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 政治】《到奴役之路(殷海光版本)》殷海光向来以自由主义者自居,不过他的思想旅途却也曾面临困惑难解的时候。因缘际会,

【豆瓣8.9 政治】《到奴役之路(殷海光版本)》殷海光向来以自由主义者自居,不过他的思想旅途却也曾面临困惑难解的时候。因缘际会,当他读到了海耶克所著的本书,犹如觅得一剂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兴奋;于是开始进行这部经典的翻译工作,本书即是他的工作成果。在本书中,他就理解及联想所至添加许多「按语」,不但见解独到,而且妙趣横生。透过阅读本书的正文、按语及附录,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通往奴役之路》这部经典之作的初步理解,更深化我们对自由主义的认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文化的展望》作者: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 作者: 殷海光 出版社: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副标题: 殷海光全集 1 出版年: 2009-8 页数: 352 这本书的确说出了些什么,也解答了些什么。不折不扣的,这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金耀基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最重要的专著,无论就思想史脉络或是就殷海光个人的思想世界而言,本书都深具意义。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几无已时。殷海光采取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叙述讨论十九世纪以降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也从世界架构的视野,检讨思索中国文化的前景。他的思考研究,充分展现身处二十世纪中叶的华人知识分子,如何以科际整合的认知,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论列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尝试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近代变迁,提出宏观视野的系统解释。 本书不仅是殷海光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回应解析,还全面展现了他的文化观、知识观与人生观,具体反映当代自由主义者探求理想未来的思惟世界。在这部书里,殷海光呼吁「道德的重建」,鼓舞知识分子无畏威权,扛起道义责任的大纛。字里行间,透露出自由主义者的学术研究,和他的生命意义,实在不能须臾或离。 #思想 #随笔 #社科 #文化 #中国文化 #台版

封面图片

《政治的概念》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 刘小枫编

《政治的概念》 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 刘小枫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经典与解释·施米特文集 原作名: 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译者: 刘宗坤 / 朱雁冰等 出版年: 2015-1 页数: 292 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摆脱他那充满悖论与危险的思想幽灵…… 20世纪最具争议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集,刘小枫教授全新编订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下,什么才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 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就是划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本书收入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 《政治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Das Zeitalter der Neutralisierungen und Entpolitisierungen) 《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Theorie des Partisanen. Zwischenbemerkung zum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政治的概念》乃施米特最标志性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作品,至20世纪末已有15个语种的译本,因为他在此书中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观点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就是对敌友关系的划分。《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是《政治的概念》初版时的附录,在1933年的修订版中被取消。1963年重印时,施米特增补了大量注释,撰写新序,附加了三篇“增补附论”,成为《政治的概念》一书的定本。 同年,施米特发表《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从19世纪源于西班牙的游击战讲到列宁尤其是毛泽东对游击战理论和实践的天才发展,尖锐地提出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该书副题表明其对《政治的概念》提供了历史证明。《游击队理论》在“9•11事件”之后更显意义,现已成为诸多学科的经典文献。 本书新增一篇德国汉学家什克尔与施米特关于“游击队理论”的对谈,展现1960年代末,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施米特对“游击队理论”的再思考。 #政治 #思想 #政治学 #法学 #德文

