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 Amazon Graviton3 实例已落地中国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 Amazon Graviton3 实例已落地中国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亚马逊云科技北京区域和宁夏区域推出基于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 处理器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M7g 通用型、C7g 计算优化型和 R7g 内存优化型三款实例。 标签: #Amazon #亚马逊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 Amazon Cloud WAN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 Amazon Cloud WAN 2021年12月13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完全托管的广域网(WAN)服务Amazon Cloud WAN。据介绍,Amazon Cloud WAN 可连接本地数据中心、分支机构和云资源,简化全球网络运营。 美通社

封面图片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由自研芯片支持的三款Amazon EC2新实例

封面图片

消息称科技巨头 Meta 已暂停自研 AR 眼镜处理器开发

消息称科技巨头 Meta 已暂停自研 AR 眼镜处理器开发 ============== 曾经 fb 出于类似的理由,想过自己做一个手机,结果也是凉凉。 移动互联网时代自研手机 「元宇宙」时代自研芯片 emmmm

封面图片

微软推出两款自研芯片:Azure Maia 100 和 Azure Cobalt 100

微软推出两款自研芯片:Azure Maia 100 和 Azure Cobalt 100 当地时间 11 月 15 日周三,微软在西雅图举办的 Ignite 全球技术大会上,发布了两款自研芯片:Azure Maia 100 和 Azure Cobalt 100。 微软表示,Azure Maia 100 是一款 AI 加速器芯片,用于 OpenAI 模型、Bing、GitHub Copilot 和 ChatGPT 等 AI 工作负载运行云端训练和推理。Azure Cobalt 100 则是一款基于 Arm 架构的云原生芯片,针对通用工作负载的性能、功率和成本效益进行了优化。 微软还表示,他们不打算出售这些芯片,而是将它们用于为其自己的订阅软件产品提供支持,并作为其 Azure 云计算服务的一部分。

封面图片

小米做自研芯片能成功吗?

小米做自研芯片能成功吗? 小蒜苗的回答 本质上,自研这个行为是一个中性词,它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并不取决于自研这个行为,而是这个行为带来的结果。 华为做海思大获成功,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华为的成功是一整套的体系化的策略成功,而不是某一个单一动作的成功。 在11年余总接手终端,坚定发展海思的时候,自研并不是一个加分项。当时的中国科技企业代表还是联想,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还是业界主流认知。 14年Mate7大爆发,本质上和自研芯片也没有关系,是Mate7整体的产品定义和渠道策略的成功,甚至于,当时的麒麟芯片其实是拖后腿的。 对于当初的华为手机来说,内核逻辑是凭借华为的体系化能力,实现手机业务的突破,手机业务带动芯片研发的持续性发展,从而实现一个自上而下的体系化的能力建设。 当然,到后期,随着麒麟的成熟,从口碑到技术的框架打造完成,反而过成为终端业务的核心助力,这是另一件事儿,本质上麒麟是终端业务支持下,华为打造的果实,而不是终端崛起的理由。 2018年之后,麒麟给华为手机带来的助力很大: ● 足够的出货量支持下,使得麒麟的成本开始低于高通平台,让华为有了更充足的空间进行价格战,无论是当初搭载麒麟980的nova5 Pro,还是搭载810的荣耀9X,都是麒麟成本优势下的降维打击。 ● 自底层而上的全面能力建设,使得华为的产品优化从黑盒走向白盒子。因为优化的确定下和严格的品控,给华为的手机塑造了极佳的用户口碑。 ● 自主可控的产品节奏,以及规模效应下的资源竞争优势,使得华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拿到台积电最先进的制程,这使得华为的节奏一直领先对手。18-19年,华为的旗舰平台基本上在12月之前就可以完成产品的全面铺设,从旗舰到终端。而对手的节奏基本上在三月份之后,接近半年的时间差。 聊完了华为,我们再去看小米的自研芯片,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小米自研芯片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 足够出货量支撑下的成本优势,小米现在和高通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小米全面自研取代,必然会导致和高通的关系恶化。要知道,在全球市场,高通附加于处理器之上的专利体系保护,是一个关键点。小米的专利实力和华为是两码事儿。华为可以无惧高通的专利覆盖,不代表其他厂商可以。 ● 小米品牌对于处理器的带动能力。华为能做海思,是有时代背景的。在11年这个节点上,手机智能化时代的芯片巨头还没有形成,芯片品牌对于终端的带动其实是有限的。到14年之后高通巨头化完成,麒麟的品牌认知也在快速完成。但2024年不是这样了。 ● 自下而上的体系化能力,使得优化从黑盒走向白盒?当下小米两条线作战,企业重心在转向汽车,这个时候小米是否能够调集足够的资源来完成这件事儿? ● 节奏领先?2024年,台积电愿意给你单独开一条产线,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想要成为核心合作者去争资源,这个我觉得真的不容易。当初华为能够领先高通去和苹果争资源,一方面是海思和台积电的深度绑定,而不是高通在三星和台积电之间反复横跳,另一个则是Mate和P的大崛起,华为每年稳定的几千万颗旗舰芯片的订单保障。 如果小米的目标只是造出来一颗可用的芯片,或者说,小米觉得,华为的成功,关键在于自研,小米只要完成自研这件事儿,就成功了。 那当我没说。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小蒜苗)

封面图片

美国50亿美元芯片研发投资落地 英伟达市值逼近谷歌亚马逊

美国50亿美元芯片研发投资落地 英伟达市值逼近谷歌亚马逊 美国芯片股集体上涨与美国政府针对芯片研发的投资款项落地有关。2月9日,美国商务部长网站消息宣布,下一阶段对CHIPS研发计划的投资预计超过50亿美元,其中包括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的建设。CHIPS是美国芯片研发计划,NSTC的建设是美国芯片研发计划的核心部分。CHIPS的其他研发项目还包括:美国国家先进包装制造项目、CHIPS计量项目和CHIPS美国制造业研究所。这些计划为美国建立了必要的创新生态系统,以确保美国半导体制造设施可以生产世界上最复杂、最先进的技术。推动芯片研发是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 的重要部分。该法案于2022年8月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其中包括390亿美元的半导体生产补贴和110亿美元的芯片研发补贴,总共涉及补贴资金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美国商务部还计划在两个月内为芯片制造提供资金。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介绍,NSTC将进行先进半导体技术的研究和原型设计,目前美国商务部正在与一些公司进行谈判,希望带动高端半导体制造相关供应链的发展。该中心还将设立投资基金,帮助新兴半导体公司推进技术商业化。另据介绍,这些投资都属于面向新一代技术的投资,无论从规模还是复杂性来看,都是空前的。美国政府对芯片研发制造投入巨额补贴,正处于半导体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之际。受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推动,很多科技公司都开始加大芯片研发的力度,尤其是云计算巨头,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都已经公开了其自研芯片的计划。目前在高端AI芯片市场,英伟达仍然掌控了超过80%的份额。近日有消息称,英伟达正在建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主要用于帮助云计算公司设计包括AI芯片在内的定制芯片。不过英伟达方面尚未就此作出回应。据研究公司650 Group的预测数据,数据中心定制芯片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增长至100亿美元,到2025年还将翻一番。目前,数据中心定制芯片设计市场主要由博通和Marvell两家公司主导。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