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龙:社区治疗令涉及资源相当大 认同专注优化有条件释放机制

黄仁龙:社区治疗令涉及资源相当大认同专注优化有条件释放机制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说,去年施政报告提出设立的精神健康支援热线将于下月推出,提供合适转介服务,当局稍后会公布热线电话号码。她指出,当局正积极研究在地区康健中心加强精神健康服务的工作,推出先导计划让出现初期情绪问题的人士,接受初步介入和治疗,稍后会公布计划详情。在立法会一个委员会上,民建联陈永光认为,当局加强的服务相对全面,但专业人手不足,有市民反映24小时精神健康专线难以接通,部分非政府机构热线电话只在日间工作时间开通。实政圆桌田北辰关注,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早前提出,现时并非研究社区治疗令时机的原因。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仁龙回应说,社区治疗令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践不一致,涉及资源相当大,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标签效应,需要平衡道德和人权,相应人手支援亦未必足够,因此认同医管局暂时专注优化「有条件释放机制」,先强化社会支援力度,再进一步考虑是否采纳推行社区治疗令。2023-11-1711:28:56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医管局检讨有条件释放令 将交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讨论

医管局检讨有条件释放令将交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讨论因应上星期钻石山荷里活广场发生的谋杀案,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傍晚召开会议,署理医务衞生局局长李夏茵在会后提出,5项对于精神病患复元人士的支援措施,以及另外5项就其他支援精神健康有需要人士的措施。当局提到,医管局即将完成检讨优化《精神健康条例》下有关「有条件释放」的机制,会在下月召开的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汇报结果,当局亦邀请委员会探讨「社区治疗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仁龙表示,会议上有委员提出,在考量有条件释放时,要多加考虑复元人士的家庭情况,包括家人的支援,以及在社区可否得适切照顾。黄仁龙表示,有关社区治疗令,以往有报告指出该治疗令的复杂度高,涉及社会保障及个人权利平衡问题,在外国实践时产生不少问题。他形容精神健康事宜浩瀚,要按优次跟进。另外,当局提到,医管局会增加人手,务求今年第四季将个案管理计划的个案经理,以及严重精神病患比例,进一优化至1:40。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回应,会增聘人手,以争取达致有关人手比例,医管局会与私家医院商讨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援。2023-06-0921:02:10(3)

封面图片

政府建议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 有社工认为业界认知有限

政府建议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有社工认为业界认知有限政府建议将「有条件释放」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行为或倾向的病人,与强制入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一样,出院时需遵守指定条件。有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说,有需要扩大机制。有曾经自愿入院的患者说,担心会被过度约束,日后即使病发,也会再三考虑是否到公立医院接受治疗。有社工透露,近日接获患者和社署社工查询覆核权益和申请程序,反映业界对机制认知有限。2023-09-0812:44:25

封面图片

当局同意有条件释放令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者

当局同意有条件释放令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者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在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会议后表示,同意委员会的意见,完善「有条件释放」的机制,包括将「有条件释放」的机制,扩大至自愿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人士。李夏茵表示,「有条件释放令」现时只适用于强制入院、有刑事暴力倾向病人,为完善机制,当自愿入院的病人,被发现有刑事暴力倾向,将会改为「强制羁留」,在相关人士出院时就可按情况而发出「有条件释放令」。她又表示,会修订前线精神科医生的指引,当自愿入院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作出暴力行为等,亦会改为「强制羁留」。李夏茵又提到在用药方面,医管局会订立临床指引及守则,以尽量处方较新及副作用较少的口服或注射药物。她又说会订明具体服药要求条件,包括可能要求以遥距影像观察病人的食药情况、透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查病人是否有服药。她表示,会加强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照顾者的支援,包括加强识别病人复发、跟进个案的能力,亦希望他们能及早发现未有遵守条件、健康安全出现问题的病人,令病人可以尽早被召回医院。另外,李夏茵表示,会就「有条件释放令」主动设覆核期,至少每2年审视一次病人的「有条件释放令」,又提到每名病人的需要不同,可能有病人可以一年覆核一次。2023-07-2719:46:21

