。不过,可别为了补充营养就多吃咸鸭蛋哦,毕竟盐含量很高。1个咸鸭蛋就能摄入3~5克盐,几乎快要接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上限了(每天不超过5克盐),还得吃其他菜肴,盐摄入量很容易超标。长期食用会增加患高血压、胃炎、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咸鸭蛋是怎么腌制的?要说腌制咸鸭蛋,还真是个技术活呢。腌制时间过久可能会导致蛋清很咸,腌制时间不够或者盐浓度不够,又得不到想要的味道。一般来说,腌制咸鸭蛋会用到3种方法:高盐腌蛋法、低盐腌蛋法和保鲜膜腌制法。1、高盐腌蛋:取新鲜鸭蛋清洗干净后晾干→将鸭蛋放入腌制罐→倒入浓度为18%的食盐溶液→密封→在20~25℃下腌制30天。2、低盐腌蛋:取新鲜鸭蛋清洗干净后晾干→将鸭蛋放入腌制罐→倒入浓度为18%的食盐溶液→密封→在20~25℃下腌制10天→将18%的盐溶液更换为6%的盐溶液→密封→在20~25℃下继续腌制25天。注:腌制过程中一般会倒入一些高度白酒杀菌。以上这2种方法中看起来高盐腌蛋的方法更简单一些,但有研究表明,低盐咸蛋能更有效的保护蛋白的降解,维持蛋白的硬度和弹性,提高蛋白的风味、感官及营养品质。3、保鲜膜腌制法:把鸭蛋清洗干净后晾干,在高度白酒中浸泡一会消毒杀菌,然后放在装有食盐的碗里再滚一圈,使鸭蛋沾满食盐,最后用保鲜膜把鸭蛋包裹得严严实实,放在阴凉处,腌制1个月左右即可。怎么挑选咸鸭蛋?有的小伙伴虽然喜欢吃咸鸭蛋,但就是懒得自己腌,直接买现成的方便又好吃。给大家整理了挑选咸蛋的小技巧,可以参考着买哦!1、看外观选择蛋壳呈青色、完整、无裂纹、表面光滑圆润的咸鸭蛋。如果蛋壳外表发灰色、有黑点或裂纹,可能已经变质,不建议购买。2、晃一晃如果是买生的咸鸭蛋,可以拿在手里轻轻晃一晃,会有轻微颤动的感觉。如果里面像有水一样的异响,可能已经变质。3、正规渠道购买以往经常会有咸鸭蛋中被检测出含有非法添加物苏丹红的事件,建议去比较大的正规超市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咸鸭蛋,能更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咸鸭蛋配米饭,简直妙不可言!但也得控制点频率,为了健康别天天吃哦!参考文献[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2]王一亭,庞敏.咸鸭蛋腌制机理与方法的研究[J].现代食品,2020(22):52-54.DOI:10.[3]陈颜红,王修俊,于沛等.咸鸭蛋腌制过程中蛋黄凝聚变化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23,23(04):377-389.DOI:10.16429/j.1009-7848.2023.04.035.16736/j.cnki.cn41-1434/ts.2020.22.015.[4]Li,Xingzhengetal.“Analysisoffishytaintinduckeggsrevealsthecausativeconstituentofthefishyodorandfactorsaffectingtheperceptionabilityofthisodor.”Poultrysciencevol.98,10(2019):5198-5207.doi:10.3382/ps/pez260[5]汪前,邱静,邹礼根.鸭蛋腌制前后蛋清蛋白特性差异分析[J].食品科技,2023,48(04):70-74.DOI:10.13684/j.cnki.spkj.2023.04.001....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39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393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