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2026年始欧洲强制新车配实体按键系误读 仅为测试机构倡议

传2026年始欧洲强制新车配实体按键系误读 仅为测试机构倡议 E-NCAP指出,汽车厂商过度依赖中控触控屏来控制诸如转向灯、雨刮器等重要功能,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触控操作的泛滥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将重要功能转移到中控触控屏上,这迫使驾驶员将视线移开道路,增加了因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事故的风险。”他们强烈建议汽车厂商为转向灯、危险警示灯、雨刮器、喇叭以及欧盟的eCall紧急呼叫等功能配备实体控制装置,其他的诸如空调调节、音量调节等则无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E-NCAP并不是政府监管机构,他们的倡议只能成为车企的参考意见,无法强制执行,也就是说车企可以采纳,也完全可以不采纳。当然了,作为欧洲最为知名的碰撞测试机构,E-NCAP完全可以通过测试降低打分来反推车企使用实体按键,对于用户来讲,这无疑重大利好。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触控操作不安全 欧安全机构倡议汽车厂商将中控换回实体按键

触控操作不安全 欧安全机构倡议汽车厂商将中控换回实体按键 “触控操作的泛滥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将重要功能转移到中控触控屏上,这迫使驾驶员将视线移开道路,增加了因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事故的风险。”Euro NCAP并不是要求所有功能都必须配备实体按键,但他们强烈建议汽车厂商为转向灯、危险警示灯、雨刮器、喇叭以及欧盟的eCall紧急呼叫等功能配备实体控制装置。当然了,由于ENCAP并不是政府监管机构,所以他们的倡议归倡议,车厂采不采纳就另外一回事了。好消息是,当前已有车企认识到全触控带来的诸多不便,并开始回归实体按键,比如大众,首款换回的正是中期改款高尔夫,后续还将拓展到更多车型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Euro NCAP 倡议汽车制造商回归实体按键:触控操作存安全隐患

Euro NCAP 倡议汽车制造商回归实体按键:触控操作存安全隐患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近日宣布,将在 2026 年实施的新测试中,降低过分依赖触控操作的汽车的安全性评分。该协会指出,汽车厂商过度依赖中控触控屏来控制重要功能,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Euro NCAP 并不是要求所有功能都必须配备实体按键,但他们强烈建议汽车厂商为转向灯、危险警示灯、雨刮器、喇叭以及欧盟的 eCall 紧急呼叫等功能配备实体控制装置。 Euro NCAP 并不是政府监管机构,因此并无强制汽车厂商采用实体按键的权力。然而,五星级的 Euro NCAP 安全评级是汽车的一大卖点,因此新规的推出预计将对汽车制造商形成有效压力。

封面图片

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要求汽车厂商恢复物理按钮

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要求汽车厂商恢复物理按钮 欧盟汽车安全撞击测试评鉴组织 Euro NCAP 称,汽车行业过度使用触摸屏,将汽车的关键控制功能都转移到中央的触摸屏,迫使司机将注意力从路面转移,增加了分心事故的风险。计划在 2026 年推出的新 Euro NCAP 测试鼓励厂商恢复物理按钮,使用更直观的物理控制实现汽车基本功能,减少眼睛离开路面的时间,促进安全驾驶。Euro NCAP 并不坚持所有功能都有物理按钮或开关,而是认为转向灯、危险信号灯、挡风玻璃雨刷、喇叭以及 SOS 功能需要有物理控制。Euro NCAP 不是政府监管机构,它没有权力强制要求汽车厂商恢复物理按钮,但它的五星安全评分是汽车的一大卖点。来源 ,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面对中国电动车 欧洲车企被迫“压榨”供应商以降成本

