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是欠交的功课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是欠交的功课 香港特首李家超日前表明将于明年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香港律政司长林定国说,23条立法是“欠交的功课”,完成立法是“还旧债”而非新目标。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林定国星期五(10月27日)在一场论坛上发表致辞称,香港有参与《国际人权公约》,会继续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但会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前提,尊重香港市民的基本人权、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等。 他称,23条立法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不是KPI的问题,而是一份“欠交的功课”,多年来都未能完成说不通。他并表示,有信心明年内能完成立法。 林定国还提到,世界地缘政治演变给香港带来很大改变。要应对这些挑战,最基本原则是,香港人要做到自信、自保和自强。他说,维护香港国家安全、内部安全的法律并非施加限制,而是和疫苗一样,旨在加强自身的抵抗力。 针对会否宽大处理2019年参与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年轻人,他表示,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违反法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也说,法庭在判决时会考虑年轻人的年龄和背景,执法和惩教机关会给予辅导,帮助这些年轻人认识社会,重新投入社会。 2023年10月27日 3:45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基本法23条立法工作已接近终点

港律政司长:基本法23条立法工作已接近终点 香港立法会法案委员会星期四(3月14日)完成《基本法》23条条例修正案审议,香港律政司长林定国说,23条立法工作已接近终点。 综合《星岛日报》《明报》和橙新闻报道,香港立法会《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委员会星期三(3月13日)完成条文逐项审议工作后,星期四继续审议修正案,就40项条文提出修正,于中午12时37分完成。 林定国说,感谢委员就条文提出“到肉”问题,令港府反思并修订,也让香港市民更清晰《基本法》23条的条文。 他说,此次《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审议反映行政、立法机关各司其职,并形容23条立法工作已“接近终点”。 林定国称,香港特区政府不仅要尽快交一份迟交近27年的功课,这份功课也必须是一份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订的高质量作品,确保可以取得高分数。 针对立法程序的下一步,法案委员会主席廖长江说,争取星期五(3月15日)在内会会议上作口头报告。有委员预计,草案最快下星期三(3月20日)就能恢复二读及三读。 在这次修正案审议中,不少议员关注新增第63A条有关“受禁组织的影子组织”的条文。香港署理律政专员萧敏旋称,条文背后的理念是禁止有人继续以被禁组织的名义行事。 保安局副秘书长廖李可期认为,不排除有组织与被禁组织很相似,但又未足以成为“影子组织”;或者有同一班人另起炉灶,以另一个名称成立新组织,但行事方式相若;在这类情况下,保安局长仍有权采取措施、施加罚则。 另外,第19条有关“煽惑公职人员离叛”的条文,港府修正“公职人员”的定义,列明行政长官同行政会议可将某类别的人士指明为公职人员。 2024年3月14日 3:52 PM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会是“完美风暴”?港律政司长:风雨过后见彩虹

