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师开发出光控分子设备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师开发出光控分子设备 利用光来控制电子特性,哥伦比亚工程公司的新型单分子器件具有直接的金属-金属接触,标志着分子电子学的重大进展,有望提高电子元件的微型化和效率。资料来源:文卡特拉曼实验室挑战随着设备不断缩小,其电子元件也必须微型化。使用有机分子作为导电通道的单分子器件有可能解决传统半导体所面临的微型化和功能化难题。这种器件提供了利用光进行外部控制的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但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无法证明这一点。分子电子学先驱、劳伦斯-古斯曼应用物理学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化学教授拉塔-文卡塔拉曼(Latha Venkataraman)说:"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开启了分子电子学的一个新维度,即可以用光来控制分子如何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的间隙中结合。"这就像是在纳米尺度上打开了一个开关,为设计更智能、更高效的电子元件开辟了各种可能性。"方法近二十年来,Venkataraman 的研究小组一直在研究单分子器件的基本特性,探索纳米尺度上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的相互作用。她的研究重点是构建具有各种功能的单分子电路,即一个分子连接两个电极,电路结构以原子精度定义。她的研究小组以及利用碳基二维材料石墨烯制造功能器件的研究小组都知道,在金属电极和碳系统之间建立良好的电接触是一项重大挑战。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有机金属分子,并设计出将电导线与分子内的金属原子连接起来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决定探索使用有机金属含铁二茂铁分子,这种分子也被认为是纳米技术世界中的微小积木。就像乐高积木可以堆砌出复杂的结构一样,二茂铁分子也可以用作构建超小型电子设备的积木。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以二茂铁基团为端基的分子,该分子由两个碳基环戊二烯环组成,环戊二烯环夹着一个铁原子。然后,他们利用二茂铁分子的电化学特性,在分子处于氧化状态(即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在二茂铁铁中心和金(Au)电极之间形成直接键合。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发现二茂铁可以与用于连接分子和外部电路的金电极结合。从技术上讲,氧化二茂铁可以使 Au0 与 Fe3+ 中心结合。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Woojung Lee 是 Venkararaman 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他说:"通过利用光诱导氧化,我们找到了一种在室温下操纵这些微小构件的方法,为未来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光控制电子设备的行为打开了大门。"潜在影响Venkataraman 的新方法将使她的团队能够扩展用于创建单分子器件的分子终端(接触)化学类型。这项研究还表明,利用光来改变二茂铁的氧化态,就能打开或关闭这种接触,从而展示了一种基于二茂铁的光开关单分子器件。这种光控器件可为开发响应特定光波长的传感器和开关铺平道路,从而为各种技术提供用途更广、效率更高的元件。团队这项工作是一项涉及合成、测量和计算的合作成果。合成工作主要由 Michael Inkpen 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他曾是 Venkataraman 小组的博士后,现在是南加州大学的助理教授。所有的测量工作都是由 Venkataraman 小组的研究生 Woojung Lee 完成的。计算由文卡塔拉曼小组的研究生和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合作者共同完成。下一步行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探索光控单分子器件的实际应用。这可能包括优化器件性能、研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以及完善金属-金属界面所带来的其他功能。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康奈尔大学工程师开发出可在五分钟内完成充电的新型锂电池

