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解开苦味之谜 “吃苦”的能力或还与肥胖有关

《自然》解开苦味之谜 “吃苦”的能力或还与肥胖有关 根据已有研究的发现,苦味受体属于TAS2R家族,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类中,TAS2R家族共包括26个成员,可以检测超过1000种化合物。但除了在舌头上帮助检测苦味,TAS2R还存在于口腔之外的组织中,包括肺部、食道,而一些研究还表明这些受体能够被胆固醇和胆汁酸所调节,关于苦味受体我们仍然有许多亟待了解的地方。在今日的《自然》杂志上,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科学家首次揭示出了苦味受体的蛋白结构细节,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了苦味分子是如何与TAS2R结合并且激活受体的。在TAS2R家族中,TAS2R14是比较受关注的成员之一,因为光TAS2R14自己就能识别超过100种苦味化合物。新研究中,作者首先检测了不同组织中TAS2R14的表达量,他们发现除了舌头,TAS2R14还广泛地表达于小脑、皮肤、小肠和胸腺组织,尤其是小脑组织的TAS2R14表达水平要比舌头高出100倍,在各类组织中处于最高水平。在这些部位的TAS2R14不会传递苦味信息,而是参与其他的细胞信号通路。随后,研究团队借助生物化学和冷冻电镜手段展现了TAS2R14的蛋白结构,并分析了苦味分子是如何与其互相作用的。他们看到,当苦味分子接触到TAS2R14之后会嵌入到苦味受体的一个独特的变构位点上。▲TAS2R14蛋白结构(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受此影响,TAS2R14会改变它的形状并激活偶联的G蛋白,这种激活信号会引起下游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并将信号传递到微小的神经纤维上。随后激活信号会随着面部神经一路传递到大脑的味觉皮层中,大脑此时接收并开始处理苦味信息,因此我们可以马上感觉到口腔中的苦味。作者指出,从味蕾细胞到味觉皮层,这种信息的传递几乎是瞬时发生的,这也是为何我们在尝到不喜欢的苦味食物时马上就会吐出来。除了外源性的苦味分子,作者还发现TAS2R14同样可以与内源性的分子结合,像前文提到的胆固醇就能结合到TAS2R14的正构位点上,与苦味分子结合的变构位点不同,正构位点通常都是与内源分子结合,并引发下游的生物学效应。分子动力学实验显示,胆固醇与TAS2R14结合后,会使苦味受体处于半活性状态,这样能更容易被苦味分子所激活。▲胆固醇可以与TAS2R14的正构位点结合(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除了胆固醇,由肝脏分泌的胆汁酸同样可以与TAS2R14结合,胆汁酸与胆固醇有着类似的结构,它也能结合到TAS2R14的正构位点中。不过,这两种内源性分子与TAS2R14后会产生哪些下游效应,还需要未来更多实验来揭示。胆汁酸和胆固醇在脂质代谢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作者推测TAS2R14也参与了这些代谢过程,并与一些代谢障碍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有着联系。而基于苦味受体的这些新发现,科学家能更好地研发出靶向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的药物,帮助精准治疗相关疾病。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不爱吃黄瓜是基因决定的#】#为什么有人对苦味不敏感#有人认为黄瓜清甜可口,但有些人却难以接受其味道,觉得吃起来发苦。对苦味的

