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从重处罚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

中国将从重处罚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 中国教育部颁布新规定,将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从重处罚。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星期二(9月12日)从中国教育部获悉,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称,中国“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开展校外培训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机构“卷款跑路”问题仍零星发生,民众合法权益仍不时受到损害,迫切需要健全校外培训法律制度,明确执法责任、执法权限、执法依据等,提升校外培训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让合规者受到保护,保障“双减”改革不断取得实效。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共六章44条,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管辖和适用对象,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处罚程序和执行,执法监督等作出规定。 办法明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办法。 办法规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中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分别对线下、线上校外培训的管辖作出规定。 办法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同时符合线下培训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或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序、有两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即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办法明确了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列举了“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等三种隐形变异行为及兜底条款,规定了警告直至10万元(人民币,约1万8666新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责任。 办法还提出,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教育部《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自10月15日起施行。

教育部《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自10月15日起施行。 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或特定的网站应用程序、有组织机构和分工、培训从业2人以上的,视为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责令退费并处以所得1–5倍罚款。 没有前条情节,但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居民楼、咖啡厅“一对一”“一对多”,或以家政等名义开展学科类有偿培训的,责令退费,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罚款。 业主或网络平台知道或应当知道存在违规教培、仍为其提供场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处警告或通报批评。 (教育部)

封面图片

#教育部 颁布《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教育部 颁布《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相关阅读:为什么中国的 #孩子 学的 #知识 比欧美多这么多,中国 #教育 却未超过 #欧美 ? 2023 #高考 各省 #清北 录取人数 如果 #衡水 和 #北京 一张 #高考卷 ,结果会怎么样? #高考 季,2023全国共采用 7套试卷。 #教育 #培训 #嫖娼

封面图片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指导各地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指导各地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 通知明确,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须在培训主体、人员、时间、地点、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同时符合规定。 证照不全的机构个人,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开展学科类培训;“直播变录播”等方式开展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在非学科类培训中开展学科类培训;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等,均应予以查处。 对于证照不全的机构和个人,根据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查处工作要纳入各级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开展区域巡查执法。 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强化社会监督,并探索将违规培训的机构和个人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教育部)

封面图片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辟谣:10月15日起全面禁止校外培训系误读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辟谣:10月15日起全面禁止校外培训系误读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对“10月15日起全面禁止校外培训”进行辟谣。协会表示,9月12日,教育部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办法》自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近日,一些网络传言10月15日起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此信息属对《办法》的误读误解。《办法》并非网传的要全面禁止校外培训,而是要依法管理校外培训,让合规者受到保护,让违法者付出代价,使校外培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封面图片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同一责任主体五年内再实施同一违法行为拟从重处罚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同一责任主体五年内再实施同一违法行为拟从重处罚 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星期一(12月11日)发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其中提到同一责任主体五年内再实施同一违法行为拟从重处罚。 根据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办法》,要求行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过罚相当、程序合法等基本原则,并明确了“从旧兼从轻”、处罚时效认定等适用规则。“从旧兼从轻”是指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行政法规、银行保险监管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监管规定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就处罚追溯时效来看,《办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裁量阶次与适用情形方面,《办法》明确减轻、从轻、适中、从重处罚的基本内涵。 其中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重处罚,包括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案件或者重大风险事件的;严重违反市场公平竞争规定,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稳定的;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不依法配合监管执法的;以及同一责任主体受到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者被责令改正后五年内,再次实施违反同一定性依据的同一类违法行为等。 《办法》还指出,当事人同时存在从轻或者减轻、从重处罚等情形的,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执法实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考虑机构层级、市场规模、违法业务占比、涉案金额等其他因素,确定最终裁量阶次。 在落实双罚制上,《办法》明确,给予银行保险机构行政处罚的同时,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对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处罚责任人,不得仅以机构内部问责作为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理由。 ... 2023年12月12日 2:28 PM

封面图片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通知称,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中国教育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