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崩溃的边缘 标题中 “Burnout” 有点类似于中文里将 “抑郁” 作为形容词使用时所指的状态,但也许比这更严重; 就像

生活在崩溃的边缘 标题中 “Burnout” 有点类似于中文里将 “抑郁” 作为形容词使用时所指的状态,但也许比这更严重; 就像是处于持续的和强大的压力之下,沮丧、无助、疲惫、绝望 …… 混杂在一起。然而,这可能不是病理学问题,不是个人化的解决方案能处理的状况。 生物政治学研究生物学上的人与其政治行为的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所采用的生物学上的学科包括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神经解剖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等。 生物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行为除了受到理性的支配,还受到各种生物因素的影响。人的遗传差异和生物本能都会影响到人的政治行为。 在这本新书中,卡罗琳·阿尔芬通过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视角对生物政治学进行了原创性的探索。 该书由五章组成,以四个中心主题为指导:生物政治学、激化、复原力和加速主义。(请注意,这里的加速主义指的是以德勒兹和伽塔利的理论为起点的加速主义哲学,旨在强化加速去领域化的力量,以克服阻碍深远社会变革可能性的对抗趋势。) 第一章考察了赛博朋克作为科幻小说流派的政治可能性,并介绍了一种新自由主义的主体 自我监控的 “机械人”。这些人将健身/健康追踪设备和应用加入自己的身体,以 “自我培养”。在这里,阿尔芬提出了具体的例子,说明健身追踪器如何在自我培养的幌子下成为新自由主义政府的一种战略。 从福柯的生物政治学转向激化和复原力的主题,阿尔芬主要从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理查德·K·摩根的《改变的碳》以及电影《银翼杀手》中汲取灵感,对新自由主义复原力的概念提出了质疑。 在她与生物黑客的讨论中,将生物政治学、激化、复原力这些主题与加速主义联系起来。在这里她认为,生物黑客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监控的半机械人的强化,而加速主义最终是另一种形式的复原力。 这本书对于那些对数字安全性研究、政治社会学、生物政治学、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政治理论、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感兴趣的人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这本书处于国际政治理论的前沿。它恰当地讲述了新自由主义如何产生社会、技术和具身存在的新形式的故事。它促使读者就新自由主义通过各种机制使自身延续的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方式提出了质疑。 这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任何有兴趣了解现代城市景观政治的人都应该阅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书中,麦克弗森使用「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概念去界定自霍布斯到洛克的政治学说中隐含著的预设前提,并论证现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所遭遇的

在书中,麦克弗森使用「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概念去界定自霍布斯到洛克的政治学说中隐含著的预设前提,并论证现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所遭遇的困境正是植根于个人主义的占有性。麦克弗森不仅以此书对17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做出马克思主义式的解读,而且树立了从理论文本内部寻找其隐含预设的分析范式,并展示了其缬密的论证逻辑。观点和方法上的创新使得本书成为当代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 作者简介 · · · · · · C. B. 麦克弗森(Crawford Brough Macpherson,19111987),负有盛名的加拿大政治学家,曾求学于多伦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执教于多伦多大学。麦克弗森著作不丰,但皆为经典,《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从霍布斯到洛克》(1962)、《自由民主的生命与时代》(1977)等作品对当代政治哲学理论发展影响深远。 译校者简介 张传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王 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封面图片

在本书中,麦克弗森将自由主义民主区分为保障式民主模式、发展式民主模式、均衡式民主模式和参与式民主模式,同时对于不同的模式进行了比

在本书中,麦克弗森将自由主义民主区分为保障式民主模式、发展式民主模式、均衡式民主模式和参与式民主模式,同时对于不同的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麦克弗森提出自己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理解。麦克弗森不仅探讨了相关民主模式的问题,也对经济民主、工业民主、社会民主等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麦克弗森生于加拿大,1955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于1956年成为多伦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是当代西方著名政治学家,代表作包括《占有性个人主义 理论:从霍伯斯到洛克》等。