【#不爱吃黄瓜是基因决定的#】#为什么有人对苦味不敏感#有人认为黄瓜清甜可口,但有些人却难以接受其味道,觉得吃起来发苦。对苦味的接受程度是由人类七号染色体上TAS2R38苦味受体基因决定的。该基因常见两种类型:对苦味敏感的PAV型和不敏感的AVI型,前者对苦味的敏感度是后者的100~1000倍。 黄瓜的苦味是由一类被称为苦味素或葫芦素的物质引起的。对苦味不敏感的人可能尝不出来,而敏感者可能难以接受其味道,同时对卷心菜和西兰花等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的食物也喜欢不起来。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经常食用鸡蛋不会对高风险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或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经常食用鸡蛋不会对高风险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或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共有 140 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患者参加了 PROSPERITY 试验,该试验旨在评估在四个月的研究期内,每周食用 12 个或更多强化鸡蛋与不食用鸡蛋(每周食用少于两个鸡蛋)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其他心血管健康关键指标的影响。"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高血压、高胆固醇、体重指数增加和糖尿病等风险因素介导的。膳食模式和习惯会对这些因素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关于鸡蛋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尤其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或有心脏病风险的人来说,一直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信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杜克临床研究所的研究员、医学博士 Nina Nouhravesh 说。"这是一项小型研究,但它让我们确信,食用强化鸡蛋在四个月内对血脂的影响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在高风险人群中也是如此。"鸡蛋是蛋白质和膳食胆固醇的常见来源,而且价格相对便宜。Nouhravesh 和她的团队想专门研究强化鸡蛋,因为强化鸡蛋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和额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碘、维生素 D、硒、维生素 B2、5 和 12 以及欧米加-3 脂肪酸。在这项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每周食用 12 个强化鸡蛋(烹饪方式不限)或每周食用少于 2 个任何种类的鸡蛋(无论是否强化)。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 50 岁或以上(平均年龄为 66 岁),半数为女性,27% 为黑人。所有患者之前都发生过一次心血管事件,或有两个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体重指数增加或糖尿病。共同主要终点是四个月时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次要终点包括血脂、心脏代谢和炎症生物标志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在研究开始时,患者要亲自到诊所就诊,并在 1 个月和 4 个月时测量生命体征和进行血液检查。两三个月时进行电话回访,并询问强化鸡蛋组患者每周的鸡蛋食用量。对依从性较低的患者还提供了额外的教育材料。结果显示,强化鸡蛋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分别降低了-0.64毫克/分升和-3.14毫克/分升。虽然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但研究人员说,这些差异表明,每周吃 12 个强化鸡蛋不会对血液中的胆固醇产生不良影响。在次要终点方面,研究人员观察到强化鸡蛋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数、另一种称为载脂蛋白B的脂质生物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一种心脏损伤标志物)和胰岛素抵抗评分都有数值上的降低,而维生素B则有所增加。Nouhravesh说:"虽然这是一项中性研究,但我们没有观察到对心血管健康生物标志物的不利影响,而且有迹象表明食用强化鸡蛋可能有好处,这值得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进一步调查,因为在这里更多的是提出假设,"他解释说,亚组分析显示,与食用少于两个鸡蛋的人相比,强化鸡蛋组中65岁或以上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数值上有所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降低。那么,为什么鸡蛋会被说成是坏蛋呢?一些困惑源于蛋黄含有胆固醇这一事实。专家们说,更重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是在这些研究结果的背景下,可能是人们在吃鸡蛋的同时还吃了什么,比如黄油吐司、培根和其他加工肉类,这些都不是有益心脏健康的选择。Nouhravesh说,心脏病患者最好还是与医生讨论一下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这项单中心研究规模较小,而且依赖于患者对鸡蛋食用量和其他饮食模式的自我报告,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也是一项非盲法研究,这意味着患者知道他们所在的研究小组,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行为。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下午察:小林制药翻车戳破中国人心中的日货神话?

下午察:小林制药翻车戳破中国人心中的日货神话? 从保健品变成致命药,有着“日本网红神药”公司之称的小林制药翻车了,让向来追买日本药妆品的中国消费群体心凉了。 日本知名药企小林制药旗下的保健品“红麹(红曲)胆固醇颗粒”,据说能消除内脏脂肪,还能有效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即有害胆固醇)的含量。 这款产品从2021年起在日本各药妆店贩售,累计销量近110万份,给小林制药带来近6亿日元(530万新元)的收入。 2024年4月2日 9:18 PM

封面图片

人类“嗜甜”有解了!科学家首次解析甜味受体结构

人类“嗜甜”有解了!科学家首次解析甜味受体结构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甜食?《Cell》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首次解析了人 类甜味受体的精细结构,发现它由 TAS1R2 和 TAS1R3 两个亚基构成,且同一结合口袋能同时识别天然糖和人工甜味剂。 这项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观察到甜味剂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受体构象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启动下游信号通路,最终让我们感受到愉悦的“甜”。这一发现不仅解答了甜味识别的长期疑问,也为开发新型甜味调节剂、减少糖摄入提供了新思路。 终于知道“甜”是怎么回事了!照这个研究,以后是不是可以发明一种“甜味阻断剂”,让减肥人士彻底告别甜食诱惑?(想想就觉得有点“苦”哈哈) 【全球大事件】 助您掌握时事,稳操胜券! #China #全球大事件 #热点新闻  #投稿曝光

封面图片

世界讨厌香菜日到了:不爱吃竟是“天注定”

