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武旗下钢铁电商平台撤回上市申请

中国宝武旗下钢铁电商平台撤回上市申请 截至 7 月 4 日,国内 IPO 审核申报企业中,已有 309 家公司今年终止了 IPO 进程。相较之下,2023 年共有 243 家公司终止了 IPO 进程。(界面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阿里巴巴蔡崇信:撤回菜鸟上市申请是基于集团战略和 IPO 进展阶段两方面考量

阿里巴巴蔡崇信:撤回菜鸟上市申请是基于集团战略和 IPO 进展阶段两方面考量 =========== 鉴于阿里集团1+6+n方针后的情况,我终止菜鸟以上市为目的进行的活动。我作出这个决定,是出于原则性的考虑的。

封面图片

随着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回升,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将寻求与铁矿石开采商力拓公司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随着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回升,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将寻求与铁矿石开采商力拓公司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据一份新闻稿称,宝武集团董事长陈德荣在周五与力拓官员的会晤中表示,希望从修复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关系的努力中获益。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恢复了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些货物,以努力结束两年多的外交争执。 via

封面图片

中国恒大撤回美国破产保护申请

中国恒大撤回美国破产保护申请 深陷债务危机的中国恒大集团公告,已向美国法院提交撤回破产保护申请。 中国恒大集团星期天(3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公告,鉴于共同及各别清盘人的委任,预计境外债券协议安排将不会以目前的方式进行。据共同及各别清盘人了解,恒大、景程和天基的前外国代表的法律顾问已于2024年3月22日向美国法院提交文件,撤回恒大、景程和天基各自的第15章申请(即破产保护申请)。 公告称,共同及各别清盘人仍专注于履行其职责为该公司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保全、最大化及返还价值。在现阶段,所有方案仍有待考虑,共同及各别清盘人将根据美国法典第11编第15章提出新的申请,以支持其认为必要或适当的方案。 中国恒大集团去年8月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5章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申请同时表明,该集团正寻求对位于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京群岛的三家公司进行重组谈判的认可。恒大集团关联公司天基控股(Tianji)、景程有限公司(Scenery Journey)也根据第15章向曼哈顿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不过,恒大集团澄清公司向美国法院提出申请是境外重组程序的一部分,不涉及破产申请。 根据上述条款,正在接受债权重组的公司,其美国资产可申请得到保护,债权人不可起诉或扣押该公司在美国的资产。 此外,中国证监会3月18日发布公告,向恒大集团附属公司恒大地产实施罚款,并拟禁止恒大集团创办人许家印进入证券市场。同日,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发出限制消费令,对该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许家印实施高消费限制措施。 2024年3月25日 11:24 AM

封面图片

【数字支付平台Wirex、加密货币做市商B2C2已撤回向英FCA的注册申请 】

【数字支付平台Wirex、加密货币做市商B2C2已撤回向英FCA的注册申请 】 1月30日消息,数字支付平台Wirex、加密货币做市商B2C2等在美国开展业务的加密公司已撤回向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注册申请。FCA高管Sarah Pritchard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一封信中表示,85%寻求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司无法证明他们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 此前1月27日消息,FCA公告显示,自两年前开放注册制度以来,申请注册的300家加密货币公司中,只有41家获得了完全批准。

封面图片

中国多家钢铁贸易商频传爆雷事件

中国多家钢铁贸易商频传爆雷事件 中国媒体报道,多家钢铁贸易商正面临破产、遭强制清算或下落不明的困境。这种现象可能与钢材价格下跌、产能过剩、房地产项目减少等因素有关。 据第一财经星期四(3月21日)报道,包头市玉仑钢铁贸易今年春节前以冬储为由,收取了客户预订螺纹钢的保证金,但公司不但没有去钢厂订货,反而将款项收进自己口袋,导致无法交货而爆雷,涉案资金高达1亿元(人民币,1900万新元)。 “冬储”指的是钢贸商在冬季销售低迷之际,以相对低的价格大量囤积钢材,待春节过去价格上涨后卖出获取利润。 与包头玉仑钢铁情况类似的还有四川宝恩嘉创。业界人士透露,这家公司在春节前以冬储为由预收几万吨螺纹钢货款,并向大部分公司预收20%保证金,小量订单则预收全额款项,但收取款项后没有到钢厂订货,交不出货。 天津和福建都有钢贸企业“爆雷”。除了“爆雷”,还有大批钢贸商破产、强制清算、下落不明。 报道引述业界人士分析,这些情况可能与钢材价格下跌、产能过剩、房地产项目减少等因素相关。虽然“爆雷”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但对今年市场抱持更悲观看法。 据彭博社报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峰上星期三(3月13日)在一场论坛上说,中国的电脑芯片、内燃机汽车、电池、钢铁和家电正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美国已经发出了产能过剩的警告”。 两天后,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发出警告,若中国以人为压低价格甚至倾销的方式输出过剩的产能,将损害全球贸易体系,而其他国家将做出回应。 2024年3月22日 7:05 PM

