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 政治】《到奴役之路(殷海光版本)》殷海光向来以自由主义者自居,不过他的思想旅途却也曾面临困惑难解的时候。因缘际会,

【豆瓣8.9 政治】《到奴役之路(殷海光版本)》殷海光向来以自由主义者自居,不过他的思想旅途却也曾面临困惑难解的时候。因缘际会,当他读到了海耶克所著的本书,犹如觅得一剂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兴奋;于是开始进行这部经典的翻译工作,本书即是他的工作成果。在本书中,他就理解及联想所至添加许多「按语」,不但见解独到,而且妙趣横生。透过阅读本书的正文、按语及附录,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通往奴役之路》这部经典之作的初步理解,更深化我们对自由主义的认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文化的展望》作者: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 作者: 殷海光 出版社: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副标题: 殷海光全集 1 出版年: 2009-8 页数: 352 这本书的确说出了些什么,也解答了些什么。不折不扣的,这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金耀基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最重要的专著,无论就思想史脉络或是就殷海光个人的思想世界而言,本书都深具意义。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几无已时。殷海光采取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叙述讨论十九世纪以降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也从世界架构的视野,检讨思索中国文化的前景。他的思考研究,充分展现身处二十世纪中叶的华人知识分子,如何以科际整合的认知,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论列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尝试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近代变迁,提出宏观视野的系统解释。 本书不仅是殷海光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回应解析,还全面展现了他的文化观、知识观与人生观,具体反映当代自由主义者探求理想未来的思惟世界。在这部书里,殷海光呼吁「道德的重建」,鼓舞知识分子无畏威权,扛起道义责任的大纛。字里行间,透露出自由主义者的学术研究,和他的生命意义,实在不能须臾或离。 #思想 #随笔 #社科 #文化 #中国文化 #台版

封面图片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 作者: (美) 黄宗智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译者: 王圣 出版年: 2023-5 页数: 252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为黄宗智教授的博士论文(1966),也是其第一本专著(1972),他以此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的教学职位(终身权考核)。 该书全面思考了梁启超在回应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由于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戒慎恐惧,因而在构建民族国家话语与选择中国近代化路径时,对儒家的内在超越与乌托邦的乐观主义保持克制,对民主政治的黑暗面保持警惕,强调基于中国历史现实条件渐进改革的现代化方案,逐步形成了混合儒家、明治日本和西方思想的以其为代表的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 #梁启超 #历史 #自由主义 #中国 #近代史 #思想

封面图片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念,倡导最小政府,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随后又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念,倡导最小政府,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随后又演变成更广为人知的“华盛顿共识”,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以此为模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智利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1973年,皮诺切特政府上台后,智利的芝加哥小子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模式,包括私有化和放松管制、大幅削减政府开支、贸易自由化、金融开放等,智利也一跃成为当时「拉丁美洲最闪亮的明星」。但同时,人们对新自由主义造成的不平等加剧、教育成本和医疗负担的上升,以及退休金的减少感到不满。 2019年,智利各地爆发了抗议活动,2022年,左翼联盟「尊严制宪」上台执政,开始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政策。 本书沿著新自由主义在智利的起源、发展到终结的脉络,描述了智利如何成为世界上最激进的自由市场实验的发源地,以及它的衰落对全球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本书不仅是一个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自由市场思想传播及其后果的幕后历史,足资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鉴。 作者简介 · · · · · · 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Sebastian Edwards) 任教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现为该校管理学院国际经济学 Henry Ford II 讲席教授。长期关注拉丁美洲经济问题,曾于1993年至1996年担任世界银行负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首席经济学家。自1980年代以来撰写了大量关于拉丁美洲经济成长与发展的论文和专著,如《落后的拉美》等。