封面图片

转帖

转帖 大V的被捕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言论管制的危机感和压力。问 「我们还有讨论空间吗?」 是的,有。而且一直都有。但问题就在于,真正的空间之所以仍是空间,因为它们不在或尚且不在当局的雷达视野内;然而,障碍也同时在这里 不在雷达视野内的议题,被讨论者所忽视了,甚至被贬低为 “没有价值”。 被抓捕、被封杀才能 “证明价值”?不,这是荒谬的标准。IYP多年来一直在强调警惕的 *恶意愚蠢*,正是对这一荒谬标准的反驳。即 审查是故意的愚蠢,它旨在让人们相信那些事实上并没有意义的嘲讽和批评 “具有威胁性”。 请注意,这*绝非*所谓的 “擦边球”!而是对恶意愚蠢的反向利用和反击。 行动者的胜算根本性地取决于创造力而非包括武力、勇气、士气在内的等等其他东西 也就是说,你需要从你的对手尚未觉察到的位置开始,即 雷达视野之外 - “空间”,让镇压套路失去反应能力。 换言之,你需要的是牢牢把握住空间,开辟空间,深入空间,而非在 “没有空间” 的叹息中消耗自己。就如那些在维权和上访中消耗掉精力的人们,已经难以理解自治主义的真正颠覆性价值。 绝不否认,空间只会越来越小,但是,即便我们只能讨论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或一部小说,它也很容易绕开雷达的视野,**只要能深入它**,它就将有可能具有极高的*战略辩论*价值。 作为例子,比如《纸钞屋》,这是一个强大的直接行动教程,一个具有现实寓意的演练;但是它的缺陷是什么?…… 或者,《鱿鱼游戏》,想象一下,如果在下一季中,被压迫者冲上观赛台,那些VIPs会怎么样?…… 更简单的,甚至可以是,比如《无暇赴死》那样的纯商业片,007使用的手机为什么无法让它完成任务(安全性问题Q&A)…… 上述只是随口说说的简单话题,基于社交媒体人们的常规水平,它们就完全可以深入到行动主义战略层面。Alphin 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就是从热门科幻小说入手,阐述和论述新自由主义生物政治学这一关键议题的 从生物政治学、到激化、复原力、到加速主义。你知道,这个议题的深入角度在当下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so 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讨论空间,而是,在现有的讨论空间内,为什么我们无法深入到可激发现实的变革意义的层面? 我们在哪里消耗了精力、电力和流量?

封面图片

编辑推荐:人生无处不反思

编辑推荐: 人生无处不反思 199个生活中常见问题 近500位人文大师的靠谱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 用人文滤镜审视日常困境 内容简介: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系列共有五本,分别是《哲学有什么用?》《政治学有什么用?》《女性主义有什么用?》《经济学有什么用?》《心理分析有什么用?》。这套书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作者简介: 泰吉万•帕丁格,英国知名财经作家,《经济评论》专业撰稿人。毕业于牛津大学玛格丽特夫人学堂。主要著作包括《经济学的世界》(2017)、《经济学有什么用?》(2018)等。 塔比•杰克逊•吉(Tabi Jackson Gee),英国作家、记者,常年为《卫报》《观察家》《每日邮报》等报刊供稿。 弗雷亚•罗斯(Freya Rose),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哲学工作者。 萨拉•托姆利(Sarah Tomley),英国心理治疗师、作家、编辑。为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许多著作做出了贡献,著有《哲学书》《心理学书》《心理分析有社么用?》等。 马库斯•威克斯,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工作者,主要著作包括《几分钟就能掌握的哲学》《几分钟就能掌握的心理学》《几分钟就能掌握的政治学》等;DK出版公司人文社科书系撰稿人,参与的作品包括《DK政治学百科》、《DK哲学百科》等。 加雷思•索思韦尔(Gareth Southwell),英国作家、哲学普及工作者,著有《政治学有什么用?》《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你不可不知的50条科学哲学知识》。 精彩书评: 该书通过阐释和对比历史上伟大的经济学家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见解,既帮助读者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掌握一些重要经济理论的要义,同时,也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进行决策时有更开阔的思路。 卢周来,著名经济学家 我很喜欢这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我邀请大家阅读这本书,思考我们今天的女性应该做些什么,对能对得起历史上那些为争取女性个人和集体的自由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自己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指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他或她会说,是的,今天仍然存在性别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方 刚 [本书]切入哲学知识的方式要亲民得多,大量的插图将玄妙的哲学道理予以可视化,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读者们能够边看边想,联系实际,尽情享受思辨的快乐。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读者一旦读了这本书,一定会明显增进自己的政治学知识。政治学不在远处,就在身边。这就是本书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教授 任剑涛 #套装 #哲学 #女性主义 #政治 #经济 #心理学