封面图片

《傲慢的堡垒》作者: 玛莎·努斯鲍姆

《傲慢的堡垒》 作者: 玛莎·努斯鲍姆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性侵犯、问责与和解 原作名: Citadels of Pride: Sexual Abuse, Accountability, and Reconciliation 译者: 陈玮 出版年: 2023-7 页数: 360 哲学女神玛莎·努斯鲍姆口碑新作,揭露美国司法界、艺术界、体育界性侵现象,直面女性抗争的种种问题。 1.揭露性侵背后的三座堡垒,直面女性抗争的种种问题 性暴力、职场性骚扰为何频频发生?法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努斯鲍姆结合女性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等, 深刻剖析了男性物化和支配他人的心理成因和社会根源,揭露了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三座特权堡垒的性侵现象。 2.“世界百大思想家”之一、哲学女神玛莎·努斯鲍姆高口碑新作 五次入选《外交政策》杂志“世界百大思想家”,豆瓣9.4分高口碑经典长销著作《善的脆弱性》作者,被众多国内读者称为“哲学女神”。 获得全球20多个荣誉奖项,包括日本京都哲学奖、稻盛伦理奖、博古睿奖 国内知名学者刘擎、周濂都曾推荐她的作品 3.厘清热点问题和争议,揭露性暴力的根本原因 本书对性别歧视、厌女症、性骚扰等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厘清了许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争议,为关于女性议题的讨论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厌女的背后是傲慢,性的背后是权力! 4.我们该如何找出特权堡垒的缺口,一步步改变未来? 本书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前进之路,一条不带恶意的问责之路,以及一条不带妥协的慷慨之路:情感无法律则盲,法律无情感则空。只有以法律为根基,以情感为动力,才能走向真正的问责与和解。 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玛莎·努斯鲍姆结合女性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深刻剖析了男性物化和支配他人的心理成因和社会根源。在美国司法历史的背景下,她还揭露了三个在性侵问责方面存在缺陷的特权领域,即三座“傲慢的堡垒”: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这些傲慢横行、充满有毒的男子气概和腐败的领域,正是法律最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努斯鲍姆不仅痛斥男性的特权,而且警惕受害者的报复心态存有的隐患。在她看来,只有建设性的精神、宽宏的心态、积极的爱,才能走向真正的问责与和解。 #哲学 #社会 #女性

封面图片

内容介绍:套装包括《小人物与大时代(全9册)》包括《“边缘人”纪事》《纵乐的困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风雨横渡》《奶酪与蛆虫》

