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去年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要求,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本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刊登上述讲话。

习近平去年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要求,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本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刊登上述讲话。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但可以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 (南华早报,中信证券)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财政部:支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财政部:支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财政部表示,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及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另外亦将研究扩大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品种及规模。人民日报刊登财政部的文章指,当前积极财政政策要与稳健货币政策协调,打好逆周期及跨周期调节的组合拳,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等方面形成合力。财政部说,要完善境外主权债发行长效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更好发挥国债孳息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等。此外,要统筹运用政策性金融、融资担保等工具,撬动更多资金服务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另外,财政部指出,将完善资本市场税收制度,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著力优化直接及间接融资、股权及债权融资比例关系等。 2024-04-23 08:58:10

封面图片

中国财政部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国债买卖

中国财政部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国债买卖 中国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星期二(4月23日)发文称,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中国财政部在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实施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治理、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同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 文章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必须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文章说,宏观取向上,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打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组合拳”,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等方面形成合力。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文章还提到,要研究扩大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品种和规模。完善境外主权债券发行长效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等。微观管理上,统筹运用政策性金融、贴息奖补、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支持和撬动更多资金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4年4月23日 9:29 AM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将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中国央行将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将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分析认为,此举预示着中国央行将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星期一(7月1日)在央行官网公告,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综合彭博社和路透社报道,交易商和分析师认为,中国央行此举是为稳定国债收益的下滑,并预示着央行将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中国央行上述消息出街后,10年和30年期国债收益上升近四个基点。 彭博社报道引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此举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可能最快本周就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在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防范利率风险。 中国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5月底发文称,央行会在必要时候卖出国债,表明央行将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管理流动性。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央行正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他说,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2024年7月1日 3:26 PM

封面图片

中国金融时报:央行大规模借入国债 择机售出将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

中国金融时报:央行大规模借入国债 择机售出将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 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头版文章报道,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市场专家多认为,此举意味着央行买卖国债将进入操作阶段,至于借入规模、是否或何时出售,将由央行根据债券市场形势而定。分析师称, 市场上部分投资者认为,单次借入国债的规模可能有限,对市场的影响亦可能有限;但与具体工具的使用相比,调控者的态度更为关键。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称,本次央行宣布即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是为了今后择机将其卖出,并以此引导国债收益率上行。

封面图片

第一财经 - 直播区<b>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b> 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

第一财经 - 直播区 <b>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b> 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Wind数据显示,今日250亿元逆回购到期。| #财经 #新闻 #资讯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行长:增加国债买卖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中国央行行长:增加国债买卖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说,中国央行正研究落实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买卖国债,但这并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综合第一财经和证券时报网报道,潘功胜星期三(6月19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说,去年10月举行的中共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 潘功胜说,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他也说:“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潘功胜提到,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给出了启示,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潘功胜还指出,在调控中,央行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前中国央行顾问余永定撰文指出,中国应该打破对量化宽松(QE)的思想禁忌,债务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靠还债而是靠经济增长。 2024年6月19日 12:1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