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四巡回上诉法院周四裁定《美国残疾人保护法》保护因所属性别和性别认同差异而承受痛苦和其他症状的跨性别人士。

美国第四巡回上诉法院周四裁定《美国残疾人保护法》保护因所属性别和性别认同差异而承受痛苦和其他症状的跨性别人士。 凯莎·威廉姆斯因未做生殖器手术,在入狱时被分到了男区。威廉姆斯起诉表示,她受到骚扰,并难以获得激素药物,她私下洗澡和由女性进行身体检查的要求也遭到拒绝。地方法院在裁决中认同,由于《美国残疾人保护法》排除了“非由身体残疾引起的性别认同障碍”,威廉姆斯不能根据该法律提起诉讼。 不过第四巡回上诉法院的法官们推翻了该项裁决,认为性别认同障碍和性别焦虑症之间存在区别。性别焦虑症的定义是一些跨性别人士感受到的“临床上显著的痛苦”。症状可能包括强烈的焦虑、抑郁和自杀念头,多数意见认为,对性别焦虑症的现代诊断,确认了跨性别人士的医疗需求与其他任何人的医疗需求同样需要治疗和保护。 此前,佛罗里达州的一项新规定限制了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性别焦虑症治疗的医疗补助覆盖范围。支持者认为,这项裁决可以保护跨性别人士,免受旨在限制其获得医疗服务、就业和其他政府福利的立法影响。 昆尼皮亚克大学的一名法学教授说,这项裁决在第四巡回上诉法院所管辖的马里兰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具有约束力,但在其他州的案件中必然会被引用。 (美联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国政府周一宣布,将保护同性恋和跨性别者在医疗保健方面免受性别歧视。这意味着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民权局将再次调查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

美国政府周一宣布,将保护同性恋和跨性别者在医疗保健方面免受性别歧视。这意味着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民权局将再次调查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性别歧视投诉。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可能会因违反法律而面临政府制裁。 此前,虽然最高法院裁定禁止工作性别歧视的联邦法律保护同性恋和跨性别者,但是特朗普政府以医疗和工作不同为由,将医疗性别歧视中的“性别”定义为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从而将跨性别者排除在法律的保护之外。 (美联社)

封面图片

法律如何保障跨性别者按照其性别认同使用卫生间的权利?

法律如何保障跨性别者按照其性别认同使用卫生间的权利? 当现行法律只规定了“性别”作为禁止实施歧视的法定事由,而没有规定“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时,如何通过对“性别”的解释,保护跨性别者和性别不驯者的平等权益?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Ta山专栏,聚焦全球多元性别领域的法律权益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例美国跨性别卫生间相关的诉讼案,希望对多元性别反歧视诉讼提供一些参考。 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到:当学校禁止跨性别男孩使用男卫生间时,当事人遭遇的困境以及应对方式;反歧视诉讼的依据以及相关法律内容;法律条款和具体现实状况如何建立联系;争议点及诉讼策略;学者意见书环环相扣的严谨论证;对“性别歧视”(尤其是“性别”概念)的扩大解释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转移……

封面图片

【中国首家跨性别门诊:只有来诊者,没有患者】

【中国首家跨性别门诊:只有来诊者,没有患者】 中国约有400万跨性别人口。“跨性别”是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生理性别。TA们的性别认同可以是男性、女性、两者都不是、或两者都是。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诊室里,TA们并不被视为患者,而被称为“来诊者”,因为医生们的理念是他们并不是在治疗一种疾病。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整形外科医生潘柏林于2017年开设了全中国首家专门面向跨性别者的综合门诊。联合国2012年的一项调查指出,亚太地区约有0.3%的成年人自我认同为跨性别者。根据这个比例估计,中国的跨性别人口总数约为400万。然而对于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TA们的存在却往往很难被看到。 2023年,潘柏林医生的团队共接纳了大约1500名跨性别来诊者,平均每天约20名。在这里,来诊者将和医生探讨TA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寻找性别焦虑的根源。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零风险零成本的非医疗途径,如心理咨询或改变着装等;以及包括激素治疗、性别重置手术和声音治疗在内的医疗途径。 在开诊以来的七年里,潘柏林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和不理解的父母打交道。中国传统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性别是天赐的,不应该改变或损害。善待自己的身体才是孝道的表现。许多父母曾对潘柏林的门诊提出质疑:“如果你有自己的孩子,你肯定不会希望他们改变性别。你根本不了解做父母的感受!” 在中国,身份证和户籍登记上的性别只有在进行了性别重置手术后才能更改。然而,接受手术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限制。必须年满18岁,处于未婚或离异状态,还需要无犯罪记录和性别焦虑症的诊断证明,并且手术者的父母必须知情并同意手术。这其中,获得父母的支持往往是最大的挑战。潘柏林曾问一位来诊者的父母:“你觉得什么更重要,你孩子的性别还是他的生命?”父母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性别”。此外,手术的费用也十分高昂,至少需要约15万元人民币。手术还伴随着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导致瘫痪甚至死亡。即使手术成功,术后的跨性别人士在重返社会后依旧会在职场面临极大挑战。 根据《2021年中国跨性别健康调研报告》,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跨性别人士曾经历过职场歧视,其中最常见的是拒绝录用,其次是被孤立或排斥以及言语上的羞辱。

