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便便:新型测试让肠癌筛查不再麻烦

无需便便:新型测试让肠癌筛查不再麻烦 在全球范围内,结肠直肠癌(又称肠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年轻群体的发病率上升令人担忧,这凸显了早期检测的重要性。对于肠癌来说,不仅要发现癌症,还要发现它的前兆往往是自始至终都很微小的息肉。虽然结肠镜检查能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但它既不方便又昂贵。常用的便便化验检查癌症的迹象当然更方便、更便宜,但也很麻烦,而且有些人宁愿不做。值得庆幸的是,南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研究所(SAHMRI)、阿德莱德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便便测试的替代方法,它使用的益生菌是安全的,并且已经被用于治疗肠道疾病。"我们利用这种细菌对肿瘤的天然引力,设计它来释放能照亮早期癌症的分子,"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乔治特-拉德福德(Georgette Radford)说。这种细菌是一种独特的大肠杆菌益生菌株,名为 E.coli Nissle 1917(EcN)。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医生阿尔弗雷德-尼索(Alfred Nissle)发现一名德国士兵似乎对席卷战壕的痢疾免疫,于是他从这名士兵的肠道中首次分离出了这种菌株。后来,EcN 被证明可以阻断和对抗"坏"细菌,并长期安全地用于人类。最近的研究发现了 EcN 的另一个怪癖:它非常喜欢肿瘤,尤其是肠道肿瘤。它不是居住在正常组织中,而是主动寻找这些肿瘤来居住。本研究的研究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一怪癖。他们通过给肠癌小鼠模型和人类结肠直肠癌患者口服一定剂量的 EcN,首次证明了 EcN 能够选择性地、强有力地定植肠息肉。拉德福德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口服药物后,这些细菌会选择性地存活在肠道中的肠癌良性前驱病变(即息肉)和肠癌中。"研究人员随后改造了EcN,使其产生一种小分子水杨酸盐,这种分子可以方便地从体液中回收和检测。研究人员给患有息肉的小鼠模型口服工程EcN,然后收集便便和尿液样本。用药48小时后,通过分析尿液样本中是否含有水杨酸盐,他们发现接受治疗的小鼠体内的水杨酸盐含量是基线水平的五倍,而对照组动物体内的水杨酸盐含量没有变化。研究人员说,这种新方法可用于非侵入性的癌症早期诊断。共同通讯作者苏珊-伍兹(Susan Woods)说:"一旦细菌找到了肿瘤,它就会释放出一种标记物,然后我们就能在尿液中检测到这种标记物,这表明癌症已经存在。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在血液检测中检测到这种标记物。"研究人员接着研究了他们改造的 EcN 是否可用于递送癌症治疗药物。他们再次改造了这种细菌,这次是为了在肿瘤部位释放细胞因子和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在小鼠模型中进行口服给药后,研究人员观察到息肉面积和数量总体减少了约47%,这种减少并不局限于特定部位,而是在整个小肠中都能看到。他们相信,这一平台可用于直接向癌症部位提供治疗,而且由于 EcN 是"天然"的,因此可以避免引入化疗药物所造成的副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荷兰癌症研究所编制出存在于癌症转移灶中细菌的详细目录

