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网传一名极氪员工因在内部论坛匿名发文吐槽智驾团队而被开除。文中指出智驾团队糊弄领导,存在多项安全问题。

6月17日,网传一名极氪员工因在内部论坛匿名发文吐槽智驾团队而被开除。文中指出智驾团队糊弄领导,存在多项安全问题。 匿名者称自己只是代表车主说了几句真话,事后就内开除,也没有一分钱赔偿。 对此,极氪方面表示,网传内容为不实信息,是公司针对员工截图外发的违规行为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 原文链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极氪回应员工因吐槽智驾被开除:不实信息 开除另有原因

极氪回应员工因吐槽智驾被开除:不实信息 开除另有原因 但随后,自己的发言被内部和谐,并且被极氪辞退。而今日下午,极氪法务部发文回应此事:近日网传的“极氪员工因吐槽智驾被开除、内容已被和谐“为不实信息。经调查,事实为该员工将内部论坛帖子及回复内容截图外泄,违反了公司信息安全制度,并造成重大影响。经充分沟通后,公司根据相关规定针对员工截图外发的违规行为,予以解除劳动合同。目前相关帖子在内部论坛仍可查阅和回复,并未删除。极氪鼓励员工通过内部合规渠道反馈问题,也鼓励并认同内部员工畅所欲言的氛围和匿名讨论等论坛规则,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相关文章:极氪员工称匿名吐槽智驾团队被开除 建议安聪慧问责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极氪员工称匿名吐槽智驾团队被开除 建议安聪慧问责

极氪员工称匿名吐槽智驾团队被开除 建议安聪慧问责 并建议称,建议极氪汽车CEO安聪慧问责老001智驾团队,不要按照版本数量给KPI。随后,该名网友在群聊中表示,发言在内部已经被和谐了,因被人发到某汽车社群造成影响。被极氪辞退了,刚谈完话直接把所有账号封了,一分钱补偿不给。据了解,5月10日晚,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同时也成为吉利系第九个 IPO。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极氪IPO后将拥有近75%的股份,极氪首席执行官安聪慧持有近3%的股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极氪浩瀚智驾获得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通过率100%

极氪浩瀚智驾获得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通过率100% 自去年7月极氪高速NZP首次开城以来,其自动驾驶服务已覆盖全国65座城市,预计到第二季度末将扩展至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这一进展标志着极氪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显著进步,并且展现了其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在国内获得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厂商还有奔驰、宝马、智己、长安、极狐、深蓝、阿维塔、赛力斯和比亚迪。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理想将裁员超5600人,智驾团队受波及 年度目标还能完成么?

理想将裁员超5600人,智驾团队受波及 年度目标还能完成么?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具体来看,销售服务运营部门首当其冲,优化了超过400人。招聘部门也从原来的200多人大幅缩减到了40至50人。而最受关注的智驾团队,也将缩减到1000人以内。当然,理想汽车也不是无情无义的。对于被优化的员工,他们提供了常规的“N+1”倍赔偿,这也算是给被裁员工的一个交代。而且,据说在6月15日之前完成大部分优化,还能节省一部分员工股票兑现的成本,这也算是理想汽车在财务上的一点小聪明。不过,这样的调整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根据理想汽车2023年的年报,他们去年底共有员工31591人,薪酬支出高达121.4亿元。这次优化如果按照比例来算,预计能节省近22亿元的成本,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其实早在今年4月,关于理想汽车要裁员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了。尽管在当时被辟谣,但现在看来,那次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或许早前理想内部已经制定了裁员的早期计划,只是还没正式拍板。当时为了稳定公司军心,顺利完成L6这款重要新车的上市才对外辟谣,从整个市场竞争的环境来看,其实裁员并不让人意外。市场竞争的变化体现在目标的调整下,理想已经将年初定下的80万辆年度目标下调至56万至64万辆,当然想要完成56万辆的年销量,也并不轻松。今年前4个月,理想汽车只卖出了10.62万辆车,为下调后销量指引的18.96%。接下来8个月的时间,理想汽车平均月销量需要达到5.6万辆以上。为了完成销量目标,今年4月,理想汽车还宣布全系车型下调售价,总体降幅在1.8万至3万元不等。除了人员优化之外,理想汽车还宣布了对组织架构的调整。他们取消了原有的矩阵型组织架构,将其升级为“产品与战略群组”。这样的变化也意味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将更加明确和集中。虽然这次调整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不安,但从小通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理想汽车在面对市场挑战和竞争压力时的一种积极应对。毕竟,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智驾团队的缩减,小通还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智能驾驶技术现在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灵魂”,如果在这方面落后了,那可就真的危险了。所以希望理想汽车能够慎重考虑这个决策,确保在智能驾驶领域保持与同级对手不相上下的竞争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理想MEGA,傲慢的代价

