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性生活的蚱蜢“女儿国”,成功繁衍25万年

没有性生活的蚱蜢“女儿国”,成功繁衍25万年从东方神话中的女娲造人到西方神话中的亚当夏娃,从古至今,在每一段文化中谈起繁殖,最先想到的都是两性的结合,这是因为地球上生活的大多数动物都分两种性别——雌性和雄性,通过精卵结合混合他们的基因,产生受精卵,来繁殖后代。但是,神奇的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地球上还生活着一群可以通过单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动物。2022年6月3日,著名的生态学家MichaelKearney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对象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南部干旱地区的蚱蜢,她们只有雌性成员,通过孤雌生殖在地球上成功繁衍了25万年。1962年,著名生物学家MichaelWhite年幼的儿子Nicholas发现了这个物种,有趣的是,他到处寻找却只能找到雌性个体。后来,这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为,种加词“”是处女座的意思,表示这个物种只有雌性成员。起初,科学家认为孤雌生殖的物种稀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后代的基因和母亲完全相同,很可能因为无法适应变化环境而灭绝,此外,基因中的有害突变还可能逐渐积累,降低后代的适合度,也导致种群崩溃,走向灭绝。但是,这里的研究对象却活得好好的!经过18年的研究,科学家终于帮助.解开了她的身世之谜。原来,在25万年前,因为.和.两种有性繁殖蚱蜢的杂交,.诞生了,从此她们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后代,繁衍生息,并不断壮大种群。杂交个体通常有着比亲本更好的能力表现,一个熟悉的例子就是骡子,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个体,它们在力量和耐力的表现上通常要比它们的父母更强。那这样看来,如果这两种有性繁殖的蚱蜢进行了多次杂交,产生了这个单性繁殖的物种,既保证了这个物种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又因杂交使得能力表现增强,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遗传多样性很高的蚱蜢克隆军团。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理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科学家发现这个“有爱情结晶的跨物种恋爱”只在25万年前发生过那么一次。她们与两个亲本物种相比,基因上几乎没什么变异,并且她们在温度耐受能力、代谢率、失水率、繁殖特征、寿命等生理、生活史特征的表现上,也没有比父母亲突出。不过,总的来说,她避开了孤雌生殖的坏处,却享受着孤雌生殖的好处——她们不需要交配就能产生后代,并且后代都是雌性,繁殖效率大大提高。如今,她们从澳大利亚西部到东部都有分布,比两个有性生殖的亲本物种活得更成功。科学家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既然单性繁殖成本低效率高,为什么还是有性繁殖的物种更多呢?他们猜测可能是因为很难产生单性繁殖的物种。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在实验室将前面提到的两个有性繁殖的亲本物种进行杂交,尝试繁殖出像.的个体,但仅繁殖出来几个杂交个体,并且没有一个能繁衍后代,杂交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受精卵发育过程。“不是很容易灭绝,而是很难出现!”,这大概也是单性繁殖在动物中极其罕见的原因之一吧。P1原文摘要截图。P2中间的是.孤雌生殖物种,右边是.,左边是.P3三个物种的生理、生活史特征表现上没有差异。P4物种的分布点,绿色的为孤雌生殖物种,可见分布最广泛。P5实验室繁殖出来的杂交个体,产很少的卵,并且都未孵化成功。P6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室杂交实验,存活个体很少,未见一个可育后代。原文链接:参考外文报道: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这种动物全员雌性 窃取同类精子繁衍 科学家都懵了