内容介绍: 套装包括《小人物与大时代(全9册)》包括《“边缘人”纪事》《纵乐的困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风雨横渡》《奶酪与蛆虫》《夜间的战斗》《王氏之死》《活着回来的男人》《维米尔的帽子》《改变中国》。 1.《“边缘人”纪事 》:本书关注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边缘人”群体,他们很普通,人数很多,经历大多坎坷而复杂。杨奎松教授以八个出身、地域、职业、经历各不相同的“问题人物”为个案,重构他们的人生经历,从最贴近的距离,观察和体验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对普通人的影响。 2.《纵乐的困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明初朱元璋为小国寡民之乡一手打造的通讯网络,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着时尚,享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真金白银,换作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在明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似乎成了唯一的筹码,旧有的社会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线,都模糊得让人困惑。 3.《风雨横渡》在本书中,西蒙·沙玛以激情澎湃、超群绝伦的叙事艺术,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后,众多不知名的废奴主义者与黑人为解放奴隶而斗争的故事。他们认为,自由是属于全人类的权利,不因肤色有别。废奴者们在法庭上为遭人绑架的黑人慷慨陈词,带领他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北美战场,横渡风暴肆虐的大西洋,最终重返非洲故乡,在野蛮荒芜的塞拉利昂开创新的国度。蓄奴者的阻挠、革命者的虚伪、英国政府的干扰,甚至黑人同胞见利忘义的背叛行径,种种艰难险阻,都无法泯灭他们追求和捍卫自由的决心与勇气。 4.《奶酪与蛆虫》: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5.《夜间的战斗》:欧洲史学巨擘畅销半个世纪的经典 意大利版《叫魂》,显微镜下的巫术审判与信仰冲突 倾听被遗忘与隐藏的庶民之声。 6.《王氏之死》 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7.《活着回来的男人》是第一部以普通人的视角记述二战前后日本生活史的著作。书中主人公小熊谦二(作者的父亲),出生于1925年,十九岁被征兵送往中国东北,后遭苏联拘留于战俘营,在严酷的西伯利亚劳动了三年。活着返回日本后,谦二在不断更换工作时,染上当时视为绝症的肺结核。从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人生最失落的光景在疗养所中孤独地度过。失去半边肺叶的谦二,以三十岁“高龄”重归社会,幸而赶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浪潮,得以从“下层的下层”爬到“下层的中层”。升为银发族后,他甚至与身在中国延边的“原朝鲜日本兵”吴雄根共同成为原告,向日本政府发起战后诉讼赔偿。作者以平实的叙事和开阔的视角记录了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生命轨迹,同时融入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法制等状况,形成了一部“活生生的二十世纪史”。 8.《维米尔的帽子》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七幅油画、一件荷兰产的青花瓷盘上的细微之处,探寻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在看似无关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属东印度公司兴盛的跨洋贸易,看到军官的毡帽里隐藏有寻找中国之路的热情,看到一条由欧美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之河、烟叶数十年间便风靡世界各地。17世纪的人们,依托航海技术的发展,跳脱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寻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们赌上故乡,奔赴各地,将世界连为一体。一些普通人也被贸易旋风吹起,撒落到异国他乡。世界曾经孤立的的地区被连接成一个全球交流网络,这个变革没有人预测得到,也无人能够扭转。四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对此恍若相识。 9.《改变中国》这本书写的是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在1620年代到1950年代这三百多年来,这些人贡献优异技能,供中国人驱策。初则引入天体运行理论,终则让中国人见识到空战战术与原子科学的神乎其技。史景迁从上百位在华工作的洋顾问中挑了十六位代表人物。这十六人各有所长有天文学家、军人、医生、行政管理专才、翻译家、工程师,还有一位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生涯虽横跨三个世纪,但是所积淀的生命历程却有着惊人的延续。他们经历了类似的亢奋和危险,怀抱类似的情怀,承受类似的挫折,在行为中映射出他们的时代,也突显了中国固有的基本价值观 名人推荐: 卜正民把明王朝那个捉摸不定的迷人世界,放入一个概念清晰的时间框架里,即使你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也能畅读其中。本书记录了各色各样的明代人物与他们各色各样的问题,还有那个世界里的要物:砖与桥,市场、寺院与邮政,女性与时尚,印刷业,激情与征兆。本书把明代生活的全貌这么一个活力澎湃的复杂体展现出来,在英语世界里当属首见。史景迁 《奶酪与蛆虫》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微观史著作,那是二十五年前我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至今历历在目。通过挖掘宗教法庭的档案,金茨堡生动展示了一个生活在16世纪意大利的乡村磨坊主的信仰、知识来源和世界观。这本书把我们的研究视野从帝王、精英转向了一般民众,在研究方法、资料分析和叙事风格等方面,都具有开拓性,为我们了解什么是微观史及相关的历史写作,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王笛 这是一部真正充满洞见的杰作。它对近代早期欧洲的巫术研究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原创性贡献。彼得·伯克(Peter Burke)《纽约书评》 #套装 #小人物 #大时代 #历史 #社会 #人物 #文化 #文明