理想MEGA,傲慢的代价 只是,这些“反击”能否真的扭转局势,调整口碑?目前看来,理想不“理想”。在理想的计划里,这本应该是个无敌的开局。2月26日,理想才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38.51亿,净利润高达118.09亿,理想也是新势力车企中第一家破千亿的企业。千亿营收,百亿利润在手,理想的2024本想用MEGA作为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切入MPV细分市场开疆扩土,同时焕新的L系列守好擂台,一手纯电,一手增程,正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时候,忽然落空了。有网友认为这车的外观有点像“棺材”,而有人直接给MEGA的车尾P上了“奠”字样,还在车身上P上了“新能源殡仪车”的小字。本来是一个“公路高铁”,结果成了“送走老铁”。互联网上,跟风玩梗的网友比比皆是:对于大量车主和潜在车主来说,这是非常触霉头的一件事。而这一切,也直接反映在销量上。车企在发布会后24小时、72小时,总爱来一波大定数量公布,也是传递“热卖”信号。此次,理想悄无声息。媒体报道MEGA上市72小时的大定约3218辆,而退定量却超过1万辆。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爆料理想MEGA大定未破万。对此,一向跑在打脸辟谣第一线的李想并没有否认。要知道作为一台售价达到55.98万(仅一款配置)的大型MPV,之前给出的目标是:挑战单月8000台销量,成为50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车型。对于这次舆论风波,李想发了几条朋友圈,一条表示:无论多么难,都不能变成【达斯·维达】(电影《星球大战》中的一个反面角色)。另一条则是致理想汽车的用户和朋友们。这个时候,友商们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华为的余承东都在朋友圈下发表评论,表示支持。“用光明反击黑暗”,仿佛是某个复仇片里主角的台词。理想反击的第一步是发起了#理想MEGA彩色高铁#的车身涂装二创。只是这活动,远没有恶意P图传播范围广,而且非常可能就是一次线上的活动,很难做到线下的改装落地。从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力来看,都非常有限。理想的现状,就像是马上进入next level了,忽然飞升失败,被浇了个透心凉。李想曾说:“营销做得差,是对研发团队最大的伤害。供应做得差,是对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最大的伤害。三个都差,是管理团队对员工最大的伤害。”这次的滑铁卢,研发团队自然要担责。但让人奇怪的是,理想的营销一向在车企中“遥遥领先”,这一次,为什么忽然就哑火、失灵了?问题来自内部:一言堂的后果要说之前的团队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个外观上的“华点”,那绝不可能。你说没这个敏感,羞辱的不仅仅是研发团队的专业性,更是国人朴素的生死观。为什么大家都选择不出声?这时候就该拿出这张表情包了:作为给薪水的李想,曾经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称自己能感受到一个轮胎胎压少了0.2,测试车辆时感受到坐垫厚了3毫米。老大都专业到这个地步了,他都没有提出疑问,底下人怎么可以有疑问?早前,有博主发出对于理想MEGA的设计猜想,李想直接回应:“真设计成这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而后来实车图公布,不少网友认为理想MEGA的设计与微博博主制造的渲染图差别不大。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希望李想兑现承诺。眼下,面对恶意P图带来的连锁反应,李想和团队,有没有特别希望穿越回去,不把理想MEGA设计成这鸟样?创始人做KOL的双刃剑创始人李想长期“微博办公”,主打一个口无遮拦,话锋尖锐,在以往的营销中自带流量。出现了对理想品牌的质疑、抹黑?他跑在反黑第一线;行业内营销人员拿回扣的灰色交易?别人不揭他来揭;和其他友商们进行唇枪舌剑的切磋?