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好的人一般有6个习惯#】甲状腺,可以说是体检异常项中的高频词,结节、弥漫性病变、钙化、肿大……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怎

【#甲状腺好的人一般有6个习惯#】甲状腺,可以说是体检异常项中的高频词,结节、弥漫性病变、钙化、肿大……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甲状腺?内分泌医生表示,一般#有这6个习惯的人甲状腺不会太差#。 甲状腺好的人有6个习惯,来自内分泌医生多年的观察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想运动减肥的人首选跳绳#】#大学生9个月减重80斤父母认不出# 哪种运动减肥效果更好?美国运动理事会(ACE)的专家根据燃烧

【#想运动减肥的人首选跳绳#】#大学生9个月减重80斤父母认不出# 哪种运动减肥效果更好?美国运动理事会(ACE)的专家根据燃烧热量,列出了一份最佳减重运动排行榜: 第1名:跳绳。每小时燃烧667~990千卡热量(速度为每分钟跳120下)。 第2名:冲刺跑。每小时燃烧639~946千卡热量。 第3名:跆拳道。每小时燃烧582~864千卡热量。 第4名:动感单车。每小时燃烧568~841千卡热量。 第5名:跑步。每小时燃烧566~839千卡热量(速度为每10分钟跑1.6公里)。 第6名:负重行走。每小时燃烧476~705千卡热量。 第7名:爬楼梯。每小时燃烧452~670千卡热量(速度为每分钟爬77层台阶)。 此外,减肥不能盲目贪快,如果短时间内掉秤太多,会导致一系列代谢问题,如激素紊乱、脂代谢紊乱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减重目标应该强调个体化,一般来讲,较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17 岁国羽小将张志杰赛中晕倒去世,运动员赛前都会体检为何还会猝死?运动性猝死前没有症状吗?如何预防?

17 岁国羽小将张志杰赛中晕倒去世,运动员赛前都会体检为何还会猝死?运动性猝死前没有症状吗?如何预防? 阿源老师的回答 常规体检很难发现猝死的隐匿性原因,不过可以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避免这些明星问题导致的悲剧。 某些常规体检难以检测的疾病 (1)肥厚性心肌病(HCM):它通常是无症状的,因此很多人会自觉没事,然后常规体检里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都有小概率检测结果为阴性。这些人只是日常活动没问题,但是心肌增厚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跳不规则),这在剧烈运动时可能是致命的。 (2)冠状动脉异常:一些运动员可能在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中有先天性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无法通过标准体检甚至心电图检测到。在极度体力消耗时,这些异常会导致流向心脏的血流量突然减少,导致心脏骤停。 (3)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ARVC是一种右心室肌肉被脂肪和纤维组织取代的情况,导致心律失常。同样常规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 (4)长QT综合征:它一是无症状,二是并不是一直会发作,所以查心电图有可能是阴性。 虽然赛前体检旨在确定潜在的健康风险,但它们在检测所有可能的疾病方面存在局限性,特别是那些无症状或需要更先进诊断工具的疾病。此外,对运动员的极端身体要求可能会暴露或加剧潜在的疾病,导致心脏突发事件。 某些检测可以增加疾病的检出几率,比如核磁共振、压力测试和基因测试等,但是这就存在明显地过度医疗了,因为对于99%的人来说是不需要进行这些检测的。 猝死难以预料 哪怕是诊断明确的疾病,医生也不能预料到哪一天会出事,只能预料到得这个病的人可能会出事,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可能是一辈子都不会发生,也可能是马上就会发生。 即使在猝死前的几个小时医生也无法诊断出问题吗?存在这个可能性的,医学上有个说法叫“猝死症候群”,讲的就是发生猝死了,但是生前一切检查正常,医学上的猜测是可能与钠离子通道相关,而目前还不具备在活人身上检测钠离子通道的技术。那么假如是其他疾病,在生前就一定能检查数来吗?也不一定,任何医学类检查,都存在假阴性率,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所以现在才会发展出来一大堆检查,一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二就是用一种检查来弥补另一种检查存在的盲区。 如何预防呢? 这是能的,比如睡前别暴饮暴食、别喝太多酒,还有有基础疾病的人避免剧烈运动等等,这些都是预防猝死的措施,好像有专门讲这个的,我来引用一段网上的。一、保持情绪稳定: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增强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 二、戒烟禁酒:要彻底戒烟禁酒。研究证实,在心脏病死亡中有21%是由吸烟造成的。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67%;每日吸25支烟以上者,则死亡危险性要高出3倍。但是戒烟以后,这种危险性可逐渐降低,35年后降至不吸烟的水平。虽然少量饮酒有减少冠心病突发的作用,然而酗酒的危险性极大,人们当适可而止,不可恃强狂饮,有冠心病者更当敬而远之。 三、保持理想体重:医学家们发现,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因此,超重过多特别是肥胖者,颇有减肥的必要。不过,减肥的最好方法不是饥饿节食,而是坚持运动。喜欢运动的人,其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比习惯久坐者减少35%55%。当然,运动宜适度而持久,不可剧烈。 四、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所以,从高血压的早期就应开始治疗,具体方法是:放松精神,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缓和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千万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而发生危险。 五、降低增高的血脂: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是发生和加重冠心病的重要原因,故不宜吃富含高胆固醇食物和易使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糖食物及大量饮酒。 六、防止便秘: 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七、药物自救: 有冠心病的人,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此外,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50mg,对预防猝死也有良效。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可以降低猝死发生的几率,但是依然不能百分百的消除几率,所以。。。其存在的价值是,不做这个预防,可能会在50岁就发生了,做了这个可能会延长到60或者更后面。 我们大多人不必过多担心这些问题,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阿源老师)

