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疫苗主管卡瓦莱里说,阿斯利康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血栓存在关连。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疫苗主管卡瓦莱里说,阿斯利康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血栓存在关连。 他接受意大利传媒访问时认为,很明显血栓与疫苗有关,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反应。他还暗示管理局将在未来几个小时确认。 卡瓦莱里说:“越来越难以肯定的是,阿斯利康疫苗和低水平(血液)血小板相关的血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他说,全欧有必要对针对特定年龄组的疫苗安全性提出明确的建议,但他不觉得EMA现在能够提供这种建议。尽管EMA准备宣布两者构成联系,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方式。他说,罕见的血栓,包括大脑中的血栓,再加上低血小板水平,可能使人们处于严重出血的危险中,“看来这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事件。” 卡瓦莱里承诺尽快提供更多细节。至于其他疫苗有无可能出现类似现象,同样有待研究。 对于上述言论,EMA的新闻办公室表示其评估“尚未得出结论,审查仍在进行中。”机构计划在审查完成后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可能在周三或周四。 (香港电台,美联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欧洲药品管理局表示,阿斯利康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的(safe and effective)”。

欧洲药品管理局表示,阿斯利康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的(safe and effective)”。 但欧洲药品管理局执行主任埃默•库克也表示,“我们不能绝对排除血栓个案与疫苗之间的联系”。 自首次报告出现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发生血栓的病例以来,瑞典和拉脱维亚周二(16日)暂停了该疫苗的使用,之后有超过12个欧洲国家采取了行动。 (BBC,CNN,路透社)

封面图片

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14日发表声明说,没有证据显示该公司与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会导致血栓等症状的风险升高。据介绍,

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14日发表声明说,没有证据显示该公司与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会导致血栓等症状的风险升高。据介绍,研究人员分析了在欧盟和英国接种这款疫苗的超过1700万人的安全数据,无论是按年龄段、性别或国家等分组来看,都没有证据表明,肺动脉栓塞、深静脉栓塞或者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上升。该公司以及欧洲的卫生机构正对这款疫苗的质量进行额外检测,至今没有发现值得关注的问题。 爱尔兰卫生部14日说,该国疫苗接种中心已于当日暂停使用阿斯利康疫苗。当天上午,爱尔兰卫生部副首席医疗官罗南·格林在一份声明中说,爱尔兰国家免疫顾问委员会13日晚收到一份来自挪威药品管理局的报告,其中说又发现4名挪威成年人在接种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后出现严重血栓。虽然疫苗与血栓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定论,但为预防起见,爱尔兰国家免疫顾问委员会建议卫生部从14日上午起暂停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卫生部随后证实已采纳了该建议。 此前,保加利亚、丹麦、挪威、意大利、罗马尼亚等欧洲多国宣布暂停使用相关疫苗。但英国表示继续推进接种阿斯利康疫苗。英国当局会对这一情况进行持续评估。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欧洲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阿斯利康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欧洲18岁以上人群中的使用。

欧洲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阿斯利康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欧洲18岁以上人群中的使用。 此外,在交货短缺的争议中,欧盟委员会确认,它对在欧盟生产的疫苗进行了出口管制。欧盟委员会表示:“保护我们公民的安全是当务之急,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由于疫苗分发速度缓慢,欧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上周,阿斯利康表示,由于其一家欧盟工厂出现问题,疫苗供应将减少。欧盟委员会早些时候公布了与阿斯利康的一份有争议的合同,指责阿斯利康未能履行承诺。 (BBC 1,2)

封面图片

韩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推进团21日表示,预防接种受害调查​组本月16日和18日召开会议,认定确诊为“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韩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推进团21日表示,预防接种受害调查​组本月16日和18日召开会议,认定确诊为“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的1例不良反应病例的死因与接种疫苗确有因果关系。 这是自韩国政府于2月26日开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首次认定死亡病例的死因与接种疫苗有关。该病例为30多岁的男子,上月27日施打爽约所剩的阿斯利康疫苗,9天后因出现严重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就医。但症状不见好转反而恶化,该病例于8日再次转到上级医院就医,最终被确诊为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后于16日死亡。 由于阿斯利康疫苗与血栓案例之间可能存在关联,韩国从4月12日起将可以接种阿斯利康疫苗的人群范围限制在30岁以上​。 (韩联社)

封面图片

《自然》杂志网站7日刊登的一项报告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患者的血清后

《自然》杂志网站7日刊登的一项报告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患者的血清后,发现一些人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出现这种罕见症状的机制,这有助于找到预防这种症状并提升疫苗安全性的方法。 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症)及出现血栓。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和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疫苗以及美国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公司研发的疫苗等都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 据报告介绍,VITT有点类似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IT),之前的研究显示VITT和HIT都与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产生的抗体有关。但研究人员一直以来还不清楚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 团队分析了5名平均年龄44岁的VITT患者的血清,这5名患者都接种过1剂阿斯利康疫苗。结果显示,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HIT患者相同;将其与10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来自VITT患者的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 团队认为,来自VITT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可能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但团队也指出,这可能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的唯一因素,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报告作者之一、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约翰·凯尔顿在一份声明中说,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开发能快速诊断和精确检测VITT的技术。 《自然》此次刊发的是该研究报告未经编辑的早期版本,最终版本将在进一步编辑和审校工作完成后刊发。 (新华社)

封面图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已经结束了针对强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罕见血栓症状联系的调查,将立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已经结束了针对强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罕见血栓症状联系的调查,将立即恢复对强生疫苗的使用。声明称,将在发给被接种者的说明书中警告疫苗潜在的造成血栓和低血小板症状的风险。疾控中心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称,“我们不再建议暂停使用这种疫苗…根据深入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但风险非常低”。 (路透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