这种动物全员雌性窃取同类精子繁衍科学家都懵了亚马逊莫莉鱼,图源:UniversityofTexas随着探索的继续,全员雌性的脊椎动物也积累得越来越多,但是在所有这类动物中,没有一个像钝口螈属的一个全员雌性的谱系蝾螈来的奇怪。钝口螈属有十几个物种,它们普遍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区域,全员雌性的这个谱系和其它物种一起生活,但是它会窃取自己同属蝾螈的基因来繁殖,这在所有已知动物是独一无二的繁殖方式,以至于生物学家不得不专门为它创造一个新术语——“kleptogenesis”(基因窃取,我看到有些地方翻译盗癖生殖)。基因窃取者钝口螈是两栖动物,它们的配对方式与青蛙有点像,雄性蝾螈会把自己的精子包裹在一个白色“精囊”里,并将其产在池塘里的树叶、树枝等物体上。然后,雌性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符合标准的“精囊”,并放入自己的泄殖腔中,受精在体内完成,产卵并孵化出后代。这种配对方式给了那些全员雌性谱系的钝口螈机会,它们可以很容易拾取到其它同属物种的遗传物质,但是它们并不会完全利用这些精子。图:钝口螈的精囊很早以前,科学家就了解到,其它钝口蝾螈的精子只是刺激了这些雌性蝾螈产卵,并不会对后代的遗传信息产生影响,它们的后代是通过孤雌生殖的方式复制出来的,所以后代依然全部是雌性。随着研究的继续,科学家发现,通常情况下它们确实只会像其它全员雌性动物一样复制自己,但是有极少数的情况,它们会窃取同属物种雄性的染色体。十几年前(2009年),科学家第一次在这个全雌性谱系蝾螈的细胞中发现了其它同类物种的染色体,这让科学家吃惊不已。全雌性的钝口螈谱系通常拥有三组基因或者称为三倍体(其它正常同类是两组),这是它们只有雌性且孤雌生殖的原因,因为无法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这种谱系通常是两种正常的不同物种杂交突变结果)。然而,有一些个体——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极少数情况,它们拥有更多组基因,而多出的基因组就是来自其它雄性同类的基因。在加入其它雄性同类的基因时,它们的选择其实非常多样化(如下图),可以是加入几种不同雄性的基因组——发现的个体最多加了5个其它物种雄性的基因,当然也可以是一种;除添加之外,它们还可以丢弃自己一组基因,并替换上其它雄性的基因组。图:紫色显示的是其它同属蝾螈的基因组这种钝口螈如何完成这种生殖方式还是一个谜,但是它们并不会一直把其它钝口螈的基因保留在自己的谱系中,通常使用几代就抛弃。另一方面,对于常见的多倍体生物而言,通常会关闭多出的基因组的表达,但是这种钝口螈不会,它们不但获得了其它雄性同类的基因,还将一些基因表达出来了,所以它们是真正的“基因窃贼”。图:这四种钝口螈是它们的窃取对象占据栖息地90%的种群关于这种全雌性的钝口螈,我们前面提到的都是一个谱系,而不是一个物种,这是因为这些蝾螈很难将它们归类为单一物种,因为它们的基因组太多样了,违反了常规物种的定义。但是,这个谱系通过它们这种生殖方式,在自己的栖息地相当成功,你可能想象不到,钝口螈属有十几个物种,而它们的栖息地90%个体都是来自这个全雌性谱系。有性生殖是昂贵的,它消耗时间、精力和资源,所以那些全员雌性或者单性的物种,往往有一个天然的优势——能够高效地占据栖息地。图:大理石纹螯虾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大理石纹螯虾没,它们也是一种三倍体全雌性的动物,它们通过孤雌生殖的方式不停复制自己,以至于在整个亚欧大陆快速泛滥成灾。然而,任何单性生物都不可能长久,有科学家推算,这类物种不可能存在超过10万年。这是因为这类生物有两个主要的障碍(两个假说):一个是物种必须继续进化才能在环境、疾病和寄生虫的压力下生存,而无性生殖只能提供极其低效的进化动力,这个被称为红皇后假说。图:泛滥成灾的大理石纹螯虾我们现在别看大理石纹螯虾很嚣张,因为体型巨大,所到之处其它同类完全无法与之抗衡,它们可以迅速占据栖息地并泛滥成灾,但是哪天出现一种专门针对它们的疾病,它们可能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另一个是无性生殖会让有害的突变不断积累,最终让整个种群覆灭,这是因为它们本质就是复制自己,任何有害的突变都无法从种群中完全剔除。正是因为这些限制的存在,复杂的单性生物很罕见,很多其实都是像大理石纹螯虾一样是最近才进化(突变)出来的。然而,钝口螈属的这个全雌性谱系可能已经存在600万年了,毫无疑问,“基因窃取技术”是它们成功的关键。它们通过“盗窃”基因来增加自己后代基因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再通过“抛弃”基因来稳定住单性生殖的优势。这是独一无二的生殖方式,是自然界让人惊喜的部分,真的只有我们想象不到,没有生物完成不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23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233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成功诱导果蝇进行无性繁殖