世界讨厌香菜日到了:不爱吃竟是“天注定” 对于不爱吃香菜的人而言,闻到香菜后,会感觉有一种令人作呕的“肥皂味”、“臭虫味”,属实难以接受。这种感觉其实并没错,毕竟连香菜的英文名称coriander,都有可能来源于希腊语中的臭虫一词,但对于喜欢吃的人眼,则不存在这样的味道,这是为何?香菜的“香气”成分由各种醛类组成,主要是甘露糖醇、正癸醇、壬醇和芳樟醇等多种挥发油物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基因检测公司对50000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统计他们是否喜欢香菜的味道或是否觉得香菜会有怪味,并从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有人不喜欢吃香菜的原因。据了解,我们感受食物的味道和气味主要是依靠味觉和嗅觉基因家族的受体,味觉基因家族的TAS1R和TAS2R味觉受体可以感受到甜味、鲜味和苦味;而嗅觉受体基因家族包含人类基因组中约400个功能基因。将讨厌香菜的人的DNA与喜爱香菜的人的DNA进行比较后,他们发现讨厌香菜的人11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嗅觉受体基因中发现了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PN)变异。那些吃了香菜觉得有肥皂味的人都携带一种名为“OR6A2”的特殊基因,这类基因参与人体的嗅觉味觉功能,并且对醛分子特别敏感,这种化学物质具有香菜的气味,即所谓肥皂味或臭虫味。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肠道中能破坏胆固醇的微生物

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肠道中能破坏胆固醇的微生物 研究发现,在胆固醇水平降低的人群中,有多种细菌能代谢胆固醇。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一系列疾病有关,如 2 型糖尿病、肥胖症和炎症性肠病。现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以及麻省总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可能影响心血管疾病。在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小组确定了在肠道中消耗胆固醇的特定细菌种类,它们可能有助于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心脏病风险。拉姆尼克-泽维尔实验室、布罗德代谢组学平台的成员和合作者分析了弗拉明汉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1400 多名参与者的代谢物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颤螺旋菌"(oscillibacter)的细菌会吸收并代谢周围环境中的胆固醇,肠道中这种微生物含量较高的人胆固醇水平较低。他们还确定了这种细菌可能用来分解胆固醇的机制。这些结果表明,以特定方式操纵微生物组的干预措施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这些发现还为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微生物组的变化如何影响健康和疾病奠定了基础。泽维尔是布罗德研究所的核心成员、免疫学项目主任和传染病与微生物组项目联合主任。他还是哈佛医学院和麻省总医院的教授。泽维尔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李晨皓和研究科学家马丁-斯特拉扎尔是这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在过去的十年中,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心血管疾病因素之间的联系,如人的甘油三酯和餐后血糖水平。但科学家们还无法针对这些联系采取治疗措施,部分原因是他们对肠道内的代谢途径缺乏全面的了解。在这项新研究中,布罗德团队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了肠道微生物对新陈代谢的影响。他们将枪式元基因组测序技术与代谢组学技术相结合,枪式元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分析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DNA,代谢组学技术能测量数百种已知和数千种未知代谢物的水平。他们利用这些工具研究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的粪便样本。斯特拉扎尔说:"项目成果强调了高质量、经过整理的患者数据的重要性。这使我们能够注意到那些非常微妙且难以测量的效果,并直接对其进行跟踪。"这种方法发现了微生物与代谢特征之间的 16000 多种关联,其中有一种关联特别强烈:与缺乏相关属种细菌的人相比,体内有几种颤螺旋菌属细菌的人胆固醇水平较低。研究人员发现,该属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惊人,平均每 100 个细菌中就有 1 个。研究人员随后想弄清微生物分解胆固醇的生化途径。为此,他们首先需要在实验室中培养这种生物。幸运的是,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在收集粪便样本中的细菌,为此他们建立了一个独特的菌种库,其中也包括颤螺旋菌。在成功培育出这种细菌后,研究小组利用质谱法确定了细菌中胆固醇代谢最可能产生的副产品。这使他们能够确定细菌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途径。他们发现,细菌将胆固醇转化为中间产物,然后再由其他细菌分解并排出体外。接下来,研究小组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确定了负责这种生化转换的候选酶,然后在实验室中的某些颤螺旋菌中检测到了这些酶和胆固醇分解产物。研究小组发现了另一种肠道细菌 - 产粪甾醇真杆菌(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它也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这种细菌携带一种基因,科学家们此前已经 先前已经证明参与胆固醇代谢。在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Eubacterium 可能与Oscillibacter对胆固醇水平有协同作用,这表明,研究细菌物种组合的新实验可能有助于揭示不同微生物群落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人类健康。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绝大多数基因仍未定性,但研究小组相信,他们在确定胆固醇代谢酶方面取得的成功,为发现受肠道微生物影响的其他类似代谢途径铺平了道路,这些代谢途径可以作为治疗靶点。"有许多临床研究试图进行粪便微生物组转移研究,但对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肠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却不甚了解,"李说。"我们希望先退一步,专注于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或基因,我们就能系统地了解肠道生态学,并提出更好的治疗策略,比如针对一种或几种微生物进行治疗。""由于肠道微生物组中存在大量功能未知的基因,我们预测代谢功能的能力还存在差距,"他补充说。"我们的工作强调了肠道微生物可能改变其他固醇代谢途径的可能性。我们可能会有很多新发现,这些发现将使我们更接近于从机理上理解微生物是如何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