荷兰癌症研究所编制出存在于癌症转移灶中细菌的详细目录 例如,某些细菌与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有关。这项研究为更好地了解细菌如何帮助或阻碍癌症(治疗),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一点为患者谋福利指明了方向。研究人员今天在科学杂志《细胞》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们的身体上和体内生活着数十亿种微生物:细菌、病毒和酵母菌我们的微生物群。我们需要它们,它们也需要我们。例如,细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与我们的免疫系统合作对抗病原体。肠道细菌尤其受到广泛研究,包括癌症方面的研究。例如,它们可以影响免疫疗法和化疗的效果。但是,这些微小的同居者也会在肠道外栖息。例如,肿瘤中就有细菌。借助新技术,研究人员正在更好地找出它们是哪些微生物。但是,细菌如何进入肿瘤以及它们在肿瘤中究竟做了什么,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数,因此还不清楚它们对疾病和治疗效果有多重要。26 种癌症类型由于许多病人最终死于转移瘤,而且许多治疗方法都针对转移瘤,因此埃米尔-沃伊斯特和洛德维克-韦塞尔斯的研究小组对这些转移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毕竟,人们对这些肿瘤中的细菌知之甚少。他们与荷兰癌症研究所(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和Oncode研究所(Oncode Institute)等机构的同事一起绘制了癌症转移灶中细菌的分布图。研究人员从 26 种癌症的 4000 多个转移灶组织中分析了DNA的密码。从这些遗传物质中,您不仅可以看到哪些人体细胞,还可以看到哪些细菌因为这些细菌也有 DNA。为此,他们使用了哈特维格医学基金会生成的临床信息和 DNA 数据。数据分析和结果有了这些庞大得难以想象的信息(400 TB),他们利用计算机的能力找出了哪些细菌聚集在哪些地方(见图)。这需要大量巧妙的编程,因为在这样一块组织中,细菌的 DNA 相对较少。研究人员托马斯-巴塔利亚(Thomas Battaglia)说:"令人惊讶的是,不仅仅是结肠癌转移灶含有大量细菌。人们可能会想到,因为我们的大多数细菌都居住在结肠中,它们有可能在转移过程中从结肠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转移灶中存在哪些细菌与身体的位置、那里的条件和癌症类型密切相关。"细菌和治疗效果他们还发现了细菌与疗效之间的联系。例如,转移灶中含有镰刀菌属的肺癌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比没有这种细菌的患者差。托马斯:"我们还注意到,细菌群落越多样化,邻近的肿瘤细胞就越活跃"。"我们的工作为探索新的治疗方式打开了大门,例如针对可能有助于肿瘤的细菌的治疗,"合著者 Iris Mimpen 说。"它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的复杂环境是如何运作的,在这个环境中,各种细胞包括细菌生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基因变异与食用肉类增加患肠癌风险有关

基因变异与食用肉类增加患肠癌风险有关 结直肠癌,也称为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上升,美国癌症协会 (ACS) 报告称,2019 年 20% 的诊断患者年龄在 55 岁以下,这一比例约为 1995 年的两倍。尽管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与结直肠癌之间的联系早已为人所知,但其主要的生物学机制尚未确定。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南加州大学 (USC) 凯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基因,它们可以根据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量来改变癌症风险水平。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兼通讯作者玛丽安娜·斯特恩 (Mariana Stern) 表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有一部分人群如果食用红肉或加工肉类,则面临更高的结直肠癌风险。它还使我们能够了解该风险背后的潜在机制,然后我们可以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对来自 27 项研究的 29842 例结直肠癌病例和 39635 名欧洲血统对照样本进行了荟萃分析。 他们首先利用研究数据制定了红肉(牛肉、猪肉、羊肉)和加工肉类(培根、香肠、午餐/熟食肉、热狗)消费的标准衡量标准。 对于每个类别,他们计算了每天的份量,根据体重指数(BMI)进行调整,并根据红肉或加工肉类的摄入量将参与者分为四组。 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最多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增加 30% 和 40%。 这些发现没有考虑到遗传变异性,这可能会给某些人带来更高的风险。根据 DNA 样本,研究人员为每位研究参与者收集了跨越基因组的超过 700 万个基因变异的数据,即完整的遗传数据集。 为了分析红肉摄入量与癌症风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全基因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发音为“snips”)是最常见的遗传变异类型。 每个 SNP 代表单个 DNA 构建块或核苷酸的差异: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鸟嘌呤 (G) 和胞嘧啶 (C)。 例如,SNP 可能会在 DNA 的某个片段中用 T 替换 C。 最常见的是,SNP 存在于基因之间的 DNA 中。 它们可以作为生物标记,帮助定位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研究人员检查了参与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确定特定基因变异是否会改变吃更多红肉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红肉与癌症之间的关联仅在所检查的两个 SNP 上发生了变化:位于 HAS2 基因附近的 8 号染色体上的一个 SNP,以及位于 SMAD7 基因一部分的 18 号染色体上的一个 SNP。HAS2 基因是编码细胞内蛋白质修饰途径的一部分。 之前的研究已将其与结直肠癌联系起来,但从未与红肉消费联系起来。 研究人员的分析表明,66% 的人口中携带这种基因的常见变异的人,如果食用最高水平的肉类,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38%。 相比之下,那些具有相同基因的罕见变异的人在吃更多红肉时并没有增加患癌症的风险。SMAD7 调节铁调素,一种与铁代谢相关的蛋白质。 食物含有两种铁: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人体最容易吸收血红素铁,其中高达 30% 从食物中吸收。 由于红肉和加工肉类含有高含量的血红素铁,研究人员推测不同的 SMAD7 变体可能通过改变身体处理铁的方式来增加癌症风险。“当铁调素失调时,可能会导致铁吸收增加,甚至细胞内铁过载,”斯特恩说。约 74% 的人口中存在最常见 SMAD7 基因变异的两个拷贝,如果食用大量红肉,则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18%。 那些只有一个最常见变异拷贝或两个不太常见变异拷贝的人患癌症的风险要高得多:分别为 35% 和 46%。研究合著者乔尔·桑切斯·门德斯 (Joel Sanchez Mendez) 表示:“这些发现表明,不同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食用红肉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不同,并强调了这种疾病如何发展的可能解释。”研究人员强调,该研究的结果并不能证明这些基因变异与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思考空间,”斯特恩说。 “当我们知道环境暴露与疾病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时,我们就会进行这些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但两者之间发生的事情仍然是一个黑匣子。”研究人员希望跟进实验研究,以加强铁代谢失调在结直肠癌发展中作用的证据。该研究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与预防》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衞生署资助逾42万人进行大肠癌筛查 约16%呈阳性

