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信部: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问题

中国工信部: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问题中国工信部称,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据财联社报道,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今天(2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表以上言论。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向中国经济网透露,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此前很多车企与电池供应商的协议价较低,车企压力并不突出,但是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签订新订单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钴、镍都出现较大幅度涨价。生意社数据显示,3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在每吨48万元(人民币,下同,10.2万新元)至52.2万元,而在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为每吨5万元。与此同时,钴价也从去年初不到每吨30万元上涨至56.8万元,涨了近一倍。辛国斌在论坛上提到,将适度加快中国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发布:2022年3月26日5:05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退役潮:20万公里电池回收能卖万元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退役潮:20万公里电池回收能卖万元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多年,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是一个消耗品,性能会随着充电次数而衰减,一块动力电池,当其实际容量衰减至一定额定容量时,就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达1001万辆。而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已经迎来了“退役潮”。据媒体报道,浙江杨女士的新能源车使用了近5年,开了20万公里。在一家定点回收网点,工作人员告诉杨女士,按照相关规定和市场价格,她车上的电池估计可以卖一万多元。业内人士介绍,退役电池可在有资质网点回收,按容量残值估价。目前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有两条路径:梯次利用和回收提取原材料。前者是将已退役的动力电池拆解重组后,应用到储能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后者则是提取报废电池中的钴、镍、锂等价格昂贵的金属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工信部公布了一万多个动力电池回收网点,新能源车车主可以查询距离自己最近的回收网点信息,规范移交“退役”电池。回收网点会根据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的情况和车体的状况,分别做出残值评估。如果电池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得以移交,就有可能流入小作坊等,对环境造成危害。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70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7005.htm

封面图片

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

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时,大量资本涌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产能急速扩张,进一步推升产能供需错配,行业盈利困难。企业积极展开自救,开拓海外市场、以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上下游协作……受访企业判断,尽管2024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企稳,但行业回暖仍需2~3年时间,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欧盟相关法规对于再生资源的强制性要求,将成为助推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中国动力电池开始“卷”向海外

中国动力电池开始“卷”向海外出海正在成为拥挤产能的一个重要去处,帮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打开空间。自去年开始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节节攀升,让动力电池企业叫苦不迭。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的继续大幅上涨,无疑让锂电池厂商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增收不增利”(仅指动力电池业务)越发成为普遍现象。但与此同时,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们却在顶住业绩压力,开启疯狂扩产。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超4391亿元,建设年产能达1069GWh(部分项目未披露投资金额及产能),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加速。一边是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对产业链“不赚钱”的哭诉,一边却是在疯狂扩产、加码投资,以此对抗同行的竞争。市场、舆论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对于国内厂商盈利能力的质疑也之而来。然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进步和亮点,却被批评的舆论所忽视——凭借“内卷”铸就的竞争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改写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SNE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20企业中,有15家是中国企业;在增速超过100%的12家动力电池商中,有11家为中国企业。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由内卷走向“外卷”,正在开启更大的市场和未来。1、出海抢订单海外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实际上相对和缓。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之所以可以霸榜全球排名,离不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世界新能源车中的市场占比达59%。也就是说,得中国市场者可得天下。不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并未满足于中国市场,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加快走向海外。最为突出的代表自然是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宁德时代成功挤掉了松下电池,打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这大大加速了其登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宝座的步伐,也使得其成为国内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国际业务占整体营收的比例在近年来迅速上升。2018年,境外收入占宁德时代总营收3.53%,去年末该数据已经升至约21.4%。而SNE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约占其总出货量的23.91%。相比之下,国内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虽然体量远不及宁德时代,但也在加速出海步伐,争抢国际车企的订单:如国轩高科目前已经和博世、塔塔集团、大众汽车集团、VinFast等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根据规划,其将于2025年实现年产能为300GWh的目标,来自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为100GWh;孚能科技则与戴姆勒深度合作,目前其为奔驰EVA2平台研发的电池已经量产下线,其首款纯电动车型EQS也已经在北美上市;亿纬锂能获得了包括戴姆勒、宝马、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多家国际一线主机厂客户的青睐。欣旺达也已成功进入雷诺的供应商...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40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4083.htm

封面图片

中国动力电池被排除在美国通胀法案补贴外

中国动力电池被排除在美国通胀法案补贴外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政府发布《<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敏感实体指南》。指南提出,从2024年开始,含有由外国敏感实体(ForeignEntityofConcern)制造或组装的任何电池组件的车辆将失去享受《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税收抵免的资格。到2025年,该项规定还将扩展至电池制造中所需的锂、钴和镍等关键矿物,即车辆不能含有在外国敏感实体提取加工的电池关键原材料,否则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外国敏感实体包括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政府拥有、控制、管辖或指示的个体。根据指南,所有在中国注册成立或中国政府持有其25%及以上股份的公司都将被视为外国敏感实体。(界面新闻)

封面图片

证券日报:质保到期高峰即将到来 动力电池进入质量竞争加时赛

证券日报:质保到期高峰即将到来动力电池进入质量竞争加时赛3月14日晚间,宁德时代在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公司与蔚来在北京签署协议,双方将推动长寿命电池研发创新。此次推动长寿命电池研发创新的大背景是,电池质保到期的高峰即将到来。2016年,国内开始实施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政策,至今正好第八年。近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和实地调研获悉,动力电池质保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电池更换费用不菲,少则几千元至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二十万元。动力电池行业已进入到产品质量和品牌服务的双赛道竞逐阶段。

封面图片

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巨头拿下宝马集团巨额大单

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巨头拿下宝马集团巨额大单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巨头拿下宝马集团巨额大单。9月9日,宝马集团宣布将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圆柱动力电池,宣布向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与亿纬锂能(300014)授予价值超百亿欧元(约700亿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45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450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