封面图片

《政治的概念》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 刘小枫编

《政治的概念》 作者: [德]卡尔·施米特 / 刘小枫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经典与解释·施米特文集 原作名: 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译者: 刘宗坤 / 朱雁冰等 出版年: 2015-1 页数: 292 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摆脱他那充满悖论与危险的思想幽灵…… 20世纪最具争议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集,刘小枫教授全新编订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下,什么才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 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就是划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本书收入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 《政治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Das Zeitalter der Neutralisierungen und Entpolitisierungen) 《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Theorie des Partisanen. Zwischenbemerkung zum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政治的概念》乃施米特最标志性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作品,至20世纪末已有15个语种的译本,因为他在此书中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观点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就是对敌友关系的划分。《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是《政治的概念》初版时的附录,在1933年的修订版中被取消。1963年重印时,施米特增补了大量注释,撰写新序,附加了三篇“增补附论”,成为《政治的概念》一书的定本。 同年,施米特发表《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从19世纪源于西班牙的游击战讲到列宁尤其是毛泽东对游击战理论和实践的天才发展,尖锐地提出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该书副题表明其对《政治的概念》提供了历史证明。《游击队理论》在“9•11事件”之后更显意义,现已成为诸多学科的经典文献。 本书新增一篇德国汉学家什克尔与施米特关于“游击队理论”的对谈,展现1960年代末,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施米特对“游击队理论”的再思考。 #政治 #思想 #政治学 #法学 #德文

封面图片

《傲慢的堡垒》作者: 玛莎·努斯鲍姆

《傲慢的堡垒》 作者: 玛莎·努斯鲍姆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性侵犯、问责与和解 原作名: Citadels of Pride: Sexual Abuse, Accountability, and Reconciliation 译者: 陈玮 出版年: 2023-7 页数: 360 哲学女神玛莎·努斯鲍姆口碑新作,揭露美国司法界、艺术界、体育界性侵现象,直面女性抗争的种种问题。 1.揭露性侵背后的三座堡垒,直面女性抗争的种种问题 性暴力、职场性骚扰为何频频发生?法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努斯鲍姆结合女性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等, 深刻剖析了男性物化和支配他人的心理成因和社会根源,揭露了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三座特权堡垒的性侵现象。 2.“世界百大思想家”之一、哲学女神玛莎·努斯鲍姆高口碑新作 五次入选《外交政策》杂志“世界百大思想家”,豆瓣9.4分高口碑经典长销著作《善的脆弱性》作者,被众多国内读者称为“哲学女神”。 获得全球20多个荣誉奖项,包括日本京都哲学奖、稻盛伦理奖、博古睿奖 国内知名学者刘擎、周濂都曾推荐她的作品 3.厘清热点问题和争议,揭露性暴力的根本原因 本书对性别歧视、厌女症、性骚扰等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厘清了许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争议,为关于女性议题的讨论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厌女的背后是傲慢,性的背后是权力! 4.我们该如何找出特权堡垒的缺口,一步步改变未来? 本书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前进之路,一条不带恶意的问责之路,以及一条不带妥协的慷慨之路:情感无法律则盲,法律无情感则空。只有以法律为根基,以情感为动力,才能走向真正的问责与和解。 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玛莎·努斯鲍姆结合女性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深刻剖析了男性物化和支配他人的心理成因和社会根源。在美国司法历史的背景下,她还揭露了三个在性侵问责方面存在缺陷的特权领域,即三座“傲慢的堡垒”: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这些傲慢横行、充满有毒的男子气概和腐败的领域,正是法律最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努斯鲍姆不仅痛斥男性的特权,而且警惕受害者的报复心态存有的隐患。在她看来,只有建设性的精神、宽宏的心态、积极的爱,才能走向真正的问责与和解。 #哲学 #社会 #女性

封面图片

为何习近平要收紧私企政策,壮大国有经济?

