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跑完 10 公里需要多久?

普通人跑完 10 公里需要多久? 哈兰德的回答 40以下,身体健康的男性,排除体育生和小部分天赋异禀的,不刻意练习,也不练力量,纯堆有氧慢跑,pb大概是50到55左右,我就是纯堆有氧,pb跑到52分钟左右,现在刻意加上间歇和节奏跑,4个月了,也只有48分钟,感觉45就是我的极限了,我喜欢慢跑,跑的太快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不好,天热了,天冷了,下雨了,我都会选择室内跑步机维持下状态…尽量不折腾自己,也不加跑团,自己一个人听着音乐6分配,舒服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哈兰德)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有氧健身至关重要 善跑者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长近5年

有氧健身至关重要 善跑者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长近5年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海科夫斯基教授说:"突破四分钟一英里是 70 年前的一项非凡成就,它揭示了人体所能达到的极限。它掀起了一股追随罗杰爵士伟大脚步的跑步热潮。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与活到 88 岁高龄的罗杰爵士一样,大多数第一批跑步者也活到了 70 多岁或 80 多岁,而且大多数人现在还健康地活着。"这个多国团队追踪了首批低于4分钟完成1英里跑的 200 人的健康记录。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和美国的选手,他们出生于 1928 年至 1955 年之间。所有 200 名跑步者都是男性,而且大多数都还健在。安德烈-拉热切教授是世界著名的运动心脏病专家,他领导的心脏实验室得到了澳大利亚圣文森特医学研究所和维克多-张心脏研究所的支持,他说:"我们的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对精英运动员的长期影响。我们知道,精英运动员的心脏因持续的有氧输出而变大,有人认为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寿命,但我们的发现恰恰相反。""与平均寿命相比,多活 5 年意义重大,尤其是我们发现许多跑步者不仅长寿,而且身体健康。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能跑出低于四分钟的一英里,才能在年老时长久地享受健康,但他们需要经常锻炼,有氧地推动自己。"1英里的世界纪录目前为 3分43秒,由摩洛哥的希查姆-埃尔-盖鲁吉保持。奥利-胡尔(Ollie Hoare)是跑得最快的澳大利亚选手(3.47.48),凯文-沙利文(Kevin Sullivan)保持着加拿大纪录(3.50.26),这两项纪录都是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比斯利特运动会上创造的。目前还没有女选手突破四分钟大关。女子世界纪录目前为 4 分 07 秒 64,由肯尼亚的 Faith Kipyegon 于 2023 年创造。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经常跑步的人,应该追求速度,还是应该追求跑量?

经常跑步的人,应该追求速度,还是应该追求跑量? 行者老应的回答 作为一个经常跑步的人,我自己是一定要保证跑量的。在此基础上,会进行适当的速度训练。其实跑量和速度两者不是对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大众跑者,跑步首先是为了健康。为了健康,跑步的速度就不那么重要了。 每一个跑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跑步的目的来制定自己的目标,再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制定跑步的计划。 长距离慢跑积累跑量 但是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资深跑者,轻松跑和慢跑都是最基础的。对于经常跑步的人,恐怕长距离慢跑要占整个跑量比例的80%以上。即便是以追求速度为目的的短跑选手,也要进行长距离慢跑训练。 长距离慢跑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心肺功能、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以及脂肪代谢能力。长距离慢跑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能够增强心脏和肺部功能。通过持续的有氧运动,心脏泵血能力能够得到加强,肺部的通气功能也会逐步提高,从而增强整体的心肺功能。 其次,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长距离慢跑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效率。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慢跑过程中,身体逐渐适应,有氧运动血液流动更加顺畅,特别是肺部内部血管内的血液循环会加快。 还有,就是心率控制。在长距离慢跑中,跑者的心率会得到恰当的控制。在中低强度的范围内维持较长时间,有助于心脏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下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心脏功能,心率会逐渐下降。 速度训练 当经过一定的有氧慢跑的积累,有氧代谢能力会得到提高,有氧基础就打好了。此后对于那些对运动表现有所追求的跑者,可以增加一些高强度训练,以提高速度。 速度训练有间歇跑、乳酸门槛跑和重复跑。间隙跑可以有效的提高最大摄氧量(VO2max);从而提高运动表现。乳酸能看到可以锻炼耐受乳酸和清除乳酸的能力;重复跑则是提高无氧能力和速度感的手段。 总之跑量与所有都并不矛盾,跑量就像一座大楼的基础,速度就像这座大楼的高度。只有打牢了基础,楼才能盖得更高;基础不牢,楼也不可能太高。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行者老应)

