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人民法院:我国未开放NFT数字藏品二级市场买卖】

【浙江省浦江人民法院:我国未开放NFT数字藏品二级市场买卖】 1月1日消息,买家诉幻核停售后卖家不退购买款,法院表示,我国未开放NFT数字藏品二级市场买卖,双方《买卖合同》应予以解除。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浙江省浦江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因腾讯幻核数字藏品交易引发的网络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与被告此前曾达成以1100元购买58个藏品的交易协议,并签订《买卖合同》。但在8月16日幻核发布公告停止数字藏品发行后,被告以没钱为由拒不返还购买款,原告起诉被告返还购买款1100元,且向原告支付违约金1000元,并由被告承担诉讼费。法院判决,被告返还原告购买款1100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杭州互联网法院:NFT数字藏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杭州互联网法院:NFT数字藏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据杭州互联网法院公众号,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NFT数字藏品交易引发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因拼手速抢购的"NFT数字藏品盲盒"被退款索赔9万余元,法院判决,原告个人信息填错,诉讼驳回。 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交易对象为NFT数字藏品,而非NFT权益凭证。NFT数字藏品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可交易性等财产权客体特征,同时还具有网络虚拟性、技术性等网络虚拟财产特有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涉案合同并不违反我国法律规定,亦未违反我国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现实政策及监管导向,应当受我国法律保护。

封面图片

【钱塘法院:用虚拟货币交付借款、购买“矿机”法律不保护】

【钱塘法院:用虚拟货币交付借款、购买“矿机”法律不保护】 据钱塘法院官方公众号消息,该院近日审结一起涉泰达币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法院审理后认定,原、被告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不成立,对于原告主张二被告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损失的诉请不予支持。钱塘法院指出,即便原告能证明其以泰达币替代人民币向二被告交付借款,但该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由此造成的损失应当由原告自行承担。 法官提醒,除了虚拟货币以外,在钱塘法院近期审结的另一起涉虚拟货币相关衍生品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许某诉称其使用虚拟货币向被告倪某、霍某及某科技公司购买了“矿机”,但三被告却未按约交付“矿机”,致使原告遭受经济损失,故诉请要求三被告返还货款。由于原告使用虚拟货币购买虚拟货币相关衍生品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封面图片

双方当事人协定赋予珠海人民法院管辖权 不等同排除澳门法院的管辖权

双方当事人协定赋予珠海人民法院管辖权 不等同排除澳门法院的管辖权 #终审法院院长办公室 A与B于2012年9月13日就一个位于澳门的居住用途独立单位签订了房屋预约买卖合同,根据上述合同第8条规定:“本合同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在履约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珠海人民法院裁决”。 B针对A向澳门第一审法院提起普通通常宣告诉讼程序,主要请求为依据彼等于2012年9月13日签订的“不动产预约买卖合同”特定执行涉案的独立单位。 ...

封面图片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涉数字藏品诈骗案例】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涉数字藏品诈骗案例】 1月21日消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案例,2022 年 6 月,陈某注册成立 A 公司,在无 ICP 证(网络经营许可证)等信息服务备案情况下,开发 B 平台公开销售某款数字藏品,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外宣传其发售的藏品为限量,投资该数字藏品稳赚不赔。2022 年 7 月,B 平台首发某款数字藏品,并用「保本回购、稳定升值」的宣传话术诱骗,一个月内,对外售出近 3 万份藏品。其后陈某开放二级市场交易,并通过操控账户、雇佣水军等方式虚增交易价格、炒作市场热度从而归集资金。其间,陈某从平台套现 90 余万元。2022 年 10 月至 11 月,陈某停止服务器续费,关闭平台,用户无法提现和查看数字藏品。 综上,法院认为陈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综合考虑认罪认罚等情节,依法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五千元。该判决已生效。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男子买猪脚多打一个0转账34万被拉黑#[费解]法院:属于不当得利】据湖北枣阳市人民法院,该院近日审结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

【#男子买猪脚多打一个0转账34万被拉黑#[费解]法院:属于不当得利】据湖北枣阳市人民法院,该院近日审结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事情还要从2024年7月说起,张某通过微信向王某订购了100件猪脚,每件341元,货款共计34100元。张某由于“手滑”多点个0,向王某的银行账户转账了341000元,多付款了306900元。 发现转错后,张某心急如焚,随即联系王某协商返还,但王某均不予回复,拉黑张某微信。张某遂向枣阳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返还款项306900元及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 枣阳法院审理认为,由于原告张某“手滑”多转306900元至被告王某的账户,王某取得款项后未及时返还给张某,其行为属于不当得利。故张某之诉求,于法有据,予以支持。 同时,王某获得该306900元,在原告告知后,仍不归还,并将原告微信拉黑,属于恶意得利人,故张某请求王某赔偿利息损失的诉请,予以支持。据此,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王某向原告张某返还不当得利款306900元并支付利息。 法院提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本不应属于自己的“意外之财”,作为被错误转账的一方,切勿心存贪念,妄图据为己有,以免和本案的被告王某一样,最后非但要全额退还钱款,还要承担其他损失。

封面图片

【上海松江法院:购买“挖矿”设备目的非生活消费,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上海松江法院:购买“挖矿”设备目的非生活消费,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上海松江法院近日审理一起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据悉原告斥资十余万购买了一批“挖矿”设备却发现部分零件竟然是二手货,遂起诉要求退一赔三。松江法院经审理认为: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提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本案原告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前提是李先生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购买和使用的目的均非生活消费需要,是否已经获得盈利并非评判是否为普通消费者的依据。因此,本案纠纷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