衞生署资助逾42万人进行大肠癌筛查 约16%呈阳性 衞生署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已资助超过42万名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在交回的大便样本中,有63900人、相当于16.3%的检查结果呈阳性,要转介照大肠镜,当中2900人确诊大肠癌;另外有33000人有大肠瘜肉,切除后可以减低患癌机会。署方说,透过筛查确诊大肠癌的患者有近6成属于早期,有助提高治疗成果;相比下,并非参与筛查计划而确诊的患者,只有4成属早期。署方指,早期的大肠癌患者存活率可达95%。衞生署表示,2021年本港共有38400多宗癌症新个案,当中大肠癌占5800多宗,位列第二位。2022年有14700多人因为癌症死亡,当中2270人死于大肠癌,同样位列第二位。大肠癌筛查计划在2020年全面推行,合资格人士包括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征状,每两年到参与计划的私营医生接受大便免疫化学测试,如结果呈阳性,会安排照大肠镜检查。目前合共有超过1200名医生参与有关计划。 2024-03-21 11:18:30 (1)

封面图片

实验室培育的模型肿瘤可预测特定药物的治疗效果

实验室培育的模型肿瘤可预测特定药物的治疗效果 由人类肠癌细胞形成的类器官三维结构。蓝色表示单个细胞的细胞核,绿色表示将每个细胞粘在一起的蛋白质,红色表示癌细胞的方向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育肿瘤,以便在肠癌患者开始治疗前准确预测哪些药物对他们有效。WEHI领导的这项世界首创研究发现,在肿瘤器官组织(由患者自身组织培养而成的三维癌症模型)上进行药物测试,可以显示它们对特定癌症治疗的反应。目前正在根据研究结果开展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将首次验证类器官药物测试是指导肠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准确方法,肠癌是澳大利亚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WEHI领导的研究证明,类器官药物测试可以预测晚期肠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准确率高达90%。这项研究是世界上首次使用源自患者的肿瘤器官组织来预先测试现有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为肠癌患者确定潜在的新疗法。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开展的临床试验将于今年启动,以评估类器官药物测试能否彻底改变癌症患者的治疗方式。肠癌,又称结肠直肠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澳大利亚,肠癌也是第四大确诊癌症。虽然肠癌如果发现得早可以得到成功治疗,但由于缺乏症状,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初期阶段得到诊断。这意味着患者往往在癌症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后才被诊断出来。尽管治疗肠癌的方法越来越多,但目前预测哪种疗法对每位患者最有效的能力却很有限。肿瘤类器官是一种微型三维癌症模型,尺寸只有沙粒大小。肿瘤器官组织是在实验室中根据患者自身的组织样本培育而成的,它能模拟癌症的特征,包括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在发表于《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WEHI 的研究人员表明,通过评估肠癌患者的器官组织对特定药物的反应,该技术可以确定对个别肠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共同首席研究员、肿瘤内科医生彼得-吉布斯教授说,这一发现可以结束目前为患者选择癌症治疗方法的试验和错误过程,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吉布斯教授同时也是 WEHI 实验室的负责人,他说:"每次给病人提供无效的治疗,都会让病人损失 2-3 个月的时间。成功治疗的窗口往往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选择成功几率最高的方案,避免其他不太可能奏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类器官药物测试有可能改变癌症治疗的游戏规则,通过改进治疗选择,有可能彻底改变个性化医疗和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护理"。由于可以从一个患者组织样本中培育出数百个器官组织,因此可以在实验室中测试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许多晚期肠癌患者只有一到两次治疗机会。