封面图片

夜跑 4 公里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夜跑 4 公里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RunneratZhihu的回答 这个不要紧,说说我的经历,供您参考。 一、曾经的我 答主跑步14年,有记录的跑量,在咕咚有19432公里,预计到年底能跨越2万公里。 哈哈,我这属于典型的能力不够,数量来凑。 关于跑步,我也是从入门级-》初阶级-》中阶级-》进阶级一路跑来,至于高手级、波马级、菁英级受限于身体条件,早已放弃追逐,希望健康跑入80岁。 想想当年,刚刚跑步的时候,最初别说4公里,就是1公里都跑不下来,现在分析,体重、心肺、关节、肌肉、筋膜都适应了当时久坐不动的状态,无法跟上跑步的美好愿望。 2011年,那时全国跑步的浪潮还没有兴起,网上跑步的知识和书籍也非常少,不过通过三个月的跑走结合,也能持续的跑30分钟了,估计跑步的距离单次也就4公里。 二、入门跑的方案 随着跑步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我感觉有更好的适合入门跑者的方法。 下面简要说下入门跑步健身方案,这个方案特点:循序渐进,交叉运动,适合刚刚要开始跑步锻炼的朋友。 为期8周,每周运动3天,每次10-20分钟有氧步行或骑车,这时以减控体重、提高心肺功能为锻炼目标! 千万要管住嘴!这样循序渐进,每两周递增3-5分钟,到第八周时,您就可以进阶到单次活动30-40分钟了。 如果您能通过八周养成运动习惯,结合均衡营养,控制体重,将BMI降低到24以内,即体重降低5公斤,体重、心肺、关节、肌肉、筋膜就具备跑步的条件,这时候开始慢跑,身体损伤概率低,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写在最后的祝福 预祝您八周后脱胎换骨,精力充沛,身体倍棒,成为夜光运动家! 我是runneratzhihu,希望见证一下您的奇迹!以上回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供您参考!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RunneratZhihu)

封面图片

普通人新冠确诊后是否需要服用“新冠特效药”辉瑞Paxlovid?

普通人新冠确诊后是否需要服用“新冠特效药”辉瑞Paxlovid? 作为一个有基础疾病的青年女性,今年九月在美国得过新冠且已康复,症状比普通人较重(高烧近一周),并与医生交流申请过辉瑞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的人,我想要聊一下自己的经历,希望能有稍许帮助。 我是发病第四天向家庭医生申请Paxlovid的处方。医生给我打了近半个小时视频电话,询问我的病程和身体情况,确认我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最后在权衡之下,她建议我不要服用辉瑞的Paxlovid,给我开了默克的Molnupiravir处方。 按照医生的原话,Paxlovid效果很好但与很多药相冲突(包括我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和慢性避孕药),Molnupiravir效果较温和但与大部分药不冲突。为了消除我的疑惑,她很耐心地向我科普了原因以及Paxlovid的其他注意事项。 1. Paxlovid不是必需品,无基础疾病且无重症风险因子的青壮年轻症患者大部分可以自愈,没有必要服用Paxlovid,更没有必要在家囤药。 2. Paxlovid作为抗病毒药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重症,无法在感染新冠前预防,也无法在已重症后帮助治疗,必须在症状显露的五天内开始疗程。症状开始五天后,抗病毒药很难阻止病程的继续发展。 3. Paxlovid不推荐用于有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在与医生讨论后,减少Paxlovid的剂量。 4. 许多药物可能会与Paxlovid产生药物交互作用,包括且不限于抗痛风药(colchicine、抗心绞痛药(ranolazine)、抗精神病药(lurasidone、pimozide、clozapine)等等,所以平时有服药习惯的患者,必须与医生详细沟通后才能开始疗程。除此之外,Paxlovid还可能使HIV患者对HIV药物产生耐药性。 5. 不建议孕妇、有备孕计划、或正在母乳的女性服用。(但我刚查了下,11月底医学界已经允许孕妇服用Paxlovid,但还是请遵医嘱服用)。 6. Paxlovid和Molnupiravir都是严格处方药,必须在与医生沟通后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服药或停药,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以我的经历而言,在美国开具Paxlovid的过程虽便捷但十分严格,若有基础疾病,医生会反复询问你的病史和药物及保健品使用史才为你开具处方。 Paxlovid和Molnupiravir目前在美国对公众免费,我周围的药房都有足够储量,取药时无需提供保险(但也有新闻称,美国国会可能不会再批准免费抗病毒药,但还没有具体信息)。而且Paxlovid和Molnupiravir在美国不是治疗轻症的标准药物,我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得过新冠且康复,只有我服用过抗病毒药。 所以大部分人不要迷信Paxlovid,不要囤药,把药物留给老年人和有重症风险因子的其他患者。如真有需要,也请和医生详细沟通过再遵医嘱用药。

封面图片

普通人还有必要学习 Python 之类的编程语言吗?