科学家成功诱导果蝇进行无性繁殖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这些苍蝇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繁殖时开启或关闭的基因。资料来源:何塞-卡萨尔和彼得-劳伦斯该研究的资深作者是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研究教授大卫-格洛弗(DavidGlover)。这项研究由剑桥大学格洛弗实验室前博士后、加州理工学院短期访问学者亚历克西斯-斯珀林(AlexisSperling)与田纳西大学的合作者共同完成。黑腹果蝇(常用的实验室模式生物)有性繁殖(上图)和孤雌生殖(下图)时的染色体成像。图片来源:D.Glover提供了解孤雌生殖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繁殖都是有性的,即雌性卵子与雄性精子受精。孤雌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是卵子在不需要雄性精子受精的情况下发育成胚胎的过程。虽然后代不是其母亲的完全克隆,但它们的基因非常相似,而且总是雌性。某些种类的苍蝇、蝗虫和鸡实际上具有在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之间切换的能力。如果周围没有雄性,转而进行无性生殖可能是一种生存策略,可以使物种继续生存下去。果蝇的基因改造虽然实验室中常见的果蝇黑腹果蝇通常不会进行无性生殖,但事实上,一种在仙人掌上繁殖的遥远物种--丝光果蝇(Drosophilamercatorum)却具有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繁殖的能力。在剑桥大学博士后学者亚历克西斯-斯珀林(AlexisSperling)的领导下,研究小组研究了侩果蝇的基因组,确定了孤雌生殖的基础基因。然后,他们在黑腹蝇中设计了相应的基因;实验蝇因此获得了无性生殖的能力。格洛弗说:"对我们来说,发现启动少量基因开关就能让未经交配的黑腹果蝇自行产生有活力和可育的后代,就像它们的远亲丝光果蝇一样,确实令人惊叹。了解这种能力的普遍性非常重要,因为许多作物害虫都能以无性方式繁殖。现在,我们希望了解黑腹果蝇这种细胞过程的分子机制。"托马斯-亨特-摩根(ThomasHuntMorgan),他于20世纪30年代在加州理工学院首次将黑腹蝇蛆发展成模型系统。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学院档案馆提供黑腹果蝇现在是世界上常见的实验室动物,它于20世纪30年代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亨特-摩根(ThomasHuntMorgan)在加州理工学院首次培育成模式生物。摩根于1928年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建立了现在的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59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59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成功解码果蝇孤雌生殖的基因过程

科学家成功解码果蝇孤雌生殖的基因过程为了取得突破性进展,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六年时间里对22万多只果蝇进行了研究。为了寻找导致昆虫"孤雌生殖"的基因,研究小组研究了另一种果蝇--丝光果蝇的两个品系。其中一个品系只能进行有性繁殖,而另一个品系却能进行孤雌生殖。通过比较这两个品系的遗传密码,科学家们找出了哪些基因与孤雌生殖有关。他们打开或关闭了相应的基因,使之与黑腹果蝇相匹配,并取得了成功。受试果蝇突然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尽管它们只能生出几乎是其父母克隆的雌蝇。在研究中,果蝇等待了大约40天(约占其生命的一半)来寻找雄性配偶,当没有雄性配偶时,它们就进行无性繁殖。有趣的是,转基因虫子的所有女儿也都保留了孤雌生殖的能力,不过只有1%到2%的女儿有这种行为,而且是在没有雄性出现的情况下。否则,它们照常交配和生育。剑桥大学研究员、论文第一作者亚历克西斯-斯珀林博士说:"我们首次证明可以在动物身上设计出处女产子--看到孤独的雌性果蝇产生一个能够发育到成年的胚胎,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真是令人兴奋。"研究人员说,在可以进行有性繁殖的动物中,孤雌生殖的情况极为罕见,但有时也会在长期与世隔绝的雌性动物园动物身上看到。不过,当一些物种面临生存压力时,它们会进化出一种无性繁殖模式。事实上,斯帕林计划利用这项工作,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昆虫--尤其是害虫的孤雌生殖现象开始增多。斯佩林说:"如果昆虫害虫的处女生育继续存在选择压力,最终将导致它们只能以这种方式繁殖。"这可能会成为农业的一个真正问题,因为雌虫只生产雌虫,所以它们的传播能力会加倍。斯珀林和她的团队还指出,虽然他们的研究可能是首创,但可能无法应用到其他动物身上。这是因为黑腹果蝇被用于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而且其遗传密码也非常清楚。事实上,通过对该物种的研究,人们可能已经了解了延长寿命、了解零重力对身体的影响、追踪微塑料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为消除创伤记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已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杂志上发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37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3735.htm