封面图片

晚间录制了一个视频节目,聊骨质疏松,提前写好了脚本,再把关键内容点发到这里,希望能对一些朋友有用。

晚间录制了一个视频节目,聊骨质疏松,提前写好了脚本,再把关键内容点发到这里,希望能对一些朋友有用。 1.起病初期,骨质疏松可能没任何明显症状,易被忽视,被称为“安静的流行病”。随着疾病进展,容易导致脆性骨折并引起慢性疼痛,如果不幸发生髋部骨折或脊柱骨折,甚至可能引起残疾。 2.骨量从35岁左右开始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增加。与男性相比,女性患上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更大,患者中大约80%为女性。围绝经期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因为这一时期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的雌激素水平降低。 3.临床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检查部位一般选择腰椎和股骨颈部位。DXA辐射剂量小,做一次的辐射剂量仅为普通X射线摄片的1/30左右。骨密度检测结果一般分为4个等级:骨量正常:T值≥-1;骨量减少:-2.5<T值<-1;骨质疏松:T值≤-2.5;严重骨质疏松:T值≤-2.5,且伴有脆性骨折病史。 4. 怀疑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看骨科、内分泌科、妇科均可,有些医院专门开了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即使确诊也无需太过担忧,但一定要重视。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三类: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性激素补充剂。 5.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成人每天推荐摄入800毫克钙。7~18岁儿童青少年、50岁以上的人,对钙的需求更大,每日推荐摄入1000毫克。食物是最理想的钙来源,足量的奶制品、绿色蔬菜、豆制品摄入,有助获得每日所需的钙。800毫克钙≈300毫升牛奶+半斤绿叶菜+二两卤水豆腐+一把坚果 6.维生素D对人体吸收钙元素非常必要。人体主要通过晒太阳(隔着玻璃晒没啥用)、摄入食物补充维D。富含脂肪的鱼类,如金枪鱼和鲑鱼等,是天然维D的好来源。 7.锻炼对任何年龄人群的骨骼健康均有益。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是促进骨骼生长的最佳时机,务必积极运动。50岁后,通过运动或许无法继续促进新生骨骼形成,但可有效减缓骨质流失速度,维持骨骼肌健康。任何需要双脚着地并负担自重的锻炼方式,均有助于维持骨健康。 8.40岁以上,酗酒、经常应酬、爱喝浓茶或大量咖啡、长期坐在办公室中、缺乏体力活动的职场人士,以及围绝经期女性和老年人,家中有母系遗传性骨质疏松风险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封面图片

有夜尿vs.没有夜尿的人 到底谁更健康?