封面图片

芯片企业IPO遇冷:2023年51家撤否 67%上市公司利润下降

芯片企业IPO遇冷:2023年51家撤否 67%上市公司利润下降 在2023年IPO市场全链条收紧之际,IPO项目更是从严审核,撤否数量也创下近十年以来最大撤回潮。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合计有284家企业撤回IPO申请或被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以下合成“撤否企业”)。这一数据略高于全年的过会企业数(279家)。其中,下半年撤否企业数量为163家,占比57.4%,显著高于上半年的121家。从历史数据来看,IPO撤否的上一次峰值出现在在2013年,共有276家企业IPO撤否。数据显示,2023年撤否的284家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数量最多,达到51家。芯片企业集中在这一行业。芯片IPO终止案例多发,申请上市途中“撤单”原因主要有哪些?在当前的资本市场形势下,近一年成功上市的芯片公司又有哪些优势?IPO终止事件多发2023年,A股IPO政策收紧,发行节奏放缓,对IPO项目的审核也愈加严格,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数量也创下历史峰值。现场检查、现场督导,对于拟IPO项目形成的威慑力,也是申报项目主动撤回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合计进行了9轮现场检查抽查,合计抽查约80家IPO企业,其中超过40家企业终止了审核,项目撤回率超过50%。而在2023年撤否的284家企业在各申请上市板块中的情况来看,沪主板的撤否率为42%、深主板为56%、科创板为66%、创业板为51%、北交所为41%。不难看出。科创板的撤否率最高。从行业来看,在撤否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数量最多,达51家。芯片企业集中在这一分类中。据不完全统计,芯龙技术、钰泰股份、锐成芯微、集创北方、芯微电子、赛卓电子、硅动力等芯片IPO企业均在2023年主动撤回了IPO材料申请。从问询回复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在被交易所二轮问询后,便主动撤回了IPO申请。其中,集创北方直至撤回IPO前,仍未回复首轮问询函回复。相关进度显示,2022年6月30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集创北方的科创板IPO申请。当年7月23日就显示为“已问询”。至2022年9月底,因重新提交财务资料,集创北方IPO一度中止,2022年11月恢复。直到2023年3月14日,经历了9个月的等待后,集创北方主动撤回上市材料的申请,结束了科创板IPO之路。几类主要IPO终止原因根据统计,监管部门对拟IPO项目的问询问题主要包括毛利率波动异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板块定位(硬科技与科创属性、三创四新等问询问题明显增加)、业务收入持续性、销售模式、客户与供应商、行业竞争格局及和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募投项目合理性、合规经营、公司估值等。举例来看。2022年12月28日IPO获受理的赛卓电子,2023年1月15日经过第一轮问询,4月21日披露了首轮问询回复,后于2023年7月20日却主动终止了IPO申请。资料显示,赛卓电子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磁传感器芯片,具体包括速度传感器芯片、位置传感器芯片、电流传感器芯片,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领域。在赛卓电子的首轮问询中,监管部门便对其产品和市场、技术、销售模式和客户、收入、成本和毛利率、历史沿革和股东、期间费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采购和存货、股权激励、子公司、募投项目、信息披露、高管、媒体质疑和其他等13大类问题进行了问询。赛卓电子进行了330多页的首轮问询回复后,于三个月后主动撤回了IPO申请。监管部门审核IPO项目趋严,若企业不能对监管部门数轮的问询,提交出令人满意的回复,通常会主动撤回;而部分心存侥幸的企业,也可能会在现场检查中,暴露企业问题。深交所监管函显示,2023年撤单的芯微电子存在被抽中现场检查后删除ERP信息系统上机日志的情况,未积极配合现场检查。除了删除ERP信息系统操作日志外,在现场检查中,监管层还发现了芯微电子存在的其他几项违规情况,包括公司实际执行的收入确认政策与招股说明书披露情况不一致、未充分揭示核心专利即将到期、实用新型专利被宣告无效的风险、未充分披露财务核算不规范等。根据现行上市监管规则,主动申请终止IPO的企业可在6个月后再次冲刺上市;若IPO申请是被监管部门经审核后发现问题否决,则一般有两种处置方式:其一,企业不是因为造假原因导致被否的,那么在拿到证监会出具的不予核准发行上市的批文以后,企业可以在6个月后择时重新申报;其二企业是因为造假的原因导致被否的,那么按照规定要36个月以后才能重新申报。在这36个月内,企业也不得通过借壳形式上市。上市企业业绩“变脸”A股IPO市场正呈现进一步节奏放缓的迹象,新股上市发行的脚步也明显慢了下来。数据显示,2023年A股IPO市场共新增313家企业发行上市,同比减少26.87%,自2018年试点注册制以来首次下滑;实际募资累计达3565.39亿元,同比下降39.25%。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的安排。有分析指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是长期以来监管部门的一项工作目标。在当前情况下,IPO阶段性收紧,有利于减轻市场融资压力,助力二级市场稳健运行。2023年芯片行业IPO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环境影响。Wind数据显示,2023年内上市的芯片企业有5家,分别是南芯科技(688484.SH)、华虹公司(688347.SH)、蓝箭电子(301348.SZ)、泰凌微(688591.SH)、盛科通信-U(688702.SH),上市日期分别为2023年4月7日、8月7日、8月10日、8月25日、9月14日。从业绩表现来看,持续盈利仍是难题。2023年前三季度,南芯科技、华虹公司、蓝箭电子3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了下降,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49亿元、16.85亿元、1.8亿元,同比变动-11.99%、-11.61%、-26.72%;而泰凌微、盛科通信则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43亿元、0.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29.3%、72.85%。实际上,2023半年前三季度,A股芯片公司业绩普遍下降。Wind数据显示,在芯片板块9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6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占比约为67%。此外,2023年上市的5家芯片公司,除了蓝箭电子,其余4家公司当前股价已经低于发行价。Wind数据显示,截止1月29日收盘,南芯科技、华虹公司、蓝箭电子、泰凌微、盛科通信的股价相对发行价涨跌幅为-26.51%、-28.73%、110.18%、-8.21%、-12.14%。虽然业绩及股价表现暂时不容乐观,但不少机构预测,2024年国产芯片前景仍向好。德邦证券表示,国内映射来看,一方面全球AI浪潮不减,训练端需求依然强劲。国产算力加快渗透,华为、寒武纪、海光等均在算力芯片具备技术实力,随着集群算力的优化迭代,国产芯片较英伟达等芯片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扩大。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光通信芯片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光通信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70.62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8%。(思维财经出品)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