23条立法会是“完美风暴”?港律政司长:风雨过后见彩虹 香港政府拟于今年内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星期六(1月20日)对此表示,相关的筹备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会尽快能够完成及提交立法会审议。对于外界认为在处理多起涉及《香港国安法》案件同时进行立法,是一场“完美的风暴”,林定国重申,这是香港的宪制责任必须尽早完成,如有人形容争议是风雨,他认为是风雨过后见彩虹。 根据星岛日报报道,林定国在一档电台节目中说,《基本法》23条立法咨询的方法须待落实后才可公布,希望集思广益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亦维护大众关心的人权自由。 林定国说,大原则是让大众理解政府的方向、想法,在收集意见时更是“来者不拒”,会让每个持分者或有意发表意见的人提出想法。至于会否约见外国的商会或领事,林定国表示,政府会积极主动咨询意见,如个别的团体是对法律有关注,或会多做些主动收集意见,但政府并非只重视某些范畴,且这是香港立法,会以香港、市民的想法作考虑。 被问到23条会否与《香港国安法》看齐,在某些条件下将案件交由大陆审议。林定国说,《香港国安法》第55条列明在某些情况下,可将案件移交大陆是“兜底”条款,是在极端情况下香港无能力处理,才会启动机制将管豁权交予大陆,且该法例都列明,是在该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才适用。 他还说,市民必须看清每条法例的内容,他举例在保释安排上,《香港国安法》第42条列明,法庭要理解及相信被告不会再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才可以保释,而此规定是适用于“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故不只限于《香港国安法》,就算是刑事相关的煽动罪都适。 至于委聘海外律师的做法,林定国重申,去年修订的《法律执业者条例》中,已订明在处理“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如要委聘海外律师都要拿到行政长官证明书,故这些安排不须再在23条立法中处理。 林定国强调,《香港国安法》是由国家订立,而23条是香港立法,但两者之间需要接轨,加起来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这是立法的大原则,但具体如何在23条的内容中去满足这个原则,就要深思熟虑。 ... 2024年1月20日 2:26 P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草案将详细定义境外势力等用语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草案将详细定义境外势力等用语 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公众咨询期星期三(2月28日)结束,香港律政司长林定国说,咨询期间收到的意见显示社会普遍已有共识尽快完成立法,并称会确保法律条文仔细清晰,就国家安全和境外势力等特别用语作出详细定义。 综合网媒“香港01”和《明报》报道,林定国星期二(27日)出席立法会研究基本法23条立法相关事宜小组委员会首次会议时说,社会有共识要尽快完成立法,完成拖延近27年的宪制责任。 林定国强调,港府会确保法律条文仔细清晰,就较关键和重要的特别用语,例如国家安全和境外势力作出详细定义。条文会清晰列出构成犯罪行为和情况,并列出是否有例外和必须符合的条件,以及订明域外效力适用的对象。 罚则方面,林定国说,倾向按照普通法习惯,订明具有足够阻吓力度的最高罚则,但不会规定最低刑期。 小组委员会副主席、民建联陈克勤提问,若触犯23条立法的罪行并涉境外势力,会否有更重罚则时,林定国说会积极考虑,并指触及外国势力的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大。 身兼行会成员、2003年以保安局长身份推动23条立法的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指出,有部分传媒担心报道涉及“国家秘密”,容易误堕法网。林定国对此说,干犯非法窃取或披露国家机密罪的标准很高,一般正常新闻工作者难以触及国家秘密,无需特别担心或关注。 继北京2020年颁布《香港国安法》后,港府1月30日再次启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公众咨询,并建议今年内实施全新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涵盖五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受访学者认为,目前香港的政治氛围和2003年不同,相信这次23条立法会比21年前首次尝试立法时顺利。 2024年2月28日 8:07 P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不额外限制媒体批评政府的自由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不额外限制媒体批评政府的自由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港媒撰文称,新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即俗称的基本法23条立法)不会额外限制媒体批评政府的自由。 《明报》星期一(4月29日)刊发林定国以“变与不变”为题发表的文章。林定国文中称,新法例绝不会对新闻自由施加额外不合理的限制,包括针对批评政府的自由,“无论相关批评有多尖锐和严厉”。 他说,新闻界只要贯彻求真、公平、客观、不偏不倚和全面报道的最基本专业守则,毋须特别顾虑违法,包括新法例中针对国安风险的规定。 林定国指出,普通法制度是香港法治的基础,也是香港最核心的独特优势之一。普通法法治背后的价值观和目标“不需变、不可变、不能变”,法律必须保障基本人权自由,但也必须同时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利益。 他说,“能变、可变、需变”的是制度安排和法律条文,以确保它们能因应环境转变而仍可体现上述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刚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就是一例,该法例补上国安法律的短板,没动摇普通法法治的价值观和目标。 林定国星期天(28日)在脸书发文,介绍他近日出席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举办的午餐会,以及厂商会会董晚宴,与不同界别就《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进行持续解说及交流。 他在会面中说,条例符合国际人权自由标准,包括回应传媒业界的期望,加入“公众利益”作为“非法披露国家秘密”的答辩理由;加入措施保障“无辜第三者”(innocent third party),免受疑犯或潜逃人士的行为影响;条例的执行设有制度上的保障,杜绝滥用的情况,包括需要取得律政司司长书面同意才能进行检控等。 林定国上星期二(23日)明确表明,新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已涵盖煽动罪行,目前没计划再制定“假新闻法”。 2024年4月29日 11:19 A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如遇不正确批评 应变反驳队将以正视听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如遇不正确批评 应变反驳队将以正视听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报告》表明,23条立法将在今年完成。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星期五(1月26日)说,23条在立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友善批评,如批评不正确及不公道,将成立的“应变反驳队”就会作出回应,以正视听。 综合星岛日报和信报报道,林定国接受电台专访时说,23条立法已进入冲刺直路,相信不用等太久就能公布实际的立法时间表,他强调咨询无论是方式或者时间长短,都一定以让公众有合理机会表达意见为依归,也会主动在不同界别进行咨询工作,尽量聆听不同界别人士意见,达到集思广益。 李家超星期四说,23条立法解说工作至关重要,政府会设立核心解说队伍,由他和林定国、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负责,同时官方也将设应变反驳队,应对社交媒体出现来自敌对势力的网上文宣。 林定国说,23条在立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友善批评,如批评不正确及不公道,应变反驳队就会作出回应,向市民讲解23条的正确信息。 林定国认为,科技日新月异,设计法律时要有足够的工具应对未来的发展。至于“封网”、禁止浏览部分网站是不是手段之一,林定国称,目前未是成熟阶段谈论立法内容,他重申23条会平衡国家安全及人权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但指言论自由并非绝对,“为了国家安全有合理的限制”。 被问到23条案件是否与国安法案件一样不设陪审团,由指定法官审理,林定国说,包括23条在内的本地法律不能够与《香港国安法》有冲突,国安法地位有凌驾性,23条立法时要考虑衔接,内容要相容。 2024年1月26日 1:30 PM

封面图片

港政务司长陈国基:基本法23条立法是护港良药

港政务司长陈国基:基本法23条立法是护港良药 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星期四(2月8日)接受电台访问时,对美西方势力指23条立法是破坏香港自由和人权进行反驳,并称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其实是保护香港的良药。 综合香港中通社和《星岛日报》报道,陈国基受访时说,2019年香港未有国安法时乱象丛生,美西方势力一直试图破坏香港安宁。在《香港国安法》立法后,国家安全才得以保障,香港社会恢复正常。 陈国基认为,23条立法除了是宪制责任,也是保护香港的良药。“可以理解成香港病了,外部势力进来令香港变得很混乱,靠国安法和23条将香港医好,一定要靠这些良方妙药,才能确保香港健康发展”。 陈国基说,美西方势力一直批评23条破坏香港自由人权,是不想让香港有保护伞,他们以人权、法治作为幌子,实际上是想破坏香港的人权和法治。 陈国基强调,23条立法建议下的罪行,例如叛国罪、间谍罪等,与普通市民没有可能扯上关系,只针对想破坏香港安全的一小撮人,市民无须担心,23条立法对绝大部分港人来说是一种保护。 继北京2020年颁布《香港国安法》后,港府1月30日也再次启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公众咨询,并建议今年内实施全新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涵盖五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受访学者认为,目前香港的政治氛围和2003年不同,相信这次23条立法会比21年前首次尝试立法时顺利。 2024年2月8日 5:03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