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301医院老同学尹主任的总结,看完之后,结合近期治疗体会,深表同意!给感染新冠的老人提些建议:

转发301医院老同学尹主任的总结,看完之后,结合近期治疗体会,深表同意!给感染新冠的老人提些建议:切记,切记,切记,不要把青壮年人的治疗方案套用在老年人身上。1.老年人基础体温常常偏低,千万不要按照38度5这个硬性条件去作为是否吃退烧药的标准,如果发现体温比基础值升高1℃,就要积极干预了。2.老年人,尤其是有前列腺问题的男性,由于怕起夜,所以日常下午或晚上喝水少,如果合并发烧的话,很容易造成脱水。如果有发热症状,就要抓主要矛盾,一定要积极补水,以避免脱水。3.由于科普宣传盐对血压的危害,很多老年人在严格控制盐的摄入。但如果是发烧情况下,大量喝水同时,也要适当补盐,避免低钠血症(水中毒)。低钠血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四肢乏力、头晕,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跌倒,而意外跌倒是老年急诊病人第二大死因。4.老年人家中开窗通风很重要,但一定要同时使用加湿器,保持房间湿度。干燥会加重呼吸道粘膜的损伤。5.老年人如果有咳嗽或者痰液粘稠,咳不出来,一定要早期使用化痰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柠蒎胶囊,桃金娘油等),帮助咳痰。一旦痰出不来,老年人很容易继发肺部感染,这可能是新冠导致高龄人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6.如果发烧超过两天,或痰的颜色有改变,应及早服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性肺炎。作为老年急诊科医生,我个人认为,控制肺部感染,是减低老年新冠感染患者死亡率最重要的关键环节。7.如果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水要适量,避免增加血容量,造成心衰加重。有这样基础病(包括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老人,一旦有发热,最好去医院就诊。8.老年人机体平衡很脆弱,一旦失代偿,病情进展会很迅猛。所以,即使是在深夜,一旦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要立即就诊,千万不要熬到天亮。9.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尤其是汗腺可能有萎缩,所以出汗退热效果并不好。积极用物理降温,包括擦浴,洗脚,冰袋。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浴。(酒精可通过皮肤吸收,临床上早已被废弃)10.高龄老人感染以后,一定要加强营养支持,这个时候,要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对血糖影响大),可多吃蛋白质,特别是鸡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山医院重症科主任钟鸣4月26日受访指,相比染疫导致的症状,更重要的是广泛地建立最适宜老年群体和养老机构在疫情中的医疗秩序,维持

中山医院重症科主任钟鸣4月26日指,相比染疫导致的症状,更重要的是广泛地建立最适宜老年群体和养老机构在疫情中的医疗秩序,维持老年脆弱人群原有的护理和治疗节奏不轻易打断。他形容本轮防疫中最大的认识收获是,养老机构经过就地改造和医疗秩序重建,院感意识、救治能力和医疗环境可以不亚于定点医院,重症率和死亡率也可以维持在接近疫情未发生时的平常水平。要重点加强对护工的严格闭环管理,让熟悉老人护理的护工队伍保持稳定,培养其院感意识,这是老年病人能够就地治疗的根本保证。瑞金医院副院长、市集中隔离点救治组长陈尔真4月26日介绍,国展方舱在院4.5万人,20%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70岁以上有6500多人;累计转出6.5万人,其中仅20人是转为重症送院,均为因基础疾病加重,未出现过因疫导致的重症肺部感染。他指出,基础病严重的老年人一旦脱离习惯的生活和护理环境,一定程度上会对各方面身体机能造成打击;感染者转重,病毒或是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全部,必须进行多因素以及大数据研究,评估并防止促使转化为重症的叠加因素;避免死亡发生要有用真实数据支撑的科学评估,实现科学防控,对生命有真正的敬畏。()