面对中国电动车 欧洲车企被迫“压榨”供应商以降成本 然而,一个重大挑战是,过去两年供应链的问题已经对许多小型公司造成了严重影响,令人质疑欧洲的汽车制造商还能从开始裁员的供应商那里节省出多少成本。经过四年的中断,本周日内瓦车展回归,届时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与更加专注于电动汽车的中国制造商之间的差异将在展会上得到鲜明体现。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瞄准了欧洲市场。参加此次展会并举办媒体活动的只有法国雷诺、中国上汽集团以及比亚迪这三家大型汽车制造商。雷诺将发布其电动汽车R5,而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将推出M3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比亚迪的海豹纯电动汽车被提名为展会的年度汽车大奖之一。如果获奖,这将是第一款获此殊荣的中国车型。“它们确实截然不同,”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尼克·帕克(Nick Parker)在谈及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与中国的竞争对手时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燃油车和电动汽车供应链彼此独立。与依赖外部供应商的欧洲汽车制造商不同,中国汽车厂商拥有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几乎所有产品都在企业内部生产,这大大降低了成本。这有助于中国制造商削弱欧洲对手的竞争力。在英国市场,比亚迪海豚的起售价为25,490英镑(约合23.2万元人民币),比大众汽车同级车型ID.3便宜约27%。特斯拉的情况也是如此。艾睿铂的帕克表示,追赶这些竞争对手意味着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可能面临“严峻挑战”,因为他们能从外部供应商那里削减的成本是有限的。由于向电动汽车的转型速度低于预期,当地不少传统汽车制造商陷入了双重供应链的困境。本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欧洲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较去年12月下降了42.3%。雷诺和Stellantis本月都强调了他们在削减电动汽车成本方面的努力,而梅赛德斯则下调了对电动汽车需求的预期,并表示将在未来十年逐步更新其传统产品线。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态度。他告诉供应商,85%的电动汽车成本与采购材料有关,供应商需要承担降低成本的相应责任。塔瓦雷斯表示:“我正在向我的合作伙伴传达这一现实:如果你不履行自己的份内事,那就等于自动淘汰出局。”最近,镍和铝的价格也开始上涨,这凸显了汽车原材料价格面临的风险仍然存在。许多传统供应商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汽车制造商的削减成本压力。Forvia、Continental和博世最近都宣布了裁员或发出了警告,业界预计还会有更多裁员。为了维持利润,此前在芯片供应短缺期间,汽车制造商将生产重点放在了利润率更高的车型上,但这意味着营收减少,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也随之减小。如今,业内专家表示,资金充足的大型供应商能够适应新的现实。但他们警告称,许多规模较小的供应商正处于破产的边缘,例如德国的Allgaier在去年7月就申请了破产。这意味着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着一种微妙的局面:一方面要削减成本以应对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给供应商带来过大的压力。经销商服务公司Cox Automotive数据分析总监菲利普·诺瑟德(Philip Nothard)表示,汽车制造商甚至可能不得不出手救助陷入困境的供应商。他说:“风险在于,如果欧洲汽车制造商试图对这些供应商施加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供应商破产,或迫使他们寻求其他市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开了个发布会 市值大涨500亿

