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新方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新方法记者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颜毅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准确位置。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定位”太阳新方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定位”太阳新方法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消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颜毅华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准确位置。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根据新华社报道,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是采用综合孔径成像方法,在厘米、分米段获得高时间、空间和频率分辨率的太阳射电图像。作为先进的新一代太阳专用射电干涉设备,MUSER将极大地扩展太阳射电探测能力,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打开新的观测窗口,被国际权威学者认为是国际现有射电日像仪设备的跨越式进步。综合孔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在天文射电望远镜成像上,即把众多小口径望远镜系统综合在一起,等效形成一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测效果,从而获取到较高空间角分辨的图像。然而,由于仪器误差以及信号传播效应的影响,校准特别是相位校准(影响图像位置确定)在综合孔径成像技术中至关重要。颜毅华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数年来的MUSER太阳射电图像处理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综合孔径望远镜阵列相位定标校准方法,在定标点源偏离原点的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获得了该偏差对综合孔径成像结果影响的通用理论公式。基于这个新公式,团队研究人员可以对MUSER观测图像进行校准,从而得到准确的太阳射电图像。颜毅华介绍,这研究不仅仅优化了当前MUSER成像校准方法,而且还对一般射电综合孔径成像理论弥补上了几十年来缺失的重要一环,使得综合孔径方法成了一个封闭的完备理论,即根据综合孔径理论本身就可以完成绝对定位。论文审稿人认为,本研究方法可以利用一个未知位置校准点源来对射电望远镜的图像进行校准,并且可以通过迭代计算出校准源具体位置,从而获取到真实的射电图像,也就是在浩瀚宇宙中给太阳“定位”。发布:2022年10月26日10:09PM

封面图片

我国科学家提出研究快速射电暴新方法

我国科学家提出研究快速射电暴新方法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消息,利用中国天眼FAST的丰富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分析构架“Pincus-Lyaponov相图”,得以量化爆发事件的随机性和混沌性,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的时间-能量表现与地震和太阳耀斑等存在本质区别,这种差异挑战了快速射电暴的星震起源。基于全新的相图,团队发现快速射电暴在时间-能量二元空间上游走接近所谓的布朗运动,也就是表现出了高度的随机性。而同样不可预测的地震、太阳耀斑等却表现出远为显著的混沌性。快速射电暴的高度随机性可能由多种机制或者多个发射位置组合形成。中国天眼通过中国天眼FAST的强大观测能力结合创新的分析方法,未来科学家或将能够深入刻画宇宙间的神秘爆发信号,有望最终揭示宇宙的起源。这项研究工作于北京时间2024年04月12日,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综合性期刊《ScienceBulletin》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制造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制造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师NelsonDzade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更耐用的太阳能电池,同时还能高效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资料来源:NelsonDzade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师NelsonDzade在内的科学家们在《自然-能源》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制造出更耐用的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并仍能实现21.59%的高效率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约翰和威利-莱昂家族能源与矿产工程系能源与矿产工程助理教授、本研究的合著者德扎德说,透辉石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太阳能技术,因为与传统的硅材料相比,这种电池可以在室温下用更少的能量制造,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更具可持续性。科学家们说,但用于制造这些设备的主要候选材料--有机-无机混合金属卤化物,含有易受潮、氧和热影响的有机成分,暴露在真实世界的条件下会导致性能迅速下降。一种解决方案是转而使用碘化铯铅等全无机包晶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对环境因素的超强耐受性。不过,这种材料是多晶体的,也就是说,它有多个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相。科学家们说,其中两种光活性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来说是好的,但它们在室温下很容易转化为不良的非光活性相,从而引入缺陷,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突破性的相异质结技术科学家们将碘化铯铅的两种光活性多晶体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相异质结--它可以抑制向不良相的转变。异质结是通过堆叠具有不同光电特性的不同半导体材料形成的,就像太阳能电池中的层一样。太阳能设备中的这些结可以进行定制,以帮助从太阳中吸收更多能量,并更高效地将其转化为电能。Dzade说:"这项工作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表明利用同一种材料的两种多晶体来制造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防止了两相之间的相互转换。两相之间形成的相干界面可使电子轻松流过设备,从而提高功率转换效率。这就是我们在这项工作中所展示的。"研究人员制造出的器件实现了21.59%的功率转换效率,属于此类方法中的最高水平,而且稳定性极佳。不仅如此,该装置在环境条件下储存200小时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初始效率。Dzade说:"当从实验室扩展到实际太阳能模块时,我们的设计在太阳能电池面积超过7平方英寸(18.08平方厘米)的情况下,功率转换效率达到了18.43%。这些初步结果凸显了我们的方法在开发超大型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可靠评估其稳定性方面的潜力。"研究人员对在原子尺度上对异质结的结构和电子特性进行了建模,并发现将两种光活性相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稳定而连贯的界面结构,从而促进高效的电荷分离和转移--这是实现高效太阳能设备的理想特性。Dzade在韩国全南大学的同事开发出了制造该设备的独特双沉积方法--一种相用热风技术沉积,另一种相用三源热蒸发技术沉积。韩国全南大学研究教授、论文第一作者SawantaS.Mali说,在沉积过程中添加少量分子和有机添加剂,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电性能、效率和稳定性。约翰和威利-莱昂家族能源与矿物工程系能源与矿物工程助理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尔森-德扎德(NelsonDzade)说:"我们相信,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开发的双沉积技术将对制造高效、稳定的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产生重要影响。"研究人员说,这种双重沉积技术可以为开发更多基于全无机包晶或其他卤化物包晶成分的太阳能电池铺平道路。研究人员说,除了将该技术扩展到不同的成分外,未来的工作还包括使目前的相位异质结电池在实际条件下更加耐用,并将其扩展到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的尺寸。Dzade说:"有了这种方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材料的效率应该可以超过25%。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商业化就指日可待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24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248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增强免疫系统的新方法