在开始治疗前了解什么方法最有可能奏效,将对他们的生存结果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吉布斯教授说。左起:彼得-吉布斯教授、奥利弗-西伯副教授和谭涛博士。作为研究的一部分,30 名肠癌晚期患者的器官组织被用于在临床可行性试验中对化疗药物进行预试验。该研究的通讯作者、WEHI 实验室主任奥利弗-希伯(Oliver Sieber)副教授说,看到这项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对团队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时刻,验证了团队五年多来的研究成果。"西伯副教授说:"如果一种药物对肿瘤类器官没有作用,那么这种治疗对病人也没有作用,反之亦然。我们的研究表明,类器官药物检测能够预测研究患者的治疗反应,准确率高达 83%。重要的是,预先测试显示出无效疗法的准确率超过 90%"。研究人员还利用有机体来测试不常用于肠癌患者的化疗药物的有效性。他们发现两名患者的器官组织对一种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和膀胱癌的药物很敏感。"我们不仅首次证明了类器官药物试验可以预测患者对肠癌治疗的反应,而且还在试验中为患者找到了新的治疗方案。这就是这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的力量"。一名研究人员手持装有实验室培育的器官组织的托盘,器官组织只有沙粒大小。合作试验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陶坦(Tao Tan)博士正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试验,今年将在维多利亚州的多家医院展开。这项研究将由澳大利亚癌症协会和斯塔福德-福克斯医学研究基金会(Stafford Fox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资助,研究人员希望招募最近被诊断出患有肠癌的患者,以评估他们的肿瘤器官组织能否准确预测个人对治疗的反应。这项题为"基于患者衍生肿瘤类器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标准疗法预测性测试统一框架"的研究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上。这项研究得到了澳大利亚胃肠道试验小组(AGITG)、斯塔福德-福克斯医学研究基金会、澳大利亚癌症协会、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维多利亚州癌症理事会维多利亚州癌症生物库和维多利亚州政府的支持。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卫生局“大肠癌筛查计划”1953至1967年出生人士即日起可预约

卫生局“大肠癌筛查计划”1953至1967年出生人士即日起可预约 #卫生局 为促进市民健康,预防癌症,提升生活质量,卫生局继续推出「大肠癌筛查计划」,2022年的服务对象为1953年至1967年出生的澳门居民;即日起,符合以下条件的澳门居民可登入大肠癌筛查专页(www.ssm.gov.mo/coloncancer)进行网上预约,亦可亲临所属卫生中心预约咨询服务。 参加条件如下: ...

封面图片

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在老年会下降?

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在老年会下降? 癌症是由长期积累的 DNA 突变引起的。寿命的延长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积累突变,这些突变是产生不受控制的恶性癌细胞所必需的。曾经能控制肿瘤的免疫反应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温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变化也会通过改变癌细胞生存的环境来阻止肿瘤的生长。年老的肺部往往比年轻的肺部有更多的疤痕组织。肺细胞的再生能力也会下降,对不受控制的生长压力的适应能力也会下降。为了进一步了解衰老是如何影响肿瘤生长,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具有致癌突变的小鼠,他们通过基因开关控制突变。研究小组打开了年轻小鼠和年老小鼠肺部的突变基因,发现年轻鼠的肿瘤比年老鼠的更大、更频繁。他们使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评估 20 多个通常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中每一个失活的效果。平均而言,在所有年龄的小鼠中,关闭这些基因中的大多数会增加肿瘤的生长速度,但年轻的小鼠比年老的小鼠有更多的肿瘤,而且长得更大。这表明一个不同的过程可能在抑制老年小鼠的癌症中起作用。 via Solid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