封面图片

覆核有条件出院令5年仅两成获批 医生称需作平衡决定

覆核有条件出院令5年仅两成获批医生称需作平衡决定政府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过去5年接获78宗撤销「有条件出院令」的申请,但至今只有约两成获批。身兼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的阮淑茵,两年前起加入审裁处参与审核工作。她说聆讯时,具法律背景的审裁处主席、医疗、社工和其他界别各一名代表,会与患者和主诊医生会面,之后审裁处成员再商讨决定,但由于会面时间一般不多于半小时,难以短时间内决定,只能靠检视病历记录,导致很多维持原判、申请被拒。对于当局提出,由患者主诊医生和医务社工等组成的医管局跨专业个案会议,每两年自动覆核患者的「有条件出院令」,她建议加入更熟悉病人在社区情况的社工和家属提供意见,避免只由医护团队评估出现盲点。医务衞生局说,精神健康覆核审裁处在聆讯时,会在主席认为已有充分交流后才会终止与申请人的会面,之后主席与委员,会与主诊医生进一步研究,作出合理及平衡的决定。港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陈国龄说,医管局无就「有条件出院令」指标制定具体指引,医生根据临床评估暴力风险,认为可以有指引,但每名患者情况不一,要保留一定空间,维持临床判断。陈国龄说,很多患者撤令后容易误以为自己康复,有机会失联或无定时覆诊食药,因此作决定时要平衡患者和公众的利益,现时的做法是以保护性和保守性作考虑。当局预计扩大有条件释放机制,需要一至两年时间修例。研究精神健康法律多年的港大法律学系助理教授张天目说,相关法例无清晰界定「刑事暴力倾向」定义,认为政府可制定指引注释,又建议今次修例参考外国「社区治疗令」的做法,在法例列明医护向患者交代覆核权的责任,保障病人权益。医务衞生局指会全面考虑各持分者,包括法律学者的意见。医管局指,近年扩展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至精神科,让轻微情绪问题、但病情稳定的患者选择由家庭医生跟进,令当局集中资源照顾严重个案。社署说,辖下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社工,如有需要都会参与跨专业个案会议。2023-09-0909:18:26

封面图片

医管局优化个案经理及严重精神病患者比例 探讨用新药

医管局优化个案经理及严重精神病患者比例探讨用新药因应钻石山荷里活广场上星期五发生持刀谋杀案,医务衞生局辖下的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晚上举行紧急会议,讨论优化对精神复元人士和市民的支援服务。署理医务衞生局局长李夏茵在会议后表示,当局听取委员会的意见后,提出5项支援精神复元人士,以及5项支援其他有需要人士的措施。支援严重精神复元人士的措施包括,增加医管局人手,务求到今年第四季将「个案经理」和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优化至1:40;医管局会探讨向精神病患者处方较新、副作用较少的药物;确立精神科专科门诊的新症轮候时间,紧急个案轮候中位数不超过1星期,半紧急个案不超过4星期,并增加精神科护士服务,让患者等候专科门诊或覆诊时,亦得到跟进;优化医管局与社署人员跟进精神复元人士时的沟通;检讨精神科患者的有条件出院令机制,并邀请咨询委员会探讨「社区治疗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支援其他有需要人士的措施包括,个别的地区康健中心提供先导计划,为有需要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评估;社署会强化和及早识别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并及早介入;加强社工培训;加快于今年设立精神健康支援热线;加强对低收入和少数族裔的支援。2023-06-0920:49:49(3)

封面图片

黄仁龙建议考虑由高层次领导统筹跨部门推广精神健康

黄仁龙建议考虑由高层次领导统筹跨部门推广精神健康刚于上月底卸任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的黄仁龙接受访问时表示,希望政府认真考虑会否由高层次领导、统筹跨部门推广精神健康,以便调拨资源,避免重叠。他举例,可考虑参考成立儿童事务委员会的做法,由政务司司长出任主席,负责跨部门统筹。黄仁龙指出,精神科专科医生人手不足已是不争事实,建议政府参考外国经验,增设精神科专科社工,扩阔有关服务光谱,令有需要人士更快得到服务。他又说留意到,不少在社区的精神复原人士及照顾者较为隐蔽,要更主动接触他们,例如可派专业人员或曾有同样经历人士,趁覆诊时段,到门诊向他们讲解相关资讯及服务。过去数年,经历疫情及社会事件,出任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6年的黄仁龙说,近年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增加,但遗憾任内未有足够时间,详细跟进长者的精神健康情况。他忆述一次探访经历,看见一名80多岁照顾者,正在喂食患有精神病的女儿,令他觉得有迫切需要改善精神健康服务,委员会以至政府需要更加努力,支援这些社会上脆弱的人士。2023-12-0809:01:16(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