大多数时候他是撩架的那一个。只是,创始人做KOL,实在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他就带来巨大流量;用不好,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大概是平时李想带来的流量多了,一定程度上养成的营销团队“靠山吃山”的惰性,出现这么高级别的危机公关,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消除影响,而是任其发酵,一直等到创始人发朋友圈,才算回应。在救火一般的危机公关里,直接失了先机。而李想的回应看起来并没有团队真正把关,动不动提“黑暗势力”,把一些原本跟风、玩梗的网友也无差别划为“反派”,却不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恶意P图会刷屏?这样的声明能否让跟风网友站到支持理想的阵营来?这样一来,不少原本只是跟风的网友少不了逆反,对理想的危机公关有害而无一利。此外,李想平时的发言略像“喷子”,自然累积了不少看不惯的网友。在这个时机自然会推波助澜。理想的营销团队,在之前享受创始人带来的流量红利时,似乎并没有预估到这些可能的风险。傲慢的代价:过于自信营销的效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依维柯就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因为卖得过于火爆,被竞争对手们偷偷摸摸买下一些再低价卖给殡仪馆。依维柯被贴上“灵车”标签后,直接销量崩盘。理想早就拿到了错题本,奈何还是不会做。做的事情无非三板斧:媒体发新稿覆盖旧闻、投诉起诉删链接、回应不及时想默默地扛过去。这些,明显不足以扭转负面的口碑,为理想MEGA带来正向的影响。如果营销团队能提早有预案,或发现舆情后立即反应的话,本可以避免这一事件的发生,或起码大幅减小事件的影响。过去过于自信营销的效果,而终究为此付出代价。在推手、黑子、水军混杂的营销圈,火出圈不容易,黑出圈实在太容易了。理想的翻车,给到更多企业以教训:品牌危机到底该如何避免?我们总结了这些点:不要忘记企业的本分产品,始终是品牌的核心。靠流量和营销,绝非长久之计。MEGA作为理想的拳头型产品,确实未达到预期:智驾方面缺乏亮点,5C充电桩还属于画饼阶段,车友纷纷指出“没有电吸门”“没有后轮转向”,并没有营销所烘托的“开创性产品”的实质。在这样的配置上,55.98万的定价显得颇为激进。另一方面,竞品们纯电的小鹏X9、极氪009,插混的腾势D9等各有胜场,积极抢夺市场。同时,产品的设计,不仅仅包括功能的满足、技术的创新,更应该与传统文化、民俗常识相结合,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才不会踩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一个专业的人却不能发出专业的声音时,就是对专业本身的浪费。对于企业上位者来说,你无法当一个所有领域都专业的人,也无法做完所有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内,能让企业高效运行,打造优秀产品;对外,能保持良好的用户沟通,实现品牌向上。经济学者吴小平直言:“我建议理想把整个MEGA团队开除。因为没有人说真话。”虽然颇为偏激,但确实指问题所在。稻盛和夫说:真正决定一个企业兴衰的,是企业家的格局。或许,“李想们”该反思自己了。防患于未然:危机公关的处理&机制在汽车圈,舆论战和价格战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顺序万变,波谲云诡。互联网语境多元化、立场复杂化的当下,一次危机,对品牌来说可能只是短期影响,也可能带来根本性动摇。舆情、声誉管理,必须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事,必须有品牌自己的机制和处理方式,做好相关预案。而类似这样的事,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容易被放大。MEGA给理想上了重重一课,也给理想下了一剂猛药。保持警惕,保持清醒,保持谦卑,才能真正追求光明。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