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端侧 AI 有望带来新的换机周期 港股手机链有望参与

中金:端侧 AI 有望带来新的换机周期 港股手机链有望参与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端侧 AI 时代,交互方式的革新、功能升级 / 外观改款、闭源生态,三者相辅相成,有望推动新的换机周期。回顾 2007 年至 2010 年,从 iPhone1 到 iPhone4 的发布,苹果手机对于 “交互方式的革新” 是其取得广大用户基数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自 2010 年至今,苹果依靠其 “闭源生态” 与 “功能升级 / 外观改款”,同样不断推动用户在创新变化的年份进行换机。展望端侧 AI 时代,中金看好苹果入局端侧 AI 创新,带动交互革新、功能升级 / 外观改款、闭源生态三要素再次共振,安卓厂商或同步入局,2024 年下半年 2025 年或迎来苹果与安卓产业链的共同繁荣。聚焦港股手机链,中金认为 AI 功能的升级将推动新的硬件参数变化,港股手机链在部分赛道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与产业地位,建议关注 AI 创新带来的潜在收入增长及弹性。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AI手机”,真能激发低迷的换机需求吗?

“AI手机”,真能激发低迷的换机需求吗? 而OPPO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则针锋相对,他在内部会中反驳称,AI手机不是噱头,而是行业大势所趋,3个月内友商必定都会跟进。如何才算AI手机,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在低迷的手机市场,AI手机真的能激发换机需求吗?不追赶AI,后院就要起火?日前,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将取消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制造努力,汽车团队许多员工将被转移到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AI项目。一方面,苹果放弃造车让人唏嘘;而另一方面,苹果将生成式AI作为接下来重点投入的项目,也让外界看到了手机行业的新方向。“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是苹果的必争之地。李想此言不虚,自2023年ChatGPT诞生以来,AI已经成为手机圈最热门的词汇。与一众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AI大模型相比,手机厂商们的积极性毫不逊色。2023年8月,华为发布鸿蒙OS 4,内置AI大模型能力,其手机助手小艺具备摘要功能和文案辅助创作功能,还支持“图片趣玩”功能,对已有图像进行个性化和风格化等二次创作处理。2023年10月,小米发布了澎湃OS,同样将融入AI大模型能力作为看点。小爱同学支持AI文本创作、拍摄文档读懂文意、随手涂鸦转换为画作、语音输入直接找图等生成式AI能力。而在2023年11月的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更是将AI大模型卷到了高度,一口气发布了1750亿、1300亿、700亿、70亿、10亿五款不同参数规模的自研AI大模型。vivo副总裁周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vivo大模型现在每年20亿-30亿的投入成本,人才和设备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税后100万元。“公司对大模型投入定义为高规格投入,目前没有设置上限。”随后,OPPO也宣布推出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并在OPPO Find X7系列上首次实际端侧应用70亿参数的大模型。至此,华米Ov这四家主流的国产手机厂商,均已入局和落地大模型。周鸿祎认为,苹果放弃造车背后,就是为了All in AI,“再不追赶AI,就要后院起火了。”他说。最近,还传出了百度将为苹果今年即将发布的iPhone16、Mac系统和ios18的国行版提供AI功能的消息。不过接近苹果公司的知情人士予以否认,表示双方尚未达成合作。AI+手机,就是AI手机?AI对智能手机体验的提升,已是行业共识,但喊出AI手机的口号,OPPO还是第一家。春节后开工首日,OPPO创始人兼CEO陈永明就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他还断言,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在随后的AI战略发布会上,OPPO专门提出了AI手机的四大特征:算力高效利用能力,真实世界感知能力,自学习能力,创作能力。“未来只有具备这四种能力的手机,才叫AI手机。”OPPO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说。在刘作虎的描述中,未来的AI手机会像一个超级助理,真正变成以人为中心。“以前用户想订机票,要打开携程;想订餐,要打开美团,每一个App都是独立的孤岛。而AI手机会把手机中的孤岛App连在一起,通过自学习,越来越聪明,进而提供一站式服务。”魅族也不甘示弱。就在OPPO发布内部信宣布进入AI手机元年后,魅族宣布决定All in AI,称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更是直言,要“给魅族的智能手机时代一个完美的句号。”不过,AI手机的叫法,小米集团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显然并不同意。他日前在MWC 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个人反对将AI概念化,只是在原有手机名称后面加一个AI并无实际意义。AI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能力,当人们感觉不到AI的存在时,才是AI最大的价值所在。此外,他还表示,如果一个人天天谈论AI,那就说明他没有真正的AI能力。最近他又在微博上进一步强调:“AI是未来,是无处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近日也直言,给手机的名字上加个AI,没有意义。AI手机究竟是不是噱头?也引发了广泛讨论。有行业人士认为,不管是AI+手机,还是AI手机,归根结底还是手机。跟早年手机加了摄像头就叫拍照手机,加了MP3就叫音乐手机一样,只不过AI的加持会让手机的体验越来越好。并不是说一个消除、一个生成就是AI手机,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则认为,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AI手机潮流不可阻挡,有一些争议乃至杂音十分正常。现在一切手机体验都可以由AI重构,手机行业卷AI体验,最终受益的是全体用户,这是一件大好事。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也表示,AI就是生产力,将给手机行业带来一次变革。利用AI能力来解决某些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手机将创造全新的体验,旦用难回。普及?至少要跨三道坎实际上,手机厂商们喊出AI手机背后,还是希望能够借助AI手机的概念推动新一轮换机潮。2023年可谓是全球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惨淡的一年。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部,这是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在排名前五的厂商中,三星、小米、OPPO均出现了出货量同比下滑。更为严重的局面是,消费者们越来越不愿意换机了。TechInsight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率降至23.5%的最低点,也即换机周期拉长至51个月。这种态势下,手机厂商们亟需找到新的技术点,以吸引消费者将手中的手机升级换代。而火热的AI无疑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过,当前来看,要推动AI手机的普及,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便是AI手机的定义。究竟如何才算真正的AI手机?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没有明确的软硬件标准;其次是AI应用的落地。与互联网厂商们推出的AI大模型相比,AI手机还没有拿出足够差异化的杀手级应用。要建设AI手机的应用生态,也需要众多App厂商的配合,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复杂工程;还有便是商业模式。在AI大模型上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这个成本终归会体现到手机售价上,有多大比例的用户愿意为之买单,能否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仍是未知数。最近,OPPO联合IDC发布的首个AI手机白皮书中预测,自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机将大幅增长,带动新一轮换机潮。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为3700万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且新一代AI手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不过,这个乐观的预测能否如期成为现实,还需要手机厂商、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厂商押注AI PC带来换机潮 消费者反应却很平淡