封面图片

一项新研究首次提供了非人类野生灵长类更年期的证据

一项新研究首次提供了非人类野生灵长类更年期的证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提供了野生非人灵长类动物群更年期的一些证据,从而震动了进化生物学界。研究结果表明,乌干达的一个雌性黑猩猩群落显示出荷尔蒙和人口学上的更年期迹象,它们在后生殖状态下生活长达20年之久。这项新研究的通讯作者凯文-朗格拉伯(KevinLangergraber)说,动物出现更年期迹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动物园中的许多圈养动物在最后一次繁殖后还能存活数年。兰格拉伯认为,这是人工优化圈养的结果。"我们知道,在圈养条件下,有相当多的物种(包括黑猩猩)可以拥有相当长的生殖后寿命,许多个体在最后一次生殖后还能活相当长的时间,"朗格拉伯向《新地图集》解释道。"这是因为它们有医疗保健、丰富的食物和天敌。我们的新发现是,我们已经证明了生活在野外的黑猩猩群体在生殖后的寿命相当长。此前,只有人类和少数齿鲸物种证明了这一点"。这些新发现来自一项名为"恩戈黑猩猩项目"的长期研究。该保护/研究项目对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一个大型黑猩猩群落进行了近30年的跟踪研究。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兰格拉伯自2011年以来一直担任该项目的联合主任。这项研究利用了21年来的数据,包括数十只雌性黑猩猩的数据,计算出了一种被称为"生殖后代表"(PrR)的指标。进化生物学家迈克尔-坎特(MichaelCant)在对这项新研究的评论中解释说,PrR是对动物成年后处于生殖后状态的寿命的计算。Cant写道:"对于包括其他黑猩猩种群在内的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PrR接近于零(0.001到0.04)。但在恩戈戈种群中,[新研究]发现PrR为0.2,这意味着雌性黑猩猩平均有20%的成年生活在生殖后状态。这一数值接近在人类(0.3至0.47)和某些鲸类(0.24至0.4)中观察到的数值。"这些新发现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特殊的恩戈戈黑猩猩种群显示出如此显著的生殖后寿命。兰格拉伯说,可能是恩戈戈黑猩猩经历的独特生态条件使其寿命比大多数野生黑猩猩种群更长。不过,他也认为,黑猩猩寿命较长在历史上可能并不罕见。Langergraber说:"[一种]可能性是,在黑猩猩的进化史上,生殖后寿命延长的现象更为普遍。我们只是没有在其他当代种群中看到它们,因为由于人类最近的负面影响,超过50岁的存活率很低。今天研究的大多数其他黑猩猩群体都生活在比恩戈戈更加退化的栖息地中,并且遭受了源于人类的严重疾病流行。"这项新研究提出的最有说服力的问题或许是,黑猩猩种群中这种大量的PrR有什么作用。人类更年期的独特性通常用一种被称为"祖母假说"的观点来解释。这种观点认为,人类雌性在生育后的岁月里帮助抚养子女的后代具有重要价值。许多研究人员指出,祖母假说是人类更年期如此独特的有力依据。然而,众所周知,雌性黑猩猩与后代分开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分散到新的群体中。因此,"祖母假说"没有提供任何线索,说明更年期这一特征为什么会在黑猩猩群落中进化。朗格拉伯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来解释恩戈戈黑猩猩出现更年期的原因。这就是代际冲突假说。朗格拉伯解释说:"在某些物种中,包括黑猩猩--更有争议的是人类--它们的性别分散系统导致雌性黑猩猩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群体成员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在黑猩猩(也许还有祖先人类)中,雄性留在它们出生的群体中,而雌性则迁移到新的群体中繁衍后代。因此,当雌性加入一个新的群体时,基本上与所有人都没有关系,但最终会有儿子留下来为它们生孙子。""想象一下,雌性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繁殖机会而发生冲突。根据代际冲突假说的预测,年长的雌性应该把这些有限的繁殖机会让给年轻的雌性,并停止繁殖。从年长雌性的角度来看,年轻雌性生育的后代中,有一部分将成为年长雌性的孙子(即其儿子的后代)。相比之下,年轻雌性从年长雌性的繁殖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只有极少数物种有这种按年龄分级的雌性亲缘关系系统(如黑猩猩、某些齿鲸,或许还有人类),但有这种系统的物种往往也有相当长的生殖后寿命。"朗格拉伯认为,祖母假说和代际冲突假说并不相互排斥。因此,在人类更年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这两种观点都有可能发挥作用。坎特在对这项研究的评论中还认为,代际知识传递可能是生殖期后的黑猩猩给群体带来益处的原因之一。例如,长者在追踪稀有食物来源方面的经验可能很有价值。Cant指出:"生殖期过后的雌性黑猩猩会带领群体寻找食物,尤其是在猎物稀少的时候。年长的雌性黑猩猩是否也能为群体中的其他人带来类似的好处?对生育后的Ngogo雌性黑猩猩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253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2537.htm