封面图片

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父母可能不必要地给孩子吃了退烧药

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父母可能不必要地给孩子吃了退烧药根据密歇根大学C.S.Mott儿童医院关于儿童健康的全国民意调查,尽管大多数家长了解低烧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对抗感染,但仍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在体温低于38度时使用退烧药,这是不建议的。如果发烧在38到38.8度之间,一半的家长也会用药,四分之一的家长可能会再给药,以防止发烧复发。"通常情况下,父母会担心他们的孩子发烧,并希望尽其所能降低温度。然而,他们可能不知道,一般来说,治疗发烧的主要原因只是为了让孩子保持舒适。"莫特民意调查共同主任和莫特儿科医生苏珊-伍尔福德说。超过四分之一的家长会再给孩子吃一次药,以防止发烧复发。资料来源:C.S.Mott儿童医院密歇根大学健康中心的全国儿童健康调查"一些父母可能会立即急于给他们的孩子吃药,但通常情况下,让发烧顺其自然会更好。降低孩子的体温通常并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治愈疾病。事实上,低度发烧有助于抵抗感染。还有一个风险是,在不需要的时候给予过多的药物,这可能会产生副作用"。该报告基于2022年8月至9月期间接受调查的1376名12岁及以下儿童家长的答复:三分之二的受访家长表示,他们非常有信心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否需要药物来退烧。但是只有超过一半的人确信他们了解体温读数如何根据使用的方法而变化。伍尔福德指出,用于测量孩子体温的方法很重要,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接受调查的家长最常通过前额扫描或口腔测量孩子的体温,而只有不到六分之一的家长使用耳温、腋下或直肠方法。如果使用得当,额头或耳道内的非接触温度计可以很准确,但是如果扫描仪拿得太远或者孩子的额头出汗,额头读数可能不准确。不建议新生儿使用耳温计,因为耳垢也会干扰读数。对于婴儿和幼儿来说,直肠温度是最准确的。一旦儿童能够将温度计放在他们紧闭的嘴里,口腔温度也是准确的,而腋下温度是最不准确的方法。接触式温度计使用电子热传感器来记录体温,但温度可能会波动,这取决于它的测量方式,无论使用哪种设备,重要的是父母要查看说明,以确保该方法适合孩子的年龄,并且在测量温度时设备放置正确。四分之三的家长说他们在发现可能的问题时立即给孩子测量体温,而四分之一以下的家长则等待看问题是否继续或恶化再测量体温。三分之二的家长还喜欢在使用退烧药之前尝试像凉毛巾这样的方法。大多数家长还表示,他们总是或通常会记录每次用药的时间,并在再次用药前重新测量孩子的体温。"四分之一的父母会给他们的孩子更多的药,以防止发烧复发,即使这对他们的病情好转没有帮助,"伍尔福德说。"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父母可以考虑监测他们,并使用其他干预措施帮助他们保持舒适。然而,如果一个新生儿或不到三个月大的婴儿发烧,他们应该立即去看医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140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1401.htm

封面图片

梁万年指出奥密克戎病死率为流感的约七八倍

梁万年指出奥密克戎病死率为流感的约七八倍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奥密克戎冠病变异株的严重程度从传播速度和病死率两个维度来看都远高于流感,病死率是流感的约七到八倍,并说一旦防控放松,将造成大量的重症和死亡。据中国央视新闻昨天(23日)报道,梁万年强调,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并说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其他冠病变异株。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个人平均可以传播9.5个人,从病死率来看,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约为流感的七到八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梁万年说:“我们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再加上目前老年人口,疫苗接种率还没有达到足以形成抵抗重症和死亡的这种免疫屏障的地步。我们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儿童,有那么多的免疫缺陷人群,因为他们有各种禁忌证,还有一部分人群也没有接种疫苗。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我们要放松,不管它,它的前景可以看得很清楚,肯定是广泛传播。这些人一感染,乘上他的病死率,乘上他的重症率,我想将会造成很多的重症和死亡。这个数量就是巨大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对一个民族来说,那也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梁万年认为,如果大量重症出现,就会反过来挤兑医疗系统,势必又会造成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广泛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国大陆昨天新增1566起本土确诊病例和2万0230个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再有39人离世,均为在上海的本土病例。上海新增1401起本土确诊病例和1万9657个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98岁。39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患者入院后,疾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发布:2022年4月24日9:54AM