厂商押注AI PC带来换机潮 消费者反应却很平淡 华为的MateBook X Pro接入了盘古大模型,联想也发布了多款搭载AI Agent智能体的PC产品。不仅如此,芯片厂商如英特尔、AMD、高通等也在AI PC芯片上持续发力。然而,消费者对AI PC的反应却并不热烈,据媒体报道,在华为、联想、惠普等品牌的专卖店,销售人员表示,询问AI PC的用户并不多,目前大多数在售设备的AI功能还比较有限。 目前AI PC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技术、应用、生态都还在探索之中。此外,AI PC的生态构建也需要时间,硬件与软件的协同、产业链的打通都至关重要。AI PC赛道正在等待类似ChatGPT的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只有真正为用户带来体验上的巨大提升,才能激发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对于厂商来说,如何打通硬件和软件的壁垒,构建完善的应用生态,将是推动AI PC普及的关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机构看好半导体周期复苏与 AI 为核心的算力芯片产业链

机构看好半导体周期复苏与 AI 为核心的算力芯片产业链 7 月 4 日,半导体 ETF(512480)跌 1.85%,成交额 7.77 亿元。国联证券建议关注 AI 端侧带来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机会,看好半导体周期复苏及创新产业链,相关标的射频器件龙头卓胜微等公司;在算力产业链方向,相关上游设计标的晶晨股份等公司,晶圆代工厂的中芯国际等公司;先进封装领域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海诚科等公司。甬兴证券表示,继续看好受益 Apple Intelligence 的苹果产业链、受益于英伟达 GB200 的铜连接产业链、以先进封装为代表的半导体周期复苏主线、AI 为核心的算力芯片产业链。综合来看,国产替代叠加景气复苏,可以持续关注半导体 ETF(512480)的布局机会。