康奈尔大学工程师开发出可在五分钟内完成充电的新型锂电池 负责监督该项目的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工程学教授林登-阿彻(Lynden Archer)说:"与其他障碍(如电池的成本和性能)相比,续航里程焦虑症是交通电气化的更大障碍。如果能在五分钟内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那就不再需要300英里续航里程的电池了,大可以选择更小的电池,这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使其得到更广泛的采用"。该团队的论文最近发表在《焦耳》杂志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专业的博士生金硕。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最常用的动力装置之一。这种电池重量轻、性能可靠,而且相对节能。然而,它们充电需要数小时,而且缺乏处理大电流浪涌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铟是一种特别有前途的快速充电电池材料。铟是一种软金属,主要用于制造触摸屏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氧化铟锡涂层。新研究表明,铟作为电池阳极有两个关键特性:迁移能垒极低,这决定了离子在固态中的扩散速度、交换电流密度适中,这与离子在阳极中的还原速度有关。快速扩散和缓慢的表面反应动力学这两种特性的结合对于快速充电和长时间储存至关重要。"关键的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发现了一种设计原理,可以让电池阳极上的金属离子自由移动,找到合适的配置,然后才参与电荷存储反应,"阿彻说。"最终结果是,在每个充电周期中,电极都处于稳定的形态状态。这正是我们的新型快速充电电池能够在数千次循环中反复充放电的原因所在。"这项技术与道路上的无线感应充电技术相结合,将缩小电池的体积和成本,使电动交通工具成为驾驶者更可行的选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铟阳极是完美的,甚至是实用的。阿彻说:"虽然这一成果令人兴奋,因为它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快速充电电池,但铟是很重的。这就为计算化学建模提供了一个机会,也许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了解还有哪些轻质材料的化学成分可以达到同样低的达姆克勒数。例如,是否有我们从未研究过的金属合金具有所需的特性?这就是我感到满意的地方,因为有一个普遍原理在起作用,让任何人都能设计出更好的电池阳极,实现比最先进技术更快的充电速率。"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开发出无疲劳铁电材料登上Science 可实现存储芯片无限次擦写

中国科学家开发出无疲劳铁电材料登上Science 可实现存储芯片无限次擦写 研究团队基于二维滑移铁电机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滑移铁电材料(3R-MoS2),该材料制备的存储芯片有望突破读写次数限制,实现无限次读写。该研究的核心在于利用"层间滑移"替代传统铁电材料的"离子移动",通过AI辅助的跨尺度原子模拟分析,揭示了二维滑移铁电材料抗疲劳的微观物理机制。实验表明,采用该材料制备的铁电芯片器件在经历400万次循环电场翻转极化后,电学曲线测量显示铁电极化仍未出现衰减。此项技术不仅极大提升了存储芯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存储密度,未来有望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极端环境应用以及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技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传统铁电材料和二维滑移铁电材料的疲劳特性3R-MoS2铁电器件的抗疲劳性能分析3R-MoS2铁电器件的疲劳特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韩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亚纳米晶体管的生长方法

韩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亚纳米晶体管的生长方法 半导体器件的尺寸取决于栅电极的宽度和效率。由于光刻技术的限制,目前的制造工艺无法将栅极长度控制在几纳米以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使用二硫化钼的镜像孪生边界(MTB)作为栅极电极,这种1D金属的宽度只有0.4纳米。IBS 团队通过在原子水平上改变二维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实现了一维 MTB 金属相。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IRDS)预测,到2037年,半导体技术将达到约0.5纳米,晶体管栅极长度将达到12纳米。研究团队的晶体管显示,其沟道宽度小至 3.9 纳米,超过了这一预测。基于 1D MTB 的晶体管在电路性能方面也具有优势。与当前一些在高度集成电路中面临寄生电容问题的技术(FinFET 或 GAA)不同,这种新型晶体管由于结构简单、栅极宽度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问题。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电子工程师必备数十大类元器件的知识和数百种元器件应用电路[pdf] 》

《电子工程师必备数十大类元器件的知识和数百种元器件应用电路[pdf] 》 简介:电子工程师必备数十大类元器件的知识和数百种元器件应用电路[pdf]是一本深入探讨其核心主题的著作,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深入研究,提供了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书中详细介绍了该领域中的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适合各类读者阅读。更多详情请访问相关链接。 标签: #电子#电子工程师必备数十大类元器件的知识和数百种元器件应用电路[pdf]#书籍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开发出分子设计新准则 可防止电子通过原子振动耦合损失能量

