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抓校外培训不手软中国教育部:寒假严查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压减95.6% 线上压减87.1%

中国教育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压减95.6%线上压减87.1%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星期五(9月9日)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明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87.1%;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防止隐形变异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也在深入推进。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怀进鹏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双减”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一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理解和支持。落实“双减”涉及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对学校方面来讲,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作业总量、时长得到有效控制,作业质量不断提高。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吸引力不断增强,较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有各类资源3.4万条,3月1日改版以来访问总量达88亿,日均4635万。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强化教研支撑,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关于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方面,怀进鹏指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明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87.1%;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防止隐形变异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也在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深化、防风险的总体思路,聚焦减负、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双减”工作水平,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布:2022年9月9日7:05PM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要求严查高校入学冒名顶替

中国教育部要求严查高校入学冒名顶替中国教育部要求,严格按规定组织高校新生入学资格复查,严防冒名顶替。据中国教育部网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高考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对2022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招生录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管理,强化信息公开,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和平稳有序。中国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录取工作进程。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落实招生政策,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要求。中国教育部明确,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加强招生录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监督。招生录取期间,向社会公开违规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安排专人接访,及时妥善处置招生信访问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会同教育纪检监察、考试招生等部门组织开展招生录取专项检查。对招生录取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中国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信息查询和温馨提示等服务工作。各高校要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制作录取通知书,避免铺张浪费,认真做好录取通知书寄递等工作。新生入学时,要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并通过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严防冒名顶替。发布:2022年6月30日1:29PM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将重点监管非学科类培训

中国教育部将重点监管非学科类培训中国教育部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明确标准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超时收费等违背公益属性的行为。根据中国教育部官网今天发布的消息,针对寒假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突出问题,全国各地按照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统一部署,迅速行动、集中整治、立行立改,利用寒假前后一段时间基本完成了非学科类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消息说,各地认真落实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强化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通过明察暗访、问询核查等方式全面排查问题。细化价格标准,依法依规对恶意涨价行为进行界定。畅通监督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迅速核查处置,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家长。教育部下一步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明确标准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超时收费等违背公益属性的行为,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发布:2022年2月25日11:02AM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

中国教育部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中国教育部近日派出多个工作组,结合有关问题举报线索和存疑信息逐一开展调查核实和现场约谈,对高校规范开展毕业去向登记监测、严防就业数据弄虚作假等情况开展了针对性核查。根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星期五(8月4日)发布的新闻稿,教育部工作组以直奔主题、直插一线的方式,深入高校、院系,通过检查就业数据自查清单、核对自查报告、抽查相关就业佐证材料,结合有关问题举报线索和存疑信息逐一开展调查核实和现场约谈,对高校规范开展毕业去向登记监测、严防就业数据弄虚作假等情况开展了针对性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地方和高校立查立改、及时纠正;对经核实存在虚假签约、虚假证明等违规行为的,责成有关部门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高校和人员责任,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规定(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不得不切实际向高校和学院提去向落实率具体指标;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不得将单一的去向落实率指标与就业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严守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底线,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重点核查灵活就业等相关数据,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就业违规行为。教育部和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已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就业违规问题举报。对相关举报信息,督促各地逐条核实,举报一个、查处一个。教育部已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发送信息,提醒毕业生及时登录相关系统确认本人毕业去向信息。8月起,还将委托国家统计局和第三方调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抽样调查。教育部表示,将继续督促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就业监测工作要求,实事求是、规范有序推进就业工作,严防就业数据失真。同时,指导各地各高校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并会同人社部门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早就业。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看看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机构以高考志愿咨询谋利

中国教育部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机构以高考志愿咨询谋利中国教育部部署各地各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明确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谋取利益。根据北京日报报道,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按照考生自主填报、考试机构和学校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加强招生政策宣传解读,实施“五个一”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志愿填报政策培训、提供一本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组织一场线上直播咨询活动、播出一档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节目、发布一期志愿填报预警信息;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培训,让考生熟知志愿填报流程和办法;教师应指导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志向以及高校招生政策要求,自主合理填报志愿。教育部还指出,各地各校应强化志愿填报规范管理,指导考生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严防志愿被他人盗改。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谋取利益。高中阶段学校、教师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指定志愿学校,不得收取考生家长或招生高校的任何费用。各地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将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教育咨询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等进行全面排查,严肃查处经营不合规、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发布:2022年6月27日2:22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