封面图片

【乌鸦哥哥】德国政治转折

【乌鸦哥哥】 德国政治转折 政策突变 ,普京完成了过去三十年历任德国政客和美国总统都没能完成的事业:干掉了绵延年的德国和平主义路线。 东欧战争打响天后,月日,德国总理就站在议会面前,宣布德国重整军备,国防预算飙高到世界第三,援助乌克兰,并驻军东欧。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 , 先融入西方 二战后东西德分裂。 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和执政党CDU执行了彻底融入西方政策。 下图是阿登纳总理的名言:我们面临奴役和自由的选择,我们选择自由! 东德则彻底倒向苏联,年镇压东德人民起义,修建柏林墙。 ,再寻求有限中立 与此同时,在野的社会民主党痛感于两德民族分裂之苦,试图提出新的道路,在美苏巨头之间保持中立,达成两德统一,当然没成功。 年代社民党获得执政权,勃兰特总理修正阿登纳主义,主张对东方缓和,和东德、苏联和和苏联的东欧卫星国缓和关系。 经典的下跪图,就是访问共产波兰。 ,德国和平主义 融入西方(阿登纳路线)加入北约,加入欧盟,德法友好。 +东方政策(勃兰特路线 ),对苏联势力缓和示好,提供经济援助。 一东一西结合,就是德国和平主义路线。 这一政策很好用。两德统一很顺利,也得到了美国和苏联双巨头的祝福。 ,对俄绥靖三十年 两德统一至今,面对新俄国,德国人依然保持既有路线,融入西方,同时亲近俄国。 和俄国建立了非常紧密的经济和能源关系。 即便年俄国入侵格鲁吉亚,年俄国吞并克里米亚也未更改。 甚至和法国一起签了明斯特协议,牺牲乌克兰利益绥靖俄国。 ,美国的不满 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希望把重心转回亚太,迫切需要德国帮助法国承担起防卫欧洲的责任。美国希望德国: 提高国防预算,降低对俄国能源依赖,承担更多北约责任。 这些事情默克尔政府和德国多数选民,当然不愿意干。 当然默克尔执政末期也曾反思,惠俄以及和平主义是不是搞太过了。 ,德国和平主义的利益和思想 德国和平主义在利益上,可以和所有国家做生意赚钱,还可以保持很低的军费开支。 思想上德国知识阶层,尤其左派,对自己的军国主义黑历史反思过度,甚至认为德国就不应该武装自己。 战后余年,经济和工业欧洲最强的德国,在国防意识和能力上是巨婴。拒绝长大,拒绝责任 ,联邦德国成人礼 时间来到年,俄军入侵乌克兰。 德国如梦初醒,这个世界原来不是那么安全,欧洲的安全、自由和民主并不是稳如泰山。 少年德国一夜长大,决定承担责任。 这场普京的战争成为联邦德国的成人礼,打醒了欧洲工业第一强国。 ,历史使命感 德国总理Scholz刚上台就遇到这样的剧变,却很及时的交出了一份非常清晰坚定的答案。 不信读一读他的演讲,充满历史使命感,历史脉络清晰。 这不是所谓平庸的政客,而是欧洲政治家的水平。 德国就是要走向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都一流的强国之路,捍卫欧洲民主 ,西方价值观 过去年,所谓西方,逐渐暗淡。美国打了错误战争挥霍国力,西方内部围绕身份政治族群撕裂,全球化制造了社会裂痕。从价值观到实践都出了问题。 普京入侵乌克兰,给欧洲树立了明确的外敌。让欧洲,尤其是德国更明确自己要捍卫什么价值观,保卫什么社会制度。 责任和价值从未如此清晰。 ,普京的误判 当你对民主期望很高的时候,很容易失望。 而当你过于低估民主政体的时候,它又很容易让你大吃一惊。 普京以为德国还会像以往一样孱弱,绥靖。没想到对乌克兰的全面战争激活了欧洲历史中最深刻的恐惧:实力至上,领土兼并,战争无所不用其极。 欧洲选择民主,选择结盟就是为了不重蹈覆辙 ,未来呢? Scholz 演讲中指责普京想逆转时间,把欧洲拖回黑暗时代。 为了不重蹈噩梦,新欧洲誓言对抗到底。 一个团结的新欧洲将成为俄国的噩梦。 演讲中,德国总理很精确地把普京和俄国人民区分开来,预言俄国也将会变成民主政体。 这一预言将成为普京本人的噩梦。

封面图片

为何习近平要收紧私企政策,壮大国有经济?