封面图片

荣耀发布手机行业首个端侧AI反诈检测技术

荣耀发布手机行业首个端侧AI反诈检测技术 6月26日,在MWC上海期间,荣耀发布手机行业首个端侧AI反诈检测技术。荣耀CEO赵明介绍,当一个年轻人的脸通过Deepfake实时被换脸成一个老人,该技术可自主识别用户视频通话中的画面要素,如果检测到视频存在AI换脸,将向用户发出风险提醒。在主题演讲中,荣耀还正式发布了AI离焦护眼技术,荣耀CEO赵明表示,该技术可以让手机屏幕变身“离焦镜”,实现阅读25分钟,短暂性近视指标最高降低75度。 、

封面图片

端侧模型 + 硬件会是 AI 爆发的下一个机会吗?

端侧模型 + 硬件会是 AI 爆发的下一个机会吗? 段小草的回答 我觉得端侧模型 + 硬件会是下一个机会。 首先还是澄清一下概念,端侧模型应该是相对于云端模型而言的,可以在硬件设备本地运行的模型。端侧模型不一定是开源模型,比如苹果在打算在 iPhone 上内置的 AI 模型 Apple Intelligence,就并不开源: 又或者谷歌在 Chrome 浏览器中内置的 Gemini-nano[1]: 当然,很多开源的小模型只要可以自行在消费级设备上部署,也可以看作端侧模型,比如面壁智能的可以在手机上运行的 MiniCPM。 AI 硬件,则是指广泛的消费级的硬件,而非专业的数据中心计算硬件。在我的理解上,AI 硬件大体上又可以分为 AI PC、AI 手机和其他新形态的 AI 硬件(比如一些可穿戴的、或者新交互方式的 AI 硬件)。比如这张图中所展示的[2]: 端侧模型和 AI 硬件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优势: ● 隐私:隐私和数据安全显然是端侧模型最明显最直接的优势,特别是在个人信息、内部资料、数据分析方面,用户会倾向于使用可控的本地模型。 ● 成本:虽然现在很多 AI 应用都是免费的,但 API 并不免费,某种意义上讲,端侧模型激活了边缘算力,其实降低了 AI 调用的成本。 ● 普及:端侧模型 + AI 硬件的方式,有可能会给带来新的破圈的机会,让之前没有接触 AI 的普通人有机会用到 AI 工具和 AI 能力。 我甚至会觉得,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最近一段时间写 AI 话题,遇到最大的困扰就是,即便圈内已经非常火热的话题,在普通人眼中,要么是冷漠不关心,要么是质疑加嘲讽。 这里面当然有一部分人是了解过用过之后觉得空炒概念,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实际上没有自己用过,只是看了一些更反智和煽动的话语就给先入为主地觉得 AI 没有用。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大概不会去主动注册或者使用 AI 应用,但如果 AI 润物无声地进入 PC、手机,提供更简洁方便的使用体验,相当于喂饭级功能,也许会大大增加 AI 的普及程度。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段小草)

封面图片

折叠屏手机加速迭代升级 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

折叠屏手机加速迭代升级 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 折叠屏手机的技术突破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7 月 12 日,荣耀发布全新一代折叠屏手机荣耀 Magic V3 和荣耀 Magic Vs3。“目前,各大手机厂商竞争较为激烈,而荣耀此次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和技术,意味着折叠屏手机迭代升级速度进一步加快。” 艾媒咨询 CEO 张毅表示,这种竞争态势不仅推动了折叠屏手机性能的快速提升,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选择。可以预见,随着竞争不断深化,折叠屏手机将迎来更加成熟与完善的技术革新。手机厂商纷纷押注折叠屏手机,或得益于其在手机市场的广阔前景。据市调机构 Counterpoint 发布的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跟踪报告显示,2024 年一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49%,创过去六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幅。 (证券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