有夜尿vs.没有夜尿的人 到底谁更健康? 有夜尿 VS 没有夜尿夜尿,顾名思义为夜间排尿,是指在夜间睡眠期间起床小便的现象。没有夜尿可能意味着肾脏过滤功能较强,尿液产生量较少,或者晚间饮水量较少。有夜尿,意味着晚间饮水较多或肾脏对水分吸收能力较弱。正常的夜尿次数和没有夜尿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着健康,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水量,使夜尿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如果夜尿次数太频繁则可能预示着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必要时建议到医院就诊检查。夜尿次数太频繁,常见的一些原因包括:睡前过多地饮水、尿频症、遗尿症、糖尿病、尿崩症、前列腺增生、膀胱容量变小、膀胱肌肉收缩功能异常、利尿剂药物的副作用、额外的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压力等。所以,夜尿频繁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症状。对正常人来讲,频繁夜尿不仅会影响睡眠,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对老年人来说,频繁起夜还容易摔倒导致骨折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夜间排尿多少次是正常?至于夜尿次数的正常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晚不超过 2 次夜尿是正常的。如果夜尿次数超过 2 次,一般都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可能预示着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年国际尿控协会将夜尿症定义为患者夜间因尿意醒来排尿≥1 次,我国的专家共识推荐以每晚排尿≥2 次作为夜尿症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正常年轻人 0~1 次夜尿正常,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 0~2 次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夜尿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18 岁以上人群夜间排尿≥1 次者占 57.5%,≥2 次者占 24.7%,高龄、BMI 过高、吸烟、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夜尿症的高危因素。夜尿次数过多,尤其是夜间入睡后至第 1 次排尿前的睡眠时间过短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不同程度的夜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当然,夜尿次数也可能受到饮水量、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判断是否正常时,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对于夜尿症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记录排尿日记(每天几点小便,大概有多少毫升),必要时及时去医院就诊,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担心夜尿次数异常,可以尝试调整生活习惯,如减少晚间饮水量、避免刺激性饮料等,以减少夜尿次数。频繁起夜的危害?夜尿次数过多用平常话来讲,也就是频繁起夜,可能会对身体和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老年人影响甚大。以下是频繁起夜的一些危害:① 影响睡眠质量:频繁起夜会导致睡眠中断,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②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由于频繁起夜容易导致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引发心血管意外风险,有的不慎摔倒引起多发骨折。③ 肾脏负担加重:频繁起夜可能意味着肾脏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④ 尿路感染:频繁起夜上厕所,尿路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容易导致尿路感染。⑤ 骨质疏松:夜间多次起床,对钙质的吸收会受到影响,长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极易引起骨折。⑥ 生活质量下降:频繁起夜会影响日常生活,如社交活动、旅行等,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⑦ 情绪波动:夜间频繁起夜可能导致明显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暴躁情绪等。⑧ 荷尔蒙紊乱:夜间尿液排放过多,可能影响荷尔蒙平衡,导致内分泌紊乱。对于男性朋友来讲,频繁起夜常常是前列腺疾病的先兆。要缓解频繁起夜的问题,首先要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此类疾病,做泌尿系统 B 超、尿常规来排除一下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可能,同时看看是否存在前列腺增大的问题。如何缓解频繁起夜?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严重妨碍了我们第二天的日常工作生活,令人相当苦恼。以下的一些小建议,可以帮助大家缓解频繁起夜的问题:① 调整饮水习惯:避免在晚上喝太多水、茶、咖啡、果汁等饮料,特别是睡前。减少饮水量有助于降低夜间尿量。② 戒酒:酒精和饮料会增加尿液产生,控制饮酒量有助于缓解频繁起夜。③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降低起夜次数。④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盐、含糖高的食物。高盐食物会导致水肿,进而影响尿液排放。⑤ 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肾脏功能,减少夜尿次数。例如,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肾功能。⑥ 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情绪波动、失眠可能导致夜间尿量增加,进而影响起夜次数。总之,夜尿看起来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其实会对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可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因此,如果长时间存在夜尿频繁的问题,建议寻求泌尿科医生的帮助,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米和面粉中暗藏的风险:巴西研究发现日常食品中霉菌毒素含量惊人

