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将共享EV电池信息,降低中国依赖

日欧将共享EV电池信息,降低中国依赖 日本和欧洲正在分别推进管理EV电池信息的电子平台构建。4月2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信息处理推进机构(IPA)与欧洲方面就信息共享和相互认证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 日本政府正在开发被称为“乌拉诺斯生态系统(Ouranos Ecosystem)”的自主的工业数据平台。除了丰田、日产汽车和本田等日本汽车大型企业之外,丰田和松下控股出资的EV电池企业司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和电装等50多家日本企业也将参与其中。 欧洲已存在由汽车制造商等主导的官方和民间数据平台“Catena-X”。除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商和采购量等与日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保密信息之外,到2025年将实现乌拉诺斯与Catena-X的共享。 通过乌拉诺斯和Catena-X的相互认证,日本企业只要在国内获得乌拉诺斯认证,就可以自动获得欧盟的认证。其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共享和追踪使用中的电池所使用的材料的信息,防止流出区域外。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韩国开始降低电池、永磁体等关键产品对中国的依赖

韩国开始降低电池、永磁体等关键产品对中国的依赖 韩国国际贸易协会(KITA)3月13日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氢氧化锂进口额为61.9亿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2023年来自中国的进口份额为79.6%,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相反,韩国第二大氢氧化锂来源国智利的份额从10.7%增加到17.5%。韩国对中国氢氧化锂的依赖度从2019年的74.1%上升到2022年的87.9%,与韩国电池行业的增长一致,但在2023年首次下降。粉末状氢氧化锂是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LG化学等韩国公司将氢氧化锂注入与镍、钴和锰混合的前体中,以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阴极材料。锂约占正极材料成本的40%,使其成为影响电池价格的关键矿物。2023年,制造电动汽车电机所需的钕永磁体来自中国的份额下降至84.7%,略低于2022年的87.5%。相反,从菲律宾进口的钕永磁体的份额从2022年的11%上升到2023年的14.3%。钕是一种稀土金属,具有很强的磁性,使其成为电机小型化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材料。超过80%的电动汽车在电机中使用钕基稀土永磁体。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通常重约1.6千克。韩国在锂和永磁体等一些关键矿产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度下降,被解释为,韩国企业积极应对美国《通货膨胀抑制法》(IRA)等贸易环境的变化,在韩国政府支持供应链多元化的政策下,积极替代中国产品的结果。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日本运输企业将引进二手汽油车改装的EV

日本运输企业将引进二手汽油车改装的EV 把二手汽油车改装成电车作为承接亚马逊日本(Amazon Japan)配送业务的日本第一大企业,丸和运输机关将引进由二手汽油车改装而成的轻型商用电动面包车。原因是商用EV的新车供应有限,到2030年将用改装车替换掉约1000辆运输车辆,占全部车辆的约3成。作为降低引进成本的脱碳措施,同样的二手改装EV可能会越来越多。丸和运输的优势业务是一揽子承接货主企业的物流。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大,该公司抓住了亚马逊等企业的需求,母公司AZ-COM丸和控股预计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的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2%,达到2000亿日元。丸和运输将与Mizuho Leasing公司合作,以租约形式引进二手改装EV。车辆改装由日本的EV新兴企业FOMM负责,把铃木的轻型商用面包车“EVERY”改装成可更换电池的EV。1次充电需7个半小时,可行驶100公里。最大载重量为350公斤,将用于行驶距离较短的快递。在驾驶席后方放入电池设备预计每辆车的改装费用为约140万日元。据估算,未来可将相较于新车的引进成本降低到一半。每辆车一年的电费也比汽油费便宜40~50万日元。将在各配送区域的营业所设立更换式电池充电点,可以在结束上午配送后装载货物时更换电池。丸和运输目前拥有约3000辆配送车辆,用于将货物运送到收货人家中等的“最后一英里”配送,其中EV只有5辆。虽然货主企业的脱碳要求日益强烈,但“无法预料能否确保所需要的EV数量”(丸和运输)。该公司将引进交付期比普通EV短的二手改装车,以此来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据日本环境省统计,运输领域占到日本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2成,其中4成是货物运输。要求削减整个运输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Scope 3”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日本大型物流企业SBS控股也考虑引进使用小型卡车的改装EV。该公司计划在中期内引进2000辆EV,而目前仅有30辆左右。全新的EV价格高,“要想一口气增加很多辆,存在难度”(该公司相关人士)。计划于3月开始验证。日本刚刚建立起商用EV市场。走在前列的三菱汽车2023年底推出了续航距离延长3成的新车型“Minicab EV”。本田计划今年春季推出以商用轻型汽车“N-VAN”为原型的EV,还力争使可换电商用轻型EV达到实用化。轻型汽车份额排在日本第二的铃木则推迟了原定3月前推出的商用EV的上市时间。铃木原计划与丰田的全资子公司、轻型汽车份额排第一的大发工业等共同开发,接受OEM(贴牌生产)供应。由于大发的测试造假问题,商用EV的销售目前暂无眉目。日本最大的宅配公司雅玛多运输将在2030年度之前引进2万3500辆EV。占到集配车整体的约6成,而截至2023年度只有2200辆左右。佐川急便也计划到2030年度将日本国内6000辆轻型汽车实现电动化,但新车供应速度迟缓。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欧盟:须采强有力措施 降低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对华依赖

