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法院:用虚拟货币交付借款、购买“矿机”法律不保护】

【钱塘法院:用虚拟货币交付借款、购买“矿机”法律不保护】 据钱塘法院官方公众号消息,该院近日审结一起涉泰达币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法院审理后认定,原、被告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不成立,对于原告主张二被告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损失的诉请不予支持。钱塘法院指出,即便原告能证明其以泰达币替代人民币向二被告交付借款,但该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由此造成的损失应当由原告自行承担。 法官提醒,除了虚拟货币以外,在钱塘法院近期审结的另一起涉虚拟货币相关衍生品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许某诉称其使用虚拟货币向被告倪某、霍某及某科技公司购买了“矿机”,但三被告却未按约交付“矿机”,致使原告遭受经济损失,故诉请要求三被告返还货款。由于原告使用虚拟货币购买虚拟货币相关衍生品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东莞法院判决涉虚拟货币“矿机”元件交易的竞业禁止协议无效】

【东莞法院判决涉虚拟货币“矿机”元件交易的竞业禁止协议无效】 6月21日消息,日前,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对一起涉虚拟货币“矿机”元件交易的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对于原告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诉被告东莞某模具有限公司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约定,要求赔偿百万的诉请,法院认为该协议涉及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无效,一审驳回了原告诉请。 据悉,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莞某模具有限公司建立散热片的长期采购合同关系,双方先后签署了两份《采购框架协议》和一份《商业竞业禁止协议》,约定协议中的竞业对象特指除深圳科技公司之外的其他虚拟货币“挖矿”设备厂商。而东莞模具公司擅自与深圳另一家虚拟货币“矿机”厂商建立采购关系,因此深圳科技公司将其告上法院。

封面图片

【辽宁一法院审理一起虚拟货币委托理财纠纷案:合同无效,不予处理】

【辽宁一法院审理一起虚拟货币委托理财纠纷案:合同无效,不予处理】 近日,辽宁省庄河市人民法院庄河法庭审理一起涉及虚拟货币相关交易的民间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 原告王平(化名)与被告赵斌(化名)在虚拟货币兑换业务上相互往来。2022年原告基于对被告的信任将其资金400余万元通过手机转账存入被告银行账户内,交由被告具体操盘为其理财赚钱,并约定了相关交易的利益分成。其中约二百余万元被告投资进行了虚拟货币交易,大部分投资用来购买了泰达币(即USDT),但后续投资失利,损失巨大,双方对损失数额、责任承担、利益分成产生争议,随即原告于2023年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归还原告委托理财款400余万元整。该案经法院审理后依法作出驳回原告王平关于泰达币投资部分的诉讼请求,当事人不服,上诉后,经二审法院审理,最终作出了维持一审法院关于该部分的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应认定为合同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双方在履行该方面合同期间的盈利或亏损等,以及其他细节性问题,均不予处理,由此引发的损失由王平自行承担,最终一审法院作出上述裁判结果,并经二审法院判决维持。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广东高院发布虚拟货币典型案例:不法投融资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广东高院发布虚拟货币典型案例:不法投融资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2月2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1年度全省法院涉互联网十大案例。其中,韦某等与章某等网络侵害虚拟财产纠纷案入选。 该案中,XIN币为一种加密虚拟“货币”。2019年7月,韦某等组成A团队、姜某等组成B团队、章某等组成C团队,共同投资XIN币获取收益,其中韦某等四人投入的XIN币是向散户募集所得,委托、募集行为均发生在中国境外。2020年3月章某将C团队保管的私钥删除,导致三团队投资的XIN币无法取出。韦某等诉请章某等赔偿XIN币丢失的经济损失1190万元。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XIN币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合法性,投资者通过境外募集获取XIN币并进行投资获取收益的投资交易行为,危害公众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不受法律保护,由此引发的损失应自行承担,故驳回韦某等全部诉讼请求。

封面图片

【广州法院引用“绿色原则”判决涉虚拟货币“挖矿”合同案,认定合同无效】

【广州法院引用“绿色原则”判决涉虚拟货币“挖矿”合同案,认定合同无效】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23日发布消息,近日,该院审理了一起有关虚拟货币“挖矿”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法院一审认定合同无效,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与被告的全部反诉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某天公司与某马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属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且本案涉及的“挖矿”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双方签订的“挖矿”合同因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有违公序良俗应属无效,由此产生的相关财产权益亦不应受到法律保护,上述行为造成的后果应当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封面图片

【杭州互联网法院:NFT数字藏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杭州互联网法院:NFT数字藏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据杭州互联网法院公众号,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NFT数字藏品交易引发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因拼手速抢购的"NFT数字藏品盲盒"被退款索赔9万余元,法院判决,原告个人信息填错,诉讼驳回。 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交易对象为NFT数字藏品,而非NFT权益凭证。NFT数字藏品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可交易性等财产权客体特征,同时还具有网络虚拟性、技术性等网络虚拟财产特有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涉案合同并不违反我国法律规定,亦未违反我国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现实政策及监管导向,应当受我国法律保护。

封面图片

【人民法院报:虚拟货币“挖矿”合同违背法律基本原则】

【人民法院报:虚拟货币“挖矿”合同违背法律基本原则】 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人民法院报今日刊文《虚拟货币“挖矿”合同违背法律基本原则》,文章指出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虚拟货币的合同纠纷案,法院认定签订合同进行比特币“挖矿”,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基本原则,故确认合同无效。案涉服务机房租赁合同的目的是使用低价电费进行比特币“挖矿”活动,该合同违背公序良俗为无效合同,由此造成的后果应由当事人自行承担。民事主体间的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了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载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