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料未来5年公私房屋落成量超过长远房屋策略目标

团结香港基金料未来5年公私房屋落成量超过长远房屋策略目标 团结香港基金发表「香港房屋趋势导航报告」,预测未来5年私人住宅和公营房屋的年均落成量,分别将达到19100伙及35000伙,超过长远房屋策略目标。报告同时预计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有望在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建议当局逐步提升公营房屋单位面积,以及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并且先增加兴建绿置居。 2024-05-02 18:38:44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团结香港基金料公屋综合轮候时间26/27年度或降至4.5年

团结香港基金料公屋综合轮候时间26/27年度或降至4.5年 团结香港基金发表「香港房屋趋势导航报告」,预测未来5年私人住宅和公营房屋的年均落成量分别将达到19100伙及35000伙,超过长远房屋策略目标。报告同时预计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有望在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建议当局逐步提升公营房屋单位面积,以及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 2024-05-02 12:35:42

封面图片

团结香港基金指香港步入土地房屋供应收成期 倡政策转向「提质」

团结香港基金指香港步入土地房屋供应收成期 倡政策转向「提质」 团结香港基金发表香港房屋趋势导航报告,预测未来5年私人住宅和公营房屋的年均落成量分别将达到19100伙及35000伙,超过长远房屋策略目标。报告同时预计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将持续回落。报告根据最新的落成量数字预测,显示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有望在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达成政府定下的目标。但认为各界仍不能松懈,因为假如过去反复出现的落成延误情况再度发生,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则只会轻微下降至5.2年。报告形容,香港目前正步入土地及房屋供应「收成期」,建议政策重心从「提量」转向「提质」,逐步提升公营房屋单位面积以及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 2024-05-02 11:22:44 (2)

封面图片

团结香港基金: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两年后料将下降至四年半

团结香港基金: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两年后料将下降至四年半 由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创立的团结香港基金会星期四(5月2日)发表香港房屋趋势导航报告,显示香港公屋平均轮候时间预计两年后将下降至四年半。 综合《星岛日报》和网媒“香港01”报道,团结香港基金高级研究员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耀昊指出,展望未来五年,香港每年平均落成约3.5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超过长远房屋政策的3.08万个单位目标。主要原因包括 2023/24年度公营房屋落成延误比率大幅下降至2%,加上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将陆续落成。 梁耀昊预测,香港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有望在2026/27年度从目前的5.8年下降至4.5年,但社会各界仍不能因此松懈,像过去曾出现的落成延误情况若再发生,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则会稍微下降至5.2年。 至于私人住宅,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叶文祺称,未来五年私人住宅供应将“先高后低”。展望2024至2028年,每年平均落成约1万9100个私人住宅单位,落成量较集中于首两年,平均超过两万个单位,之后逐渐回落至每年1.5万至1.7万个单位。 香港房委会今年3月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的最新公屋轮候时间,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为5.8年,比上一季增加0.2年。这主要受工程延误等因素影响。 2024年5月2日 4:31 PM

封面图片

#港闻【Now新闻台】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当局将研究调整公私营房屋比例,但未有计划增减房屋阶梯。

#港闻 【Now新闻台】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当局将研究调整公私营房屋比例,但未有计划增减房屋阶梯。 何永贤接受报章访问时指,随著更多公营房屋落成,会研究将现时公屋、资助出售房屋和私楼的「5:2:3」比例逐步调整得更平均,但就表示未有计划增减房屋阶梯,称目前房屋阶梯丰富,相信市民能够「一级级行到上去」,当局只会在有需要时才调整。 她又透露在2026年所有建造中的41个上盖公营房屋项目工程将应用建筑机械人,期望可以提速提效,但强调工人精细手工不会被科技取代。

封面图片

地政总署将收回15幅私人地进行流浮山天华路公营房屋发展计划

地政总署将收回15幅私人地进行流浮山天华路公营房屋发展计划 地政总署根据《收回土地条例》及《道路(工程、使用及补偿)条例》,张贴收回土地公告,以进行流浮山天华路公营房屋发展计划。 即将收回的15幅私人土地,总面积约13900平方米,土地将于公告张贴后3个月,即4月26日复归政府所有。流浮山天华路公营房屋发展全面落成后,将提供合共约4000个单位,预计首批公营房屋住户可于2029年入伙。 政府会与相关土地业权人和受影响人士保持紧密沟通,妥善处理他们的补偿事宜。   2024-01-25 17:25:36

封面图片

何永贤:长远将有较多空间调整资助出售房屋比例 满足年轻人置业

何永贤:长远将有较多空间调整资助出售房屋比例 满足年轻人置业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明报》专访表示,现时公屋、资助出售房屋及私楼的比例为5:2:3,随著更多公营房屋陆续落成, 会研究将三者逐步调整得更平均。她又说房屋阶梯丰富,市民能够「一级级行到上去」,未有计划增减,只会有在有需要时调整。她解释现时有不少人居于环境恶劣的㓥房,会先以公屋纾缓及解决,长远在下一阶段,将有较多空间调整资助出售房屋比例,满足年轻人的置业愿望。身兼「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副组长的何永贤表示,「棺材房」、「树屋」或「阁仔房」都不能接受为合规㓥房,政府会设定高度限制。至于㓥房窗户,她认为向大街无问题,向后巷也可以考虑,向光井就有不同考虑。因为有些向光井的㓥房单位,外面满布垃圾杂物,令居民长期关窗,但亦些光井有不同通风情况。对于有何特定条件下接受窗户向光井的㓥房单位,暂时未有定案。另外,在应用建筑科技方面,何永贤指出,今年将有24个建造中的上盖公营房屋项目应用机械人,明年多8个,2026年再多9个,即累计41个上盖项目。她认为应用机械人技术是未来趋势,希望可减少师傅最辛劳的工序,强调不会百分百取代人手。例如在停车场,油漆机械人可负责大面积,但转角位或边位仍需工人精细的手工配合。另外,她说本年度已拣选10个屋邨,进行外墙粉饰及小型改善工程,包括坪石邨、红磡邨、石围角邨、慈乐邨及友爱邨等。未来仍会搜集居民意见,并与本港年轻设计师合作,改善外墙的粉饰和屋邨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又希望每年选10个屋邨翻新,并持续下去。 2024-05-13 09:56:58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