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冠病溯源“发现地”不等于“起源地”

中疾控:冠病溯源“发现地”不等于“起源地”中国疾控中心星期五(4月7日)更新信息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CDCweekly)3月30日刊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武桂珍、刘军等人“让新冠病毒溯源回归科学”的主题文章指出,最早报告的暴发地,不能等同于全球大流行的起源,即“发现地点”不等于“起源地”,所有研究和相关结论都应以科学为基础。文章提出,近几十年来,新出现的人类感染病毒,对公共卫生产生巨大威胁,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经历了3年多的冠病病毒大流行之后,尽管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正在做出巨大努力,冠病病毒的起源至今仍没有定论。文章认为,要确定一种新出现的人类感染病原体的确切起源,需要严格的逻辑关系、充分的因果关系和坚实的证据链。从宏观角度来看,对于2019年新冠肺炎的全球起源,人畜共患病仍是最有可能的来源。然而,根据目前全球的证据,冠病病毒的天然宿主和中间宿主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从狭义角度来看,对于特定地理范围(如国家、城市、学校或市场)或特定人群的起源,有多种可能性。例如,一个地理区域的最初病例,是由携带病原体人或是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入该区域引发的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发现了某一地区内的来源(最早报告的暴发地),也不能等同于全球大流行的起源,即“发现地”不等于“起源地”。文章指出,关于冠病的溯源问题,所有研究和相关结论都应以科学为基础。中国科学家始终保持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和实践,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溯源工作,贡献了大量科学参考,《世卫组织-中国联合报告》就是其中之一。在2019年12月下旬冠病暴发的早期阶段,发现一些病例与中国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科学家在实地开展调查和监测工作后,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向世卫组织专家报告了结果并进行了全面讨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疾控:新冠溯源“发现地”不等于“起源地”,所有结论以科学为基础#抽屉IT

封面图片

中疾控:将冠病溯源政治化是中国科学界无法容忍的

中疾控:将冠病溯源政治化是中国科学界无法容忍的中国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星期六(4月8日)下午说,一些指使和参与将溯源问题政治化、企图抹黑中国的势力和人物,都不要以为全世界科学界的眼光会被他们的拙劣操弄而蒙蔽。他奉劝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人士回归科学和公正的立场,不要主动或被迫成为个别国家把冠病溯源政治化的工具。他还说,轻率否定第一阶段联合研究的结果,是将冠病溯源政治化的表现,是中国科学界无法容忍的。根据中国网报道,沈洪兵在中国国新办就中国冠病溯源研究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作为开放大国,在疫情发生后,中国在溯源这个科学问题上一直秉持科学态度,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沟通合作,为响应第73届世卫大会决议,率先主动邀请世卫组织选派国际专家组两次来华合作开展溯源联合研究,在坚持“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共同开展分析研究、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共同发布研究结果”的原则下,成功在武汉完成了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形成了世卫组织联合研究报告,得到了当时参与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和世卫组织的充分认可。沈洪兵指出,在整个第一阶段联合研究过程中,中国向联合专家组提供了当时所掌握的所有溯源相关资料,没有隐瞒任何病例、样本及其检测和分析结果。近日世卫组织个别官员和专家随意发表观点,轻率否定当时的结果,完全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对世界各国参与前期溯源工作的科学家的粗鲁冒犯和不恭,是将冠病溯源政治化的表现,是中国科学界无法容忍的,也是不能被全球科学界所接受的。沈洪兵说,在第一阶段联合研究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并没有停下冠病病毒溯源的脚步,仍然统筹资源继续在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动物与环境乃至实验室检查等方向开展全面的科学调查研究工作,相关进展和结论,也已经由中方科学家通过与世卫组织和新型病原体起源国际科学咨询小组(SAGO)报告交流或通过发表文章等方式,与国际科学界和同行进行了分享。众多研究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第一阶段的联合研究结果。这些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已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封面图片

