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年底前房企可将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存量贷款等

人行:年底前房企可将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存量贷款等 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指,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该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人行官网刊登的通知全文又指,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承贷物业估值的70%;经营性物业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最长不得超过15年,且贷款到期日应早于承贷物业产权证到期日至少5年。人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商业银行,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01-24 21:53:29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允许经营性物业贷用于偿还存量房贷

中国央行允许经营性物业贷用于偿还存量房贷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星期三(1月24日)联合发文,明确经营性物业贷款可用于偿还房企存量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综合证券时报网和第一财经报道,上述《通知》细化了商业银行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管理口径、期限、额度、用途等要求,明确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除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与物业本身相关的经营性资金需求、置换建设购置物业形成的贷款和股东借款等外,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经营性物业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持有已竣工验收合格、办妥不动产权证书并投入运营的综合效益较好的商业性房地产的企业法人发放的,以经营性物业为抵押,实际用途投向物业本身或与房地产相关领域的贷款。 商业性房地产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务中心、写字楼、酒店、文旅地产项目等,不包括商品住房、租赁住房。 目前,大型房企多持有一些优质的经营性物业资产,但可获得的抵押贷款规模有限,且不能用于偿还房企债务。 《通知》还明确,经营性物业贷款可用于承贷物业在经营期间的维护、改造、装修等与物业本身相关的经营性资金需求,以及置换借款人为建设或购置该物业形成的贷款、股东借款等,不得用于购地、新建项目或其他限制性领域。经营性物业贷款在发放前应明确贷款用途。 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该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2024年1月25日 12:32 PM

封面图片

央行金监局1月24日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允许在2024年底前,发放用于偿还“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

央行金监局1月24日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允许在2024年底前,发放用于偿还“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的经营性物业贷款。 承贷物业(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作为抵押品。贷款额度不得超过物业估值的70%,期限不得超过15年。 贷款合同应约定资金管理账户,承贷物业经营收入原则上均应进入该账户,优先用于偿还当期贷款本息。 贷款可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还债,但只要求开发企业自身“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银行审查时,应“科学区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集团控股公司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

封面图片

中国金监总局:将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中国金监总局:将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星期四(1月25日)说,将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根据财联社和第一财经报道,肖远企在中国国新办就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近一段时间以来,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肖远企说,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目前,银行对房地产融资主要渠道:一是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按揭贷款)。二是银行投资房地产企业债券。此外,银行在2023年还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这两项加起来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约1892亿新元)。 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和发挥金融力量。近期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在城市政府牵头协调机制下,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协调机制推送的支持对象,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要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更大力度地支持。 二是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通知允许银行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对经营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对这些房企发放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在今年年底之前可以用于偿还房企的存量贷款和他们发行的公开市场债券。 ... 2024年1月25日 5:26 PM

封面图片

中国五大行11月向民营房企投放超300亿人民币贷款

中国五大行11月向民营房企投放超300亿人民币贷款 今年11月以来,中国国有五大行向民营房企投放3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6亿新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 据新华社报道,自11月17日中国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以来,多家商业银行积极与房地产企业座谈调研,加强银企沟通协作,加大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近期,中国的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大行主动与房地产企业加强政策沟通,保持民营房企房地产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其中工行近两周向民营房企新增投放贷款近50亿元、农行11月以来投放超过50亿元、中行11月以来投放超40亿元、建行11月以来投放超50亿元、交行近两周投放30多亿元。 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加大对民营房企的信贷支持力度。自11月17日以来,广发银行累计向非国有房企项目投放开发贷款近10亿元,浙商银行11月单月实现房地产项目类贷款投放近50亿元,其中混合所有制及民营房企占比超90%。 报道称,还有多家银行正加快推进已批复民营企业贷款落地,同时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中国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11月17日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 2023年12月9日 2:05 PM

封面图片

肖远企:保持房地产融资稳中有升 积极做好房地产新增信贷投放

肖远企:保持房地产融资稳中有升 积极做好房地产新增信贷投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截至昨日,各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人民币。肖远企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中有升,将支持存量融资合理展期,积极做好房地产新增信贷投放。他强调,要一视同仁稳住不同所有制房企及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2024-05-17 19:02:06

封面图片

中国八城市获央行低息贷款 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租房

中国八城市获央行低息贷款 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租房 中国有八个城市正获得来自央行的低息贷款,以购买存量闲置房用作租赁住房,此举表明中国官方正利用新的方式来解决房地产危机。 据中国《经济观察报》报道,中国央行去年1月曾推出总额1000亿元(人民币,约187亿新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鼓励全国性金融机构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以减少存量闲置房、扩大租赁住房供应。 这项计划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引导工农中建等七家支持全国性金融机构在2023年底前向重庆、济南、郑州、长春、成都、福州、青岛、天津八个试点城市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贷款。 不过,央行也为这笔住房租赁贷款设定了“红线”:只能购买住宅类商品房(含产权型人才房/公寓),不允许收购商办公寓。同时,须对标的项目进行“整栋、整单元”收购,原则上不允许收购零散房源。 一位地方政府人士透露,从2023年3月开始,八个试点城市已着手寻找合适的房源上报。 报道称,目前青岛、福州等多个城市利用住房租赁贷款购买商品房,纳为保租房并对外出租。部分城市则通过城投平台(LGFV)作为借款主体,购买城投体系内的现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化债压力。 彭博社称,这个计划凸显出中国正努力将住房市场往公共住房模式转变,这可能有助于推动房地产投资和建设,以扭转房地产市场低迷局面。 除了租赁住房贷款计划外,央行去年12月还向政策性银行提供3500亿元的低成本资金,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和翻新内城破旧区的项目。 今年1月5日,中国央行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和上述计划不同的是,此次《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物业评估价值的80%。 但《意见》也表明,发放贷款的前提是,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严格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2024年1月12日 9:44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