封面图片

刺鳐独居8年居然怀孕 其实人类也干过孤雌生殖

刺鳐独居8年居然怀孕其实人类也干过孤雌生殖这让水族馆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困惑:“它是怎么怀上孩子的,难道是鲨鱼惹的祸?”事情经过舆论发酵,很快,这几只鲨鱼就受到了诸多媒体的“指控”。为了平息这场闹剧,也为了弄清楚夏洛特肚子里孩子的来源,水族馆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独居8年的刺鳐怀孕一直以来,刺鳐夏洛特就被孤立在一个容量为2200加仑的水族箱里,和它共处的鱼类只有几只未成年小鲨鱼。按照水族馆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夏洛特至少有8年没有见过异性了,更不用谈和异性生活在一个水族箱里。去年9月份,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夏洛特的背上有一个饼干大小的肿块。难道是肿瘤?为此,工作人员给夏洛特进行了超声波检查,结果发现,夏洛特居然怀孕了!吃惊的同时,大家都在猜测让夏洛特怀孕的“他”是谁!第一时间,科学家推翻了“鲨鱼犯错”的言论,因为夏洛特是一条刺鳐,是不可能和鲨鱼产生后代的。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夏洛特自己让自己怀孕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孤雌生殖。而且,夏洛特可能是人类首次发现,刺鳐孤雌生殖的个体。能实现生育自由的孤雌生殖,是如何生育后代的?孤雌生殖,在大自然中很常见,普遍存在于一些植物和较原始的动物中,例如蚂蚁、蚜虫、蜜蜂等等。脊椎动物中也有发生,但发生概率非常小。众所周知,大多数动物的发育始于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结合产生的,而孤雌生殖特别之处在于它不需要借助精子的帮助,直接由卵子发育成胚胎。因此,也被称作单性繁殖。孤雌生殖的种类也有多种,有的是自然发生的,叫作天然单性生殖,与之相反的,则叫人工单性生殖,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人工干预下让小鼠孤雌生殖。自然中比较罕见的叫“兼性单性生殖”(兼性孤雌生殖),这种方式,意味着动物原本是雌雄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缺少雄性的时候,雌性放弃寻找雄性,通过自身努力独自完成繁殖。刺鳐夏洛特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它的孩子基因全都来自母体,是不是意味着孩子的基因会和母体完全一样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孤雌生殖的基因组合,完全取决于“非受精胚胎组织”的融合方式。从科学角度来说,正常个体细胞是双倍体,而卵子和精子是单倍体,两者结合后才能形成正常的双倍体胚胎。双倍体基因减半成为单倍体,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过程参考下图),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将会形成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正常情况下,极体会被吸收掉,最终只有卵子和精子重组形成受精胚胎。但在孤雌生殖的个体中,会发生极体-极体,极体-卵细胞错误融合,意外产生了双倍体胚胎。有的孤雌生殖情况还要特殊一些,它很有可能是没有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了1个极体和1个含有母体全部基因的“双套卵”,双套卵也可以直接发育成了后代个体。