中疾控强调中国在首阶段联合溯源过程无隐瞒保留

中疾控强调中国在首阶段联合溯源过程无隐瞒保留对于世卫组织官员认为,中国政府对冠病数据的发布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影响了全球溯源研究,中国疾控中心官员反驳说,中方在第一阶段的联合溯源研究过程中,充分分享研究结果和数据,没有任何隐瞒保留。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蕾星期六(4月8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冠病溯源研究发布会上回答提问时说,作为亲身经历了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的中方科学家,她个人对此质疑感觉很惊讶。她强调,当时在武汉的联合溯源研究过程中,中方科学家本着科学、公开、客观、透明的工作原则,把所有掌握的数据和资料都进行了分享,包括早期病例信息,还有当时对武汉早期的呼吸道传染病可能的、可疑的冠病病毒感染的76000多人的病例资料,都进行了分享和深入的联合分析研究,当时的结果得到了专家们的集体认可。周蕾透露,中方当时还把中国境内2018年到2020年采集的38000多份家禽家畜样本、41000多份的野生动物样本都进行了抗体或者核酸检测,没有发现冠病病毒阳性。中方也对华南海鲜市场当时的所有动物产品上下游供应链进行了追溯性调查,没有发现病毒在动物当中传播的证据。这些研究结果当时已与世卫组织遴选的国际专家团队进行了分享。周蕾说,第一阶段的联合溯源研究过程中,中方在设计阶段也考虑了实验室泄漏的可能性,因此在武汉期间就组织了联合专家团队实地到武汉多家实验室考察调查和研究,还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当时在实验室里面的学生,这些人员所有的健康监测资料、可能的就诊临床资料,全都做了调查和分析。她强调,“不管从哪一个方面,在第一阶段的联合溯源研究过程当中,我们是充分地分享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和数据,并没有任何的隐瞒和保留”。周蕾也提到,病毒溯源研究存在一定难度,冠病溯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种疾病溯源的研究结果显示,疫情的发现地并不等于疫情的起源地,应该秉承科学的态度。她也认为,病毒溯源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充分客观地秉承科学的态度,一起开展研究工作。她最后说,世卫组织如果妄加指责,尤其是想要否认中方第一阶段联合溯源调查研究的成果,恐怕损害的是世卫组织的公信力。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吁中国在冠病溯源上给予更多合作

世卫组织吁中国在冠病溯源上给予更多合作冠病病毒溯源问题近期再引发关注之际,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中国在追踪冠病溯源的问题上给予更多配合。英国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星期二(2月14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世卫组织已暂停了冠病溯源第二阶段的追踪工作,因为这一项工作难以在中国展开。不过,据彭博社星期四(2月16日)报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否认了这一说法,但也坦言,在病毒出现三年多后,世卫组织在这一问题上仍难以取得中国的全面参与。“就在七周前,我给中国的一位高级官员发了一封信,要求合作。”谭德塞也强调,世卫组织将继续推动溯源追踪工作,直到找到答案为止,因为找到冠病起源无论在科学和道德上都非常重要。针对中国在冠病溯源工作上不配合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三在例行发布会上反驳称,冠病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两次接待世卫组织国际专家来华开展溯源合作,形成了科学、权威的联合研究报告,为全球溯源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称,在冠病病毒溯源问题上,中国分享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最多,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透明和负责任态度,也体现了中国对世卫组织和咨询小组工作的支持。中国将继续支持全球科学溯源,同世卫组织保持沟通合作。在冠病暴发初期,世卫组织曾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批评在病毒扩散时没有追究中国的责任,还被要求厘清冠病病毒的来源。世卫组织去年6月发表了一份初步报告,指出要想全面了解该病毒如何扎根,世卫组织还没有取得关键的数据。事实证明,要获得这些额外的信息是困难的。世卫组织研究冠状病毒部门的范科霍芙(MariaVanKerkhove)星期三发推称,世卫组织必须继续要求与世卫在中国的同事进行更多合作和协作,以推进需要在中国进行的研究。但她坦言,这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时间越长,就越难真正了解在大流行病的早期阶段发生了什么。在中国放宽疫情管控措施、疫情在全国范围迅速蔓延时,世卫组织也曾要求中国公开更多有关疫情的数据,以更全面地监测冠病毒株变异的可能性。近几周,由于中国医院的冠病相关死亡人数骤降,再令外界质疑中国冠病数据真实性。

