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金融监管部门周二和周三已与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讨论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情况及银行按揭贷款断供风险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金融监管部门周二和周三已与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讨论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情况及银行按揭贷款断供风险等,以防止更多购房者可能采取类似停止还贷的行为。然而目前尚未有明确解决方案。住建部要求相关地方住建局和银行尽快出具项目风险影响报告。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还表示,一些银行计划收紧对高风险城市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的要求。住建部尚未回复寻求置评的传真。 研究机构克而瑞称,截至周三,房贷停供潮已“抵达”逾50个城市的至少100个楼盘。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开发楼盘中有多少买家拒绝偿还房贷。就“停贷事件”楼盘按揭情况,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周四纷纷发布公告称,涉及规模较小、风险可控。其中兴业银行表示,截至目前涉及“停贷事件”楼盘相关按揭贷款余额1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0.75亿元),已出现停止还款的按揭金额3.84亿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农业银行则已初步认定存在“保交楼”风险的楼盘涉及逾期按揭贷款余额6.6亿元,占该行按揭贷款余额的0.012%。 随着停贷风波蔓延,如果商业银行再进一步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门槛,这意味着潜在买家可能要承受更高的成本或更长的贷款审批时间,对本已疲弱的房地产销售无疑会雪上加霜。澳新银行经济学家Betty Wang认为,居民收入状况和社会稳定被视为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务;预计监管当局会迅速采取行动,避免金融风险传导,其中潜在的解决方案可能包括要求银行支持未完工的项目,让地方政府参与监督,以及给予更长的按揭贷款支付宽限期等。 (彭博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个人房贷规模大幅“缩水” 六大行去年降逾5000亿

个人房贷规模大幅“缩水” 六大行去年降逾5000亿 据21财经,随着各银行进入2023年年报季 ,与民众密切相关的“个人住房贷款”情况也浮出水面。作为房贷发放主力军,根据银行披露的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年末,六大国有银行按揭贷余额合计约在26万亿元左右,较上年末减少约超5000亿元。其中,在六大国有银行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均同比减少,只有邮储银行一家增长,截至2023年末为2.34万亿元。其按揭贷款增量也居行业首位,净增长约762亿元。而在六大国有行中,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降幅最大,较上年末减少1757.81亿元。而其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均同比增长,分别为75.9%、29.4%。此外,作为国内住房贷款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个人房贷余额仍居首位达6.39万亿元,但同比也有所减少。 来源:格隆汇

封面图片

香港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比率明年或触及19年高位

香港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比率明年或触及19年高位 彭博行业研究显示,如果香港房价继续下跌,那么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占比明年可能达到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 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是指房产价值低于按揭贷款余额。 根据彭博社,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在星期三(10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说,2024年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在住房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会超过5%。这是基于他们对未来12个月二手房价格将再跌10%的预期作出的。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利率上升令香港楼市承压,二手房价格已较2021年峰值下跌了约18%。 据彭博行业研究,银行可能面临负资产按揭贷款数量增加而导致的亏损及止赎。分析师估计,贷款拖欠可能会导致2024年中银香港、恒生银行和东亚银行的信贷成本增加超过普遍预期。 汇丰控股上半年的香港未偿还按揭贷款余额为8020亿港元(下同,1398亿新元),紧随其后的是中银香港,规模为4210亿港元。就汇丰来看,包括其子公司恒生银行在内,香港住房贷款占其当地贷款总规模的约36%。 香港止赎房屋数量已上升,此类物业的待售数量9月攀升至2009年以来最高。即使提供折扣价,香港的银行也难以卖掉法拍房。

封面图片

近期,深圳多家商业银行已要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需在主体封顶后才能放款,于 7 月 5 日开始实行。近日,记者走访各银行,多位

近期,深圳多家商业银行已要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需在主体封顶后才能放款,于 7 月 5 日开始实行。近日,记者走访深圳各银行,多位银行客户经理表示正在落实这一要求。 近日,有多位深圳购房者告诉记者,自己购买的楼盘还未封顶,但之前便已开始还贷,在深圳银行落实 “未封顶不能放贷” 要求后,其认为贷款行违反相关规定,希望与银行重新协商房贷利率。 基于此,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咨询多家银行,多位房贷经理认为此前 “封顶前发放贷款” 并不违规,且表示存量房贷客户不能与该行重新协商房贷利率。

封面图片

金管局:1月住宅按揭新申请贷款宗数 按月升近37%

金管局:1月住宅按揭新申请贷款宗数 按月升近37% 金管局公布,1月住宅按揭新申请贷款个案,按月增加36.8%至6523宗。期内,新批出的按揭贷款额按月增加15.1%至211亿元。当中,涉及一手市场交易所批出的贷款增加20.9%至63亿元;二手市场贷款增加26.6%至113亿元。至于涉及转按交易的贷款则减少15.9%至36亿元。   1月新取用按揭贷款额按月增加29.8%至161亿元。   以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作为定价参考的新批按揭贷款所占比例,由去年12月的94.6%跌至上月的93.4%。以最优惠贷款利率作为定价的新批按揭贷款所占比例,由去年12月的1.7%跌至上月的1.6%。   1月未偿还按揭贷款总额没有明显变动,于1月底为18542亿元。按揭贷款拖欠比率维持于0.08%,经重组贷款比率维持于接近0%。 2024-02-29 17:03:51

封面图片

本港去年第4季末负资产住宅按揭宗数创逾19年新高

本港去年第4季末负资产住宅按揭宗数创逾19年新高 金管局公布,截至去年第4季末本港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宗数25163宗,是2004年第3季以来最多,按季升约1.3倍,主要涉及银行职员住屋按揭贷款或按揭保险计划的贷款,这类贷款一般按揭成数较高。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涉及金额1313亿元,按季上升逾1.2倍。有关按揭贷款中无抵押部分金额73亿元,按季增加约3倍。 截至第4季末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拖欠比率0.03%,按季上升0.01个百分点。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当楼价调整,负资产数字自然会上升,不过,负资产相关拖欠比率仍低于整体住宅按揭贷款拖欠比率的0.08%。他指,负资产数字只是一个计算上的结果,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是拖欠比率是否上升,或为风险管理带来甚么影响。 2024-01-31 16:54:48 (2)

封面图片

阮国恒:不认为银行有收紧审批按揭贷款

阮国恒:不认为银行有收紧审批按揭贷款 有本地传媒报道,恒生、汇丰、渣打、中银香港等大型银行对一二手物业按揭、转按及加按的现金回赠削减至零。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不认为银行有收紧审批按揭贷款,指出银行在不同时间段提供不同定价,是基于银行本身成本和风险考量,强调金管局主要关注风险管理是否到位,相信贷款条款和定价对风险管理无大影响。他又指,随著楼价调整,负资产个案自然会出现,但按揭贷款逾期比率仍低于0.1%水平。他重申,金管局的逆周期管理措施并非因应楼价下跌而调整,而是确保银行风险到位,以免市场出现太大波动。阮国恒又说,近日美国减息时间面对更高不确定性,银行业界对实体经济的支援更为重要。他提到,金管局与业界早前推出9项支援中小企措施,包括银行承诺不对准时还款人士「Call Loan」,获得中小企欢迎,冀能协助企业应对更长时间的高息环境。 2024-04-18 18:04:38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