欧盟:须采强有力措施 降低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对华依赖 一份欧盟会议文件指出,除非欧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否则到2030年,欧盟在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可能堪比俄乌战争前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 路透社报道,欧盟领导人会议将于10月5日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举行,届时会议将讨论欧洲的经济安全问题。 一份由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为会议编写的文件称,由于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限制,欧洲需要掌握储存能源的方法,从而实现到2050年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这将使欧洲对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需求激增,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需求量将增加10到30倍。 文件强调,如果欧盟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到2030年,欧洲能源生态系统的对华依赖度,可能会与俄乌战争前对俄罗斯的依赖有性质上的不同,但严重程度会是相似的。 欧盟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自信和经济影响力感到担忧。这次的欧盟领导人会议将讨论欧盟委员会的建议,以降低欧洲过于依赖中国的风险,也会讨论欧洲向非洲和拉美地区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欧盟在制造电解槽的中间阶段和组装阶段占据强势地位,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但在对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方面,却严重依赖中国。 欧盟委员会说,在俄乌战争爆发前的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其消费总量的40%,石油进口占总量的27%,煤炭进口占总量的46%。停止从俄购买大部分能源,导致欧盟能源价格震荡、消费通胀飙升,迫使欧洲央行大幅提高利率,进而抑制了经济增长。 然而西班牙的这份文件还强调,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并非欧盟的唯一软肋,在数码技术领域,欧盟也面对着类似的问题。“预测表明,眼下这个10年里,(欧盟)对传感器、无人机、数据服务器、存储设备和数据传输网络等数码设备的需求将急剧上升。” 文件指出,到2030年,欧盟的对外依赖可能会严重阻碍欧洲工业和服务业迫切需要的生产率提高,并可能阻碍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农业系统现代化进程。

封面图片

京瓷将投资100亿日元扩大电池产量

京瓷将投资100亿日元扩大电池产量 京瓷将在明年3月前投资约100亿日元,将家用蓄电池的产量提高一倍。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28年3月将家用和企业电池的销售额提高60%。日本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光伏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 (FIT) 规定,经过 10 年的实施后,电力的出售价格急剧下降,因此国内蓄电池的需求正在扩大。

封面图片

中国将审查福特-宁德时代电动汽车电池交易以确保核心技术不被共享

中国将审查福特-宁德时代电动汽车电池交易以确保核心技术不被共享 这是两个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使商业交易复杂化的另一个迹象。 福特周一表示,此次合作将使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获得许可,用于新的电池技术。价值3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厂福特将在密歇根州西南部运营和控制。 知情人士表示,虽然北京方面很高兴这笔交易展示了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实力,但官员们担心宁德时代的技术竞争方面可能会被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或利用,并要求不透露姓名讨论中国政府的审议。

封面图片

中国科技公司使用“共享员工”降低人力成本

中国科技公司使用“共享员工”降低人力成本 为节省人力成本,一些中国科技公司开始使用“共享员工”。 据中国央视财经星期六(3月30日)报道,当前正是“金三银四”的春招旺季,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企业都使用了“共享程序员”“共享设计师”等 。 北京某财务收支管理科技公司首席营销官告诉记者,公司与很多工程师有合作,在不同区域做本地化的项目交付服务。公司是创业公司,总人数不到600人,“共享员工”为公司节约了很多成本。 一名受访的工程师称,“共享工程师”可以同时承接很多家公司的项目交付过程管理,他自己同时在做的项目有六至八个,现在的整体收入比之前提高了40%至50%。 报道称,今年,“共享程序员”“共享设计师”“共享财务”成为不少科技型企业的用工新选择。这些“共享员工”一般不和企业签订固定合同,而是与企业就某一项目进行短期合作。很多企业采用“共享员工”模式后,人力成本降低了5%至10%左右。 对于“共享员工”,网民反应不一。有人认为,企业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员工也可以多劳多得,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好事情;也有网民认为,广泛采用“共享员工”,可能因为法律漏洞造成纠纷,另外,员工的忠诚度、社保缴纳等都是问题。 2024年3月31日 4:07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