不同的融合方式,意味着孤雌生殖会产生多种基因组合,就会和母体基因不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母体是杂合体,那它孤雌生殖的后代是有可能是纯合体。只有当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极体-卵细胞融合,原本分配给卵细胞和极体的基因,又重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基因组合和卵原细胞一样,就会形成母体的“完美克隆体”,也就说基因和母体完全一样。人类可以孤雌生殖吗?孤雌生殖,雌性不需要另一半的努力,就能实现生育自由,因此也有人笑称,这是雄性终结的开始!从过去的报道来看,脊椎动物的孤雌生殖似乎越来越普遍,蟒蛇、火鸡、加州秃鹰都发生过,2023年还曾报道过鳄鱼孤雌生殖产下14个小鳄鱼的案例,这也算是鳄鱼孤雌生殖的首例。那人类有可能发生孤雌生殖吗?科学家认为,在自然情况下,人体发生孤雌生殖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一”!人体中,卵子自发性在卵巢中发育成胚胎完全是有可能的,这在1955年就已经发现了。遗传学家HelenSpurwa认为在没有授精的情况下,卵子可以自发形成胚胎。但这样的胚胎发育容易出现问题,它能分裂产生一些皮肤和神经细胞,但不能产生类似骨骼肌这样的细胞。由于“先天的发育障碍”,导致胚胎发育出现很多问题,最终演变成“畸形”胚胎,无法顺利生产,也无法存活,有时也被称为“畸胎瘤”。但也有意外,1955年,《新科学家》报道了一例人体“孤雌生殖”的真实案例,主角是一个男孩。在检查中,医生发现男孩的个别类型的细胞内只有母亲没有父亲基因,而其它细胞里既有母亲又有父亲基因。科学家猜测,这是因为早期卵子未受精就开始自我分裂,将卵子单倍体的基因成倍增加形成双倍体,而且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只是在后来发育遇到了障碍,为了能顺利发育,卵子不得不和精子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完全融合,未受精的卵子组织只用其部分细胞和精子授精。受精部分的细胞在后期接管了整个胚胎生长发育,才最终让个体顺利出生,但是男孩还是存在有面部特征不对称、学习困难等先天疾病。严格来说,男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雌生殖人类。他的孤雌生殖并不彻底,只有部分细胞是由孤雌生殖产生的,而大部分是受精的细胞胚胎发育,因此这个男孩只能称之为人类部分孤雌生殖的案例,又或者可以用现在的嵌合体来形容。至此案例之后,类似的孤雌生殖案例报道有几十起,但是,这些案例没有经过医学验证。最后总的来说,孤雌生殖,自然状态下,在人类身上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不是说人类的技术不能实现(韩国科学家有通过孤雌生殖产生人类胚胎),最主要的原因是,孤雌生殖,本质上对人类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基因太单一,只有母亲一套遗传基因,如果环境对其不利,最后的结果就是全族覆灭!但是,两性生殖,接受的是两套不同的基因,就有了更多的可能,也有利于基因突变的传播。无论这种突变是好是坏,基因多样性的特点,在面对不利环境时,总有一方是能适应环境的,因此也更有优势!...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86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8653.htm

封面图片

婆罗洲惊现罕见神秘猴:跨属杂交还是可育后代 生殖隔离被打破?