封面图片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

专家说90%的人无症状,为什么你身边的个个发烧?为了降低对医疗系统的冲击,我认为还是要讲清楚无症状/轻症的问题。另外还有必要说清楚一点,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到底有什么差异。1.临床上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指的就是没有症状,有发烧、咳嗽都不算无症状。这个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看下诊疗指南第九版,说的很明确了,不是「没做肺部CT」或者「有发烧但做了没发现异常」也算无症状感染者。2.实际上为什么之前有大规模核酸时,通报里有那么多无症状,原因主要有几个:-普筛之下,很多人发现时确实无症状(有的是症状前期,有的是病毒载量很低),有些人核酸Ct值是33、34,本身没有任何不舒服,不检测根本不知道,但是按照标准来说也算阳了(这个Ct值的样本在快速抗原上几乎都不会是两道杠);-一些地方感染人数爆发增长,存量病例太多,医疗资源不足以及时分流;-。所以通报中无症状比例特别高,这个是你管不了的;但现实中无症状比例也不低,尤其是之前普筛之下的方舱医院。无症状具体有多高,有些研究表明可能是40%,有的更高,这些一般是血清学的研究,比如打过mRNA疫苗的国家检测新冠病毒的N蛋白抗体,检测到就是曾经阳过,这个是比较准确的。之前去广州某方舱支援的同学的观察,她们方舱大概有30%~50%的感染者,确实全程没有任何不舒服(仅代表这一个方舱在一段时间的观察情况)。3.那为什么你身边的感染者个个发烧?实际上按照我的身边统计学来说,也不能算都烧,我认识的还是有一部分全程没有发烧的,有些只是喉咙痒或者喉咙痛的。但是这一波无论是在哪个城市的感染者,我认识的大多数朋友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烧。这是因为在没有做大规模核酸的情况下,没有症状的人主动检测的概率大幅降低,不是检测之后才发现阳了,而是有症状之后才去检测(快速抗原)。另外快速抗原的缺陷是,它更多检测出来的是具有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它能更好的晒出实际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确实有一些有症状但快速抗原阴性的感染者(也跟自检的规范性相关),但他们如果同时做了核酸的话,有可能会有阳性结果。4.至于一些人说的北京毒株和广州毒株不一样,这个问题也解释过了,广州毒株是BA.5.2,北京是BF.7(BA.5.2.1.7),两个的关键区别是BF.7的S蛋白R346T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在人身上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广州目前的感染者也一堆发烧的。所以这就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结果的不同。最准确的自然是设计规范、经过严格医学统计的科研结果,但它往往是离普通人最远的;你看到的这三个结果都是真实的,但是它们确实有差异。而大家更加感同身受的,往往是身边统计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身边统计学对大家来说才是「真实世界研究」。5.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新冠感染的这些症状,更多是人体的生理反应机制。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本质是在细胞因子介导下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反应,而颤抖是成年人和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中增强产热的主要方式,因此大家发烧的时候可能还会伴有寒颤,另外其中一些细胞因子也导致你的头痛或者肌肉关节疼痛。以上这些更加详细的内容,在医学院本科的病理生理学上都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大家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发热是病毒性感染后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尽管发热常常伴随不舒服,但是它的确属于轻症,用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主要目的也是缓解不舒服。而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了,因为这说明肺部在感染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病变,引起了低氧血症,这种情况必须尽快由医护人员介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6.但是,由于Omicron致病力下降,加上大量的疫苗接种,目前无论是身边统计学、临床观察和科研数据,>99%的感染者都不会发展为重症。也就是绝大多数感染者即便出现症状,可能会经历数天的发热以及剧烈的喉咙痛等症状,甚至不少人会出现了超过39℃的高热,但是这些都属于轻症,并不需要到医院治疗。身边统计学表明,这一波大多数人的发热一般在4天以内。目前北京和广州有限的一些临床观察也表明,儿童和孕妇感染者也很少发展为重症,80%的重症患者是8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上收治的重症和指南上定义的重症有所不同)。7.最后,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情况说清楚,主要是希望避免对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冲击。在「90%无症状」的宣传影响下,一些感染者发现自己发烧超过39℃就可能会非常担心,以为自己重症了,立即跑去医院就诊,这会加重医疗系统负担,对于感染者本身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反复说过的一句话是,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可以用于延长生命、改善健康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设计良好的公共卫生对策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更有质量的生存时间。我们应该将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群,比如高龄老年人(80岁+)、低龄婴幼儿(3岁以下)、孕产妇、具有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的患者以及急重症患者。对于个人而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家中适当备药和快速抗原。万一感染的话,现在权威机构也出具了许多用药指导,可以参考一下,同时好好休息,多喝水,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新冠防疫手册##我的防护手册#【网评】“一些感染者可能体温不高(较多出现在老年人上),但是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94%),这就可能是重症”