科学家发现增强免疫系统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使用双特异性单域抗体(称为BiCEs)的方法,这种抗体能激活补体系统,比目前的方法更有效地靶向杀死癌细胞。这种创新方法能调动人体更多的免疫反应,从而彻底改变癌症免疫疗法,具有临床应用潜力。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使用双特异性单域抗体(称为BiCEs)激活补体系统的方法。这些抗体可以同时与两个不同的目标结合:一种名为C1q的补体蛋白和一种存在于癌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通过连接C1q和癌细胞蛋白,BiCE分子能强烈激活补体系统,从而特异性地杀死目标癌细胞。CommitBiologics、基尔克里斯蒂安-阿尔布雷希茨大学和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增强免疫系统的新方法。左起斯蒂芬-蒂尔、安妮特-G.Hansen、DennisV.Pedersen、NickS.Laursen、HeidiGytzOlesen、GregersR.Andersen和MikaelB.L.Winkler。资料来源:奥胡斯大学LisbethHeilesen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体相比,BiCE分子在激活补体系统和杀死癌细胞方面更胜一筹。与传统癌症疗法相比,这种新方法有几大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先天免疫系统的力量,有可能激活更广泛的免疫反应,包括招募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以增强抗肿瘤活性。这项研究结果不仅彰显了奥胡斯大学开展的创新研究,也为进一步推动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展望未来,这项合作产生的分拆企业旨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70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7017.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借增强现实技术 模拟了相互作用粒子间量子纠缠的新方法

科学家借增强现实技术模拟了相互作用粒子间量子纠缠的新方法在2022年8月3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文章中,科学家们介绍了一种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来模拟相互作用的粒子间的量子纠缠的新方法。SCITechDaily指出,计算分子电子的集体行为,对于材料性质的预测是相当必要的。有朝一日,此类预测或帮助科学家创造出新的药物、或具有理想品质(比如超导性)的新材料。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57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5741.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晕里的巨大磁环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晕里的巨大磁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钧博士和韩金林研究员通过分析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和银河系外的射电源法拉第旋转效应分布数据,揭示了银河系的晕中有一个巨大的磁环结构。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上。该研究结果对银河系整体磁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