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网站7日刊登的一项报告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患者的血清后

《自然》杂志网站7日刊登的一项报告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患者的血清后,发现一些人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出现这种罕见症状的机制,这有助于找到预防这种症状并提升疫苗安全性的方法。 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症)及出现血栓。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和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疫苗以及美国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公司研发的疫苗等都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 据报告介绍,VITT有点类似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IT),之前的研究显示VITT和HIT都与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产生的抗体有关。但研究人员一直以来还不清楚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 团队分析了5名平均年龄44岁的VITT患者的血清,这5名患者都接种过1剂阿斯利康疫苗。结果显示,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HIT患者相同;将其与10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来自VITT患者的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 团队认为,来自VITT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可能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但团队也指出,这可能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的唯一因素,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报告作者之一、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约翰·凯尔顿在一份声明中说,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开发能快速诊断和精确检测VITT的技术。 《自然》此次刊发的是该研究报告未经编辑的早期版本,最终版本将在进一步编辑和审校工作完成后刊发。 (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破解 COVID-19 疫苗引发的致命血栓副作用

科学家破解 COVID-19 疫苗引发的致命血栓副作用 腺病毒感染后 VITT 和 VITT 类疾病中抗 PF4 抗体的共同指纹新研究表明,疫苗诱发血栓(VITT)和普通感冒感染引起的类似疾病所涉及的危险的 PF4 抗体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这对未来疫苗开发和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弗林德斯大学和全球专家开展的新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疫苗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VITT)的认识。在 2021 年COVID-19大流行的高峰期,VITT 被认为是一种与腺病毒载体疫苗(尤其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相关的新病症。研究发现,VITT 是由一种异常危险的血液自身抗体引起的,这种抗体针对一种名为血小板因子 4(或 PF4)的蛋白质。在 2023 年的另一项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北美、德国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几乎完全相同的疾病,这种疾病也存在同样的 PF4 抗体,在某些病例中,这种抗体在自然感染腺病毒(普通感冒)后会导致死亡。弗林德斯大学研究人员王晶晶博士和弗林德斯大学教授汤姆-戈登(Tom Gordon)(南澳大利亚州病理学免疫学负责人)于2022年领导了一项先前的研究,破解了PF4抗体的分子密码,并确定了一个与称为IGLV3.21*02的抗体基因有关的遗传风险因素。弗林德斯大学免疫学研究人员 Jing Jing Wang 博士和 Tom Gordon 教授。资料来源:弗林德斯基金会现在,弗林德斯小组与这一国际研究小组合作,发现腺病毒感染相关的 VITT 和传统的腺病毒媒介 VITT 中的 PF4 抗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指纹或特征。弗林德斯大学研究员王博士是这篇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新文章的第一作者,他说,这项研究还将对改进疫苗开发产生影响。戈登教授解释说:"这些发现使用了弗林德斯大学开发的一种针对血液抗体的全新方法,表明病毒和疫苗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触发因子,会引发病理 pF4 抗体。事实上,这些疾病产生致命抗体的途径几乎完全相同,而且具有相似的遗传风险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即从 VITT 中吸取的经验教训适用于腺病毒(一种普通感冒)感染后血凝的罕见病例,并对疫苗开发产生影响。"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056/NEJMc2402592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进展》12月1日发表文章,证实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产生血栓不良反应的可能机理。文章通过模拟计算,证实血小板因子4(PF4

《科学进展》12月1日发表文章,证实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产生血栓不良反应的可能机理。文章通过模拟计算,证实血小板因子4(PF4)与AstraZeneca疫苗所用ChAdOx1病毒载体的静电相互作用能形成稳定复合物。 AstraZeneca方面也有人员参与研究。发言人表示研究结果尚未是确定性的,但提供了有意思的见解,正探索利用这些发现努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发言人重申,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本身导致血栓的概率远高于接种疫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今年4月曾报道及发表有关机理研究。 (BBC)

封面图片

韩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推进团21日表示,预防接种受害调查​组本月16日和18日召开会议,认定确诊为“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韩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推进团21日表示,预防接种受害调查​组本月16日和18日召开会议,认定确诊为“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的1例不良反应病例的死因与接种疫苗确有因果关系。 这是自韩国政府于2月26日开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首次认定死亡病例的死因与接种疫苗有关。该病例为30多岁的男子,上月27日施打爽约所剩的阿斯利康疫苗,9天后因出现严重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就医。但症状不见好转反而恶化,该病例于8日再次转到上级医院就医,最终被确诊为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后于16日死亡。 由于阿斯利康疫苗与血栓案例之间可能存在关联,韩国从4月12日起将可以接种阿斯利康疫苗的人群范围限制在30岁以上​。 (韩联社)

封面图片

4月30日,阿斯利康疫苗公司向英国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首次公开承认其新冠疫苗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4月30日,阿斯利康疫苗公司向英国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首次公开承认其新冠疫苗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TS),这是一种可能致命的血栓症状。 根据英国药品监管机构的统计,在接种的5000万剂次中,至少有81人死于与疫苗相关的血栓并发症。 这份法律文件的提交,是对公众对疫苗副作用担忧的回应,尽管此前已有多起关于疫苗副作用的报道。 在疫情期间,阿斯利康疫苗是大多数在柬埔寨欧美居民选择接种的疫苗。 订阅东南亚:TG综合频道↓ 简单网:@occtv7 缅甸新闻:@occtv1 泰国新闻:@occtv2 缅北新闻:@occtv3 迪拜新闻:@occtv4 金边日记:@jinbian818 西港日记:@xigang8I8 东南亚吃瓜:@occtv5 东南亚交流:@occtv6 柬埔寨新闻:@jpzxw 缅北悬赏令:@jinbian1 东南亚新闻:@xigang1 东南亚曝光:@jinbian8 东南亚悬赏:@baoguang1 金边西港查车:@occtv8 金边西港外送:@occtv9 交流聊天:@occtv8 投稿爆料:@jpz8I8

封面图片

所有的疫苗都是灭活,半灭活的,里面的病毒对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都有攻击。免疫力低,反映在血液系统就是血小板减少,如果有血液系统疾病

所有的疫苗都是灭活,半灭活的,里面的病毒对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都有攻击。免疫力低,反映在血液系统就是血小板减少,如果有血液系统疾病,所有疫苗都不能打,感冒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新冠疫苗。 欢迎您加入 『』

封面图片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疫苗主管卡瓦莱里说,阿斯利康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血栓存在关连。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疫苗主管卡瓦莱里说,阿斯利康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血栓存在关连。 他接受意大利传媒访问时认为,很明显血栓与疫苗有关,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反应。他还暗示管理局将在未来几个小时确认。 卡瓦莱里说:“越来越难以肯定的是,阿斯利康疫苗和低水平(血液)血小板相关的血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他说,全欧有必要对针对特定年龄组的疫苗安全性提出明确的建议,但他不觉得EMA现在能够提供这种建议。尽管EMA准备宣布两者构成联系,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方式。他说,罕见的血栓,包括大脑中的血栓,再加上低血小板水平,可能使人们处于严重出血的危险中,“看来这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事件。” 卡瓦莱里承诺尽快提供更多细节。至于其他疫苗有无可能出现类似现象,同样有待研究。 对于上述言论,EMA的新闻办公室表示其评估“尚未得出结论,审查仍在进行中。”机构计划在审查完成后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可能在周三或周四。 (香港电台,美联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