普通人还有必要学习 Python 之类的编程语言吗? 段小草的回答 简单回答:绝对有必要,任何人都有必要学编程。也许不必要达到能找工作的水平,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非常重要。 我不认同说,有了生成式 AI 以后不用学编程。恰恰相反,大语言模型对编程不是替代,而是帮助,是对编程能力的倍增和放大。如果说过去学编程的必要性是六成,那现在学编程的必要性绝对是九成,大语言模型让编程学习触手可得,让每个人都能在 AI 辅助下快速写出可以运行的代码。 也许我没资格下这个结论,但可以参考一下大佬的看法。Logan Kilpatrick 是之前 OpenAI 的开发者关系主管,现在领导 Google AI Studio,之前也有在 Apple 做机器学习等经历。按说这样的人应该是 AI 的绝对拥趸,但他却说: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叫做can and should learn to code。 每个人都应该学编程,这不难理解。但每个人都可以学编程,我想是生成式 AI 给大家带来的福利。编程的入门学习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有了 AI 以后,学习难度大大下降,这个时候学编程,投入产出比简直太高了。 编程可以做什么? ● 帮助你理解数字世界 ● 提供几乎无限的杠杆优势 ● 帮助你进入高薪职业 ● 教你如何思考问题 ● 拓展非编程相关的工作机会 ● 等等 我学写代码的时候,被知乎大佬的回答所激励,他说:「编程是最容易习得的超能力」。这就好比麻瓜看到魔法,编程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更不要说今天,现在,当下,AI 把编程的门槛降得更低。 虽然这个语境很像卖课的语境,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但我确实不是卖课或者忽悠大家,而是的确这么相信并践行的。我始终觉得劝人学 Python 至少不是坏事,哪怕文科生也会得到很多的帮助。 利益相关: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段小草)

封面图片

第一次跑步 10 公里是怎样的体验?

第一次跑步 10 公里是怎样的体验? 心藏须弥的回答 2020年1月4日,我实现了人生第一个十公里。 其实,在这之前,十公里对我来说还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我甚至从未想过自己能跑十公里。 看上图记录也就能发现,我平常跑步频次不多,大多是5-6公里的慢摇,浅尝辄止,追求健康,莫不如是。 即使到了2020年1月4日起床那一刻,我仍没有做出跑10公里的计划,只是一如既往的起床跑步。 或许是因为跑的不快,所以跑的尤其舒坦。 前3公里,先慢后快,跑出了小小倒三角。 第4公里,些许破功,减速退回到舒适区。 而后一直到8公里,都是匀速巡航,听着音乐,大脑放空,呼吸节奏平衡,倒也不觉着有多累。6分45的配速,或许就是彼时的真爱。 到了8公里,人也尽兴,腿也疲乏,事实上也算刷新了距离的PB,想着去超市买点鸡蛋准备早餐,无奈发现超市居然没开门。 此时我面临着两个选择:停跑休息坐等超市开门,继续跑直到超市开门,犹豫了一下,我选择了后者。就这样,超市的开门时间助推了我一把,续杯2公里,凑成了人生第一个10公里。后来发觉自己有点傻,其实可以多跑几步到菜场买鸡蛋,幸亏当时没想到这茬,要不然人生第一个10公里又得延期了……然而,跑完8公里的我已是强弩之末,续杯的2公里直接退到7分配,但无伤大雅,第一个10公里足以让我兴奋半天,对当时我的来说,这已经是一桩了不起的成就。 回头复盘,总结一二: ① 人总是要逼自己一下,10公里也没那么可怕。 ② 跑的慢,才能跑的更远。 ③ 跑的有些草率,应循序渐进,比如最远距离每周+1~2公里尤佳。举个例子:本周跑6公里,下周跑7-8公里,下下周就可以尝试9-10公里,让身体逐步适应。很显然,如果跑10公里不追求速度,那绝对是一次愉悦的体验。 而一旦跑过10公里,10公里就从拦路虎变成了纸老虎~ 就看看我进入悦跑圈的28周,已经跑了29次10公里+,平均下来一周一次都不止。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心藏须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