为何习近平要收紧私企政策,壮大国有经济? 为何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政权因经济崩溃而纷纷垮台时,中国仍屹立不摇? 许成钢透过「制度基因」的架构,解释中西宪政发展与极权演变的前因与后果。 本书探讨中国制度和共产极权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并引入「制度基因」这个分析概念,以研究从苏俄来的制度基因如何与中国帝制的制度基因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且持久的极权主义政权。制度基因是不断自我复制并影响制度演变的基本制度要素,是可以实证识别的。 作者首先分析共产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在欧洲兴起,并在俄国的制度基因基础上产生出极权主义制度。然后分析中国帝制制度基因的起源和演变,著重这些制度基因如何与苏俄共产国际引入到中国的共产极权主义制度基因相结合,使中共得以在中国建立极权制。接著讨论中国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制度变化,分析在苏俄极权制度基因和中国传统制度基因的基础上,如何产生出中国特色的区域管理的极权主义制度,以及这个制度如何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获得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挽救中共,而且使中国成为极权主义超级大国。 中国共产极权制的大发展应当使人们回想起米塞斯近八十年前对遏制极权主义努力失败的警告。要扭转这一趋势,深入理解极权主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专家推荐──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一个极权制国家?中国的共产主义与苏联的共产主义之间有何联系?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差异?中国共产党在未来会如何发展?在这本大胆而严谨的著作中,许成钢透过深刻的历史和经济分析,对这些问题及更多相关问题提供了极为精彩的答案。 ──Eric Maski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校级亚当斯讲座教授) 为什么民主在某些国家蓬勃发展,而在其他国家却未能如此?许多人曾预期中国的迅速崛起会导致其拥抱民主,但事实并非如此。许成钢在这本发人深省的书中提出,原因在于他称之为「制度基因」的根本因素,例如中国的帝国传统和对个人自由和产权的限制。透过与最伟大思想家的对话,许应用制度基因的框架解释了民主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俄罗斯的失败。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任何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是必读之作。 ──Oliver Hart(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校级盖瑟讲座教授) 我们常听到人们谈论中国的创新能力、其国家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或其现代化。然而,这本发人深省的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通过历史分析、制度分析和经济分析,本书论证了尽管有邓小平发动的经济改革,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依然是极权主义的。许成钢认为,共产统治不仅改变了制度,而且以高度持久的方式改变了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不理解中国的「极权制度基因」就无法理解其今天的体系。这些基因塑造了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共产党统治。任何对中国及其正在形成的复杂世界秩序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这是必读之作。 ──Daron Acemoglu(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院级讲座教授) 许成钢以锋利的视角剖析了现代中国极权主义的历史和制度基因。他提供了对当代中国的治理如何从其帝制和俄罗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根源中发展而来的全新理解。这部历史和政治经济分析的杰作将立即成为任何关心中国政治体制的人必读的权威著作。宪政自由在中国是否有机会?本书应成为关心此问题的人的必读之作。 Darrell Duffie(史丹佛大学管理兼金融学亚当斯杰出讲座教授) 许成钢,这位曾撰写关于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制度基础的经典论文的著名经济学家,如今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中国「区域治理极权主义」制度根源的权威分析。透过对历史和俄国革命影响的分析,许成钢精彩地解释了中国在二十世纪未能实现宪政的原因。中国千年的帝制比绝对君主制更加专制,这帮助了布尔什维克制度移植和融合到中国,并创造了中国独特的极权主义形式。这是一部深刻且极富思想性的著作,对于理解当代中国至关重要。 ──Gerard Roland(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经济学兼政治学摩里斯·考克斯杰出讲座教授)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不是鲸鱼,而是一种名叫「奥氏蜜环菌」的巨大且鲜为人知的地下真菌。同样,正如许成钢在这本令人震惊且重要的书中所展示的那样,最大的政治有机体是共产极权制,其「制度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重复出现,但总是具有关键作用。华丽的词藻掩盖了无情的暴力,人类被降级为被支配的俘虏;享有自主权的不是人,而是这个系统。然而,许成钢并非一个满怀幻想的阴谋论者。出身于该系统并曾受教于哈佛的他,为所述观点提供了冷静的分析。 ──Perry Link(林培瑞,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荣休教授) 许教授提出制度基因之概念,向上追溯中华帝制之制度基因,详细审视科举与儒教之影响,并举以与沙俄及布尔什维克之极权主义相比较,清楚诠释了中共治下中国经济改革之成功与局限。 ──明居正(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 本书是许教授多年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集大成之著作,并且加入历史的纵深,以共产主义的起源和中国共产党崛起之脉络,说明极权主义与专制主义下经济发展的取向。 ──赵相科(国立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