封面图片

以下是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今天(2022.12.6)在清华大学的讲座内容

以下是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今天(2022.12.6)在清华大学的讲座内容1、这个病毒要阻隔传播,只能采取对民众生活非常有影响的静默这些手段;2、现在各地都放大了20条的要求,抢跑的多;3、后面政策会有非常大的放开,原打算靠疫苗等等加强了身体抵抗病毒能力再放开,现在看不太行,只好放了4、疫苗防感染非常差,几乎不防感染,打疫苗跟感染过一次获得的免疫能力差不多;但对重症保护很好5、会经历大范围的温和的加强的感染,也就是打过疫苗的也会得,得过以后免疫就加强了6、目前要给3岁以下、80岁以上加强接种疫苗力度7、大范围感染过后,病毒会逐渐钝化了,经历广泛流行后变成常见疾病,至于流行高峰会怎么分布,每年一次还是每年几次,地区性还是全国性,都无从预料,但肯定是要做适应性的共存8、政策不管是小步走还是做更大幅度调整,一定难以避免的经历一次很强的疫情的过程,放开后第一波疫情冲击一定会到来,到来的速度和政策调整前所在地区感染者人数、即种子人数有很大关系(这么看来北京玩完了)9、每个地区都会或早或晚的经历,春节人口流动可能会加快传播速度;10、60%左右的人会被感染,累计感染率,疫情回落后可能80-90%都会感染,我们要面对这样的现实11、这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不想感染规模这么快发生,可能会采取压制措施,不能采取封控或隔离,做不到也没必要,采取的压峰措施主要是增加距离,减少人员聚集性和流动,比如减少堂食、娱乐活动、会议会展,鼓励居家办公,大型商业设施限流或关闭,必要时会采取,一周两周的,不会太久,减轻对医疗系统压力(这么看我们这一行也还是不行啊)12、要把医疗系统的医疗秩序准备和运筹好,疾控就没啥压力了。要做医疗服务流程等等的准备,培训医护人员快速甄别诊断和治疗,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造成的压力13、要加快接种进程,还没接种的赶快,非常紧迫的事项,特别是高龄老人,慢性病和严重慢性病的老年人,尽快接种,对于降低高危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2针或3针后,感染后需要住院的风险降低10倍14、政策不会回到原来,因为希望疫情高峰快点来,战线不要太长,避免医疗系统持续过载,快速过峰和医疗过载要求得一个平衡15、这个过程中使自己不被感染难度很大,更长时间看,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感染的;接种疫苗和自己防控措施做得好,使得感染推后是可能的16、传播非常容易,飞沫,物品接触的间接感染,气溶胶,幼儿机构粪口传播都特别快,但不要担心,无症状是50%以上,完全感受不到就过去了,40%有症状比较轻微,咳嗽、咽痛、头痛、流涕,百分之几十会发烧,发烧也没有很高,中低度,不太超过39度17、要保持礼节,如果感染了,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跟同学老师保持距离,感染发生后几天内,还是要戴口罩保护别人,是对别人的礼貌[偷笑]勤洗手、消毒液擦拭等,不会保护自己不感染但会推迟感染时间;对疫情防控措施还是要支持配合,是压低疫情冲击的措施18、教育部、卫生部还没出对学生校园的相应政策,但会跟社会面一般管理不同的,因为人员密集,会相应制定政策19、常备药,感冒和流感的药,减轻症状的药都可以用,止咳药、退烧药(发烧比较高的时候用),其他保健预防的用药对年轻人来说大可不必,多喝水[笑脸],喝点维生素泡腾片比乱吃药好,保持合理睡眠、好的心态,要快乐,这个也很重要20、最后重要的推荐,有疫苗接种程序,一定要去接种。最近会有针对老人的补种,如果有扩大年龄的接种程序推出,推荐大家去。问答:1、多次重复感染2、吸入式和喷鼻式疫苗3、器官损伤等后遗症风险,变异毒株的问题4、感染峰值和回到正常状态的时间目前没有可互相验证的结果说重复感染会有器官损伤等后遗症,大家不必为此担心,即便个别的,比例也非常低。疫苗看第二加强针的政策什么时候推出,以便确定接种年龄范围,涉及谁来支付,国家正在紧急协调,主要是出资政策。能不能接种到跟地区采购有关,如果国家接种政策出台后,新的政策应该是推荐异种接种,含有奥秘可容的以及跟过往技术路线不同的疫苗是优先的,推荐是什么苗可获得就接种什么,比等待更合理。病毒会不会越来越毒很难说,毒力无法预测,越来越弱也是符合病毒进化选择的优势,但是否继续减弱不是可以预料的。流感是一直存在的,有的年份会遇到强的,有的年份会遇到弱的,新冠也难料。好在全球已经有了系统可以严密检测和很好的评估毒力变化,政府会根据新的毒力变化采取措施。最终政策调整的时间和所在城市感染者人数是最重要的变量,数学模型来看,1个种子开始传播,达峰需要四五十天,也取决于人口结构、密度、流动性和过程中是否采取降低流动性的措施【网评】“更长的时间看,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感染”