封面图片

关于跨性别医疗的误解和事实:

关于跨性别医疗的误解和事实: 误解:跨性别医疗很危险,而且没有足够的研究。 事实:无数研究已经证明,跨性别医疗可以解决跨性别者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问题,降低跨性别者的自杀率。 误解:医生会给跨性别孩子做不可逆的手术。 事实:青春期前的跨性别孩子不需要医疗干预,只需要身边的人认可TA的性别。青春期开始后跨性别孩子可能需要青春期阻滞剂和激素替代治疗。 误解:很多跨性别孩子会后悔性别转换。 事实:可靠的研究表明,至少97.5%以上的跨性别孩子不会后悔。 误解:科学不支持跨性别。 事实:所有的医疗组织都支持跨性别者,支持为跨性别者提供医疗帮助。 误解: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出跨性别的决定。 事实:一个人不能自主选择自己是否是跨性别。性别不能自主选择。多项研究表明,性别认同的出现大致在3-5岁。

封面图片

跨性别男子入禀要求扩阔公厕规例定义 让有医学证明人士按性别认同进入

跨性别男子入禀要求扩阔公厕规例定义 让有医学证明人士按性别认同进入 一名跨性别男子因未完成性别肯定手术,身份证仍显示为女性,现正进行「真实生活体验」,但法例不准许他进入男性公厕。他针对《公厕(行为及举止)规例》第7条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扩阔规例中对「男性」及「女性」的定义,让性别过渡期间持「真实生活体验医学证明」人士,可按其性别认同使用公厕。案件今(12日)在高等法院审理。入禀方指,有很多跨性别人士在性别过渡期间不愿使用公厕,因担心要承受法律后果,或曾遭质疑及欺凌。律政司则指,法庭需考虑对其他洗手间使用者的影响,规例有需要保护其利益,以免他们感不安及担忧自身安全。

封面图片

【美国】【跨性别学生择校指南】

【美国】【跨性别学生择校指南】 1. 在申请此校时,校方是否询问了您的代词和性别?如果您的名字与身份证上的名字有所不同,学校是否允许您使用您的新名字?在校方询问您的代词和性别时,是否是填空形式? 2. 如果您的名字与身份证上的名字有所不同,校方是否允许您在排课表、学生名单、和学生证上使用您的新名字?学业中途想要改名,是否方便可行? 3. 学校提供的医保是否包含跨性别相关的医疗服务? 4. 学校所在的地区,是否对跨性别者友善? 5. 学校内是否有专门为性少数提供支援的组织? 6. 校医院是否提供跨性别相关的医疗服务?校医是否对跨性别者的需求有所了解?校医是否能尊重跨性别者? 7. 寝室是否对跨性别学生友善?跨性别学生在寝室内是否能安全地使用厕所?跨性别学生在寝室内是否能安全地生活?是否有各种性别混住的寝室? 8. 校园内是否有足够多的无性别厕所? 9. 是否有学校政策保护性少数免受歧视? 10. 学校是否有学生自己的性少数社团? 11. 校内的跨性别学生与非二元学生是否可以安全地出柜?ta们对此学校怎么看? 12. 学校里的教职工是否对跨性别有所了解?是否支持跨性别学生?是否为跨性别者发过声? 13. 跨性别运动员在学校里处境如何? 14. 当地是否有支持跨性别学生的组织? 15. 学校网站上,是否有跨性别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全面? 【更多资料】 1. 美国各州跨性别友善度评分: 2. 这边可以搜索对性少数友善的学校: 3. 面向跨性别学生的助学金项目: 4. 三大跨性别友善学校:伊萨卡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密歇根大学。 【注1】询问代词和性别时,如果仅仅提供常见选项让填表者勾选,会导致一些人无法找到自己的选项。 【注2】非二元性别学生可能并不愿意住在男寝或女寝里。提供不同性别混住的寝室是十分重要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