封面图片

中国将举行冠病溯源研究情况发布会

中国将举行冠病溯源研究情况发布会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星期六(4月8日)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和有关专家介绍中国冠病溯源研究情况,并答记者问。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消息,新闻发布会安排全程英文同声传译。参会人员须全程佩戴N95口罩。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星期四(4月6日)在世卫组织成立75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掌握了解2019冠状病毒起源的关键,并再次敦促中国分享这些信息。他说,在中国与世卫组织分享它所掌握的冠病起源信息之前,所有的假设都仍摆在桌面上。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市报告首例冠病确诊患者。许多人认为,冠病起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但中国对此强烈反驳,并称“反对借冠病溯源借机抹黑中国”。上个月,中国科学家把一批冠病疫情早期数据上载到一个国际数据库,包括2020年1月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的1000多个环境和动物样本中发现的基因序列,但数据后来被移除了。

封面图片

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

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据北京日报,对于新冠病毒的起源,周蕾表示,我国在第一阶段的联合研究过程当中,就已经得到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充分展示在当时我国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联合研究报告里。在报告里,我国很明确提出,对本次新冠疫情起源的几个方面的假设研判的结果:首先,在报告当中,从人的方面、动物的方面、跨种属传播等这几个角度,也包括实验室的可能性,都做了评估。当时在武汉的联合专家组分成了流行病学组、动物溯源组、分子溯源组,这几个方面分别开展研究工作,因此当时得到的综合研判的结论,中疾控认为是科学可信的。周蕾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的起源,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的可能性是“可能到比较可能”;通过中间宿主引入,是“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通过冷链的引入是“可能”的;通过实验室引入当时的研究判断是“极不可能”的。在结束了武汉的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以后,我国并没有停下研究脚步,又继续按照当时在武汉制定的下一阶段工作方案和建议,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种种研究结果也都证实我国在武汉第一阶段的研究结论。中疾控:疫情发现地不等于起源地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蕾表示,疫情的发现地不等于疫情的起源地。对于新冠病毒溯源,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充分客观地秉承科学的态度来一起开展研究工作。如果世卫组织部分人员妄加指责,尤其是想要否认我国第一阶段联合溯源调查研究的成果,恐怕损害的是世卫组织的公信力。因为事实上,当时在武汉,中疾控联合科学家,包括国外和国内的联合专家工作组,共同开展联合溯源研究的过程中,中方科学家是本着科学、公开、客观、透明的工作原则,把所有掌握的数据和资料都进行了分享,包括早期病例信息,还有当时对武汉早期的呼吸道传染病可能的、可疑的新冠病毒感染的76000多人的病例资料,都进行了分享和深入的联合分析研究,当时的结果得到了专家们的集体认可。此外,我国还把中国境内2018年到2020年当时采集了38000多份的家禽家畜样本,以及41000多份的野生动物样本都进行了抗体或者核酸检测,这些结果提示也都没有发现新冠病毒阳性。对华南海鲜市场当时的所有动物产品上下游供应链也进行了追溯性调查,并没有发现病毒在动物当中传播的证据。这些研究结果当时就与世卫组织遴选的国际专家团队进行了分享。中疾控: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12月之前武汉当地并没有发现更早的病例据第一财经,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疫情开始之前的血液样本已经被检测和分析,具体情况如何?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蕾介绍,当时涉及3万人,有43850份血液样本,要把它们全部完成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我们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抗体。这些献血者都是在2019年12月之前的武汉当地的献血者。这个研究结果也很好回应了我们当时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中共同的发现,在2019年12月之前,武汉当地并没有发现更早的病例。专家:新冠病毒很可能来源于人类发布会上,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教授童贻刚表示,在华南海鲜市场的研究中,经过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的序列和当时病人序列几乎100%相同,这也提示新冠病毒很可能来源于人类。童贻刚介绍,2020年1月到3月,中国疾控中心科研人员对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的1300多份环境样品和冷冻动物样品,进行了一些新冠病毒检测和宏基因组测序等,其中包括市场内采集的400多份动物样品,这些动物样品所有的检测均为阴性结果。900多份的市场环境样品中,73份为阳性。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在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了3株病毒。经过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的序列和当时病人序列几乎100%相同,这也提示病毒可能是来源于人类。“在分析的过程中,在环境样品中所携带的一些宿主信息显示,主要是人的宿主,也包括猪、牛、鸡、鸭以及一些冷链产品的基因,甚至有老鼠和猫的动物基因判断。这些都提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人污染的东西。这些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团队在第一阶段所做出的结论。”童贻刚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37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371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