封面图片

要理解国际政治,首先需要了解国家是如何思考的。国家作为一个集体,能够自主思考吗?如果能,它是如何思考的?思考过程是理性的还是非理

要理解国际政治,首先需要了解国家是如何思考的。国家作为一个集体,能够自主思考吗?如果能,它是如何思考的?思考过程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政治领袖会因之理性行事吗?由此产生的对外政策决策呢? 在近几十年的国际政治研究中,相当一部分学者,特别是理性选择理论家和政治心理学家认为,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体,其对外政策决策常常是非理性的,而政治领导人也很少理性行事。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一意孤行动武并深陷泥淖似乎就是非理性的典型表征。 但是,于国际政治的研究和实践而言,得出结论认为国家是非理性的,实属毫无意义,因为只有假定国家是理性的,学者和决策者才有可能理解和预测国家的行为,否则,整个国际政治研究的大厦都将倾覆,政治领袖也将无从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外政策。 由此,本书系统论述了国家的思考方式与过程,重新定义了对外政策中的理性,指出:国际政治中的理性决策依托于阐释世界如何运作的可信理论,并且经由审议性决策过程产生。基于这个标准,本书分析了1900年以来,在一战、二战、冷战等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背景下,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美国的15个对外政策决策案例,并得出的结论:大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理性的,即使它们的决策并不总是成功的,有时甚至是违反道德的,而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J. 米尔斯海默,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泰斗,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 2003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20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詹姆斯·麦迪逊奖。代表作有《大国政治的悲剧》、《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与史蒂芬‧M. 沃特合著)等。在2017年一项面向全球30多个国家的1,600多名国际关系学者的调查中,米尔斯海默在「过去20年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25名学者」中名列第三位。 塞巴斯蒂安·罗萨托,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圣母大学政治学教授,该大学下属的国际安全中心、克罗克国际和平研究所、刘氏亚洲研究所和纳诺维奇欧洲研究所的研究员,著有《大国政治中的意图》等书。

封面图片

《政治的概念》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 刘小枫编

《政治的概念》 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 刘小枫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经典与解释·施米特文集 原作名: 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译者: 刘宗坤 / 朱雁冰等 出版年: 2015-1 页数: 292 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摆脱他那充满悖论与危险的思想幽灵…… 20世纪最具争议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集,刘小枫教授全新编订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下,什么才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 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就是划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本书收入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 《政治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Das Zeitalter der Neutralisierungen und Entpolitisierungen) 《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Theorie des Partisanen. Zwischenbemerkung zum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政治的概念》乃施米特最标志性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作品,至20世纪末已有15个语种的译本,因为他在此书中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观点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就是对敌友关系的划分。《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是《政治的概念》初版时的附录,在1933年的修订版中被取消。1963年重印时,施米特增补了大量注释,撰写新序,附加了三篇“增补附论”,成为《政治的概念》一书的定本。 同年,施米特发表《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从19世纪源于西班牙的游击战讲到列宁尤其是毛泽东对游击战理论和实践的天才发展,尖锐地提出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该书副题表明其对《政治的概念》提供了历史证明。《游击队理论》在“9•11事件”之后更显意义,现已成为诸多学科的经典文献。 本书新增一篇德国汉学家什克尔与施米特关于“游击队理论”的对谈,展现1960年代末,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施米特对“游击队理论”的再思考。 #政治 #思想 #政治学 #法学 #德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