为何习近平要收紧私企政策,壮大国有经济? 为何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政权因经济崩溃而纷纷垮台时,中国仍屹立不摇? 许成钢透过「制度基因」的架构,解释中西宪政发展与极权演变的前因与后果。 本书探讨中国制度和共产极权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并引入「制度基因」这个分析概念,以研究从苏俄来的制度基因如何与中国帝制的制度基因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且持久的极权主义政权。制度基因是不断自我复制并影响制度演变的基本制度要素,是可以实证识别的。 作者首先分析共产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在欧洲兴起,并在俄国的制度基因基础上产生出极权主义制度。然后分析中国帝制制度基因的起源和演变,著重这些制度基因如何与苏俄共产国际引入到中国的共产极权主义制度基因相结合,使中共得以在中国建立极权制。接著讨论中国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制度变化,分析在苏俄极权制度基因和中国传统制度基因的基础上,如何产生出中国特色的区域管理的极权主义制度,以及这个制度如何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获得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挽救中共,而且使中国成为极权主义超级大国。 中国共产极权制的大发展应当使人们回想起米塞斯近八十年前对遏制极权主义努力失败的警告。要扭转这一趋势,深入理解极权主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专家推荐──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一个极权制国家?中国的共产主义与苏联的共产主义之间有何联系?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差异?中国共产党在未来会如何发展?在这本大胆而严谨的著作中,许成钢透过深刻的历史和经济分析,对这些问题及更多相关问题提供了极为精彩的答案。 ──Eric Maski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校级亚当斯讲座教授) 为什么民主在某些国家蓬勃发展,而在其他国家却未能如此?许多人曾预期中国的迅速崛起会导致其拥抱民主,但事实并非如此。许成钢在这本发人深省的书中提出,原因在于他称之为「制度基因」的根本因素,例如中国的帝国传统和对个人自由和产权的限制。透过与最伟大思想家的对话,许应用制度基因的框架解释了民主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俄罗斯的失败。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任何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是必读之作。 ──Oliver Hart(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校级盖瑟讲座教授) 我们常听到人们谈论中国的创新能力、其国家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或其现代化。然而,这本发人深省的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通过历史分析、制度分析和经济分析,本书论证了尽管有邓小平发动的经济改革,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依然是极权主义的。许成钢认为,共产统治不仅改变了制度,而且以高度持久的方式改变了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不理解中国的「极权制度基因」就无法理解其今天的体系。这些基因塑造了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共产党统治。任何对中国及其正在形成的复杂世界秩序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这是必读之作。 ──Daron Acemoglu(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院级讲座教授) 许成钢以锋利的视角剖析了现代中国极权主义的历史和制度基因。他提供了对当代中国的治理如何从其帝制和俄罗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根源中发展而来的全新理解。这部历史和政治经济分析的杰作将立即成为任何关心中国政治体制的人必读的权威著作。宪政自由在中国是否有机会?本书应成为关心此问题的人的必读之作。 Darrell Duffie(史丹佛大学管理兼金融学亚当斯杰出讲座教授) 许成钢,这位曾撰写关于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制度基础的经典论文的著名经济学家,如今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中国「区域治理极权主义」制度根源的权威分析。透过对历史和俄国革命影响的分析,许成钢精彩地解释了中国在二十世纪未能实现宪政的原因。中国千年的帝制比绝对君主制更加专制,这帮助了布尔什维克制度移植和融合到中国,并创造了中国独特的极权主义形式。这是一部深刻且极富思想性的著作,对于理解当代中国至关重要。 ──Gerard Roland(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经济学兼政治学摩里斯·考克斯杰出讲座教授)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不是鲸鱼,而是一种名叫「奥氏蜜环菌」的巨大且鲜为人知的地下真菌。同样,正如许成钢在这本令人震惊且重要的书中所展示的那样,最大的政治有机体是共产极权制,其「制度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重复出现,但总是具有关键作用。华丽的词藻掩盖了无情的暴力,人类被降级为被支配的俘虏;享有自主权的不是人,而是这个系统。然而,许成钢并非一个满怀幻想的阴谋论者。出身于该系统并曾受教于哈佛的他,为所述观点提供了冷静的分析。 ──Perry Link(林培瑞,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荣休教授) 许教授提出制度基因之概念,向上追溯中华帝制之制度基因,详细审视科举与儒教之影响,并举以与沙俄及布尔什维克之极权主义相比较,清楚诠释了中共治下中国经济改革之成功与局限。 ──明居正(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 本书是许教授多年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集大成之著作,并且加入历史的纵深,以共产主义的起源和中国共产党崛起之脉络,说明极权主义与专制主义下经济发展的取向。 ──赵相科(国立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