大米和面粉中暗藏的风险:巴西研究发现日常食品中霉菌毒素含量惊人 这些食品是在参与研究的巴西家庭中发现的,并被储存起来以备将来食用。这项研究是巴西首次使用生物标志物来描述与饮食中霉菌毒素有关的风险。圣保罗大学(USP)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巴西圣保罗里贝朗普雷图居民家中储存的面粉和大米样本,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真菌毒素(霉菌毒素)。这项研究得到了 FAPESP 的支持,并发表在《国际食品研究》(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杂志上。正如作者所指出的,从饮食中摄入霉菌毒素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这些数据强调了将谷物和面粉等食品储存在干燥的地方并防止昆虫叮咬以避免污染风险的重要性。"真菌为保护自身或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素有 400 多种。其中有六种物质,我们称之为"超级女强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因为它们具有致癌性、免疫抑制性或内分泌干扰性(导致体内激素平衡发生变化)。皮拉苏农加分校动物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FZEA-USP)教授、该研究协调员卡洛斯-奥古斯托-费尔南德斯-德奥利维拉(Carlos Augusto Fernandes de Oliveira)说:"由于这些物质对健康有害,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分析的所有食品样本中都发现了六种令人担忧的毒素:黄曲霉毒素(AFs)、伏马菌素(FBs)、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赭曲霉毒素A(OTA)。其中,霉菌毒素 FBs、玉米赤霉烯酮 ZEN 和 DON 的含量超过了卫生部门规定的耐受限度。这项研究是巴西首次使用生物标志物来描述与儿童和青少年饮食中霉菌毒素有关的风险。研究在分析的所有食品样本中发现了六种令人担忧的霉菌毒素这类物质需要更多关注,因为它们具有致癌性、免疫抑制性或内分泌干扰性(图片:研究人员的作品集)奥利维拉解释说,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的黄曲霉毒素 B1 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烈的天然致癌物质。这种物质会破坏动物的DNA,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发肝癌。黄曲霉毒素 B1 还会造成其他影响,如免疫抑制、生殖问题和致畸(当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将毒素转移给胚胎、胎儿或婴儿时,会造成健康问题)。通过食物接触霉菌毒素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图片来源:André Borges/Agência Brasil研究人员说:"人类已知的自然界中没有任何物质具有这种霉菌毒素的致癌能力,只有在实验室中产生的罕见例外,如二恶英。"在分析的样本中发现了高浓度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虽然不会致癌,但会降低受污染人群的免疫力。"它还会影响肠胃系统。例如,它对动物的刺激会导致动物反胃。这就是为什么它通常被称为呕吐毒素,"他说。伏马菌素 B1 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可导致食道癌和其他肝毒性问题,另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赭曲霉毒素 A 也是如此。玉米赤霉烯酮在分析的食物样本中含量很高,其结构与女性荷尔蒙雌激素相同,可导致体内雌激素过多(雌激素过多症)。"因此,它们是后果严重的毒素。与铅或其他化学污染物如双酚(存在于某些塑料中)不同,这些霉菌毒素不会累积。不过,它们确实会产生渐进效应。举例来说,这意味着当人体接触 B1 分子后,到一定程度就无法修复被霉菌毒素破坏的 DNA。这时,癌症就会发生。这就是我们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原因,他们一般对毒素更为敏感。"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一种根据分子量区分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方法)进行。所分析的 230 份食物样本是 67 名儿童在家中食用的,其中包括 21 名学龄前儿童(3 至 6 岁)、15 名学龄儿童(7 至 10 岁)和 31 名青少年(11 至 17 岁)。研究小组正在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以进一步确定污染程度。研究人员已经收集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尿液样本,目前正在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评估接触霉菌毒素的情况,因为生物标志物的排泄与摄入某些霉菌毒素密切相关。这将使我们能够预测污染的潜在影响。"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016/j.foodres.2024.114087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研究植物肉替代品比普通肉类更有益于心脏健康

