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龙_
@崔庆龙_在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能够自动化处理一些事情,比如每天在什么时候工作,在什么时候娱乐,以及选择哪种形式。但有些时候,你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比如突然之间不知道干什么,以及在这种状态下,你干任何事的时候,都无法投入。比如想看电影,不知道看哪一部,打开手机,在多个APP之间跳转,想打游戏,打了没几分钟就关掉了,想找人聊天,但都是不痛不痒的敷衍和谈话,那是一个几乎不能形成目标感和投入感的状态。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心理节律”暂时失效了,它不再能够通过内部序列去让外部事件变得有目的和有序,人在这个时候常常会感觉到无聊,空虚,甚至是无意义,仿佛突然间触及到了一种很底色的东西。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行为活动,破坏了先前的节律,比如一个人过度地投入工作,而没有给自己休息和娱乐,或者说一个人让自己过度的闲置,而没有去工作或玩耍,它反映着一些心理进程被过度使用或提前使用,以至于下一时刻,我们没有能够匹配外部事件的心理状态。我之前分享过类似的内容,大意是人每天都需要工作和娱乐,这里的工作不是上班,而是一种为自己做了某些正经事的体验,它就像是精神钙片,每天都要一点才能避免骨质疏松。而娱乐是有放松和愉悦反馈的事情,它是对我们精神张力的缓解与修复,它们总是要恰当比例的分配在生活里,而且是在应有的情境下发生。比如你在娱乐时间去工作,或者在工作时间去娱乐,都有可能破坏这种节律。只要这种比例失调,人的心理节律也会被破坏,意味着我们无法再让自己处于一种自动化的心理序列中去体验生活,而是需要调用一种主动意识,专门去处理此时此刻失去目标的困境,人会陷入一种想要做些什么,但又不知道做什么的不适中。当我们想要快速搜寻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强化了这种心理失调状态,它会加速心理效能的流失,让我们更加陷入到那种拼命寻找瞬时刺激的无序中。当一个人真的处在这种不知道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建议先什么都不做,让其浊之徐清,静之徐生,在这个过程里,那个有效进程会慢慢浮现出来,它往往不是那种你在焦虑状态下能想出来的事情。或者你也可以看看他人如何处理这件事,通过别人写的东西,或者做的视频,那个人提供的方法或许并不重要,对这些经验的镜映和确认是更重要的,这种“对于困难有应对感”的经验共鸣总是能够在更深层的地方帮我们调节情绪。另外,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有效经验,什么是无效经验,这是一种自己给自己的心理科学态度,学会对自己总结规律,在关键时候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当心理节律恢复后,我们如何维护它。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