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首台光刻机已经制造完成并正在进行测试。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表示,可确保生产 350 纳米工艺的芯片。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首台光刻机已经制造完成并正在进行测试。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表示,可确保生产 350 纳米工艺的芯片。俄罗斯接下来的目标是在 2026 年制造可以支持 130nm 工艺的光刻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俄罗斯完成制造首台 350 纳米制程的光刻机

俄罗斯完成制造首台 350 纳米制程的光刻机 俄罗斯首台光刻机已经制造完成并正在进行测试,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 Vasily Shpak 指出,该设备可支持生产最终到达350纳米工艺的芯片。 Shpak 告诉媒体:“我们组装并制造了第一台国产光刻机。作为泽廖诺格勒技术生产线的一部分,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测试。”俄罗斯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26年制造可以支持130nm工艺的光刻机。

封面图片

俄罗斯首台光刻机 真的制造成功了?

俄罗斯首台光刻机 真的制造成功了? 当时,IPF RAS计划在六年内打造出俄罗斯自产7nm光刻机的工业样机,2024 年将创建一台“Alpha机器”,2026创建"测试机",2026年~2028年俄罗斯本土光刻机将获得更强大的辐射源,改进的定位和进给系统,并将开始全面的工作,2028年,这些设备全面运行。时隔两年,俄罗斯所说的真的实现了首台光刻机正式制造成功并进入测试。有实际意义的突破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第一台能够生产最大350nm(行业一般说0.35μm)尺寸芯片的光刻机已经创建并正在测试中。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瓦西里·什帕克(Vasily Shpak)在CIPR期间向塔斯社报告了这一点。他表示,“我们组装并制造了第一台国产光刻机。作为泽廖诺格勒技术生产线的一部分,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测试。”俄罗斯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26年制造可以支持130nm工艺的光刻机。去年10月有报道称,第一台俄罗斯国产130nm光刻机原型可能在2026年之前问世。再下一步,将是开发90nm光刻机。他说:"我们将继续逐步向90nm及以下迈进。因此,俄罗斯不会止步于此,同时已经在实施一项全面的电子工程项目。尽管350nm的芯片虽然被认为是大尺寸芯片,但仍具备一定实际的意义,可用于许多行业,包括汽车行业、能源和电信行业。欧盟此前在俄罗斯武器上发现大量民用芯片,包括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电用具,这也是无奈之举。而接下来,或许俄罗斯可以进而实现“洗衣机芯片”自由。网友也给出了俄罗斯未来的路线:优化一下,就能180nm,看产出,每小时出几片,套准精度3-sigma 多少纳米。加上double pattern,其他指标ok,就能90nm,65nm也有机会了。光源改进一下,i-line换ArF 193纳米,不就进28nm了吗?不过,目前还不太清楚俄罗斯所说的350nm(0.35μm)光刻机是哪种类型光刻机,此前俄媒曾提到过基于同步加速器和/或等离子体源”的无掩模X射线光刻机,而从目前来看350nm(0.35μm)的波段达到i线(365nm)。各个工艺节点和光刻技术的关,图源丨中泰证券350nm芯片,什么水平历史上,350nm(0.35μm)诞生于1995年,现在依然拥有产品应用,主要是一些不太刚需制程的特色工艺产品,比如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传感器或者低端MCU、军工产品。除此之外,其应用可能还包括各类FPV和“自杀小摩托”这些属于一次性用品,使用时间比较短。作为对比,半导体制程工艺发展史简单总结如下:1971年,10μm工艺是当时最高工艺,代表芯片是Intel 1103 DRAM、4004 CPU(1971)、8008 CPU(1972);1974年,步入6μm工艺,大名鼎鼎的Intel 8080便采用这一制程;1977年,3μm工艺开启元年,从此x86处理器Intel 8086(含8085、8088)正式诞生;1982年 1.5μm工艺用在Intel 80286上,1985年 1μm工艺用在Intel 80386上,1989年,0.8μm工艺用在Intel 80486上;1995年,0.35μm(也就是350nm)工艺开启元年,Pentium P54CS、IBM P2SC(1996)、IBM POWER3(1998)都采用了这一工艺;1997年,主节点为0.25μm工艺,开始引入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主节点和半节点定义,即:1998年半节点220nm工艺,1999年主节点0.18μm工艺(180nm),2000年半节点150nm工艺;2001年,130nm是当时的主节点,典型芯片是130nm的奔腾3处理器,2002年半节点为110nm工艺;2004年,步入90nm元年,英特尔、英飞凌、德州仪器、IBM、联电和台积电基本都能达到90nm,典型芯片包括90nm的奔腾4处理器;2012年,制程步入22nm阶段,此时英特尔,联电,联发科,格芯,台积电,三星等厂商都具备生产能力;2015年联电止步于14nm,2017年英特尔卡在了10nm,2018年格芯放弃7nm,此时先进制程的战场只剩下台积电和三星;2019年6nm量产导入,2020工艺5nm开始量产,而国内也开始量产14nm芯片;2024年,随着英特尔开始重新重视制程技术,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正在争夺2nm的先发地位。当然,毕竟350nm(0.35μm)芯片性能较差,面对现代比较复杂的应用需求,使用过程中芯片热量会急剧增加,从而继续带来更大的性能损耗,因此在数字芯片中更多可能是将就用,比较追求性能的消费产品可能更是无法使用。难点还有很多当然,芯片制造也不是说有了光刻机就行了。《光刻技术六十年》中写道,在芯片制造的全流程中,整个过程涉及几十道光刻工艺,每一道光刻工艺之后紧接着是众多复杂的半导体IC平面加工工艺。这些工艺中的每一道又细分成多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又由多个步骤组成,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不容有失。这有多难?就比如,看似最简单的基片表面处理和清洗步骤,也需要重复多次,其中一步出了问题,整个IC制造过程就全部报废。因此,每一步骤出问题的可能性被严格控制在0.000001%以下。由于每一步骤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成品率是每一步成功率的乘积。若整个流程包含超过两千个步骤,即使每一步都能达到99%的成功率,最终生产出来的成品率也只有0。因此在芯片制造技术中,好的设备很关键,尤其是需要高精度的光刻机,但有了好的工艺设备后,人才是最关键的。在芯片制造技术中,最难的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齐心协力的团队,这需要整个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是最敬业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可以像芯片这样要求百分之百精准度。3月,Tomshardware就曾报道,受欧美制裁影响,俄罗斯本土最大芯片设计厂商贝加尔电子芯片制造只能更多的交由国内厂商,当地的芯片封装合作厂商的生产良率仅有50%。注意,这里并非生产良率,而是封装良率。如果晶圆制造厂、Foundry厂和封测厂三个站点的良率均为99%,则:总良率=99% X99% X 99%= 97%。所以,50%的封装良率切实影响着俄罗斯的芯片生产,因此,俄罗斯要突破的还有很多。最后还是要说,不要轻易取笑,毕竟有志者事竟成。而从从技术角度来看,俄罗斯也是在重新发明轮子。付斌丨作者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俄罗斯首台光刻机已经制造完成并正在进行测试 可生产350纳米工艺芯片