研究人员开发出分子设计新准则 可防止电子通过原子振动耦合损失能量 对于这些系统中的电子来说,与这些振动相连意味着它们也在不断运动,以百万分之一亿秒的时间尺度随着原子的旋律起舞。但是,所有这些舞动都会导致能量损失,并限制有机分子在发光二极管(OLED)、红外传感器以及用于研究细胞和标记癌细胞等疾病的荧光生物标记物等应用中的性能。现在,研究人员利用激光光谱技术发现了能够阻止这种分子舞蹈的"新分子设计规则"。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揭示了能够阻止电子与原子振动耦合的关键设计原则,从而有效地关闭了分子的紧张舞蹈,推动分子实现无与伦比的性能。艺术家绘制的有机分子光发射特性受原子量子舞动调节的示意图。图片来源: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 Pratyush Ghosh 编辑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圣约翰学院博士生普拉蒂什-戈什(Pratyush Ghosh)说:"所有有机分子,如活细胞中或手机屏幕中的有机分子,都是由碳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这些化学键就像微小的振动弹簧,电子通常会感受到它们,从而损害分子和设备的性能。然而,我们现在发现,当我们将分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限制在某些特殊构型时,某些分子可以避免这些有害影响。"为了证明这些设计原理,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高效的近红外发射(680-800 纳米)分子。在这些分子中,振动造成的能量损失实质上是电子随原子的旋律起舞比以前的有机分子低 100 多倍。这种对设计发光分子的新规则的理解和开发,为未来开辟了一条极其有趣的轨迹,这些基本观察结果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这些分子如今也有广泛的应用。现在的任务是将我们的发现转化为更好的技术,从增强型显示器到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疾病检测的改良分子,"领导这项研究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的 Akshay Rao 教授总结道。编译来源:ScitechDailyOI: 10.1038/s41586-024-07246-x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德国化学家成功合成含有两种不同金属原子的二茂金属

德国化学家成功合成含有两种不同金属原子的二茂金属 茂金属化学的进步导致了"杂多金属"夹层分子的合成,这种分子的创造具有挑战性,但却为新的化学发现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潜力。安德烈-舍费尔(André Schäfer)和英格-比绍夫(Inga Bischoff)在实验室中与他们的新型二茂金属样品。图片来源:萨尔州大学/Thorsten Mohr没有人确切知道目前有多少种三明治分子,但数量肯定数以千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两个碳原子的扁平环之间有一个金属原子。至少在 2004 年之前,人们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塞维利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有了惊人的发现。长期以来,这种含有两个锌原子的"二茂金属"一直是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直到去年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合成了一种非常类似的含有两个铍原子的分子。但现在,德国萨尔州大学安德烈-舍费尔博士研究小组的博士生英格-比肖夫(Inga Bischoff)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她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异双金属"夹层复合物一种含有两种不同金属原子的二茂金属。理论与实践的突破2004 年发现第一个茂金属后不久,理论研究表明它不一定要含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原子,含有两个不同金属原子的复合物也应该是稳定的。这些预测是在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进行量子化学建模计算的基础上得出的。尽管预测了这种分子的稳定性,但在英格-比绍夫取得目前的突破之前,所有在实验室中制造这种分子的尝试都没有成功。"当你意识到手中握着的是什么时,你会感到非常兴奋和特别。肉眼看上去,它只是另一种白色粉末。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实验测定的分子结构时,我们知道我们有了一个含有两种不同金属原子的三明治分子,"安德烈-舍费尔博士说。"选择哪种碳环和在碳环之间包围哪种金属原子一样重要。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环状碳环和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必须相互匹配,我们的'异双金属二茂金属'中包含的金属是锂和铝。计算预测这两种金属将是合适的候选金属,因为它们的电子结构在某些意义上与两个锌原子的电子结构相似,我们知道这两种金属可以形成稳定的二茂金属。"但是,听起来简单明了的事情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实现。事实证明,这种分子非常活跃,只能在惰性氮气或氩气毯下合成、储存和分析。如果它接触到空气,就会直接分解。一旦合成了这种分子,就需要对其进行表征,这就需要萨尔州大学的整个科学家团队的参与。他们的工作成果现已发表在备受推崇的《自然-化学》杂志上。"我们的杂多金属二茂金属实际上代表了一类全新的夹层分子。"小组负责人 André Schäfer 博士说:"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它也会被写进学生的教科书中。但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它。目前,我们对它的结构有了很好的了解,但对它的反应性仍然知之甚少。如果我们找到其他合适的金属原子组合,将来很可能合成出其他夹杂多金属的二茂金属。"1973 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费舍尔(Ernst Otto Fischer)和英国化学家杰弗里-威尔金森(Geoffrey Wilkinson)获得诺贝尔奖,以表彰他们在有机金属(即所谓的夹心化合物)化学方面独立完成的开创性工作,这凸显了这类分子的巨大意义。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