婆罗洲惊现罕见神秘猴:跨属杂交还是可育后代生殖隔离被打破?经过研究和比对,在2022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这只神秘猴是2种动物结合产下的杂交猴,属于“跨属杂交”,非常罕见。最神奇的是,这只猴子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孕育出了后代。“突破生殖隔离”、“跨属杂交”、“存活且可育”,这些标签对一个杂交猴来说,是相当炸裂的,科学家们一直好奇,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但最终的结果让人难以承受,因为是人类促成了不同物种间的禁忌之恋。跨属杂交的产物2017年,科学家就知道在婆罗洲生活着一只神秘的猴子,当时研究人员就怀疑这只猴子可能是不同物种产生的后代。因为疫情的关系,他们没有亲自到当地去调查研究,只能通过收集的照片来寻找杂交猴的父母。经过仔细比对,研究人员认为它极有可能是长鼻猴和银叶猴的后代,它正好生活在这两种猴子的栖息地,在外形上也有相似之处。长鼻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巨大且下榻的鼻子,脸是粉红色的,银叶猴鼻子很小,但脸是黑色的。而神秘猴,有一个球状的鼻子,比长鼻猴的小,比银叶猴的大,有一点塌鼻子,脸的颜色也介于两者之间,不粉不黑,是灰白色。在大自然中,不同物种之间是存在生殖隔离的,即使是比较相近的物种,例如马和驴,同属于马科马属,如果没有人类帮忙人工授精和接生,螺是几乎不可能产生并生下来的。而像长鼻猴和银叶猴这样的,属于不同属,长鼻猴属于长鼻猴属,银叶猴属于银叶猴属,两者是远亲,在正常情况下,是很难看对眼。就算看对眼,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在自然情况下很难有下一代。即使非常非常幸运成功产下下一代,下一代也是不可育的。民间就有“骡子不会生育,怀孕必死”的说法,可见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一件事。但现实是,长鼻猴和银叶猴不仅产下了幼崽,而且还是可育个体。2020年,有人拍摄到这只杂交猴身上挂着一只小猴子,当时它的胸部是肿胀的,因此认为它正处于哺乳期,小猴子正是它的孩子。跨属杂交的猴子问世,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突破生殖隔离?其实人类一直有这个想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就授意科学家伊利亚·伊万诺夫进行人类和黑猩猩的杂交实验,当时他让3只雌性黑猩猩接受了人类的精子,但均未成功受孕。1929年,他转换思路卷土而来,使用雄性黑猩猩和人类女性进行实验,但由于当时的黑猩猩都死了,项目被搁置。第二年,他因为种种原因被逮捕,被流放后不久,他又中风去世了,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之后,据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尝试过这个实验,但均以失败告终。企图将人和黑猩猩结合,这一灵感其实是来自于骡子。骡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是马和驴的后代,马和驴是同科同属的不同物种,它们产生的后代几乎是不可育的,但表现出了比双亲更优的特征,例如骡子强壮但吃得少,不容易生病,耐力也很好,而且很听话能吃苦,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役畜。马的染色体是64条,驴的染色体是62条,那么它们生下的骡子则是63条,这意味着骡子在减数分裂的时候,产生的配子不仅怪,而且型号很多,例如马1条染色体+驴30条染色,马31条染色体+驴1条染色体,又或者是马2+驴29,马30+驴2。这些异常的配子会导致授精困难,因此它孕育下一代的概率非常低。但也不是不可能。历史上,有母骡产小马驹的案例。当它产生的配子染色体非常纯粹,都来自马或者都来自驴,那么它才有可能产下下一代。这是非常罕见的小概率事件,因为骡子的配子有2^32种可能。最开始实施人猿杂交,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像骡子一样的“超级士兵”。黑猩猩被认为是和人类最亲近的动物,当时有不少科学家认为黑猩猩和人类应该是一个属的。和马驴一样,人的染色体是46条,黑猩猩的染色体是48条,也是差一对。因此,很多狂热的科学家认为两者结合产生下一代的可能性很大。但以目前的情形来看,这种实验是不可能出现成功案例的。理论上,人类和黑猩猩亲缘关系如此近,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下,很难但可以一试。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不允许这样的实验存在,现在很多实验已经制造出了人和动物的嵌合体,在神经系统或者器官形成前就会中断发育,是出于道德层面的考量。试想一下,如果这种生物真的存在,世界会变成啥样?最后总的来说,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是很难突破的,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以免世界乱了套。然而,遗传和生命,都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有无限可能,总会出现一些“怪物”,就像狮虎兽、杂交猴、鲸豚兽。人类对这些“怪物”的出现,是要付一定责任的,因为人类过度破坏大自然,导致很多动物栖息地、食物,甚至配偶都变得很紧缺,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才会去别的物种里找伴侣。...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265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265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