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车企将最好产品卖到国外 把差的留给国内用户

专家:有车企将最好产品卖到国外 把差的留给国内用户 而在今日论坛上,贾可回应称,中国汽车行业确实到了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必须要好好反思,否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十多年打下的江山很容易毁于一旦。“很多人在骂我,但我要提醒那些骂我的人,如果他真是(汽车)用户的话,一定要研究一下,你们拿到的车、车的企业,是不是把最好的产品卖到国外去,把最差的产品留给你们”。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容易做验证,我们希望的是公平,(中国汽车企业要)对中国自己的用户要公平一点。不能说这边(国内市场)很容易和稀泥,所以就把最差的东西给你,我们的用户这么无脑,这是不应该的。据悉,贾可前几日提出的中国汽车行业陷入六大内卷怪现象,分别是: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骗;卷关系,上下腾揶、左右逢源;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这进而带来三个层面的灾难:产品方面,外表光鲜,可靠性差,残值率低;服务方面,体系面临崩盘,用户服务堪忧;生态方面,全价值链亏损,全行业亚健康状态。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7 月 13 日,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 “2024 中国汽车论坛” 上指出,内卷的结果就是让参与内卷的各方共同走向失败

7 月 13 日,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 “2024 中国汽车论坛” 上指出,内卷的结果就是让参与内卷的各方共同走向失败,最终因失血而共同死亡。希望 “卷” 这个字眼能从中国汽车行业的字典里消失,“卷” 字一日不消,中国汽车就不会真正走遍全球。杨学良呼吁:必须研究如何摆脱内卷,走出内卷怪圈,走向健康的竞争世界,走上规范的发展轨道,这不仅是一个汽车公司的责任,更关系到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前途命运。

封面图片

针对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我们强烈要求欧委会尽早

针对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我们强烈要求欧委会尽早纠正错误认定。我们也注意到,中欧政府已开始磋商,希望欧方从中欧合作大局出发,在磋商中真正展现最大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达成平衡解决方案,维护中欧企业利益,共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机电商会作为本次调查的行业抗辩方,将继续代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开展应对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坚决捍卫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合法权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微信公号)

封面图片

奇瑞王琅:只卷价格不卷服务 对中国品牌海外形象不利

奇瑞王琅:只卷价格不卷服务 对中国品牌海外形象不利 2023 年开始,特斯拉、比亚迪等行业巨头接连掀起降价,中国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应声而起。随着价格战的深入,降本压力层层传导,几乎所有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都收到了车企的降本要求,原本 5 年的降本目标被压缩到 2 年甚至是 1 年。供应商与车企一起开足马力,用拼命加班的方式来满足产品快速迭代的要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表示,某种程度上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蔓延到海外,一方面加剧了整个贸易主义抬头;另一方面只卷价格不卷服务的行为,为中国品牌海外形象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贾跃亭:国产车只有征服美国市场 才算是真正的全球化

贾跃亭:国产车只有征服美国市场 才算是真正的全球化 美国政府现在给中国电动车整车加征100%的进口关税,中国车企还有进入美国的机会吗?对此,FF愿意发挥中美汽车产业交流的桥梁作用,为国内车企解决这个行业难题。贾跃亭透露,他将会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做出更多分享,并且发布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据悉,在法拉第未来提出的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中,他们将利用FF独特的价值,整合美国汽车行业的优势与中国汽车公司和供应链的优势,为中美汽车产业FF战略伙伴OEM供应链和FF自身创造原创价值。此外,法拉第还会通过引进优质低成本的中国供应链,给美国的大众用户带来优质且低价的产品。还会将售价三十多万美金的FF91,所采用的核心技术赋能在大众车型上,让美国大众用户也能够享受到极致科技顶奢的体验。推动中国汽车企业出海和产品出海,同时加速美国AI EV产业的普及与发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望俄方为中国车企在俄销售提供便利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望俄方为中国车企在俄销售提供便利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说,希望俄方为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生产、销售、经营给予政策支持和便利。 据新华社星期五(11月24日)报道,第二届俄中汽车工业论坛日前在莫斯科举行,来自两国政府、汽车行业及金融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共话两国汽车工业领域合作与发展前景。 张汉晖在论坛上致辞时说,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中俄关系已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组大国关系。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张汉晖说,今年以来,汽车产业合作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亮点。中方愿继续发挥中国汽车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快速迭代的技术优势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优势,引导和鼓励中国企业不断开发适应俄市场需求的车型,保证一流的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两国汽车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张汉晖也呼吁,希望俄方为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生产、销售、经营给予政策支持和便利。 在俄乌战争引发对俄罗斯的全面金融和贸易制裁之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品,在俄罗斯一跃成为畅销汽车。 中国总理李强10月与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会面时说,中国欢迎更多俄国优质产品进入中国,也支持两国企业深化汽车制造合作。 2023年11月24日 10:47 AM