封面图片

新发现的多肽可治疗难以治愈的细菌感染

新发现的多肽可治疗难以治愈的细菌感染弗莱曼最近在《细胞报告-物理科学》(CellReportsPhysical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来自奶牛的抗菌肽有可能治疗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不治之症。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肠道中,通常是无害的。当它进入人体其他部位时,就会危害健康,并可能引起肺炎、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和有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癌症、肾衰竭和肝病)的患者。然而,年轻人和没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也可能因细菌而感染尿道和伤口,而目前的抗生素无法治疗这些感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抗生素耐药细菌对全球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年全球有近500万人死于耐药性感染。这些死亡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肺炎克氏菌造成的,因为它在没有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高达50%。当这些细菌生活在生物膜中时,它们的抗药性会更强。生物膜是指微生物粘在一起,并嵌入一种保护性粘液中。最近的研究表明,60%-80%的感染与细菌生物膜有关,生物膜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这就像细菌给自己穿上的外衣。她的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去除保护膜,使细菌暴露出来,从而被人体免疫系统或目前无法穿过生物膜的抗生素杀死。通过这项研究,弗莱曼发现了奶牛制造的肽如何能够快速杀死肺炎双球菌。中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伯内特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的ReneeFleeman正在研究杀死高病毒细菌的药物。资料来源:中佛罗里达大学她确定肽与糖连接相互作用,使粘液保持完整。她将这一过程比作切割链式栅栏。一旦多条链条被切断,粘液结构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肽就会进入并消灭不再受到保护的细菌。弗莱曼说:"我们的研究表明,聚脯氨酸肽可以在治疗后一小时内渗透并开始破坏粘液屏障。"这种肽还有另一个优势--一旦它突破了粘液保护屏障,测试表明它比作为治疗不治之症的最后手段的抗生素更能杀死细菌。肽通过在细菌的细胞膜上打洞杀死细菌,与其他从细胞内部抑制生长的抗生素相比,肽能迅速杀死细菌。这种肽还可用作外用疗法,用途广泛,尤其适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治疗野战中的开放性伤口。细菌每30分钟就会分裂一次,因此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她下一阶段的研究将试图了解肽功效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组合是否有助于肽的应用。她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期三年的"独立之路"R00基金的资助,目前已进入第二年。她的研究最初是作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K99奖项开始的,在2022年9月加入UCF之前,她曾在该校工作。弗莱曼说,对耐药性感染的研究必须继续下去,因为它们对健康构成如此大的威胁。她说:"据估计,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细菌感染将成为人类死亡的头号原因。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为这场后抗生素时代的战斗做好准备,在这场战斗中,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普通抗生素将不再有效,从而危及癌症治疗、器官移植以及任何依赖于有效抗生素疗法的现代医学进步。"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522.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522.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