比亚迪开了个发布会 市值大涨500亿 与以往不同,这次比亚迪将发布会地点从深圳总部改到了西安,并将时间从以往的一个小时延长到超过两个小时,堪称比亚迪“史上最长发布会”。其实,这与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的历史有关。比亚迪的首款插混车于 2003 年在西安推出,2008 年,比亚迪 F3DM 在西安下线,成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王传福现场公布了第五代 DM 的关键指标 | 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从 2001 年筹备造车以来,比亚迪在研发领域的累计投入已超过 1400 亿元,几乎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他还透露,第五代 DM 插混技术于 2021 年启动研发,在 1 万多名工程师经历了 1000 多天的技术攻关后,去年 9 月份通过了多轮测试验证,将亏电油耗做到了 2.9L/100 公里这一历史新低。混动起初被认为是从燃油车过渡到纯电动车的一种过渡技术。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混动车的生命周期比预想的要长得多。截至发稿,比亚迪股价上涨了 8.35%,达到 224.7 元,使其最新的总市值增加了 503 亿元,达到 6537 亿元。01油耗进入到“2”时代比亚迪研究插混技术已经接近 20 年,2021 年发布的第四代 DM-i 超级混动技术,不仅帮助比亚迪实现了从谷底和高光时刻的翻身,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换进程。因此,当今年 3 月,比亚迪公布了第五代 DM 超级混动系统的信息时候,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此次发布会公布的细节来看,比亚迪的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主打亏电下的低油耗表现,其中有三个指标最受关注: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第五代 DM 技术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 46.06%,超越了上一代的 43.04%。这种发动机专为混动设计,这也意味着它能够在工况做减法,从 100 减少到 30%,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燃油利用。最低的亏电油耗:在亏电状态下,第五代 DM 每百公里的油耗仅为 2.9 升,低于上一代的 3.8 升。这也创下了百公里油耗的历史新低。最长的综合续航里程:第五代 DM 技术使车辆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 2100 公里,远远超过上一代的 1200 公里。那它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在技术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是提升零部件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新一代 DM 技术架构跟之前类似,但提升了零件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 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动力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系统主要依靠电力来驱动。它使用了一种专门为插混设计的高效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全球最高的 46.06%。这意味着它能把燃料转化为能量的效率非常高。电混系统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功率密度提升了 70.28%,大大减少了能量的浪费,综合效率达到了 92%。此外,专用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 15.9%,确保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有足够的“动力”。在热管理架构方面,第五代 DM 技术引入了一种全温域整车热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和座舱热管理。它们协同工作,确保车辆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能耗最低。在高温环境下,这个系统可以节省最高 10% 的能耗,而在低温环境下则能节省 8%。这不仅让车更节能,还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第五代 DM 技术的电子电气架构也非常先进,它整合了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系统,提升了功率密度 18.3%。通过创新的芯片集成技术,将 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 MCU(电机控制单元)合成一个系统,使芯片的算力提升了 146%。这大大提高了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首搭第五代 DM 技术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 图片来源:比亚迪在具体车型上,第五代 DM 技术在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首次搭载,售价在 9.98-13.98 万。从价格和定位来看,海豹 06 DM-i 的定价填补了驱逐舰 05(售价区间为 7.98 至 12.88 万元)和海豹 DM-i(售价区间为 14.98 至 21.98 万元)之间的市场空白。与许多车企不同,比亚迪并未首先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高端车型,然后逐步下放。回顾比亚迪的第四代 DM 系列,也是首先在更注重购车成本的家用轿车和 SUV 上搭载 DM-i,然后在中高端车型上搭载 DM-p 与 DMO 技术。此次比亚迪采取了类似的节奏,接下来比亚迪将根据市场需求,对 DM-p 与 DMO 技术进行升级。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推出第五代 DM,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第四代混动,两代产品还将同堂销售。比亚迪花了三年时间打通整个供应链,推出了超级混动系列产品,对整个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 10 万元以下的市场。所以,比亚迪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技术、成本优势。02混动依旧是增长主力军在发布会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回顾了比亚迪 DM 技术的发展历程。2008 年,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插电混合动力汽车F3DM,标志着中国汽车厂商打破日系车企技术垄断,开创了插混技术的新纪元。尽管初期销量不高,但这一举措为比亚迪奠定了技术领先的基础。2013 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二代 DM 技术,首次在秦 DM 和唐 DM 车型上应用。这使得比亚迪插混车型的销量迅速增长,2015 年超过 5 万辆,成为市场的亮点。2018 年,第三代 DM 技术解决了亏电状态下油耗和动力不足的问题,带来了新一波销量高峰,全年插混车型销量超过 12 万辆,尤其是新一代唐 DM 的表现亮眼。然而,随着国家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急剧下降,迫使公司进行深刻反思和技术革新。2021 年,比亚迪推出了第四代 DM 超级混动技术,将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 3.8L,刷新了当时的全球汽车油耗纪录。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比亚迪插混销量爆发式增长,从 2020 年的 4.8 万台增长到 2023 年的 143 万台。目前,比亚迪在插混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形成了 DM-i、DM-p 与 DMO 三大混动平台,针对不同市场定位。这也让比亚迪混动车型销量持续攀升,目前在国内混动市场占比超过 50%。9.98 万起,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上市 | 图片来源:比亚迪随着插混技术越来越受用户欢迎,多家车企如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和长城纷纷推出插混车型,并宣布续航里程超过 2000 公里的技术储备。东风风神最新发布的风神 L7 插混车型,在测试中实测综合续航最高达 2054 公里,油耗为 3.8L/100 公里,发动机热效率达到 45.18%;吉利汽车也计划在 2025 年量产新一代电混系统,预计最高续航超过 2000 公里,百公里油耗将低至 2L。中泰证券最新研报表明,比亚迪插混轿车产品主要面对合资燃油轿车竞争,优势在于性价比和更低油耗戳中消费者痛点;插混 SUV 产品主要面对自主品牌插混 SUV 竞争,优势在于消费者认知层面的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随着 DM5.0 插混系统进一步提升性能,比亚迪插混车型优势还将继续保持。插混带动的新一轮产品周期促进下,公司新车放量有望带来新一轮估值中枢上移。目前,国内插电混动车增速已远超纯电动车。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约 514.9 万辆,同比增长仅 21%,而插电混动车销量约 259.35 万辆,同比增长达 82.5%。随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插混技术上的发力,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纯电动汽车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等。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