俄罗斯首台光刻机已经制造完成并正在进行测试 可生产350纳米工艺芯片 什帕克告诉媒体:“我们组装并制造了第一台国产光刻机。作为泽廖诺格勒技术生产线的一部分,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测试。”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复杂程度的设备由几家主要公司组装,其中最大的是荷兰的 ASML 公司以及佳能和尼康。目前,台积电和三星利用ASML的EUV光刻技术,已经能够生产出精细至3纳米甚至2纳米的芯片。尽管350纳米的芯片技术相较之下显得落后,但它在汽车、能源和电信等诸多行业中仍有着应用价值。对于受到美西方严厉制裁的俄罗斯半导体产业而言,这一进展无疑是一则喜讯。这意味着,俄罗斯在自主发展半导体技术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有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提升国内产业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ASML正研发超级NA光刻机 2036年冲击0.2nm工艺

ASML正研发超级NA光刻机 2036年冲击0.2nm工艺 ASML第一代Low NA EUV光刻机只有0.33 NA(孔径数值),临界尺寸(CD)为13.5nm,最小金属间距为26nm,单次曝光下的内连接间距约为25-30nm,适合制造4/5nm工艺。使用双重曝光,可将内连接间距缩小到21-24nm,就能制造3nm工艺了,比如台积电N3B。第二代EUV光刻机提高到了0.55 NA,临界尺寸缩小到8nm,金属间距最小约为16nm,可制造3-1nm,比如Intel就透露会在1.4nm节点上首次使用。ASML CTO Martin van den Brink在接受采访时确认,ASML正在调查开发Hyper NA技术,继续推进各项光刻指标,其中NA数值将超过0.7,预计在2030年左右完成。它表示,这种新型EUV光刻机适合制造逻辑处理器芯片,相比高NA双重曝光成本更低,也可用来制造DRAM内存芯片。ASML已披露的数据显示,低NA光刻机的成本至少1.83亿美元,高NA光刻机更是3.8亿美元起步。根据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的路线图,2030年左右应该能推进到A7 0.7nm工艺,之后还有A5 0.5nm、A3 0.3nm、A2 0.2nm,但那得是2036年左右的事儿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上海微电子据报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28纳米光刻机

上海微电子据报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28纳米光刻机 不过,张江集团之后对文章进行了修改,目前的文章中拿掉了关于28纳米的表述,改为:“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光刻机技术的企业,上海微电子致力研制先进的光刻机。”

封面图片

ASML公布Hyper NA EUV光刻机 可量产0.2nm工艺

ASML公布Hyper NA EUV光刻机 可量产0.2nm工艺 该系列预计到2025年可以量产2nm,再往后就得加入多重曝光,预计到2027年能实现1.4nm的量产。High NA光刻机升级到了0.55,对应产品EXE系列,包括已有的5000、5200B,以及未来的5400、5600、5X00。它们将从2nm以下工艺起步,Intel首发就是14A 1.4nm,预计到2029年左右能过量产1nm,配合多重曝光可以在2033年前后做到0.5nm的量产,至少也能支持到0.7nm。接下来的Hyper NA光刻机预计将达到0.75甚至更高,2030年前后推出,对应产品命名为HXE系列。ASML预计,Hyper AN光刻机或许能做到0.2nm甚至更先进工艺的量产,但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值得一提的是,单个硅原子的直径约为0.1nm,但是上边提到的这些工艺节点,并不是真实的晶体管物理尺寸,只是一种等效说法,基于性能、能效一定比例的提升。比如说0.2nm工艺,实际的晶体管金属间距大约为16-12nm,之后将继续缩减到14-10nm。另外,Low/High/Hyper三种光刻机会共同使用单一的EUV平台,大量的模块都会彼此通用,从而大大降低研发、制造、部署成本。High NA光刻机的单台价格已经高达约3.5亿欧元,Hyper NA光刻机必然继续大幅涨价,而且越发逼近物理极限,所以无论技术还是成本角度,Hyper NA之后该怎么走,谁的心里都没数。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的项目总监Kurt Ronse就悲观地表示:“无法想象只有0.2nm尺寸的设备元件,只相当于两个原子宽度。或许到了某个时刻,现有的光刻技术必然终结。”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