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个人存取规定不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业务

中国央行:个人存取规定不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业务为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昨天发文规定个人存取现金50000元人民币(10548新元)以上者,须登记核实身份;中国央行回应称,相关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取款业务及存取便利程度。据“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提升反洗钱工作水平,中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日前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3月1日起生效。《办法》要求,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0000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0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须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及用途。上述规定为民众带来个人存取现金不便的疑虑,对此,中国央行有关司局负责人称,金融机构执行该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业务,其便利程度也不会受到影响。负责人续称,金融机构只有在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或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行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负责人强调,上述规定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发布:2022年2月10日8:55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三部门发文:个人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自3月1日起需要登记资金来源】

【三部门发文:个人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自3月1日起需要登记资金来源】1月30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金融机构的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行为。《办法》第十条提到,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扩至经常项下

中国央行: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扩至经常项下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通知,将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拓展至经常项下,显示中国政府正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据《证券时报》报道,中国央行周一(20日)发布《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自7月21日起实施。按照此前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与依法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下称“支付机构”)合作,为企业和个人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而此次《通知》加大了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并拓宽了支付机构跨境业务办理范围。《通知》提出,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尽职审查”三原则的基础上,境内银行可与依法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合作,为市场交易主体及个人提供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其中,《通知》所称的市场交易主体,是指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经营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对于与支付机构合作的境内银行,《通知》要求,应具备三年以上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经验,满足备付金银行相关要求,具备审核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真实性、合法性的能力,具备适应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特点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系统处理能力。对于参与提供《通知》规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的支付机构,《通知》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提到,要具备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相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具体制度和措施;具备高效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相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系统处理和对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较强,近两年未发生严重违规情况。《通知》强调,开展规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应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境内银行与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双方应协商建立业务真实性审核机制,共同做好业务背景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得以任何形式为非法交易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发布:2022年6月21日10:07PM

封面图片

【央行:暂缓实施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央行:暂缓实施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2月21日消息,央行公告称,原定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令〔2022〕第1号)因技术原因暂缓施行。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发布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提出,《办法》针对不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金融机构需要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并进行人员培训。为此,经研究,决定暂缓实施《办法》。(财联社)

封面图片

【央行正式下发《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杜绝以“科技创新”名义模糊业务边界】

【央行正式下发《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杜绝以“科技创新”名义模糊业务边界】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下发《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杜绝以“科技创新”名义模糊业务边界,严防利用科技手段从事不法活动。《指引》规定,金融科技的定义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其核心是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指引》要求金融机构牢固树立风险底线意识,自觉履行风险监控责任,主动做好创新风险补偿,积极健全创新退出机制,认真落实追责问责要求。

封面图片

两民营银行宣布停办现金业务 专家:不会成为趋势

两民营银行宣布停办现金业务专家:不会成为趋势中国两家民营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将停办营业网点柜面现金业务,包括营业网点柜面和ATM机自助渠道,引发关注。中国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停办现金业务并不会成为趋势,大银行也不会跟进,停办现金业务可能涉及违规,现金业务也是金融机构法定业务。综合中国基金报和极目新闻报道,北京中关村银行1月28日发布公告称,随着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大线上业务发展力度,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备,该行将于今年4月1日起停办现金收付业务,停办渠道包括营业网点柜面和ATM机自助渠道。客户可通过手机APP、营业网点办理除现金收付以外的其他各类业务;确需现金服务的,可转账至他行办理,北京中关村银行免收转账手续费。在此之前,辽宁振兴银行今年1月初也发布了停办柜面和ATM现金业务的公告。该行公告称为集中资源提升电子银行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经主管人民银行批复,该行将于今年3月1日起停办柜面现金存取款、零钱兑换、残损币兑换、自助设备存取款等现金业务。客户可通过该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渠道办理资金转账业务。此外,东亚银行也曾在2018年11月对外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需要,该银行部分网点从2017年11月1日起停办柜台本外币现金取款、零钞兑换、残损币兑换等现金业务。两家银行今年相继宣布停办现金业务的消息发出后,引起网民议论,有网民认为:“存钱、取钱应该是银行必须提供的一项业务,不能开此先例。”还有网民评论称,尽管现在的支付渠道多样化,但现金还是有它独特的存在价值,无法完全被取代。也有不少网民质疑上述两家银行此举的合法性,担心未来会有更多银行跟进。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受访时表示,“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不应该和现金业务起冲突,数字化应该是提升现金业务的便利性,而非取消现金业务”。...发布:2022年2月5日1:09PM

封面图片

中国银联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被央行罚款1540万人民币

中国银联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被央行罚款1540万人民币中国银联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被中国央行警告,并罚款1540万元(人民币,下同,274万新元)。据澎湃新闻,中国人民银行星期四(2月8日)公布的行政处罚公示显示,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规定和违反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被央行警告,罚款1540万元。中国银联表示诚恳接受,并将严格落实整改要求。目前已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要求,积极推进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和长效整改工作。此外,中国银联有七人收到央行罚单。其中,时任中国银联业务运营中心总经理徐某忠,业务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总经理万某峰因对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这一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央行警告并分别罚款20万和16万。时任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郭某、时任中国银联业务部总经理鲁某军、时任中国银联业务部分管负责人李某和时任中国银联业务部副总经理郭某皞,因对违反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规定,被警告,分别罚款8万、50万元、50万元和32万元。时任中国银联业务部总经理韩某军因对违反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规定和违反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这两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罚款40万元。2024年2月9日9:38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