封面图片

将电动汽车卖到印度这趟浑水,不得不趟

将电动汽车卖到印度这趟浑水,不得不趟 有知情人士表示:“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很可能会在近期,也许就在未来几周内,公布他们的印度市场计划。”该人士还进一步透露:“一旦获得政府的批准,零跑汽车研发的低价电动汽车将进入印度,这无疑会加剧印度绿色汽车市场的竞争。”然而,印度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持有严格的审查态度。尽管Stellantis与零跑汽车最近达成了全球性的合作,这次合作为这家中国企业进军印度市场提供了一定的信心。以比亚迪为例,该公司曾与印度本土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竞标,但由于其投资计划未能获得政府的批准,因此在印度的扩张步伐受到了阻碍。再看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汽车,为了能在印度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选择将更多的发展空间让给了印度合作伙伴。JSW已经购买了名爵的大量股份,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其在名爵的持股比例增至51%。这显示了印度市场对于外来投资的独特需求和策略。并不好走的印度路几十年来,中国一直稳居印度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全球贸易研究倡议于4月2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印度工业产品和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零部件高度依赖中国,因此印度的进口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各种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零部件、电子产品、塑料、锂离子电池和车身部件等,均大量来自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包括两轮车、乘用车和商用车,这一趋势尤为显著。目前,印度汽车进口总额达到200亿美元(约合16.5亿卢比),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为了利用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公司继续在印度投资建厂。上汽集团是首家通过收购在印度建立生产基地的中国公司,它投资了3.1亿美元收购了通用汽车在古吉拉特邦的Halol工厂,并主要生产MG品牌的电动汽车。2020年1月,长城汽车也宣布收购通用汽车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塔莱加翁的工厂,计划生产SUV、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此前,长城汽车还在班加罗尔(2016年)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2019年,北汽福田宣布与哈里亚纳邦的公交车制造公司PMI Electro Mobility Solutions Pvt Ltd签署合资协议,计划进入印度市场。该公司还打算在浦那投资1200万美元建造一座生产电动公交车的工厂。同时,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等其他中国制造商也都对进入印度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印度正逐渐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公司的主要市场,这得益于其设定的到2070年降低碳排放强度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仍是主要的排放源,因此转向更环保的燃料对于实现这些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印度电动汽车销量持续稳步增长。根据地方交通部门的数据,4月份电动汽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零售量同比增长了22%,从去年同期的5412辆增长至6577辆。汽车经销商协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底,电动汽车总注册量将超过150万辆。2023财年乘用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番多,从上年的18583辆增长到47102辆。为了吸引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印度政府推出了一项政策,旨在将印度打造为全球电动汽车中心。该政策规定了最低投资额约为5亿美元,并详细制定了投资回报、五年内的国内增值目标以及特定关税,以鼓励在规定时间内发展本地制造业。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塔塔汽车、MG、马恒达和BYD是印度销量排名前五的电动汽车公司。目前,MG已成为印度第二大电动车销售商,其销量的25%为电动车型。今年3月,比亚迪印度公司推出了Seal轿车,并已收到超过1000辆的预订。然而,印度政策对中国汽车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它们面临要么退出印度市场、要么将多数股权出售给当地投资者的选择。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在提案被印度政府拒绝后放弃了投资计划并退出了印度市场。而上汽集团旗下的MG汽车印度公司则妥协通过将多数股权出售给JSW来实现“印度化”运营的策略。中国汽车出海的必经市场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虽然规模尚小,但其增长速度却异常迅猛。2023年的数据显示,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0%,而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更是接近翻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汽车在整体乘用车市场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仅为2%,相比之下,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已接近38%。目前,塔塔汽车在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二。不过,马恒达和比亚迪作为新兴参与者,正在逐步崭露头角。特别是马恒达,仅凭一款车型就实现了惊人的2476%的增长,成为2023年增长最快的品牌,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和MG汽车。此外,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玛鲁蒂铃木也计划不久后进入电动汽车领域,而越南的VinFast和特斯拉也有望进军印度市场。印度的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系统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政府的政策激励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领域,包括Reliance New Energy、Ola和ACC Energy Storage等。近期,Exide更是与汽车巨头起亚和现代达成合作,为他们的汽车供应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的印度,其汽车行业是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鉴于其他市场正在放缓,印度无疑成为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印度政府也展现出了雄心壮志,希望将印度打造成全球汽车制造中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以及技术的进步,印度汽车销售得到了有力推动。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ACMA)的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取得了显著增长,营业额从2016财年的390.5亿美元增长至2023财年的697亿美元。印度国内销售额在一年内激增了34%,为汽车行业在印度GDP中的份额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3年2月,这一比例已上升至7.1%,远高于1992年的2.8%。这一增长趋势也对汽车配套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印度的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三,汽车占印度制造业GDP的比重超过45%。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城市化和收入增加、信贷增长、政府政策和举措的推动、出口增长以及新参与者的市场进入,还有不断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等。印度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中产阶级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高,预示着机动车保有量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在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方面仍然落后。例如,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高达860辆,而印度仅有34辆。即使在亚洲地区,印度也落后于日本(612辆)和中国(223辆)。可以预见的是,印度汽车市场将继续塑造国家的经济格局并推动技术进步,为国内外参与者提供丰富的机会以促进增长和创新。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贡献者,印度仍处于扩张和发展的前沿。在印度形成本地生态系统并大幅降低电动汽车价格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但在此期间,像零跑汽车国际这样的在印度制造的中国合资企业可以利用其在中国建立的生态系统获取专业知识和零部件从而领先印度竞争对手。比如,零跑汽车的廉价掀背车有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尽管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影响到廉价中国电动汽车进入印度市场的情况,政府对新进入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可能会保持谨慎态度。然而随着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这场竞争必将愈演愈烈并可能催生出新的行业领导者。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