新研究植物肉替代品比普通肉类更有益于心脏健康 最近一篇综述文章探讨了植物性肉类替代品(PBMAs)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胆固醇水平和血压)的影响。尽管植物性肉类替代品(PBMAs)的成分和营养成分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一般都符合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习惯。爱思唯尔在《加拿大心脏病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对植物性肉类和动物性肉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植物性肉类替代品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因素。PBMAs是经过高度加工的植物性食品,通常在饮食中取代肉类。在加拿大,人们对 PBMA 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公共卫生机构也建议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消费,这促使人们有必要调查 PBMA 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关于 PBMA 影响的研究主要作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营养师马修-纳格拉(Matthew Nagra)说:"近年来,植物肉市场经历了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开始享用植物汉堡,但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这些肉类替代品如何影响健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试图回顾有关这一主题的现有文献,以确定目前已知的情况,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与肉类相比,植物性肉类替代品(PBMAs)的营养成分更能保护心脏,并能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资料来源:Matthew Nagra, ND 博士和 Felicia Tsam, RHN文章作者回顾了 1970 年至 2023 年期间发表的有关 PBMA、其含量、营养成分及其对胆固醇水平和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研究。他们的分析表明:PBMA 的含量和营养成分差异很大。平均而言,PBMA 的营养成分往往比肉类更有益于心脏健康,但某些产品的高钠含量可能会引起关注。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PBMA 可改善某些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胆固醇水平。尽管某些产品的钠含量较高,但并未证明 PBMA 会升高血压。目前还缺乏对这些替代品如何影响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的长期研究评估。目前,有关 PBMA 的一些常见成分(如小麦面筋(seitan))是否有益健康的研究很少。研究空白这篇评论文章的作者惊讶地发现,几乎完全缺乏对重要小麦麸质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研究,而重要小麦麸质是许多流行的 PBMA 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纳格拉博士说:"此外,鉴于早在 1990 年就有评估风险因素的随机对照试验,截至 2023 年对心血管后果的研究之缺乏令人震惊。鉴于 PBMA 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而我们对这些产品如何影响风险缺乏了解,因此需要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罗巴茨研究所脑卒中预防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西部大学神经病学与临床药理学名誉教授、医学博士、FRCPC、FAHA、J. David Spence 在随刊社论中指出:"Nagra 等人对 PBMA 进行了出色的综述,重点阐述了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以及各种饮食因素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然而,斯彭斯教授指出:"真正重要的不是饮食中个别成分的效果,也不是饮食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而是饮食对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和中风)实际风险的影响。大多数医生明显低估了饮食对心血管的益处,在管理心血管事件高风险患者时对饮食的重视程度太低。"这篇评论文章的资深作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系教授 Ehud Ur(医学博士、FRCPC)总结道:"对于那些希望减少肉类摄入量(尤其是红肉)的人来说,用 PBMAs 代替肉类可能是一种有益心脏健康的选择。对于那些已经限制肉类摄入量的人来说,枸杞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极好的蛋白质来源纳入健康的饮食模式;不过,如果经常食用枸杞多糖,选择饱和脂肪和钠含量较低的食物可能会有好处。"最后,斯彭斯博士就食用鸡蛋对饮食的影响补充道:"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应限制肉类摄入量,避免食用蛋黄,因此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和鸡蛋替代品对希望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很有帮助。它们对降低实际心血管风险的作用无疑要比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作用大得多。"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